不要浪費每一次“好好吵架”

女友和她的先生都是暴脾氣,不說一點就著,但對有些事的處理方式都存在分歧,咆哮、冷戰、翻舊賬哪個都不少。一次兩個人一言不合就要“開打”,女友身邊的小兒放下了玩具,一臉專注的看著“吼得像獅子一樣兇猛”的爸爸媽媽。兩個大人迅速禁聲,短暫的眼神交匯之後,他們不再吵架,任由各自內心的小宇宙爆炸,憋到內傷。

不要浪費每一次“好好吵架”


女友苦笑調侃:有了孩子之後,出了門口彷彿就開始倒計時,被強力壓縮的“媽媽時間”、身材走樣、荷包扁扁,各種娃的瑣事輪番登場,別說幸福感降低了,現在連吵架的疼痛感都要沒了……

不要浪費每一次“好好吵架”


父母爭吵給孩子帶來最深的恐懼是冷暴力,孩子沒有安全感,很容易認為“爸爸媽媽吵架都是因為我”。在雙親的語言交鋒與博弈中,孩子的情緒垃圾慢慢累積,甚至會塑造成內向型、暴力型、討好型人格。於是,很多父母也選擇了避免溝通,為了不吵架而不吵架。首先必須要說,我們畢竟不是聖人,任兩個個體在一起,都會有思維的碰撞、意見的分歧,可以說,我們與愛人之間有小的爭執是在所難免的,可是,讓我們在惱火的情形下進行“充分表達和合理溝通”有點小困難,怎麼辦?

不要浪費每一次“好好吵架”


為人父母而言,最重要的並非是給予孩子多麼優厚的物質條件,或者為了孩子無條件的付出與退讓,其重要的核心在於——我們如何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正面的發現自己,讓“自我”與“父親”/“母親”的身份握手言和。我們對孩子的教育,不僅可以體現在和孩子互動的過程中,也完全可以流淌在家庭成員的行為互動中——因為孩子也會站在“第三方”的角度,通過“爸爸”與“媽媽”的交流來學習與別人相處的方式。

因此,不要浪費每一次爭執,“好好吵架”:

不要浪費每一次“好好吵架”


當吵架不可避免,我們怎麼處理?

“小吵怡情,大吵傷心,強吵情感破裂。”我們即便與愛人有意識的分歧,也要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跟情緒打個時間差,冷靜幾分鐘再對彼此的方法進行溝通和交流。

在發生爭執的過程中,不攻擊對方的品質:“你就是個大壞蛋”、“兒子,你爸就是個蠻不講理的人”,對於分不清虛擬與現實的孩子來說,這種“下定義”式的語句會讓他對與他最親近的人產生懷疑,或是動搖了“父親”/“母親”在他心中原本的形象。

注意對我們與“愛人”的關係進行“災後重建”。爭吵結束後的和解應當讓孩子看到,讓他明白“爆發有時也會過去”。

當“我們”吵架了,我們該怎樣面對孩子?


首先,我們應當誠懇的告訴孩子(只要是真誠實心的,孩子再小也能感覺到情感的互通):“爸爸/媽媽選擇爭吵作為解決矛盾的方式是欠妥的,但是人與人之間是有衝突及差異的,正如小朋友與小朋友之間也會有小小的摩擦一樣,並不是特殊事件,是可以正面解決的。”

其次,我們應當讓孩子意識到:“爸爸媽媽的爭吵是爸爸媽媽的事情,跟寶寶沒有關係,當然也絕不是因你而起的,因此寶寶不要感到內疚,你要相信,不論發生什麼事,都改變不了爸爸媽媽愛你的心。”

再次,我們要以行動告訴孩子:“爭吵並不是洪水猛獸或是冷寂冰山,經過一番爭論,爸爸媽媽已經和好了,如果下次爸爸媽媽再遇到類似的問題,就不會這樣激烈的進行處理了。”

通過“家庭戰爭”,我們能讓孩子讀懂什麼?


爭吵往往給孩子帶來最直接的影響是:情緒的傳遞、模仿的樣板

。但我們為什麼不要“粉飾”所有衝突?總有一天,孩子也會意識到“別人”的想法會跟“自己”不一樣,而他最初的解決方式,也是通過父母的相處來模擬“自己”與“他人”的相處。“接地氣”的生活,即是一種真實又強烈的“親臨體驗”,對孩子的影響並不只有悲憫與傷痛,還能夠成為孩子“情景重現”的小課堂。父母只需要做好“吵架”的度的把控就好。

在“無傷大雅”、“小吵怡情”的家庭矛盾中,孩子站在旁觀者的角度觀察父母是如何面對衝突、表達情感,進而進行情緒控制,最後時限問題的解決。縱然“吵架”對孩子的影響是不可逆的,我們不妨在與愛人“並不完美”的相處空間中,讓孩子的情商、個體意識都有流動、成長的機會。學會理解和包容的含義。

真實生活無永不分歧的父母。“真實”二字應該是父母相處所帶給孩子的正面體驗,也能帶給孩子主動思考、自我成長的機會。大海也有風平浪靜與波瀾壯闊,家庭相處同樣不可能只有積極沒有消極,因為“社會”必然不會只給孩子一片繁花。因此,既然爭執不可避免,便不需要把孩子關在“永恆和平”的溫室裡,不要“浪費”每一次“好好吵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