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僕固懷恩是凌煙閣第一功臣,滿門忠烈,家族46人為國殉難,為何最終起兵叛唐?

王宗林


僕固懷恩是在“平定安史”之亂中,功勞僅次於郭子儀、李光弼的中興大將。在平定“安史之亂”的過程中,出生入死,忠心耿耿。可是,“安史之亂”平定以後,他竟然把吐蕃、回紇、吐谷渾、党項、奴剌等邊關少數民族十萬大軍引進關來,起兵反唐。

(僕固懷恩)

本來忠心耿耿的僕固懷恩,為什麼會走到起兵反唐這樣一步呢?

說僕固懷恩對大唐忠心耿耿,一點兒也不誇張。

他雖然是少數民族,但是,自從他作為僕固部,隨著鐵勒九部投奔唐朝以後,他對唐朝一直都非常忠心。

“安史之亂”爆發後,僕固懷恩立刻趕往靈武,和郭子儀、李光弼等人,幫助唐肅宗平定“安史之亂”。在此後的戰爭中,僕固懷恩馳騁沙場,九死一生。好幾次,都差點把命搭在戰場上。有一次,甚至抱著馬肚子渡過河,才撿回一條命。雖說僕固懷恩活了過來,但在平定“安史之亂”的戰爭中,整個僕固家族有多達46人為國捐軀。說僕固懷恩滿門忠烈,一點兒也不為過。

最能體現僕固懷恩忠心耿耿的一點,是在與同羅(同羅本來是鐵勒部的一支,在“安史之亂”中,支持安祿山起兵反唐)的戰爭中,他的兒子僕固玢打敗後投降了安祿山叛軍。後來尋到機會,終於逃了回來。他兒子的這種做法,可以稱得上是反正,可是,僕固懷恩卻對他兒子曾經的叛逃行為非常憤怒,竟然做出大義滅親的舉動,把這個曾叛變的兒子當眾斬首。

就此一事,便可以看出僕固懷恩的忠烈程度。

(安史之亂)

僕固懷恩對大唐最大的貢獻,是他送出了三個女兒,與回紇和親,使得回紇成為在平定“安史之亂”中,大唐王朝可以依靠的一支重要的少數民族力量。

那麼,既然僕固懷恩對唐朝那麼忠誠,他為什麼最後卻竟然反叛了唐朝呢?

其實,這就要說到“安史之亂”之後的政治格局了。

“安史之亂”被平定,自然是一件皆大歡喜的事情。但是,平定以後,出現的問題更多。皇帝對手握重兵的大臣不信任,想要削奪他們的權力,但是又不敢削奪他們的權力。因為如果削奪他們權力的話,害怕引起他們的反彈,引發新的“安史之亂”。

同時,當皇帝不相信手握兵權的藩鎮的時候,他們就只能選擇相信太監。在他們的心中,太監是離他們最近的人,因而也是他們最信任的人。又因為太監沒有掌控兵權,因此,皇帝覺得太監不會有什麼危險,因此放心地把權力交給他們。

而當太監擁有權力以後,他們就會憑藉自己的好惡,在皇帝面前說藩鎮的好話或者壞話,從而左右皇帝的判斷。

當時,僕固懷恩為了促進回紇幫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亂”,把自己的女兒嫁給回紇的登裡可汗。“安史之亂”的後期,史朝義引誘登裡可汗,說唐朝已經分崩離析了,讓登裡可汗幫助自己打江山。

(唐代宗劇照)

登裡可汗信以為真,帶著十萬大軍打到邊關來。大唐趕緊派人前往慰問。但是,登裡可汗卻說,他不相信唐朝使者說的,他要聽他的老丈人僕固懷恩的一句話。如果僕固懷恩說大唐沒有分崩離析,他就相信。

登裡可汗說的話,雖然是合情合理的,卻不知道,把僕固懷恩給難住了。僕固懷恩要是答應去見登裡可汗,就有通敵的嫌疑。鬧不好,會被人認為登裡可汗是他引進來的。如果不去見登裡可汗,登裡可汗肯定不會退兵。

但是,從大局來考慮,同時在唐代宗發放“免死鐵券”的情況下,僕固懷恩最後還是選擇去見登裡可汗。並且在登裡可汗的要求下,護送登裡可汗回國。

哪知道僕固懷恩一回來,就被懷疑上了。有人可能會說,不是有“免死鐵券”嗎?其實,“免死鐵券”有什麼用呢?僕固懷恩手握重兵,又與強大的回紇有那麼親密的聯繫,這本身就是一件讓唐朝皇帝膽戰心驚的事情。再加上朝廷中有宦官駱奉先、魚朝恩造謠,同為邊關守將的辛雲京、李抱玉為了擠走僕固懷恩,誣陷僕固懷恩與回紇勾結,因而更加激起唐代宗的懷疑。

唐代宗想讓僕固懷恩進京,但是僕固懷恩怕被殺,怎麼敢呢。不僅如此,僕固懷恩氣不過辛雲京,還派兒子與辛雲京打了起來。

最後,還是郭子儀出面,才平定了動亂。

但是這樣一來,唐代宗更加懷疑僕固懷恩,繼續想奪去僕固懷恩的兵權。而僕固懷恩更加擔心,在逼不得已的情況下,他把回紇等大軍引進來。朝廷不得不又派郭子儀前往抵擋。

僕固懷恩做了這件事,是他心裡崩潰的結果。他其實自己也不想這樣做,同時,這件事也招到了家人的反對。他的母親提著刀跟著他追,要殺了他。最後,僕固懷恩暴死在鳴沙。

(參考資料:《舊唐書》《資治通鑑》)


張生全精彩歷史


僕固懷恩,在安史之亂中,為保衛唐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滿門46人全部死於戰場,最終被代宗列為凌煙閣第一功臣。安史之亂逐漸被平定之後,有功之臣的僕固懷恩卻難以終了,最終被逼謀反——原因有三:一是僕固懷恩自身氣量狹小,容不得別人對自己的汙衊;二是宦官當權,迫害有功之臣;三是代宗不信任武將。

僕固懷恩在戰場上是一員猛將,橫掃敵軍,但在日常生活中,卻是一個氣量狹小之人,很是討厭別人汙衊自己。

安史之亂後,唐朝陷入大亂之中,為了迅速穩定朝局,唐肅宗急於尋求軍隊平定戰亂。這時,作為唐將的僕固懷恩從國家大局考慮,將自己的兩個女兒嫁給回紇,從而以老丈人的身份,向回紇借兵,平定唐朝叛亂。

這本是一件居功至偉的事情,但也成為僕固懷恩悲慘結局的伏筆:一個唐朝將領,做了唐朝外敵回紇的老丈人,那麼對於心懷不測的人而言,僕固懷恩這就是想要串通回紇、意圖謀反啊。僕固懷恩也一直考慮著這個問題,於是凡是與回紇沾邊的事情,都一律迴避,躲著點總沒錯吧。

恰巧,這是安史之亂的領頭人史思明,在窮途末路的時候,決定引誘回紇侵犯唐王朝。於是,史思明告訴回紇可汗,唐朝已經到了奔潰的邊緣,快來侵佔唐朝吧。可汗一聽,感覺這是個大好機會,於是親率十萬大軍,進犯關中。

這一下,唐代宗甚是震驚,連忙派人與可汗接應。接應的人說,唐朝現在已經基本平定了戰亂,郭子儀、李光弼都是驍勇戰將,足以抵抗回紇的進攻。可汗一聽接應的人如此說,心下有些狐疑,決定要親自見見自己的老丈人僕固懷恩,畢竟親戚一家人,會告訴我老實話。

但這時僕固懷恩根本不敢前往見回紇可汗。因為僕固懷恩自己心裡清楚,自己作為回紇可汗的老丈人,此時前去,必定會背上通敵叛國的罪名。

這時,唐代宗也意識到了僕固懷恩的困境。於是授予僕固懷恩丹書鐵券,同時下詔催促他前去談判。雖有了這些東西,但僕固懷恩還是害怕,害怕自己之後會因此事而被猜忌,但僕固懷恩畢竟是效忠於大唐的人,從國家大義來看,僕固懷恩還是硬著頭皮去了,豁出去了。

見到回紇可汗,僕固懷恩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把自己的女婿說的服服帖帖的,最終回紇可汗向唐代宗表示,回紇願意與唐朝永世修好,同時幫助唐朝消滅史思明叛亂。僕固懷恩親赴虎穴,成功和談,不費一兵一卒,退去回紇的十萬大軍,解了唐朝的戰亂之災。

僕固懷恩此舉立下了大功,受到唐代宗的褒獎。但僕固懷恩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宦官魚朝恩等人,以僕固懷恩與回紇交好為由,誣告僕固懷恩意圖謀反。僕固懷恩是一個氣量狹小的人,面對這些的猜忌、誣告,自然不會坐視不管,決意反抗!

反抗的結果是,當權的宦官進一步迫害僕固懷恩。

廣德元年,僕固懷恩護送自己的女兒、女婿回回紇。老丈人送女兒、女婿回回紇,本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但恰恰、有個監軍宦官駱奉先競向朝廷誣告僕固懷恩要意圖謀反。這下僕固懷恩有一萬張嘴也說不清了,心裡委屈死了。

於是,代宗派宰相前去安慰僕固懷恩。僕固懷恩一見宰相,就痛哭流涕,說自己的委屈現狀。宰相便為僕固懷恩出了一計,說只要僕固懷恩你只要到朝中做官,那麼一切就迎刃而解了啊。

僕固懷恩一聽,感覺的確是個好主意啊,自己離開封地,直接呆在皇帝旁邊,那怎麼可能造反呢?但這時,一個副將阻攔了他,說僕固懷恩你去了京城,完全就是被待宰的肉,宦官想殺你就殺你。僕固懷恩,頓時從美夢中驚醒,決不能這樣。

無奈之中,僕固懷恩害怕混了頭,竟然派自己的兒子去攻打唐朝的另一位名將辛雲京。代宗對待此事,心中也是很無奈,詢問顏真卿對策。這顏真卿倒是出了一個妙計,讓郭子儀去平定僕固懷恩的部下,僕固懷恩的部下本是郭子儀的舊部,郭子儀一出面必定能平息僕固懷恩動亂。

果然,僕固懷恩的部下、因為郭子儀的出現,迅速停止作亂了。最後僕固懷恩被完全孤立了,沒有將領跟著僕固懷恩了。這時,僕固懷恩意識到自己已經窮途末路了,馬上就要被殺了,決定奮力一搏、聯合回紇進攻唐朝。就這樣,一個原本忠心唐朝的好將軍、僕固懷恩造反了。

僕固懷恩造反之後,他的母親憤怒異常,大聲責罵這個狗兒子要造反,還準備要殺了這個兒子。僕固懷恩面對自己效忠的唐朝,是又羞又愧啊——自己效忠唐朝,被宦官汙衊,最終不得不反叛,如何對得起已經為唐朝死去的家族忠烈?

最終,在羞愧之中,在回紇進犯唐朝的戰爭中,突然暴斃。死後,代宗十分可惜這位將領,但可惡的宦官、毅然決然將僕固懷恩列入了叛臣傳。


歲七夸父


唐代宗繼位後,歷時八年的安史之亂也走進尾聲,僕固懷恩作為平定叛亂的領銜人物,他摘取了這最後的勝利果實,面對這種巨大成就,郭子儀也不得不把軍界第一把交椅讓給他,而僕固懷恩也由此坐在了軍界一哥的位置上。

正所謂盛極而衰,僕固懷恩現在所處的位置,幾乎是人臣的巔峰,而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皇帝有可能會睡不著覺。皇帝可能會睡不著覺,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皇帝隨時可能會對你動殺機的。

在這種背景下,僕固懷恩本應該儘量避開這種嫌疑之地,或是主動削弱自己的權力,或是時刻想辦法表現、證明自己的忠心。但問題是,僕固懷恩卻是一點都不知道收斂。

僕固懷恩作為大唐帝國的統帥,領著回紇友軍前來收復河北,結果卻讓回紇友軍大肆搶劫河北地區。雖然說,許諾回紇人進河北肆意搶劫,是大唐中央政府的決定,僕固懷恩只是背的黑鍋,所以皇帝也會理解僕固懷恩。

但問題是,後面的事情,就比較複雜了。因為,回紇友軍返回漠北的時候,僕固懷恩也是一路陪同,但回紇友軍在回去的路上,依然是大肆搶劫。那麼,此時回紇人的行為,是誰的旨意呢?大唐中央政府可沒許諾過回紇人回軍途中也可以一路搶劫。

這種情形下,僕固懷恩就比較尷尬了。因為,僕固懷恩作為大唐帝國的統帥,又是一路陪同回紇友軍,不管怎麼說,看到回紇人四處搶劫大唐百姓,怎麼也得勇敢站出來阻止吧!但問題是,這種涉外事件,大唐皇帝都不敢說什麼,他僕固懷恩又哪敢隨便管呢?

更倒黴的是,僕固懷恩女兒是回紇可汗的大老婆。這樣一來,僕固懷恩的漢奸嫌疑就越來越大。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僕固懷恩所率領的政府軍,也是不清不白,甚至還加入到搶劫的隊伍當中。

也正是為如此,當僕固懷恩和回紇友軍到達太原的時候,太原最高軍政長官直接拒絕僕固懷恩和回紇友軍進城。在這種背景下,僕固懷恩自然開始害怕起來。

因為,如果只是老百姓非議僕固懷恩,對他而言不會有什麼影響。但大唐帝國的軍政大佬,也都以漢奸的眼光來看待他,那就是非常危險的信號。

對於僕固懷恩來說,如果不能讓這些詆譭自己的軍方大佬受到懲罰,到時站在皇帝身後詆譭自己的人就會越來越多,到時不要說皇帝不會再信任自己,甚至皇帝在處罰自己的時候,也會更加理直氣壯。

於是,僕固懷恩就決定先發制人,他先分兵于山西,給中央政府以壓力;另一方面向中央政府報告,說詆譭自己的河東節度使意圖叛亂。總而言之,希望中央政府給自己一個說法!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僕固懷恩這樣做之後,就正式走上了不歸路。因為,僕固懷恩擅自派軍佔據自己管轄之外的地方,還用武力脅迫中央政府滿足自己的條件。這兩條加起來,那就是公開叛亂的行為!

最開始,唐代宗還不願意與僕固懷恩公開撕破臉皮,所以對於僕固懷恩的行為,並沒有給予打擊。他只是派人委婉的告訴僕固懷恩。總而言之,你現在軍權太大,已經處於嫌疑之地,所以希望你能夠像郭子儀一樣趕緊到中央政府報道,也好儘快解除君臣嫌隙。

但問題是,唐代宗不久前幹過一件明顯失分的事,那就是把襄州節度使來瑱殺了。雖然說,來瑱試圖割據襄陽已是無可置疑的事實,但是不管怎麼說,最後迫於各種壓力,來瑱還是來到中央政府報道。在這種背景下,唐代宗依然殺了來瑱,讓僕固懷恩多少有些沒有信心。

所以,僕固懷恩就來瑱為藉口,說自己怕死不敢到中央政府報道。事情走到這一步,僕固懷恩已是越陷越深。緊接著,在吐蕃大軍攻入長安城時,代宗皇帝狼狽出逃,在這種關鍵時刻,僕固懷恩卻一直按兵不動,有意無意等著看皇帝笑話。這樣一來,僕固懷恩罪過就更深了一層,因為這似乎證明僕固懷恩就是盼著皇帝倒黴!

在這種背景下,唐代宗再也不可能原諒僕固懷恩。所以,在他返還長安城之後,就把閒置在家的郭子儀放了出來,並開始以武力來解決僕固懷恩。最終,僕固懷恩一敗再敗,不得不狼狽的從山西逃離,逃走的時候,只有三百人跟隨。


我是趙帥鍋


僕固懷恩是平定安史之亂的功臣,但他在皇帝的眼裡,也是個定時炸彈。對於怎麼處理定時炸彈,玄宗、肅宗、代宗的策略一模一樣,都是狡兔死,走狗烹,用完了就想辦法處理掉。

就拿郭子儀和李光弼來說,這兩位在安史之亂後,一個被奪兵權,被迫賦閒,通過委曲求全才落個善終;一個沒交兵權,被宦官陷害,搞得惶惶不可終日,最終五十七歲就憂鬱而亡。

僕固懷恩作為安史之亂後期,唐軍的實際一號人物(郭子儀、李光弼都避嫌了),他自然也是皇帝要防備的對象了。


那麼,僕固懷恩當時對皇帝的威脅有多大呢?我舉個例子你就知道了。

公元762年四月,唐廷發生內訌。回紇認為此乃滅唐的大好時機。於是回紇登裡可汗便親率大軍南下,兵鋒直指關中。當時,唐代宗剛剛登基,唐軍又在河北剿叛軍,長安只是一座空城。如果唐廷應對失措,唐朝估計又要“跪”。

(當時唐肅宗李亨病重,皇后張良娣和越王勾結,打算除掉權閹李輔國和太子李豫。李輔國得知陰謀後,搶先保護住太子李豫,派兵捉拿張皇后和越王,李豫才順利登基。事後李豫除掉李輔國,導致唐廷人心惶惶)

就在此時,唐代宗李豫想到了僕固懷恩,他連忙派登裡可汗的岳父僕固懷恩去談判。僕固懷恩聽說代宗讓自己去談判,腦袋搖的跟鈴鐺一樣,死活就是不去。(僕固懷恩的女兒嫁給了回紇可汗)

為什麼不想去呢?因為唐朝有制度,將領若是私自結交番邦,是死罪!僕固懷恩不想自己被別人抓小辮子,就死活不去。

唐代宗當時急的跟熱鍋上的螞蟻一樣,就特賜免死鐵券給僕固懷恩,並下手詔促行。僕固懷恩也不能給臉不要,就親赴虎穴,遊說回紇可汗。老丈人出馬,恩威並施,登裡可汗自然就轉向打史朝義去了。

後來,唐回聯軍在僕固懷恩的率領下,一路高奏凱歌,叛軍望風而降。最終於763年正月,將史朝義剿滅,歷時七年之久的安史之亂徹底平息。

試想一下,回紇可汗的老丈人,同時又是封疆大吏,皇帝怎能不防?

對此,僕固懷恩也是心知肚明。所以,他就決定養寇自重,替叛軍向唐代宗上表,奏請將河北的安史諸降將就地任命為唐朝的節度使。唐代宗對他言聽計從,便將薛嵩、張忠志、田承嗣等叛軍都封為了節度使。

按照僕固懷恩的設想,叛軍繼續在河北發展勢力,他替唐代宗坐鎮河北,他的利用價值仍然很大,唐代宗不會拿他怎麼辦。

但是他忘了,唐軍的派系很多,他一個人佔了河北,其它藩鎮的唐軍會不會眼紅?後來果不然,唐軍藩鎮之間就開始狗咬狗,紛紛把矛頭指向了僕固懷恩。

第一個跳出來的是河東節度使辛雲京,他上疏稱僕固懷恩謀反,而理由就是僕固懷恩結交番邦。僕固懷恩聽說後,火冒三丈,隨即上疏稱辛雲京害他。兩人矛盾越來越深,以至於鬧到兵戎相見的地步。

遠在長安的唐代宗想和稀泥,就把他們各打五十大板(其實就是想借機削藩)。但這個處理意見直接就把僕固懷恩給惹毛了。按照僕固懷恩的理解,他為大唐復興死了那麼多家人,現在剛剛平定叛軍,唐代宗就玩上午抽屜,讓他太心寒了。

於是,他就上疏陳述自己功勞,並威脅唐代宗說“臣實不敢保家,陛下豈能安國!”。這種話等於就是威脅唐代宗。

唐代宗一聽這話,也炸毛了,要求僕固懷恩入京面聖。

恰巧當時李光弼也受到了誣陷,整天惶惶不可終日。僕固懷恩怕自己入京會被殺,就堅持不去面聖,並且還扣押了大唐出使回紇的使者。

唐代宗忍不了了,要收拾僕固懷恩。不過還沒等到他動手時,吐蕃人來襲了。


廣德元年(763)七月,即平定安史之亂半年後,吐蕃向唐朝發起大規模進攻,手握大權的宦官程元振既不上報也不發兵禦敵,任由吐蕃長驅直入。

十月,長安失守,唐代宗逃往陝州,向各地發佈勤王詔書。然而由於各道節度使痛恨程元振專權而對朝廷心生不滿,一個多月內都沒有人向關中派出一兵一卒。

關鍵時刻,還得看“老實人”郭子儀。當時賦閒在家的郭子儀集結四千潰散將士,採取故布疑兵之計,嚇退了吐蕃兵,竟然一舉收復長安。事後唐代宗把程元振一擼到底,讓救駕有功的魚朝恩取而代之,成為新一代權宦。然後派他去拉攏僕固懷恩。

但是,魚朝恩跟僕固懷恩有矛盾,唐代宗讓他去拉攏僕固懷恩,結果必然是把僕固懷恩徹底逼反了。

廣德二年(764)正月,僕固懷恩、僕固瑒父子拉起反旗,攻打辛雲京。

這一次護國的又是郭子儀。他臨危受命,出征平叛。 不過唐軍還沒到達前線,僕固瑒就被部將殺害,僕固懷恩逃往靈武,打算聯絡回紇吐蕃,再和大唐決一死戰。

當年八月,僕固懷恩引回紇、吐蕃聯軍共計十萬人悍然入侵。但郭子儀早有準備,被他輕鬆化解。

事後,奸臣們開始攻擊郭子儀,把他又擠回老家賦閒去了。僕固懷恩聽說此事,便於永泰元年(765)九月糾集回紇、吐蕃、吐谷渾、党項、奴剌等數十萬大軍,兵分三路捲土重來。

這一次,唐朝真的是無力抵抗了。但巧的是,僕固懷恩出兵沒幾天,他竟然暴病去世了。他一死,胡人陣營開始各自為戰。唐代宗請回郭子儀,讓他禦敵。

郭子儀看清了胡人陣營的弱點,就採取逐個擊破的策略,在戰爭史上留下“單騎盟回紇”的經典一幕。

事後,唐代宗雖然繼續不用郭子儀,但是對有功將領也不敢再往死裡逼。而諸多功臣也算是因此才落了個善終。

總的來說,僕固懷恩的悲劇,是當時時代造成的結果。在當時那個特定的環境,朝廷被所謂的“忠臣”嚇怕了,安祿山沒造反前,他在唐玄宗心裡也是一個標準的忠臣。但他居然辜負了玄宗的信任。有安祿山做榜樣,後來的忠臣在皇帝眼裡,都是定時炸彈。

比較搞笑的,別看皇帝對忠臣很苛刻,但他們對亂賊賊子的處理辦法就不同了。比如安祿山的部將田承嗣,他在史朝義死後歸降大唐,完全沒有被追究責任。而且他還被允許繼續坐鎮魏博,擁兵五萬,死後把基業傳給侄子,開創了藩鎮世襲先例,可謂是生前富貴榮華,死了也享受諸侯待遇。

把郭子儀、李光弼、僕固懷恩和田嗣業做個對比,你就可以發現:在當時,越是忠於李唐的人,李唐皇室越要陷害他,打壓他。搞得忠臣良將不反則死;而越是亂臣賊子,朝廷越要安撫他們,遷就他們,好好的養著他們。

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補路無屍骸,說的就是這麼回事。


Mer86


有唐一代,大唐氣度開闊,廣攬四方英才,許多異族人才也得以為大唐效力。僕固懷恩就是其中一例。僕固懷恩雖是鐵勒九姓出身,卻忠於大唐,在“安史之亂”爆發後,僕固懷恩跟隨名將郭子儀參與平叛,屢立戰功,為收復兩京,擊敗史思明立下大功,全家有46人死於平定“安史之亂”的戰爭中,他的一個兒子僕固玢在和同羅的戰爭中兵敗投降,後又乘機逃回。僕固懷恩見了兒子便破口大罵,指責其不忠不孝,並將其當眾斬首。其大義滅親讓人不由心生敬佩。為了換取回紇出兵,僕固懷恩甚至把兩個女兒嫁給了回紇可汗,僕固懷恩的功績也得到明代宗的認可,位列第二次“凌煙閣功臣榜”第一位。但是,就是這樣一位功勳卓著的戰將最終卻不得不起兵叛唐,落得身死名敗的下場。迫使僕固懷恩起兵叛唐的原因比較複雜,既有他本身性格缺陷,又有“安史之亂”後唐廷對手握兵權的有功之臣的忌憚因素,更有宦官集團當權對僕固懷恩的厭惡和打壓因素。



首先是僕固懷恩自身性格上缺陷。作為胡人出身的武將,僕固懷恩性格耿直,遇到不平之事喜歡立馬懟回去,這就使得他在朝堂上得罪不少人特別是宦官而不自知。郭子儀之所以能在皇帝和宦官們的猜忌之下得到善終,不僅僅勞苦功高,更是他性格低調,放棄兵權換取皇帝安心,甚至在宦官魚朝恩一再打壓甚至挖掘郭子儀祖墳的情況下都沒有勃然大怒,還主動自責認為這是自己殺戮過重的報應,最終使得魚朝恩感到愧疚,不再與郭子儀為敵,與其握手言和。

其次,“安史之亂”平息後,唐朝皇帝無法再完全信任武將,對他們相當忌憚。由於唐廷過於信任安祿山,導致安祿山勢力做大,進而發動戰爭,唐廷歷時八年才平息“安史之亂”。公元763年正月,“安史之亂”平息後,按照慣例,平定戰爭有功的將領們將得到豐厚的封賞。唐廷雖然對立有頭功的郭子儀李光弼大加封賞,卻是“明升暗降”被剝奪兵權,,明顯是忌憚武將們的兵權,平定安史之亂的勇將來瑱也因為得罪了宦官被貶賜死。這使得手握兵權的僕固懷恩如芒在背,擔心自己成為下個清算對象。

最後,宦官集團對僕固懷恩的打壓詆譭迫使僕固懷恩不得不舉起反旗。廣德元年(763年),僕固懷恩奉命護送自己的女婿回紇可汗和女兒回漠北,宦官、監軍駱奉先誤信將軍辛雲京的謠言,向朝廷誣告僕固懷恩與回紇勾結。僕固懷恩無法自明。代宗遣宰相裴遵慶慰問,僕固懷恩見到裴遵慶之後,抱著他的腳大哭,裴遵慶讓他入朝以示清白,但將行之時,副將範志誠勸他說:“您已經被朝廷嫌忌,為什麼還要去不測之地呢?難道沒看見李光弼、來瑱的下場嗎?這兩個人功高不賞,李光弼被奪權,來瑱被殺,您不為自己著想嗎?”聽聞此言,僕固懷恩便不肯入朝,決定派一個兒子進京,又被範志誠勸止。

僕固懷恩無奈之下,派出自己的兒子攻打辛雲京,並聯合吐蕃,回紇等國家進攻唐朝,僕固懷恩的母親責怪他不該造反,提刀追著要殺他,“吾為國家殺此賊,取其心以謝三軍”。唐廷派人招他入朝,他又畏懼受到宦官的暗害不敢入朝明志。公元765年十月,僕固懷恩再次聯合吐蕃回紇進攻長安,郭子儀率軍抵禦。當月,僕固懷恩死於鳴沙軍中。唐代宗得知這一消息表示很遺憾,“懷恩不反,為左右所誤耳”。

作為一名異族將領,僕固懷恩忠於大唐,為平定“安史之亂”立下大功,卻因得罪了宦官遭到陷害,無奈之下,僕固懷恩只得起兵反抗,最終死於軍中,還被後世列入《叛臣傳》,實在是有點冤枉。


滄海拾遺錄


僕固懷恩是我國曆史上的鐵勒族人,當時的鐵勒族算一個多部落的集合體,並不單單的是一個民族,總共有九大姓氏,僕固就是其中之一。

在唐太宗時期,早年的僕固懷恩還當過兵,也追隨過當時的著名將領王忠嗣和安思順,當時的僕固懷恩在當兵的時候,就已經初步嶄露頭角。

正好趕上當時的安史之亂,跟隨郭子儀徵討叛軍,據說在當時的山西大同地帶,一舉殲滅敵軍七千餘人。

僕固懷恩心高氣傲,自然在眼裡也容不下半顆沙子,當時他的一個兒子僕固玢就因為在隨軍作戰當中,因為唐軍的失利節節敗退,心理上遭受了挫折,最終也因為兵敗投降。

後來本以為撿回了一條命,但是卻不料父親對於他的這種行為極為不屑,親手斬殺了自己的兒子。

當然他的另一個兒子,僕固瑒就比較厲害了,隨著父親出生入死,在敵陣當中來去自如,底下的將士也在他們父子倆的帶領下,所向披靡。

就這樣一位一生征戰戎馬,為了唐朝嘔心瀝血的將領,在平定叛亂的過程當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後來無論是在攻克兩京,還是與史思明、史朝義的戰鬥當中,都以勇猛彪悍的性格,給予對手極大的氣勢壓力,戰功顯赫的同時。

家族也有46人因此殉難,忠義烈士之多,足夠證明他們家族對於唐朝的衷心。僕固懷恩也因為此前的戰績加功進爵

然而對唐朝忠心耿耿的僕固懷恩卻是因為被逼無奈和落寞不甘而起兵反唐。

對整個唐朝有功,自然無可厚非,但要是受到有些人的從中搗亂,進一步挑撥離間,即使是功臣最終也不一定能夠名就。

在戰亂的年代,軍隊的實力強弱直接決定了戰爭的勝負,或者國家的生死攸關,但是在和平年代就完全相反。強大的兵權反而成了篡位奪主的首要威脅力量,即使你沒有那個心,但是別人難免不會懷疑。

就在安史之亂平定沒多久,整個朝廷也開始發生了變化,當時在平反叛亂中立下大功的功臣,幾乎都在表面上加官進爵的同時,實際上已經極大的削弱了兵權的統御力,而朝廷中宦官成了真正的權利掌控者。

最終朝廷對於僕固懷恩的不信任,讓他產生了反叛的心理。

我們要明白當時的僕固懷恩所帶領的軍隊,也就算是大唐王朝的僱傭兵,他們和唐朝的合作關係,更多的是出於戰略考慮,並不僅僅是單純的君臣關係,更多的是為了彼此雙方的共同利益,而不僅僅是單方面的絕對忠誠。

為了防止發生像安祿山一樣的事件,所以皇帝對於當時手握重權的僕固懷恩懷疑也不是沒有道理,畢竟連後來郭子怡的兵權都被削弱。

當時僕固懷恩更願意維護好與唐朝的僱傭關係,如果完全的俯首稱臣,也就離他交出自己手中的兵權不遠了。

本來衷心耿耿的僕固懷恩,就因為唐代宗的懷疑,從而導致他內心莫名的憤怒,最終也因為辛雲京這位河東節度使,而讓僕固懷恩與唐朝的矛盾進一步加深。

本來就想借機削弱僕固懷恩實力的唐代宗,自然也是巧妙利用這個藉口,將事情的發展推到了白熱化的階段。

僕固懷恩只有面臨兩個選擇,要麼是心甘情願的接受,要麼就是有血性的反叛,儘管他們家族為唐朝做出了不小的貢獻,但是現如今僕固懷恩家族勢力已經威脅到了唐朝的安危,這次反叛也是被逼無奈的結果。


大國布衣


僕固懷恩,看這名字,少數民族的,他是鐵勒僕固部人,鐵勒九姓之一,突厥後裔,唐朝肅宗、代宗時期的中興名將,唐肅宗時期繪像凌煙閣排名第一。

當年突厥分為東西兩部分,僕固懷恩先祖們跟著唐軍滅掉了東突厥,唐太宗在今天的內蒙古北邊一片區域,設置了燕然都護府,下轄著六府七州,僕固部世代鎮守金微都督府,僕固懷恩就是世襲的金微都督府都督。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很快攻佔了洛陽,打得唐廷措手不及,當時正在家裡丁憂的郭子儀被強制啟用,率朔方軍征討叛軍,僕固懷恩領著回紇兵擔任左武鋒使,這一打就打了8年。

僕固懷恩曾抗擊安史高秀巖部,打敗薛忠義部,大破史思明部,在收復長安城戰鬥中斬敵六萬首級,又大破陝州叛軍,收復東都洛陽等等。

《舊唐書》記載,在眾多對叛軍戰鬥中,懷恩功居多,所到之處,常為先逢,堅敵大陣,必經其戰,勇冠三軍,其間不惜嫁女兒到回紇借兵平叛,他們家族在為唐廷戰爭中有46人為國殉難,名副其實的滿門忠烈。

所以唐廷給了僕固懷恩極高的政治待遇,只要是頂級的大官都給任上,節度使、大元帥、左僕射、中書令、太保等,只要是頂級的頭銜都給封上,上柱國、開府儀同三司、豐國公、大寧郡王,能有的殊榮全給上,繪像凌煙閣第一,入太廟、賜莊、賜宅什麼的,無所不盡其極。

但就是這樣一個忠臣、忠臣,竟然瞬間叛變了?

緣由,還是之前說的,嫁女兒到回紇借兵一事,當年安史之亂打得太難了,為了能合縱討難,僕固懷恩前後嫁了3個女兒到回紇,《資治通鑑》記載,“遠嫁外夷,為國和親,蕩平寇敵”。

僕固懷恩位高權重,握有軍權,又聯婚回紇,於是就引起了朝廷的猜忌,當時安史之亂已平定,但朝廷已變樣,皇帝開始信任宦官,郭子儀、李光弼先後被奪了兵權,另一大將來瑱被宦官殺死。

朝廷中有人說僕固懷恩勾結回紇企圖自立,僕固懷恩本想進京解釋,但被眾人攔住,因為另一大將來瑱去京城後,就被抓起來賜死,鮮明的例子,時任尚書右丞顏真卿出面調和,誰知越描越黑,僕固懷恩的兒子僕固錫還被殺了。

於是唐廷要接觸僕固懷恩的兵權,被拒絕,於是唐廷派兵來攻打,僕固懷恩不想束手就擒,率部與回紇合兵一處,被逼造反,不久病死於鳴沙。

唐代宗後來也知道了,是自己誤會了僕固懷恩,《資治通鑑》記載“懷恩不反,為左右所誤耳”。這事兒挺滑稽的,那麼相信的安史反了,打了8年,那麼信任的一堆節度使也反了,涇原兵變打了6年,而被逼反的僕固懷恩,一仗未打。


圖文繪歷史


僕固懷恩是在平定安史之亂中,是跟郭子儀、李光弼齊名的唐朝中興三傑。在平定“安史之亂”的過程中,僕固懷恩出生入死,戰功顯赫。可是,“安史之亂”平定後,他卻走上了與唐朝為敵,通敵賣國的道路,成了歷史的罪人。


懷恩的造反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文化方面的原因不容忽略。

安祿山為什麼造反?不能說他一開始就有反心,主要是因為安祿山和大唐沒有民族認同感,沒有忠君思想。

在他們心中,自己和大唐的關係是主僕或者兄弟關係,合得來就聚,合不來就散。沒有必要在一棵樹上吊死。僕固懷恩也是這樣,他沒有受過儒家洗腦,腦子裡沒有三綱五常的觀念。

三綱五常是什麼?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是君要臣死,臣就閉上眼把頭伸過去。是要大臣做岳飛那樣寧願冤死也去反抗的忠臣。但僕固懷恩不懂這些,也不認同這一套。

要知道開始的時候,僕固懷恩和唐朝的關係更像是僱傭關係。在僕固懷恩心中,自己和唐朝皇帝的關係始終不是父子,君臣的關係.


僕固懷恩遵循的是那種你好我也好,兩好隔一好;你孬我也孬,你不仁我不義的江湖法則。你對我好,我就可以把肉割給你吃,你辜負了我,我可以吃你的肉。

僕固懷恩的第一個僱主或者知己是郭子儀,而唐朝皇帝是知己的主人。他為唐朝皇帝出生入死,其中很大的成分是報郭子儀的知遇之恩。

當自己的知己郭子儀被朝廷剝奪兵權後,僕固懷恩心生怨氣,覺得唐代宗不夠意思。

在此之前發生的一件事已經讓僕固懷恩對代宗不感冒了。那是安史之亂還沒有完全平息的時候,回紇的軍隊忽然出現在大唐邊境,對長安構成威脅。


唐代宗命令僕固懷恩出使現場,找回紇首領談判,也不知道兩人聊了什麼,之後回紇不打了,還和唐朝的軍隊一起進攻洛陽。是什麼原因,使回紇這麼聽僕固懷恩的話,這次意外使唐代宗深信,假如有一天僕固懷恩要是和與勾結,那影響可比安祿山他們厲害多了。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皇帝對僕固懷恩的懷疑傳到僕固懷恩的耳朵裡,他心裡的怒火藤地一下子就竄起來老高。好你個小李子,我為了解除你的威脅出生入死,而你卻懷疑我。。。

而導致僕固懷恩和朝廷矛盾爆發的導火索,是僕固懷恩的死敵河東節度使辛雲京。當初,僕固懷恩在安史戰爭結束後率軍送參戰的回紇人回國。在經過辛雲京的轄區時,辛雲京根本就不鳥這個僕固懷恩。不僅沒有畢恭畢敬出城迎接,反而關起門來讓僕固懷恩吃了個閉門羹。


河東軍的這個舉動,導致在戰爭中屢有摩擦的兩大軍閥的矛盾白熱化,而唐代宗在處理雙方矛盾的時候態度有失公正,進一步加重了僕固懷恩的離心傾向。

他不知道,此刻的唐朝的皇帝已經把他當天下最大不不穩定因素,要對他開刀了。皇帝的方針已定,少的只是一個藉口了。而河東節度使和朝中掌權的宦官以及一部分大臣對僕固懷恩謀反誣告只是一個導火索。

於是,僕固懷恩前腳剛回到自己大本營,後腳宰相裴遵慶就來了,他對僕固懷恩說,有人告你謀反,皇上要你回朝表忠心。


僕固懷恩心想,我一家為了平定叛亂死了幾十口人,連兒子的命都搭進去了,還不夠忠心嗎?這皇上明擺著是不信任我了。我要是進京還有好果子吃嗎?但我要不去,那不就是違抗命令嗎?這皇帝太不夠意思了。罷罷罷,反了吧。

公元764年正月,僕固懷恩決定和唐朝皇帝分道揚鑣,公開撕破臉皮發兵攻打河東軍。

但僕固懷恩打仗再厲害充其量只是個打工的材料。他的謀反只是被逼無奈,並沒有經過深思熟慮。所以雖然來勢洶洶,但根本就成不了什麼氣候。朝廷早就對此胸有成竹,所以郭子儀出山後,僕固懷恩兵敗如山,抱憾沙場。像僕固懷恩這樣的只會打仗不懂政治和權術的人,不可能有郭子儀那樣的好下場。僕固懷恩的結局,從他選擇和大唐合作的那一刻起就註定了。


小約翰


安史之亂成就了僕固懷恩,讓他成為大唐帝國的保護神,功高而入凌煙閣。但是同樣的,安史之亂也毀了僕固懷恩,造成君臣相疑,最終僕固懷恩驚懼造反,不久病死,唐代宗聽說後很是遺憾,並說:“懷恩不反,為左右所誤耳”,但這也只是僕固懷恩死後,唐代宗才說出這樣的話,畢竟,在僕固懷恩活著的時候,唐代宗對這些將領並沒有多少信任,要不也不會出現這樣的結果。

僕固懷恩來自於九姓鐵勒之一的僕骨部,九姓鐵勒在貞觀末期投降大唐。僕固懷恩世襲金微都督。安史之亂開始後,任朔方左武鋒使,跟隨郭子儀攻打叛軍。懷恩勇猛異常,每戰常為先鋒,立功頗多,但是懷恩心胸有些狹窄,他在最初是跟隨郭子儀平叛的,郭子儀治軍比較寬容,又看重懷恩,所以懷恩的部下即便做些不合法的事情,郭子儀也不會怪罪。

但是李光弼則不同,李光弼治軍很嚴,如果部下有違法之事絕不姑息。郭子儀兵權被奪之後,懷恩就跟著李光弼平叛,矛盾自然就有了,在邙山之戰中,懷恩就與魚朝恩通氣,不聽從李光弼的命令,致使該戰大敗。但是,懷恩畢竟功高,唐肅宗也沒有怎麼懲罰他,懷恩不免恃功而驕。

還有一件事則能說明懷恩是眼中容不得沙子的人。在與同羅叛軍的作戰中,懷恩的兒子僕固玢兵敗投降,但是之後僕固玢尋到機會逃了回來,懷恩見到兒子並沒有高興,反而破口大罵,並將僕固玢斬首示眾,一時間士兵非常畏懼,當然作戰也更加勇猛。這樣的懷恩又怎麼能承受得住別人誣陷他謀反呢?

況且,僕固家族在安史之亂中有46人為大唐殉難,而且為了向回紇借兵,懷恩將自己的兩個女兒都嫁去了回紇,懷恩說服女婿幫助大唐對抗史朝義。是真正的滿門忠烈。


但是同樣的,懷恩也並不是不為自己打算的人,眼見郭子儀、李光弼一次次被宦官構陷,一次次失去兵權,並且來瑱也被宦官整死,他們都為平定安史之亂立下了汗馬功勞,卻又都被皇帝和宦官猜忌,無處申訴。所以懷恩長了一個心眼,在逼得史朝義自殺,史朝義的部下都歸唐之後,懷恩上表請求讓這些叛將繼續擔任原來的節度使職務,還是鎮守一方,實際上就是繼續威脅大唐,這樣,懷恩這些武將就還有用武之地,就不會被排擠致死。

其實,這樣看來,懷恩的私心是很重的,他自恃功高,在付出得不到相應的回報,反而被誣陷時,他選擇舉兵反叛,從一個平叛者變成了反叛者。

763年,安史之亂結束後,懷恩奉命送女婿登裡可汗和女兒登裡可敦回國,途經太原的時候,鎮守太原的辛雲京“閉關不報,不敢犒軍”,這讓懷恩非常生氣,本來當初懷恩說服女婿幫助大唐對抗史朝義的時候,辛雲京就是這個態度,當時懷恩並不怎麼怪辛雲京,但是現在回紇已經幫助大唐平定了叛亂,沒想到辛雲京還是這個態度,這讓懷恩受不了。

更讓他受不了的是,辛雲京對宦官駱奉先說懷恩與回紇勾結意圖謀反。駱奉先相信了辛雲京,就向唐代宗報告了此事。而懷恩在送走了回紇兵之後,屯兵汾州,請求唐代宗誅殺辛雲京和駱奉先。

唐代宗選擇讓他們和解,只是仇恨已經種下,又如何能和解?這一年的七月,唐代宗為了安撫懷恩,下令“賜鐵券,以名藏太廟,畫像於凌煙閣。"

一個月之後,懷恩還是覺得委屈,遂上書陳述自己的功過。唐代宗也害怕懷恩真的和回紇勾結反唐,就想推心置腹的對待懷恩,表示朝廷仍舊信任他。唐代宗派黃門侍郎裴遵慶去汾州慰問懷恩。當時懷恩見了裴遵慶激動得抱著他的腳大哭,裴遵慶傳達了唐代宗的意思,並希望懷恩入朝。

懷恩本來答應入朝了,但是他的副將範志誠卻勸說懷恩不可輕舉妄動,因為朝廷已經開始猜忌懷恩,此去必是凶多吉少,於是懷恩不肯入朝,繼續帶著朔方軍在汾陽駐守。不得已,唐代宗讓郭子儀去收朔方舊部,朔方軍紛紛歸唐,這讓懷恩驚懼不已,最終起兵反唐。


尚宮女史


他是中唐名將,在平定安史之亂中功勳卓著。他是鐵勒僕固部人。

平頂安史之亂後,朝廷為褒獎僕固懷恩,也是授予了他一些列的榮譽,比如僕固懷恩的全部“職稱”為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左僕射兼中書令、朔方節度副大使、河北副元帥、上柱國、大寧郡王,另外位列凌煙閣功臣第一位!但正所謂功高震主,僕固懷恩受到了朝廷的猜忌,特別是得罪了那些掌權的宦官。

廣德元年,僕固懷恩護送自己的女兒、女婿(回紇的可汗)返回漠北地區,宦官、監軍駱奉先誣陷僕固懷恩與回紇勾結,意圖不軌。僕固懷恩寫了一封情真意切的奏摺自辯,之後唐代宗派人去安撫。當僕固懷恩看到朝廷使者時,竟然不顧身份,抱著使者的大腿號泣,因為他太冤!

朝廷在處理這件事上並不妥當,加上僕固懷恩性格原因,一場戰爭不可避免。僕固懷恩在兒子被殺後,他的憤怒達到頂點,他率領麾下數百騎,引著吐蕃、回紇20多萬大軍入侵唐朝。不過僕固懷恩沒等到復仇的哪一天,他在中途患病而死。

雖然僕固懷恩算是造反了,但唐代宗的態度非常令人疑惑,他在前後所下的詔書上,“未嘗言其反”。特別是當群臣向皇帝彙報僕固懷恩病死的消息時,唐代宗竟然非常惋惜地說道“懷恩不反,為左右所誤。”之後不久,僕固懷恩的侄子率領部眾來降,唐朝待之如初。僕固懷恩之亂,完全是唐朝內部傾軋的結果,他的叛亂也沒有造成特別打的動盪。雖然僕固懷恩是叛臣賊子,但唐代宗依然沒有取消僕固懷恩凌煙閣第一功臣的地位,反而為他感到惋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