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传说故地,山西晋城市还有这样密集的石窟群

雨中游羊头山

山西长治市长子县境内,有一座闻名三晋的羊头山。因为位于三县交界,所以古来有“鸡鸣三县闻”之说。也正因为位于三县交界,周边的山西省长治县(现在叫上党区)、晋城市的高平县都说羊头山是自家的。要追根究底,也不好说,只能客观地说:主峰在高平市神农镇,海拔1297米。而且,高平市对羊头山的开发较为成熟。

关于海拔高度,网上有资料说是海拔2000米。为了核实这个数据,胡哥专门从海拔高度网站进行了验证,证实海拔只有1200多米。可见,网上的信息不能乱引用。

去年夏秋之交,胡哥和友人一同,从长子县的千年古村色头村附近,沿着崎岖的山路,登上羊头山揽胜。山间小路有砂石为阶,早已布满沧桑。山上植被很好,树影摇曳,阴凉可人。天气忽然晴转阴,不一刻,有微微的小雨从天而飘落,增加了一丝丝凉意。我们一行人都盼着雨再下大一点,为什么呢?先卖个关子,后文详说。

羊头山因山之巅有羊头状巨石而得名,也因上古时候的神农炎帝曾在此活动而名声大噪。山上现存大量的历史古迹遗址,如神农城、炎帝庙、清化寺、神农井、五谷畦和北魏石窟等。当然,这些都是遗址,能看到的建筑都是近些年重修的。尤其是我们一行登上山时,往南面看去,高平神农镇正在大修庙宇。这里正在扩建景区,若是从高平市方向登山,还需要购买门票。

炎帝传说故地,山西晋城市还有这样密集的石窟群

远处的大庙就是新修的炎帝高庙。

以羊头山的羊头石为坐标,西南方向旧有神农庙五间,何时创建已不可考。现今遗留有台阶、屋基、石碑等物。俗称为神农上庙。现在在原址上新修建了一座大庙,名为炎帝高庙。这座庙在最高峰上,而且位于高平、长子两县分界线上。每到雨季,雨水从天而落,“前檐滴高平、后檐滴长子”。

这也就是胡哥一行盼着下大雨的原因。可惜的是,天公不作美,只飘了一些小雨,后来干脆停了,无缘目睹一檐滴水分两县的景观。但是登高四望,视野辽阔,三县景致全收眼底。雨后空气润泽,深吸一口气,极目晋天舒。

炎帝高庙台阶上,有两眼神奇的泉水,左泉白、右泉青,人称黑白二龙泉。可惜的是都被大石块压住了,无从目睹。到是台阶下有一眼神农井尚在。庙的北面有一座古城废墟,俗称神农庙,现已修整一新。

炎帝传说故地,山西晋城市还有这样密集的石窟群

传说中的神农井

羊头山上关于神农的传说很多,都无法考证。但是,那藏于山间的石窟可是能够明白说出来历的。限于篇幅,今天只给大家介绍羊头山的石窟。这是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窟群。虽然比不上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等四大石窟的壮观,但从数量、风格上也独具特色。

炎帝传说故地,山西晋城市还有这样密集的石窟群

1号窟的佛造像。

北魏时,佛教传入中国。在北魏孝文帝的崇佛的倡导下,信众各地开凿石窟。羊头山石窟群就是周边寺院僧众依山傍石开凿而成。开凿年代从北魏至唐代,北齐、隋朝、唐朝屡有凿造。

炎帝传说故地,山西晋城市还有这样密集的石窟群

2号窟的佛造像。

羊头山石窟群的奇特之处在于,它和龙门石窟等依山而凿不同,而是沿着山腰到山顶散布的巨大石块,一个个雕凿而成,分布没有规律,大小也不等,完全依照见到的石块大小而开凿。或一石一窟,或一石二窟、三窟不等。大小共计40余窟。

炎帝传说故地,山西晋城市还有这样密集的石窟群

4号窟

炎帝传说故地,山西晋城市还有这样密集的石窟群

5号窟

这些石窟的窟面为正方形,窟内外雕凿大小石佛。少的一窟三像,多则成千上百。因为这些石块的质地是砂岩,历经一千多年的风雨侵蚀,位于表面佛像有的已经漫漶不清,加之后来的人为毁坏,保存状况不容乐观。从能够辨认的佛像来看,面部丰满安详、衣纹流畅飘逸。无论是佛、菩萨,还是天王、力士、供养人,形制各异,雕工上乘。

炎帝传说故地,山西晋城市还有这样密集的石窟群

千佛碑。

最奇特的是这里还有一座千佛塔造像碑和6座石塔。造像碑长方柱体,曾断为两截,据说是盗贼所为。碑高6米,四面雕凿寸许大的佛像,碑下部,正面、两侧开窟龛,正面窟内雕一佛二弟子。两侧窟较小,为两层,同样是一佛二弟子。

石塔高度三四米左右,形制古朴,手法简洁,高者七层、矮者两层,其他地方不多见。这些石窟佛造像是研究北魏佛教文化以及古代雕塑艺术的一个重要实物资料。


喜欢胡哥文章的请加关注,看更多好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