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之后,种地的除了大户和合作社外,还有分散的小户吗?

肥料圈


十年也许就是弹指一挥间,说长也不长,说短也不短。但是就目前来看,十年后农村肯定有变化,不过变化应该不会太大。城镇化搞了几十年,农村人口在缓慢的往城市转移,十年后农村人口将进一步减少,但是我个人估计十年后基本上农村还存在,只是规模慢慢变小了。

我觉得我这代人也就是八零后,我们这代农村人老了会怎样?我一直生活在农村,这些年确实发现是种田的人越来越少,我们这边是丘陵加盆地的地形,我们这边农业以水稻为主,总的来说这些年所有耕地基本上得到了利用,很少看到抛荒的情况。

因为我们这边基本可以实行机械化操作,耕田现在基本上是机器耕田,收割也基本上是实行收割机收割,就是目前插秧还没有实现机器插秧,打农药目前已经有无人机喷药,估计以后是个趋势...

所以就我们家乡来说土地很少有抛荒的。这些年从事农业人口在逐步减少,我们村以前主要从事农业的有六零后及六零前,但是这批人也在逐步步入老年,农业貌似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但是我们这里却不是这样,虽然现在小农户在逐步减少,但是现在的农业结构和以前大大不一样了。就拿我家来说,家里是有几亩责任田的,但是由于种田确实不怎么赚钱,再加上又劳累,所以这几年我家里的田是租出去的。租我家田的是村里的种粮大户,由于像我家这样的情况逐渐增多,所以这些年农村形成了很多种粮大户,他们少则种几十亩到几百亩,多的则种一两千亩。由于现在基本上是机械化操作,现在一个人耕种几十亩几百亩也不再是神话。

种田虽然利润微薄,但是你种的多,你会管理,你肯吃苦,你用心去做还是有一定回报的。因为种的多,种粮大户他的收入也还可以,算起来一年的收入也不比在外打工差多少。所以我们这边逐渐形成了这样的一个趋势,我觉得这也是我们今后农业的大趋势。可能再过十年全村的田只要少部分人都能耕种,所以今后农业后继无人的问题基本上不要担心,除非以后我们都不吃饭了,只要有需求和利润就有人生产,这也是市场化必然的结果。

至于说农村的房子还有没有人住,我觉得至少我们这一代,也就是八零后九零后应该还有人是留在农村,到了我们的后代确实不好说,不过我觉得就算是到了我们的后代农村应该也还是有。你就拿当今世界发达国家来说,他们也还是有农村,只是到那时农村人口的占比会降得很低


此岸情彼岸花180269099


10年以后应该是2029年了,那个时候现在农村种地的主力军的年龄都应该到了7080多岁的老人了。我的观点是基本是98%的土地都是大户和合作社在种植。还是会有一些7080后的分散小户的。

为什么种地会走向农场或者合作社的形式?

首先10年以后种地的主体发生了变化。就拿现在我们这里的平原地带的种地情况来说吧!单纯的在农村种植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的农民朋友们很少,现在种地一年真的挣不了养家糊口的钱,每亩地的粮食产量基本上也是固定的,好的年景可能多收个三五斗,多收益200多块钱。所以说只要5060后的我们父辈的那一代由于年龄太大了而不能够再耕种土地的时候,也就是我们国家土地流转最好的时候!

其次就是大规模种植土地能够实现把种植成本降到最低。现在我们的土地比较分散和零星,很难实现机械化种植和收割。极大的增加了人工劳动的成本。本身种地的收益就不是太高,这样一年到头真是挣不了多少钱。何况种植大田作物只有以量大才能够取得效益!

我是豫东小东这只是我个人观点!希望国家能够有什么好的建议可以留言说说!🙏🙏🙏


豫东小农


从一瓢粗食一瓢糠,到配合饲料规模养猪;从一头耕牛一张犁,到机耕机耙集约种植。

规模种养:大势所趋,历史必然。

岁月不居,时光如流。一切都在往好处发展。农村土地由集体经营到分户承包、再到集约经营也是发展的趋势。



大家是否分析过这样一个现象,农户散养生猪的时代为什么悄然消失了?农民家家户户养猪自八十年代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持续了三十多年,曾经是农民最直接的现金收入来源,为什么说消失就消失了?这正是社会进步的的表现。家家户户养猪,一瓢粗食一瓢糠,一头生猪养一年,最后卖了变现换作钱,攒了猪粪肥农田。可是,随着配合饲料和化学肥料的出现和应用,传统的户户养猪也就逐渐被养猪大户、规模养猪场取而代之了,家庭一年养上几头猪的成本实在是太高了,无利不起早,散户养猪无利可图,农户还会去养猪吗?



土地流转:顺应形势,顺势而为。

如今种粮大户出现了,各种农业种植合作社、各类农场又如雨后春笋在广大农村迅速成长发展起来,农村的土地正逐渐地被流转、被大户、种植合作社、农场规模经营起来。

农户愿意交地、大户(包括种植合作社、农场主等)愿意承包地,这一土地流转的过程是自发的、是顺应形势、顺势而为的自然而然的过程。

农村土地从农户分散承包种植逐渐向大户集中规模经营的趋向说明了什么问题?



改革开放四十年,各行各业迅猛发展,尤其是第二、第三产业的崛起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用武之地、挣钱之源。外出打工比在家种地更能挣钱,农民还会在家种那二亩地吗?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土地分散种植效益的低下必然导致农村的土地被冷落。青壮年都出去打工了,钱挣的多了,思想观念也发生大的变化了,也都不愿再回乡务农了。



互利共赢:自愿流转,何乐不为?

年龄大的、走不出去的农村人,没有办法,在家种地,一户几亩地,一头耕牛一张犁,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辛苦苦种一年,到头来没有挣到几个钱。几亩地,农业机械施不了、半年闲,种地苦、粮食价格低,挣钱少,莫说一年千儿八百,就是三百二百也想把地流转岀去。



耕地是不能改变用途的。粮食还得种、必须种,中国人的饭碗永远离不了中国人自己种的粮食!种一亩地、几亩地挣不了多少钱,种植几十亩、上百亩、几百亩那可是效益可观。农业机械、农业技术的应用,集约经营、政策的扶持必将使农业成为最有前途的行业。所以,有眼光、有实力的种植大户应运而生,在农村这广阔的天地也必将大有作为。

目前推行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行的村社合一的农村经营管理体制机制,正在调整完善落实的农业政策,都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瓶颈问题。培养新型职业化农民、鼓励农村土地集约经营、不断增加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渠道、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所以,十年之后,种地的除了大户和合作社之外,分散种植的小户有也不会很多了。

你说是吗?

@图说农村事期待您关注并提出宝贵意见。


图说农村事


十年后,除了大户和合作社,还应该再加个家庭农场、农业园区。凡尘观生活的答案是:

十年后,种地的除了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园区外,现行的小户将会显著减少或者消失。

原因:

1、大和小是相对的。任何时候,只要有大,就有小。题主说了大户、小户,但并没有界定具体数额,即多少为大,多少为小!所以,十年后,除了大户,还有小户。只是,十年后的大户可能比现在的大户更大一些,十年后的小户也可能必现在的小户也要大一些!但是,十年后,他们的大户、小户也都同时存在的。否则,就不会有大户一说,也不会有小户一说!

2、它们五个的概念。

种植大户:大户是指从事某一种农产品生产、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和专业种植水平的农户。它的面积要达到组或者村总种植面积的十分之一。

合作社:劳动群众自愿联合起来进行合作生产、合作经营所建立的合作组织形式。它的两个基本要素是“合作”、“经济组织”。

家庭农场: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农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是指现代农业在空间地域上的聚集区。它具有社会公益性功能、企业盈利性功能和生态环保性三大功能。

种植小户:种子小户的种植面积应该小于组或者村的种植面积的十分之一,或者更小。

3、它们会依然存在。

从这些概念不难看出,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园区十年后将会更加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由于现在小户、分散不具有竞争力,将会逐渐淘汰,或者改制或者转型。可以断定,现在的小户,十年后将会很少或者消失。将会出现另一种形式的小户。那另一种形式的小户是什么形式的,让我们试目以待!

网友们, 你认可吗?

我是凡尘观生活!谢谢!再见!


凡尘观生活


要说十年后的土地会由大户或合作社种植。我来分析一下十年后的农民是什么样,才能谈到什么人种地按照現状,农民工现在还有很多30至50岁的无技能无高的文化人员都在城里做低等工作,一般都为建筑行业,试想中国的现状,中国的房孑真的不够住吗?十年后就会有大批的农民失业,他们失业后无生活门路,也就会从回到农村,回到农村后而他又为过多的资本投资,也只能散户经营。十年后的粮食也不会象现在这样,因为国家不重视土地,土地大面积被房子,绿化,公路所占据,还有抛荒严重,粮食会紧缺,种地就能维持生活。而有少量的在域里己有发展的,就会退出土地转让给小户经营,而大户会很难种到土地,因为同样的地租,小户可以挣到钱而大户就不会。没有种地的亲身经历你是不知道投资农业的艰辛,干旱,洪涝,病害,草荒,人工,市场,那一样都会叫你倾家荡产。不是土地成片,机械配套就能净钱的。我说十年后应以中小型农户为主。


邢荣谭


我国的土地流转是个大趋势,但这个过程会是异常缓慢的。因为决定土地流转速度的并不是资本兼并土地的能力,或种田大户规模化种植的能力,而是因土地流转而离开土地的农民如何找到生活出路的问题。

在我国,如果流转后每个农场平均经营500亩土地的话,所有分散的土地都进入农场就意味着98%的农民要离开土地。我国现在农村人口还有5.7亿。98%是多少?一个美国加上一个俄罗斯的人口规模。为这么多的人重新找到生活来源,那将是一个什么样的工程?10年时间是肯定不够的,既使是50年以后大的农场成为农业的主体结构,还会依然有一部分分散的小农户。许多山区的土地并不适合流转,有些贫困地区很多人在很长时间里还要依赖自家的一点土地来维持生计,这就决定了小农户存在的长期性。



大的农场主经营500到1000亩土地进入中产阶级;同时数百万甚至上千万“自耕农”靠几十亩土地艰难地生活在比贫困线稍高的地方,也许这就是我国未来50年、甚至100年所不得不面临的局面。


种田博士后


十年之后,种地的除了大户和合作社外,还有分散的小户吗?个人认为,这个大户应该会以后的主流,分散的小户也应该有少部分呢?

为什么说分散的小户也,有少部分呢?个人认为,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不断提高,部分农村老人,会成为新的小户接盘侠。不为别的,只想让自己的后辈吃上点自己种植的绿色蔬菜、水果、粮食,养的鸡、鸭、鱼、猪等等。虽然不赚钱,但是吃的放心,吃的安心,再说国家也没有哪条明文规定要将小户一棒子全打死。


小户种地不挣钱,己经是常态,今后农村取而代之的将是规模化、机械化、节约化的运作模式,农民依靠流转出去的土地,收取一定的佣金。所以说,只有那些想自己家吃的放心、安心的农民,可能还会种点供自己家吃的绿色食品,多余的土地,也将会随大势流转出去。

总之,随着社会发展,落后的种植方法及生产方式,就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就好比我们以前小时候常见的打谷机,最开始用手打,后来用脚踩,再后来又有电动机、柴油机取而代,现在基本上都是收割机了。这个应该三十几到四十来岁以上的农村人,以前常见。这就是生产力的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村的土地,应该今后也同样走上这条路。


坏男人2576


随着国家土地政策的改变,集约化发展也是大势所趋了。但是究竟多少规模算大户,或者究竟哪种形式,我来说一下自己的观点。

小户还能不能适应社会发展

如果小户不存在了,肯定是因为被淘汰了,最直观的就是不赚钱,难以生存。你们现在的小户赚钱吗?家里有个一亩两亩果园,如果可以外出打工,肯定是外出了。毕竟有各种压力摆在这里。小户会不会有?要看区域的,比如在安徽地区,我老家那边,土地并成大块,如果有资本介入,就可能直接流转给大公司做了。

大户多少算大

在山东蓬莱种植50亩苹果园,已经算大户了。果园发展30亩左右就算有规模了,也是现在比较能实现盈利的。在山东滨州土地流转种植大田作物,面积要在200亩左右。

合作社等组织形式的出现

合作社,当地的农业技术和销售的服务型平台。


当前发展的中化MAP也在打造产供销一体的服务平台

还有农机合作社等形式,应该更加完善

十年之后

十年可以推进吗?能实现小户变大户,组织化程度大大提高?

这个还真是要走走看,不好确定。

不过慢慢更多人会加入农业中来,农业服务化体系完善,采后,深加工等产业链的延伸发展,更加推进农业发展进程。


果农微课堂


十年之后,土地到底有没有分散的小户,要看历史的流向。倘若一直这样“摸着石头过河”,即便走向了“流转”,也会浮浮沉沉或者说起起落落,始终也不会有个“定招”。

粮食生产,是用来保障供给的。“市场化”会给农业的发展不仅带不来生机,反而会遭受严重的打击。农民倘若以能否“赚钱”来决定能否种地,那是农业发展最大的悲哀,也是最严重的失败。这么多年来,土地母亲被我们的化肥、农药等弄得病魔缠身,当下我们做儿女的,不但不去下大力气想尽一切办法去“正规医院”看病,反而更可恨的是,有的人不管不问,让母亲“丢荒”冷落,忍饥受饿。这是多么的不忠不孝!

如是,人们又哪来的安全生产?又哪来的绿色消费?又哪来的解决“三农”?又哪来的乡村振兴?!

所以,农业的流向很重要,寻找“金色的阳光很必要。我认为,农业一不能私有化,二不能市场化,必须实行集体化,政府化,才能实现有机化,绿色化。有了有机化和绿色化,什么农业的机械化,现代化,产业化,等等,都不是梦话。

如是这样,我觉得十年之后哪里还会有分散的小户。代之而起的是,每家每户都会把土地交给“国公社”,都会让“金色的太阳”融入得分外妖娆,沐浴得分外辉煌。

(回答于2019-2-20)


风火中人


十年后除了大农场和农业合作社以外,还会有小农户存在吗?我的答案是当然会有。不但十年以后会有,即使20年以后小农户也不会被完全消灭,仍会存在于一些山清水秀的农村和大城市郊区,只不过他们的玩法和传统农业不一样了而已。

我曾经在不止一个场合多次说过:我国农业的发展有大农业和小农业两个方向,其中大农业是主流发展趋势,以大农场,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为代表的大农业模式在未来十年时间内会快速发展,会占用85%以上的耕地,另外15%左右的耕地仍然会以小农业的形式存在,作为大农业的一种有益补充。

那么小农业规模那么小,几亩地,十几亩地,充其量几十亩地,如何拼的过大农业?或者换句话说小农业怎么搞才能赚到一家人有尊严的生活所需要的钱?我的看法是,大农业的核心是效率,大农场之类的需要通过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式把生产和管理效率搞上去。小农业的核心是特色,小农业要搞出特色来,让别人愿意花高价来买你的农产品,通过特色来增加农业的附加值。具体的实现方式有农业采摘和农家乐结合,农业认养,观光旅游农业,体验式农业,设施农业,订单农业,有机农业等。当然,具体哪种方式,要和具体情况相结合,不能一概而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