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便便一般都是黄色的?

看起来就像坏人


大家饭都吃了吧,那作为专业消化科医生的我就来回答这个重口味的问题了。

应该说正常大便就是黄色的。

为什么?

大家有听过胆汁吧,就是肝脏分泌出来储存再胆囊里面的胆汁,我们人体胆汁就是黄色的。胆汁是负责消化我们吃进去的脂肪以及胆固醇。

我们平常吃进去的食物从胃经过小肠的过程中胆汁也在不断分泌出来跟我们食物混合一起消化食物中的脂肪。黄色的胆汁会跟我们的食物一路前进一路混合均匀一路都在帮忙消化,一直到了大肠还是混合在一起,当然一部分胆汁这时候会被重吸收回到肝脏里面重新加工成新的胆汁供下一顿吃饭的时候用(这就是临床上常说的胆红素肝肠循环)。没有被吸收的黄色胆汁就跟大便混合在一起排出来了。所以正常饮食的话大便会成黄色。

下图就是胆囊的胆汁流入小肠示意图。

如果我们胆囊通往十二指肠的管道被胆结石或者肿瘤给堵了,那胆汁就没办法进入肠道,这时候我们拉出来的大便就会变成白色,或者就是食物本来的颜色。相应的我们人体因为胆汁拍不出去全身都会黄起来,眼睛也变黄、皮肤、尿液都会变黄,临床上称为“黄疸”

下图是胆红素肝肠循环示意图。

还有再科普一下如果大便变成黑色、特别跟煤炭或者头发一样黑色,那要小心点,要排除一下胃出血,胃出血后大便会变黑,因为血液里面铁跟肠道细菌反应出现黑色的硫化物。当然如果有大量吃猪血、鸭血、猪肝还有一些黑色的药片等大便也会变黑。

入口大量吃入很多含色素的食物大便也会变色,比如吃红心火龙果后大便就会变红。

哈哈,大概就是这样,有问题欢迎关注并留言讨论。


消化内科叶医生


最近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张大夫特别喜欢讨论大俗的东西,例如,张大夫会讨论屁的问题,还会讨论尿的问题,今天还会讨论屎的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呢?今天,张大夫在这里和大家说明一下,因为这些问题,是大家每天每个人都会遇到的现象,知道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及与之相关的医学问题,对于疾病的预防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具有积极的、重要的意义。所以,在医学领域,其实大俗亦大雅。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今天,张大夫就和大家讨论一下,我们的屎为什么是黄色的? 首先,不可否认,每个人,每一天或每两天就会排一次大便,而大便,大家都很了解的,一般是固体、黄色、味臭。可是大家并不一定了解,我们的屎为什么是黄色的?如果不是黄色有什么临床意义吗? 大家都知道,我们血液中有红细胞,其实红细胞也是有寿命的,平均约为120天,红细胞死亡后,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就会分解成为正铁血红素和血红素。其中的正铁血红素可以转变为生成胆红素。胆红素到达肝内的后转变成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会随胆汁进入小肠,而后可以转变为粪胆原,而我们粪便的颜色主要是由这种物质引起的。这种变化在正常人体内是每天都在发生的。

而如果,大便的颜色突然没有了正常的黄色,甚至变为灰白色,医学上称为“白陶土”样大便,结合实验室检查和相关病史,有可能是胆道系统出现了堵塞,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有时候吃某些食物也会影响大便颜色,比如说吃血豆腐大便会变黑等等。

因此,临床医生记录病史的时候,一定会问大小便的情况,是为了不漏过一个可能发现疾病的蛛丝马迹。


张之瀛大夫


作为一名胃肠外科的医生,这个问题还是很好回答的。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一点都不复杂,我来简单的说一说。首先要纠正一个错误,大便不是纯黄色的,而是黄褐色的。

胆红素

人体时时刻刻都在进行新陈代谢,会产生很多的代谢废物,其中有一项代谢废物就是胆红素,胆红素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①80%~85%的胆红素来自衰老的红细胞崩解。②15%来源于造血过程中,没有成熟的红细胞,残次品。③还有少量来自肌红蛋白、过氧化物酶、细胞色素等的破坏分解。

胆红素主要来源于红细胞死亡释放的,我们的红细胞寿命只有120天,半衰期是60天,也就是说,我们每60天要换掉一半的血。

胆红素是大便的主要颜色来源

红细胞衰老产生的胆红素,叫做非结合胆红素,不溶于水,与血液中的蛋白结合。非结合胆红素,很快被送到肝脏,然后被肝脏代谢和加工,变成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被肝脏分泌,进入胆管,然后储存在胆囊。人在吃饭的时候,胆囊会排空里面的胆汁,胆汁里面就包含了很多的胆红素。胆红素进入小肠之后,被细胞还原,变成粪胆原,与大便混在一起,通过大便排出来。胆红素的颜色是橙黄色的,所以人的大便主要是胆红素的颜色,呈现为黄褐色。

大便颜色改变,可以诊断疾病

我们每个人拉的粑粑,颜色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并不一定都是黄色的,大便的颜色与进食的食物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你吃了火龙果,拉出来的大便,可能是红色的;吃了很多猪血、鸭血等动物的血液,拉出来的大便可能是黑色的,因为动物的血液里面含有大量的铁离子,我们人无法全部吸收,大便就会变成黑色。同样的道理,如果你消化道有出血,例如胃溃疡出血,结肠癌出血,那么大便的颜色也可能是黑色的,或者是柏油样的。如果你的胆管发生堵塞,例如胆结石,胰腺癌压迫胆管,那么大便就不是黄褐色的,还是陶土样的颜色,所以,医生可以根据大便的颜色,来诊断一些疾病。


普外科曾医生


我是福爸,临床营养师,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用。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验,不管什么病,在医院住院的时候都会化验三大常规,也就是血常规,尿常规和大便常规。从这三大常规化验当中可以看出很多问题,看来大便当中还是隐藏了很多健康信息的。其中大便的颜色就很有学问。


确切的说,正常大便不是黄色,而是黄褐色或浅棕色。大便之所以是黄褐色,和人体的新陈代谢是密不可分的。新陈代谢的过程当中会产生一些人体用不着的代谢产物,这些代谢产物通过各种途径排出体外,其中有一种就叫胆红素,80%来源于老化分解的血红细胞。

红细胞的寿命大概在120天左右,老旧的红细胞会被分解,重新利用其中大部分的营养物质。红细胞当中的血红蛋白会分解出一种叫正铁血红素的物质,正铁血红素接着会转化成为非结合胆红素,然后在肝脏转化为结合胆红素,随胆汁进入肠道,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结合胆红素转化成为粪胆原,最终和大便一起排出体外。粪胆原是黄色的,和大便混合在一起使得大便成为了黄褐色。

现在大家应该明白了吧?正常的大便就应该是黄褐色的。当然,食物当中一些天然的色素和消化残留物也会改变大便的颜色。如果吃了很多的紫皮葡萄,大便颜色也会呈现紫色。吃了红心火龙果,大便会变成玫瑰红色。如果大便是深褐色的,提示蔬菜吃的太少,而肉吃的太多。吃了猪血鸭血之后,大便会变成黑色。吃得太油腻大便会成为明黄色。

大便颜色的改变也会提示某些疾病的可能。

  • 大便表面有鲜红色的血液,表示离肛门很近的地方有出血,一般见于痔疮,直肠息肉和直肠癌。
  • 大便如果是黑色,甚至是柏油样的稀便,又没有吃过动物血,那么就提示有消化道的出血,常见于消化道溃疡,肝硬化,胃癌,结肠癌等。
  • 大便如果变成灰白色,就像陶土一样的颜色,提示胆道堵塞,胆汁不能进入肠道。常见于胆总管结石、胰头肿瘤、壶腹部肿瘤等。
通过观察大便颜色的变化,可以发现一些疾病的症状。所以如果大便颜色一旦出现异常的情况,请及时去医院检查。

我是福爸,临床营养师,觉得我说得有道理,就点个赞呗😜 关注我的头条号,获得更多营养健康资讯。


福爸聊营养


友情提示:吃饭的时候勿入本话题。

吃了奥利奥,第二天假如够细心,会发现便便的颜色是黑的。是因为奥利奥主要成分是黑巧克力,不易为肠胃消化掉。

正常人便便的颜色一般会是黄色的,尤其是偏素食主义者,那是因为胆汁的作用。胆汁里含有一种胆红素,它是胆色素的一种,是人体内胆汁里的主要色素,呈橙黄色。

结合胆红素经胆道随胆汁排入肠内,被细胞还原为尿(粪)胆素原。粪胆素原经过氧化,生成粪胆素。正是棕黄色的它们造就了大小便的最终颜色。

虽然同样是黄色的便便,假如仔细分辨,会发现婴儿的便便颜色更加偏淡,有时候呈现一种乳黄色,成人中,素食主义者们的便便也会是健康的棕黄色。摄入肉类和蛋白质比较多的成年人会发现,自己的便便有时候呈现一种偏黑褐色的色泽,那是因为肉类比较难以消化。

如果正常人的便便总是呈现不那么健康的暗黑色,多半是肠胃消化器官出现了问题,真应该去医院好好看一下了。

合理膳食、荤素搭配、多吃植物类粗纤维食品,会对大家的身体健康大有好处。


历来现实


这个问题看似非常无聊,极其简单,就像人为什么要吃饭睡觉一样,其实回答起来并不是那么简单。正常人的大便都是黄色的,难道因为我们是黄种人吗?当然不是的。

有过醉酒后呕吐经历的人知道人的胆汁是黄色的,还非常苦。大便和胆汁有关系吗?当然有,胆汁在人体的食物消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发挥作用之后胆汁会排泄出去,胆汁排不掉人就会出现黄疸。胆汁排泄途径是胆汁从胆囊管出来与肝总管汇合形成胆总管,胆总管再与胰管汇合形成胰壶腹部,它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胆汁就进入了十二指肠,再进入小肠内,与大便一起排除体外。所以为什么胆管结石、胰腺癌、壶腹部癌病人如果胆道梗阻,胆汁排不出去,人的皮肤会发黄,大便呈白陶土样。

还有一个问题,胆汁的黄色从何而来呢?胆汁主要成分是胆盐、磷脂、胆固醇和胆红素。胆汁的颜色就是由胆汁中胆红素的含量所决定的。人体血管内含有红细胞,红细胞有固定的寿命,正常红细胞的平均寿命约为120天,每日都会有破坏的红细胞。此时,破坏的红细胞内血色素会分解成为正铁血红素和血红素。正铁血红素在NADPH和H离子作用下生成胆绿素,胆绿素再在NADPH和H离子作用下生成胆红素,这个是非结合胆红素,不溶于水,在血液中形成胆红素-蛋白复合物,被运送到肝脏,在肝脏经过一系列的代谢形成结合胆红素,然后随胆汁分泌进入肠腔。胆汁中的胆红素在回肠末端和结肠被细菌分解为粪胆原,其部分被肠道重吸收进入肠肝循环外,大部分在结肠被氧化为粪胆素,并随粪便排出体外。

可见,大便之所以是黄色,主要是因为胆红素的颜色,胆红素是橙黄色,所以严格的说正常人大便是橙黄色的。


胡洋


  “吃喝拉撒睡”是人的一生无法回避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拉”可能最为隐晦,人们最不愿意提及的也是“拉”。其实“拉”只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是排出粪便等身体毒素的过程。

  粪便,俗称大便,是人或动物的大肠排遗物。粪便的四分之一是水分,其余大多是蛋白质、无机物、脂肪、未消化的食物纤维、脱了水的消化液残余、以及从肠道脱落的细胞和死掉的细菌,还有维生素K、维生素B。可能有些人比较奇怪,为什么排出的便便都是黄色的。

  其实大便是黄色,都是胆红素“惹得祸”。胆红素主要来源于红细胞死亡释放,我们的红细胞寿命只有120天,半衰期是60天,也就是说,我们每60天要换掉一半的血。人体时时刻刻都在进行新陈代谢,会产生很多代谢废物,其中有一项代谢废物就是胆红素。人在吃饭的时候,胆囊会排空里面的胆汁,胆汁就包含了很多的胆红素。胆红素进入小肠后,被细胞还原,变成粪胆原,与大便混在一起,通过大便排出来。胆红素的颜色是橙黄色的,人的大便主要是胆红素的颜色,因此呈现为黄褐色。

  黄色是大便正常的颜色,如果出现大便颜色异常,除了与饮食有关,还有可能与疾病有关。如果大便持续出现颜色异常,可能是在警示身体出现了病变。

关注“家庭医生在线”头条号,更多健康问答轻松看~~~


家庭医生在线


孩子,常一口就知道了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