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HI】第二次訪談華人互聯網先驅郭法琨

作為最重要的華人互聯網先驅,郭法琨(Franklin Kuo)無疑是這次訪談最大的發現。第一次三個小時訪談之後,我們緊接著落定了第二次訪談。第一次,我們是在距離斯坦福6英里、樹林深處、風景優美的養老院,我們在一個公共會客廳。第二次,就在養老院郭老兩口子的家裡。他們自己的家也在附近的森林裡面,只有幾英里(這是我第一次發現硅谷還有如此風景優美的森林世界),從82年一直到三年前搬到養老院。

住在養老院,對兩位老人來說,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從一日三餐做飯等日常事務中解放出來。這個養老院住著300多位老人,平均歲數80多歲,其中100多個都是斯坦福的。所以,裡面老朋友不少。這次訪談,真正改變了我對養老院的看法(當天晚上和陳天橋吃飯,他也說這個養老院真是好,老人很難進,排了很長隊。他也想辦一個類似的)。除了養老院寧靜恬淡的生活,兩位老人每年2-3次出國旅行,這次採訪我看到兩個大箱子已經準備就緒,他們19號就去意大利旅行。

郭法琨做的工作、扮演的角色如此重要,但是,幾乎很少有中國人知道他的事蹟。而在美國,除了很窄的學術圈之內,也少有人瞭解他的事蹟。彷彿他們當年的光輝就要悄無聲息地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之中。我問他為什麼他後來的知名度不高。這個問題他倒很坦然。他說,可能主要原因是他過去半個世紀,在不斷變換角色和身份。

郭法琨既是科學家,兩本70年代出版的網絡相關內容的教材,堪稱是影響了幾代人的重量級著作。他也是真正的工程師,和諾曼·艾布拉姆森(Norman Abramson)共同組織(期間兩人輪流當然項目主任)團隊完成了第一個無線數字通信網絡ALOHA,是美國80年代關鍵性過渡的NSF網的第一設計者。他更是互聯網早期的關鍵推手,無論是70年代初期一手組織了美國和歐洲互聯網先驅(幾乎涵蓋當年各國的互聯網之父)的匯聚和交流。

同時,他從76年開始,在美國國防部主抓包交換技術的使用和普及,推動美國軍方成為最終全方位採納和部署TCP/IP協議,對於TCP/IP協議後來全美推廣,並且普及到全世界,奠定今天互聯網的根基,他的作用和貢獻如何高估都不為過。他還是創業家,是美通無線(GWcom)的共同創始人。雖然,融了累計億美元級的資金,因為有點超前,大家各人並沒有賺到錢。但是對不缺錢的郭法琨來說,這次創業對於推動中國乃至全球無線互聯網的普及,功不可沒。

就在不久前,郭法琨兩口子在斯坦福舉辦了結婚60年的紀念活動,到場的有60多人。除了當年重要的搭檔諾曼·艾布拉姆森之外,最引人關注的就是另一個互聯網之父鮑勃·卡恩(Bob Kahn)和他夫人。郭法琨和鮑勃·卡恩的故事很有趣味。1976年,美國國防部本來準備找鮑勃·卡恩去負責包交換技術的軍方推廣,但是鮑勃·卡恩覺得技術含量不高,軍方制約太多,就推薦了郭法琨。當時郭法琨全家都在夏威夷,都不喜歡華盛頓。於是,郭法琨就只能自己一個人來華盛頓。結果,那時候鮑勃·卡恩也還是單身漢,郭法琨就住在鮑勃·卡恩的家裡。兩人一起搭夥住了半年,值得郭法琨家人搬到華盛頓。兩人住在一起的那些日子,平時在家不下廚的郭法琨就成為了掌勺者。炒豆腐、炒肉絲等中國菜,加上米飯。鮑勃·卡恩就是最後洗碗。結果,養成了鮑勃·卡恩吃中餐的愛好。等郭法琨搬走,鮑勃·卡恩再也吃不到可口的中餐了,發現自己已經“戒不掉”吃米飯的愛好了。於是,鮑勃·卡恩不得不自己學習做中餐,值得今天。

郭法琨對於知名度問題,很豁達,他說這些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We started the beginning!”“我們是互聯網歷史的開創者。世界上能有多少人可以幸運地參與到互聯網最早的工作中。”的確,這既是是時代的因緣際會,這也是個人的機遇和命運。“我們開創了互聯網歷史”,在華人世界,郭法琨不一定是唯一的一個,但是,肯定是最閃亮的一個。他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也是中國與全球互聯網有了真正血緣關係,有了貫穿50年互聯網發展全程的歷史紐帶的那個關鍵人物。

兩個多小時,不知不覺。兩次訪談,累計訪談5個多小時。我想我下次精心準備之後,還會再來繼續訪談。讓中國人更好地瞭解他的故事,也讓世界上的人更多瞭解,當然是我們的使命。郭法琨的歷史成就,對於中國互聯網的發展,無疑有著不可替代的歷史意義。

互聯網口述歷史

【OHI】第二次訪談華人互聯網先驅郭法琨

全球訪談影響互聯網最關鍵的500個人物,總結第一個50年,面向下一個50年。
期待你的大力支持!
合作請聯繫我們
電話/微信:18510750649

全球互聯網口述歷史內容博客中國獨家發佈,歡迎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