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解凍,蟄蟲始振——《禮記·月令》之春

東風解凍,蟄蟲始振——《禮記·月令》之春

東風解凍,蟄蟲始振——《禮記·月令》之春

寒冬的冰冷之意漸漸消退,儘管北方大地春花春草還只是羞怯的打探著這個世界,但實際上春已悄悄地靜立在了這片大地上。俗語云“一年之計在於春”,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我們越來越模糊了四季,模糊了歲月。古人卻不同,365天以春打頭,四季各有側重,從第一天就井井有條。

古人從斗轉星移中捕捉春的氣息,《禮記·月令》中言“孟春之月,日在營室,昏參中,旦尾中”,浩瀚的宇宙借星辰的光芒為大地上的人們顯示時間的推移。勤勞的華夏民族就這樣開始了他們新的一年。

春天是東風解凍的時節,汨汨的河水都衝破冰的結界,歡快的呼吸著天地間的空氣,高山也漸漸緩和了她冰冷的面頰,微笑著低聲細語的問候每一棵樹每一株草。鴻雁北歸,一切生機彷彿都隨著它振動的翅膀緩緩地醒來了。

《禮記·月令》不僅總結了季節的變換規律,更對國家一年的生產活動都安排的井井有條,春天是農耕文明時期的重中之重,因此,從立春之日起,有關於新年的農作之事就已提上了日程:

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於上帝。乃擇元辰,天子親載耒耜,措之於參保介之御間,帥三公九卿諸侯、大夫、躬耕帝借。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諸侯九推。反,執爵於大寢,三公、九卿、諸侯、大夫皆御,命曰:勞酒。

是月也,天氣下降,地氣上騰,天地和同,草木萌動。王命布農事,命田舍東郊,皆修封疆,審端經術。善相丘陵阪險原隰土地所宜,五穀所殖,以教道民,必躬親之。田事既飭,先定準直,農乃不惑。

當時的天子和貴族、國家肱骨大臣都要參加春天的親耕儀式,舉行相應的祭祀活動,對大自然表示敬畏與感恩。老百姓經過了一個冬天的休息,過完了熱鬧的新年,也開始準備下田之事,修理農具,整頓土地,為一年的收穫種下一個良好的開端。

東風解凍,蟄蟲始振——《禮記·月令》之春

當時的自然環境還沒有面臨如現在一樣的危機,可是先民們面對自然依然存有敬畏之心,小心且慎重地保護著他們賴以生存的自然,中國人的環保意識從那時就已經萌發了:

是月也,命樂正入學習舞。乃修祭典。命祀山林川澤,犧牲毋用牝。

禁止伐木,毋覆巢,毋殺孩蟲,胎夭飛鳥,毋麛毋卵,毋聚大眾,毋置城郭,掩骼埋胔。

春季是草木生長之季,也是鳥獸孵育之季,《禮記·月令》中體現出了人們對生命崇敬,哪怕在祭祀神靈的儀式上也不選用雌性禽獸,山林被保護起來,禁止民眾砍伐木材,不去破壞樹木上的鳥巢,不傷害有孕的生物。國家停止土木工建,不耽誤春耕勞作人們投入到生產活動當中,掩埋屍骸,講究乾淨衛生的生活環境。這樣的春季,在匆忙中秩序井然,在勞作中飽含希望。

《禮記·月令》將每月的生產、生活、禮儀活動都做了妥善的安置,處處體現著先民的智慧和勤勞,中華民族溫柔敦厚、善良淳樸的品行從這時就已經深深地紮根在這片大地上了。

東風解凍,蟄蟲始振——《禮記·月令》之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