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梅三月三

黃梅三月三

三月三,又名上巳節,俗稱中國情人節,女兒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各地過節風俗各異,黃梅三月三流行吃菜粑,地菜煮雞蛋。

吃菜粑的習俗由來已久,據說和四祖道信大醫禪師有關。

當年道信大師北渡蘄黃,於漣公獻雙峰山,建四祖寺,距今近1400年了。那時醫學落後,缺醫少藥,百姓生病只有求助巫婆神漢,得不到良好的治療。於是,道信大師在禪修、勞作之餘,潛心研習傳統醫學,親自採集傳統中草藥,為民治病。為了準確識別草藥的藥性和用途,他爬山涉水,採集草藥,親自品嚐,在四祖寺30多年中,收集了大量的草藥標本,並彙集整理了一部《草本集成》的醫書(可惜已失傳)。不但解決了僧人生病就醫難的問題,也治好了附近村民諸多疑難雜症。

黃梅三月三

某年,黃梅全境疥瘡盛行,百姓深受其害,苦不堪言。一農夫在萬般無奈之下,揹著身患疥瘡的八旬老母到四祖寺求醫問藥。精通醫道的道信大師告訴他,可用粘米磨粉和芥菜葉子一起,做成米粑,食之可愈。農夫回家依言而行,果然治癒。消息傳開,四鄉八里的患者紛紛到四祖寺向大師求治。恰逢這日是三月三,大師壽辰之日,道信大師親下齋房,在大家幫助下,做了許多菜粑,廣施百姓,有效地控制了疫情,並告知大家,冬種芥菜春天吃,可預防春瘟。湊巧,唐太宗李世明也染上了疥瘡,聽說大師醫術高超,下昭命大師進京,大師以佛事繁忙為由,只是獻上藥方。李世明痊癒後,親賜金匾致謝,後來唐代宗李豫賜封道信大師為“大醫禪師”。直至今日,四祖寺依然保留著三月三做菜粑,廣施信眾的傳統,而三月三吃菜粑,也成了黃梅人獨有的習俗,吃了菜粑一年不會長疥瘡。

黃梅三月三

三月三這天,四祖寺異常熱鬧。為紀念道信大師誕生,廟裡僧眾一早就會口誦佛號,三步一叩首,九步一跪拜,去毗盧塔拜謁道信大師,追思大師法恩。善男信女們會跟隨著,不乏虔誠地三拜九叩地沿石階而上,去膜拜永恆的大醫禪師。

黃梅三月三

轉過毗盧塔,那是道信大師的墓塔,他們還會再上傳法洞,那裡是四祖傳五祖的地方。

三月三這天,除了祭拜道信大醫禪師,就是吃菜粑了。

黃梅三月三

黃梅的菜粑,主料是粘米和芥菜。傳統的做法是,洗淨的粘米是用石碓舂成細細的粉(現在,超市裡有現成的米粉可買),再在鐵鍋裡炒熟。芥菜的菜葉墨綠油亮,肥碩脆嫩,把它洗乾淨,切成細絲,然後在開水裡焯一下,撈起加鹽,用力揉搓,直至揉出翠綠的、清香的菜汁,再倒入熟米粉,攪拌在一起,加點香油,反覆用力搓揉,然後將揉好的米粉團,捏成一個個小團,再放在掌心壓扁,這時就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在裡面加上各種不同的餡料。如粉絲、醬幹、花生米等,這樣的素菜粑吃起來,會更加香糯可口,還可以加肉、雞蛋、大蒜等做成葷菜粑。

黃梅三月三

菜粑做好了,就可以上灶了,最好是用農家的土灶,大約二十分鐘左右,就可以大飽口福了。

吃著熱氣騰騰的香噴噴的菜粑,滿口餘香,追思道信大師的法乳之恩,是不是別有一番情趣呢?是不是對黃梅的三月三吃菜粑有更新的領悟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