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冬|你可以成为你想成为的样子,但要有心法和做法……

“ 颜渊东之齐,孔子有忧色。子贡下席而问曰:“小子敢问:回东之齐,夫子有忧色,何邪?”孔子曰:“善哉汝问。昔者管子有言,丘甚善之,曰‘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夫若是者,以为命有所成而形有所适也,夫不可损益。吾恐回与齐侯言尧、舜、黄帝之道,而重以燧人、神农之言。彼将内求于己而不得,不得则惑,人惑则死。且女独不闻邪?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夫以鸟养养鸟者,宜栖之深林,游之坛陆,浮之江湖,食之鳅鲦,随行列而止,逶迤而处。彼唯人言之恶闻,奚以夫譊为乎!咸池九韶之乐,张之洞庭之野,鸟闻之而飞,兽闻之而走,鱼闻之而下入,人卒闻之,相与还而观之。鱼处水而生,人处水而死。彼必相与异,其好恶故异也。故先圣不一其能,不同其事。名止于实,义设于适,是之谓条达而福持。””

梁冬|你可以成为你想成为的样子,但要有心法和做法……

01

品鉴一个人的三个维度

上一篇讲到孔子对于颜渊(也就是颜回)要去齐国的事情,表达了他对于每一个人做什么事情如果不匹配自己个性会产生什么后果的担忧。

比如说让一只鸟听人唱的歌,不管唱什么样的歌,不管是谁的歌,它都会潜入水底,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那不是它所能够接受的频率。

“物任其性”,每一个人,每一样东西,都应该成长出属于它自己的性格,去做适合它性格能力和价值观的事情,否则对做事的人和被做的事而言,可能都是悲剧。

前两天我看了《罗曼蒂克消亡史》。我在电影院看见这个名字的时候,压根儿没想进去看。那么艳俗的一个名字,还“罗曼蒂克”,后来才发现这完全是我内心的庸俗所导致的。

其实这是一部非常深刻,也非常细腻的电影,一点儿也不“罗曼蒂克”。因为它讲的是“消亡”。里面大概有当年杜月笙的故事,也有黄金龙的故事,还有其他的一些黑帮大佬的故事——未来的黑帮大佬、大佬的女人、大佬的兄弟……还有侵华战争的故事。

在这个大背景下,我想如果你是一个心怀慈悲,很容易感受到别人痛的人,也许你真的不适合做黑帮大佬。

电影里面有一场在餐厅里的枪战之后,黑帮大佬站起来转身离开,小弟冲上去拿身体挡住子弹。看到这里,你就会明白,如果没有那种淡定,也没有那种在所有混乱当中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魄力,没有对节奏的控场力的话,真的是做不了大佬。

一部好的电影,总是能够极致地凸现出人性。我在这部电影里面看到了每一种角色都和其所对应的人的性格有关。

品鉴一个人,基本上可以从三个维度展开:

第一个维度是性格。

这个人的性格是急的,还是缓的;是倾向于外向型表达的,还是倾向于隐藏自己内心想法的。这是品鉴一个人,或者了解一个人的第一个维度。

第二个维度是能力。

这个人适合做细致的工作,还是适合做创业的工作,或者是创意的工作。

大致来说,在公司里面如果一开始只有两个人:一个人主外,一个人主内。主内的人更要注意规则、流程、风控等等;主外的人更要注意商业机会的捕捉,广结善缘、广种福田。这就是能力。

第三个是他的动机。

我以前说过,大致上来说有三种动机:一种叫作“官人动机”,一种叫作“商人动机”,一种叫作“文人动机”。

有官人动机的人不一定要挣很多钱,但这种人的所有行为都指向他要成就一番对别人有影响力的事业,他要建立在人群当中的影响力。

无论这种影响力是以权力的形式,还是以魅力的形式;无论是以善的形式,还是以恶的形式,他都可以为此放弃部分利益,尤其是短期利益。我们发现在人群当中总有一些具有领导力的人,他们就是那一种善于放弃利益,善于把利益分享给别人的人。

有商人动机的人会如何做呢?商人动机的背后是如何把价值最大化,透过重组与拆分,通过信息不对称的交易来完成手上价值的最大化。对他们而言,赚钱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更重要的是证明自己的智商。

第三个动机我们称之为文人动机,也可以称之为广义的情人动机。这种人做事情、说话,隐隐地有一个对于世界的判断:为了理想、为了美、为了爱,可以放弃权利,甚至可以短期地放弃财富。

当然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是那么纯粹的,大部分人的动机是三者的混合。

总结一下,一个人了解自己要从这三个维度去看:性格、能力、动机。你根据这三个维度往下再进行细分,大概就能看到一个人应该做什么,适合做什么。

其实,我讲的都是庄子《至乐》篇里面讲的“物尽其性,人尽其才”。庄子就是用这一段话来表达一种意思——快乐来自于每一个事物都恰好做了它本来做的事情。

梁冬|你可以成为你想成为的样子,但要有心法和做法……

02

重组世界观,就可能发展出一种新的能力

如果你发现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和你内在的天分、本性不完全一致,该怎么办?坦白说这可能是所有人的烦恼。我们称之为“不当位”——不在那个位置上。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既不是植物,也不是动物。植物只能长在那里,通过历代的进化长出它现在的样子。一个苹果之所以长成圆形,是因为它需要更大的面积去感受到阳光,至少要超过一百八十度。

而一块姜就不需要长成圆形,因为它在土地里面,土壤里有合适的养分就可以生长。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两坨同样的姜,因为它在土地里面的生长很不规则,这是植物的打法。

动物的打法呢?动物可以游离,要不然就是跑,争取不被别的动物抓到,要不然就是争取能把别的动物吃了。

但是人不一样,人之所以为人,是他在某种程度上跟植物和动物有点儿不同。

比如说,人可以挪个窝儿。如果你认为现在的角色不适合自己,如果你觉得这样的婚姻生活状态不适合自己,你完全可以换个位子。

到老的时候,就不至于为自己年轻时候可以做出改变却没有改变而感到后悔。

但是人还有一种隐藏的能力,那就是重组你的世界观,重新发展出一套在现在的要求下你可以胜任的能力。

也许你不会相信,小梁年轻的时候还有点儿结巴。进了北京广播学院后,晚上宿舍聊天时,我是插不上嘴的,每天只能说一句话:“不早了,同学们请睡吧。”

后来我去了一个当年预算不太够的电视台,剪辑一分钟的片断(从拍摄到制作,再到上字幕)大概需要花三千块钱。但是找一个主持人来,说上一个小时只要一千块钱就可以了。

所以那个电视台就大量启用那些坐在那儿什么都没有就能干说的主持人。我很不幸,或者很有幸,正好在那个时代加入了电视台。

他们常常说:“喏,这就半个小时,你自己随便说点儿什么吧。”刚开始的时候,一段十五秒的串词把摄影师录得吐血,口吐白沫,四肢抽筋,从下午四点录到晚上九点。

后来念着念着,我在自己身上发现了奇迹——你只要给我两个关键词,我能说一个小时不带重样的。而且我发现绝大部分的人都可以做到。

梁冬|你可以成为你想成为的样子,但要有心法和做法……

03

我们可以让自己合成一个全新的自己

所以,

当我们看到“物尽其用”的时候,还要看到另外四个字——“人是活的”。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方法,可以从内在价值观的训练、冥想的提升、知识结构的改变、甚至情绪模式的反复训练,让我们通过不长的时间把自己打造成另外一个人,连样子都能变,不需要打玻尿酸都可以。

我看见我自己的脸,过去五年胖了又瘦,不是清秀,起码是略显清瘦,后来又胖回去了。头发长了又短,眼袋忽大,忽更大,偶尔略小。这些其实都是可以稍作调整的。

所以当我们在读《庄子》这段内容的时候,我常常觉得它照进了我内在的世界观。读书不是为了要读它,而是为了要读它背后的人去照见自己。

我在读这一段,讲到鸟应该按照鸟的方式活的时候,我想到的是人可以按照人的方式活。

人应该有更强的主观能动性,而且人可以强大到改变自己的情绪和意志的地步。

很多修行人,真的能慢慢地修行到目光很平静,说话很平和,安住当下。其实那只不过是一种习惯,用一种安静的习惯替代以前浮躁的习惯。一切修行都是行为疗法。

说到睡觉这件事情,我现在基本上已经确定了的最好的治疗失眠的方法,那就是早起——是早起而不是早睡。因为早睡很难做到,你睡下也未必能睡着。

早醒后前几天很难受,但只要坚持每天都在七点钟起床,很多人在晚上九十点钟就困了。如果一个人能够在九点钟入睡的话,三点钟突然醒过来也没有问题。这个睡眠时间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足够了。古代很多道家和佛家的人,就是早上三点钟起床,精满神旺,吃的也少。

梁冬|你可以成为你想成为的样子,但要有心法和做法……

我们可以尊重每一个生物的自然天性,但是我们也要知道人是这些物种当中比较独特的一种,这也是作为人这个物种的天性之一。

人可以借由自己的想象,借由自己行为的改变,借由自己所生存地方的改变,去让自己和合成为一个新的人。

过去的我们是过往、记忆、情绪、价值观、习惯的总合。未来的我们也可以透过创造新的记忆、情绪、价值观和习惯来重塑一个全新的自我,这就是人的“性”。

当我们看到每一个人的“性”有所不同的时候,一定要看到人作为一个物种在地球上的独特性。

人可以借由自己主观的意愿改变自己的状态,而且在自己这一代里就可以完成,不像其他动物需要活很多代才能够基因突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