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 梁冬|当我们不把问题当问题的时候,问题的答案自己就会浮现出来

知不得问,反于白水之南,登狐阕之上,而睹狂屈焉。知以之言也问乎狂屈。狂屈曰:“唉!予知之,将语若,中欲言而忘其所欲言。”知不得问,反于帝宫,见黄帝而问焉。黄帝曰:“无思无虑始知道,无处无服始安道,无从无道始得道。”

知问黄帝曰:“我与若知之,彼与彼不知也,其孰是邪?”黄帝曰:“彼无为谓真是也,狂屈似之;我与汝终不近也。夫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故圣人行不言之教。

梁冬|当我们不把问题当问题的时候,问题的答案自己就会浮现出来

01

知道的人不谈道,谈道的人并不懂得道

知往北游于元水之上,碰见了无为谓,问:“如何得到道?什么是道?怎么相处,怎么思考才能与道同齐?”

看来知已经了解,或者说他已经有了这样一个假设——世界被一个隐秘的、巨大的规律推动着,但我们无法接近它,无法获得其中的能量,或者无法有效地,随时随刻与这股力量合而为一。

所以他就寻找高人,第一位高人就是在北方碰到的无为谓。当时无为谓憋得满脸通红,讲不出话来,因为没什么语言能够把道讲明白。

“知不得问,反于白水之南,登狐阕之上,而睹狂屈焉。”这句话是说,知没有问到想要的答案,于是就继续往南走,登上了狐阕(一个高地),碰到了狂屈。

你看,知在北方碰到的人叫无为谓,在南方碰到了狂屈,很有意思。

“知以之言问乎狂屈。狂屈曰:‘哎!予知之,将语若,中欲言而忘其所欲言。’”——知问了狂屈同样的问题,狂屈说:“我可以回答你,但我刚刚准备回答的时候,却忘记该说什么了。”

可能你我都有类似的经历:跟人聊天的时候,会突然出现“我到底想说什么呢?我说哪儿去了?”的情况。

就像有一天,一位朋友问我:“有一位歌手,每次开演唱会的时候都会下雨,叫萧什么腾来着?”

我没说,然后他想了半天,还是没说出完整的名字。我看着他,我知道他不是跟我开玩笑,但他的想法是碎片的,就是说不出来。

我觉得,他就算说出来了也没有意识到自己说出来了,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说。从憋着说不出来,到觉得自己能说,马上要说的时候又忘了,这两个境界略有不同。

“知不得问,反于帝宫,见黄帝而问焉。”——知得不到答案,就去拜见黄帝:“到底如何获得道呢?”

“黄帝曰:‘无思无虑始知道,无处无服始安道,无从无道始得道。’”

黄帝的意思是当你没有思考,没有忧虑的时候,也许慢慢就知道道了;你不知道自己在哪里,不知道自己该跟随什么的时候,你就安于道了;不需要途径,不需要方法,你就获得道了。

于是知跟黄帝说:“你看,我和你都知道这些,无为谓和狂屈却不知道,那么我们四个人到底谁对呢?是我们这种能把话讲出来的人对呢,还是无为谓和狂屈对呢?”

黄帝说:“无为谓比较接近道,他完全对。狂屈呢,略微接近正确。我和你,终究离道还远着呢。知道的人不谈论道,谈论道的人并不懂得道。”

听到这种话时,很多人往往会觉得——“哎呀,怎么又来这一套了。”

佛家这么说,禅宗也这么说,道家还是这么说。怎么都在说类似的话?你去找它,你去谈论它,你想获得它,是得不到的。反而你不去找它,你不去思考如何得到它,你就得道了。

那怎么得道呢?

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做减法。

我们都知道做减法的作用,但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真正地减呢?

梁冬|当我们不把问题当问题的时候,问题的答案自己就会浮现出来

02

做减法能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小梁由于工作的原因住在北京,好多朋友路过北京时,都会来找我玩。

结果我发现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当我在外工作了七八天,推掉了十几个饭局以后,居然也没什么影响。

以前我每天都把自己搞得很忙,而待在外面的这几天,我住在黄山旁边的一个小村庄里面,每天除了录节目、看书,偶尔讲讲课以外,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可以做。

就这么几天,我突然觉得它是我这几年来最难得的,最放松的几天,而且对于我的人际交往也没有什么大的影响。

你发现没有,有许许多多的人、许许多多的事,你不去做、不去认识、不去了解,好像对生活也没有什么影响。

说到这,我突然想起我的好朋友、好老师吴伯凡。经常有人跟我说,跟老吴打电话,他不接;给他发微信,也不回。偶尔他接了,你觉得就跟中了大奖一样。但这些一点儿也不影响老吴的价值,他依旧是江湖上的一号人物。

我就在想,为什么这些电话他不接、微信不回,他仍然能够成为老吴呢?还有很多人电话必接,微信也秒回,为什么就没有成为老吴呢?

比如我,我就是老吴的反面例子——电话也接、微信也回。人家约我喝酒吃饭,我就赶紧去了。有些时候是自己内心真想去,有些时候是抹不开面子。

但是,我为什么没有成为老吴呢?当然人家说你成为了小梁,也是,每个生命都有独特的意义。

看来,大部分我们觉得很重要的事情,其实没有那么重要。

如此,这一篇《知北游》里面,可能给我们展现了一种可能性——做减法是一种大概率事件,是有助于生活变得更加的美好的方法。

我们之所以忙,是因为我们觉得每件事情都有忙的理由——这件事情推不掉,那件事情马上要做。

如果你给自己定一个指标——今天只回五条微信、只见两个人。以前每天见十个人,砍掉一半,见五个;以前每天见四个人,砍掉一半,只见两个。

时间一长,当别人都习惯了你就是这样一个人的时候,那些被你处理的事情,它的价值就显现出来了;而那些没有被你处理的事情,居然也没有什么影响。

自己的生命没有被切割,也没有拿去勾兑,依然能做很多事情。而那些被纳入你的时间范畴去做的事情,被纳入你的范畴和你聊天的人,就自然而然地涌现出了一些价值。

然后你再做减法,你发现自己的时间变多了,烦恼变少了,而且好像也没有影响到生活。

关键是,你还隐隐约约地有了一种与念头同步的感觉,起心动念少了,但只要一起心动念,心想的事儿就会实现,或者很快就会有信号来。

就好像你从来不想一个人,突然起心动念:“这个人在干吗呢?”然后他的电话就打来了。

有一天,我突然想到一位很久没有联系的朋友(就没有念头),“他在哪儿呢?我连他的微信都没有,我还在想怎么跟他联系呢?”

结果当天正好我要出差,当我在机场候机时,在一个电视节目里面,居然看到了这位朋友。我说:“哟,居然以这种方式完成了连接。”

梁冬|当我们不把问题当问题的时候,问题的答案自己就会浮现出来

03

每天砍掉一些事情,并不会让生活变差

你相不相信,当你做的事情越来越少,你的念头越来越少,你关注的东西越来越少的时候,当你把绝大部分时间、精力、念头、意识都汇集在一个点上的时候,你就开始拥有了某种很奇怪的能力——你可以很清楚地感觉到点儿什么。

你对于未来会发生的事情,也有一种隐隐约约的、自然而然的、不需要逻辑推理的预先感受。

你的直觉变得很准,你的念力变得有回应,想一件事儿,它就会来。

每天砍掉一些事情,并不会让你的生活变差。

不相信的话,你可以告诉自己:“我们来做一个人生的行为艺术,把自己当成一位行为艺术家,我做一个作品,这个作品叫作‘减法’。”

把微信里面那些不知道是哪里加来的,也不知道什么名字的各种“之乎者也”、“山里的花”、“丛里的草”、头像很奇怪的,只要你不知道他是谁的人,全部删掉。

可能会得罪一些人,但你连他是谁都不知道,得罪又怎么样呢?更何况还有那么多删了你的人,人家也没有觉得得罪你呀。大家也不要去查到底谁删了你,这样的话,你去删别人的时候,心里面也无所谓了。

电话,只要是电话薄里不存在的号码,一律不接;微信,只要是跟自己没关系的群,一律退群;课外课,只要是孩子觉得没意思的,一律不上;疫苗,不是非打不可的,一律不打……你会发现,生活还是那么过。

有一件事情就能说明这个情况。我发现现在很多小孩子,都戴了牙套——箍牙。据说,如果小孩子的咀嚼力不够,会使牙齿的缝对不上,会产生很多问题。同时对心脏、呼吸、脸形等等都会产生影响。

有一天我老婆问我:“要不要给孩子戴个牙套?”

我说:“我们小时候全班同学就没一个人戴,从小学到中学,几乎没看到人戴,怎么那个时候我们不用戴,现在小孩都要戴了呢?”

很可能,需要箍牙的小朋友的数量跟牙医的数量成正比。牙医多了,他就站在他的世界里面看,觉得谁都需要箍牙——在他的世界里,看到的都是牙齿长得不好的人。

就跟整形科大夫一样,看谁都恨不得上去拉一刀,填点儿东西进去,挖点儿东西出来。但没有这种产能的时候,其实是没有那么多需求的。

在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精神科大夫之前,其实没有那么多精神病。

现在是个人都跟我说他有忧郁症,他是不是该去看心理医生?他有失眠、他有狂躁症、他对世界有点儿不理解、他有点儿精神分裂……其实这都是被名词“搞坏”的人,不知道这些就没事儿。

梁冬|当我们不把问题当问题的时候,问题的答案自己就会浮现出来

04

不把问题当问题时,答案自会浮现出来

关于“失眠怎么办?”,我碰到的最有意思的答案,是从复旦大学心理系的孙老师那里得来的。

在我向孙老师请教这个问题后,他看着我说:“你知道吗?那些在深夜突然醒来的人,他可能拥有一种特别好的基因,因为他特别警觉。

在远古的时候,那些睡得特别浅的人,在晚上突然醒来之后,可以发现猎物对他的攻击。一有风吹草动,一有豹子、老虎,他都能立刻发现。因此他们得以生存,基因得以延续下来。

更何况,谁跟你说到了晚上九十点钟就得睡觉,然后睡八个小时,固定第二天早上七八点钟起床,这就一定是对的呢?”

我说:“哦,你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他说:“动物有很多种睡眠节律,只不过我们现在的睡眠被一个庞大的社会机器绑架了,大家都要早上九点上班。

如果你本来是一个晚睡晚起的人,但为了融入社会,你被迫把自己变成一个早睡早起的人,因此出现了许多睡眠问题。说到底这不是你的错,而是社会的错,因为你本来的基因就不是那样的。你知道吗?”

我说:“你这个答案太好了,你从根本上消解了我对于失眠的恐惧。”

如果你把问题本身消解了,让它不是问题的时候,解决这个问题才变得如此唾手可得。

我为什么把这件事提出来呢?我想跟大家讲的是当我们不把问题当问题的时候,问题的答案自己就会浮现出来。

当我们不那么刻意地去界定什么是规律、什么是大道,而是采取一种对生活做减法,不折腾的方式时,真相可能就会慢慢浮现出来。

如果你真的睡不着觉,有一个方法——辞职,或者请三个月假,不用担心明天要不要开会、要不要上班。

寻找一下自己的睡眠规律,可能你会发现原来自己真的是一个晚上两点到第二天早上十点这个时间段睡觉的人,或者你是一个一天需要睡好几次觉,每次只睡两个多小时的人。

谁说一天睡八次,每次睡一个小时就一定是错呢?为什么这不能是一个很高级的人呢?

也许你辞职了,在没有工作压力、没有必须要开的会、没有必须要见的人的时候,通过这三个月,你了解到自己是这样的生物节律的人种时,说不定你会为自己感到骄傲。

如果你就是上古时期那种习惯分布式睡眠的人,这就具有很高的价值,你还可以去睡眠研究机构工作,做什么?被人研究。可以有一份兼职,多好。

很多事情你不刻意地去管理它,你用减法筛出来,然后你只需要耐心等待,并且尊重这个事实,你就会发现,世界用一种奇妙的方式呈现出它的美好。

现在,小梁越来越喜欢那些生活简单的人。不是那种复杂不起来的人,而是朴素得起的人。

梁冬|当我们不把问题当问题的时候,问题的答案自己就会浮现出来

——今日互动——

是否已经给你的生活带来了干扰?

你会让各种碎片化信息,

切割你的生命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