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什么话后面都喜欢加“谢谢”的人,是什么样的人?

神评陈毒绣


我自己就是问题中说到的那种什么话都喜欢加“谢谢”的那种人。无论是超市收银,饭店服务员,司机师傅,公司保洁,在他们在我身边为我做完一件事情,我都会说声谢谢,有的时候没有去说,就会觉得自己做错了事情,然后觉得很不舒服。

我并没有觉得这样的行为有什么不对,也没有觉得自己做出这样的行为有什么另类的地方。很多人认为自己是消费者,花了钱买的服务,没有必要说谢谢。个人觉得,完全是谬论,无稽之谈。

之前有一组很火的父与子的漫画,讲到了关于为什么要有礼貌,这两个字并不是说单单的显示你的礼貌,有涵养,也是对于别人工作的尊重与认可。

我们身边遇到的每一个人,他们可能为了自己的工作,或者是其他的一些原因出现你的面前,为你服务或者帮你的忙,但是无论如何,请尊重所遇到的每一个人。

我不觉得我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只是觉得,他们值得我说声“谢谢”。




逸然生活


2000年前后,父母和几个朋友去北海旅游。去了,他们就爱上了那里,然后纷纷在北海买了房子,宣称退休后就搬去北海住。

一晃快二十年了。老人们真的兑现了他们的诺言,每年过着候鸟般的生活,夏天回来北方避暑,冬天去往北海过冬。这些年里,老人们甚至都不太去考虑和子女的团聚;不考虑家乡还有一大群亲朋故旧。

北海,我也去过多次,自然风光是没话说的,只是老人们为什么选择这里养老,一直是我心头一个解不开的疑惑,毕竟从气候、海拔、空气含氧量等方面去考虑还有很多值得选择的地方。直到有一年一件小事让我恍然大悟。

应该是2014年,那年春节前我赶到北海,想和父母一起过年。那段日子里,我每天都会推着自行车在父母所住的小区左近一个市场去采买每天的菜蔬、鱼肉。一天,在市场门口一个小摊子前我停了下来,看着一个老人家仔细的将一大袋紫苋菜一捧一捧从袋子里取出来,然后几乎是一片叶子、一片叶子的清理干净、摆放整齐。那位老人身材很矮小,手上和脸上被岁月刻画出了密密的、深深的皱纹。她佝偻着,坐在已分辨不出木色的小板凳上,平和而又恬淡。

我不禁停稳车子,走上前去,蹲在她面前,对她说“称两斤吧”。她用很不标准的普通话对我说“小伙子,几个人吃饭啊?这个菜要吃新鲜的,买多了吃不了,下次再吃就不好吃了。”我回答她说“三个人。”随后,不知为什么很多余补了一句“我和我爸爸妈妈。”她笑了笑,说道“那也多了,一斤就够了,吃一顿买一顿最好。”一边说,一边细心的在已经理的很好的菜里面挑选着最好的菜叶,装进一个红色的半透明薄塑料袋里。她没有用电子秤,用的还是那种老式的提秤,称足一斤后,又捡起几片紫苋菜叶子放进袋子里,递给我。我赶忙问她“多少钱?”“两块两毛一斤。”她微笑着对我说。我从口袋里捡出三张一元的纸币递给她,她接过去,然后很真诚、很自然的对我说了声“谢谢”。说完后,从一个装着厚厚零钱的袋子里找给我一张五角、三张一角。我本想说不用找了,却怎么都没有张开口。我忽然觉得那声谢谢像是一位智者给了我灌顶的醍醐,我像是明白了很多,却一时弄不清楚明白了什么。

后来的几天,我开始留意市场里的商贩们。大多数本地的商贩在客人付钱之后,总会报以一声“谢谢”。都很诚恳,很真挚,脸含笑意。

我突然明白,这些年遇到太多太多讲“谢谢”的人了,那些“谢谢”讲的很礼貌、很规矩、很好听。但我也仅仅是听到了这么两个字而已,再无其他。而在这里,我听到似乎是对客人照顾他们生意的一种由衷的感谢;似乎是他们对自己勤勤恳恳获得认可的质朴表达;似乎是来自很久以前的平和和善良;似乎是根植在他们灵魂深处对大海感恩的一小部分仪式感;似乎在表达着他们心底的纯净和安详。

我突然明白,尊重的规矩叫做礼仪,但发乎真心、真情的尊重是人和人之间最宝贵的宽容、理解和信任。

这才是父母选择北海的原因,他们在这里感受到了也许几代的灵魂都在渴求的纯、真和善意。



21世纪阅读


我在大学的时候有个舍友,谢谢就是他的口头禅,不管是什么事都说谢谢,他这个谢谢 根本不是表达感谢,感恩的意思。他帮我忙也说谢谢,回答问题也说谢谢,提问也说谢谢。今天上什么课啊,谢谢。你的热水棒我拔了啊,谢谢。一会我们去打球吧,谢谢。

你们要说他 礼貌我无话可说。但是我帮他的时候 他一样这样子说,我觉得没有得到感谢。没什么事的时候你说谢谢 我自己说不出 没事,客气啦这样的客套话。 真心觉得这样的人很恶心。 在感情方面 他的确渣男,有女朋友 还去撩妹子 撩到了学校的就跟异地恋的女朋友分手了


刺青龙丶


我是最喜欢说谢谢的人了!我感觉说谢谢是一种尊重。有一天,我和我儿子搭一个去乡下的公交车,我和儿子一直有位置,但是没走好久,上来一个20多岁的一个年轻人抱着一个小女孩,我习惯性的站起来,给抱小孩的年轻人让座,然而年轻人看都没看一眼,就坐到位置上去了。我以为年轻人都比较有素质吗?结果哎屁都没放一声,转过头去给别人聊天去了!我当时想,现在的年轻人怎么越来越没素质了呢?连一句谢谢都没有,不知道是真的不好意思蛮还是根本就没有习惯给别人说谢谢!因为车要开两个多小时,我脚都站麻木了,当时心里那个气啊!真后悔给别人让座位了!但是转念一想,他没素质不代表我没素质吧!我儿子看我站了很久,就在车厢里叫我去坐他哪里!我说我不坐你自己坐好!我满以为年轻人会下车说一声谢谢的,结果一走了之,然后我和司机聊天说起这个事,司机说你才笨哦,乡下的基本上没人让座,况且他是年轻人,老年人蛮你让一下蛮,我说我习惯了第一次搭这么远的公交车忘记了。以为在城里搭公交车很快会下车的。让让座也是应该的!大家说我到底是该让不让座呢?


A鲜鲜442


我男朋友就是一个喜欢把谢谢挂在嘴边上的人,并不是做作,他一直很有礼貌,这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习惯,这也让他在生活上容易得到很多人的帮助。前几天他下班时车被锁了钥匙在车里,他寻求保安叔叔帮忙找人开锁,保安叔叔认识我男票也喜欢他这个懂礼貌的小伙子,因为他上班下班都会给保安叔叔打招呼,每次保安叔叔开门,他都会说声谢谢,一来二往就熟了,所以保安叔叔二话不说帮我男票几下子就给车解锁了,保安叔叔说一般人他是不会这么做的,怕别人有意见影响自己工作,只会帮别人叫专业开锁的人来解锁。所以要多感谢身边的每一个人,别人也有血有肉也需要生活,为你付出并不是理所应当,说句谢谢身上也不会掉块肉,反而会给你带来好运


理解每一个不容易


我经常会和别人说谢谢!面店的老板给我上面的时候,我会说谢谢!付完钱我离开老板也会说走好,下次再来。超市买东西,收银员帮着装袋子,我同样说说谢谢!家里儿子给我拿东西,也会说谢谢!门口邻居有时候帮忙收了快递,拿的时候一样会说谢谢!同事之递一个工具也会说谢谢!……

说谢谢并不是虚伪,是礼貌的一种。也要明白谢是因为别人举手之劳帮了你,不要重谢,一句口头的,既能表达心里的感谢,又能让对方知道你是个礼貌的人,这样有什么不好。别人帮了你,一句客气话都没有,这样的人会不会让人觉得没有家教,没有品德。

ps:仅个人的想法


累由心生


首先第一类,应该是有家教,受过良好教育的人

我的外婆解放前是小学教师,教育家里所有的子女必须要讲礼貌,除了接人待物要尊重人,说“谢谢”、“请”......都是基本的。人在小时候养成了习惯,长大以后也就把这些词汇挂在嘴边,说出来都是无意识的。同时还记得小时候有一个启蒙老师,因为去过西方留学,回来以后在日常生活里就用西方礼仪要求孩子们,训练坐姿,站姿,用餐礼节,喝咖啡,听交响乐......对不文明的行为,都要温和的批评,小孩子不懂事,被一个很优雅里面的人说一说,感觉不好意思,慢慢也就有了约束。

尤其是对待身份地位比自己低,但是为自己服务的人,一定要说谢谢,这个是表示人人平等,对他们劳动的一种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但是小时候养成了习惯,长大了只会机械地说谢谢,可能并不见得真的理解“谢”的含义。

于西方来说,礼貌用语是礼仪的一部分,人与人是平等的,语言表达上要体现对等,在西方交流体系里面,信息有发送者,就有接受者,一个人给与了另一个人帮助,接受帮助的人说一个谢谢,表示的是一个回应。信息交流是文明社会的基础,收到信息不回应,交流就有问题。

对于东方来说,因为有传统文化的积淀,“礼”的内涵就很丰富了。我们常说仁智礼义信都是基于人情的,近现代社会以前,中国社会是人情大于法度,礼就是人情。中国这种人情之礼更为复杂。

一个被帮助的人欠了一个人情,说一个谢谢是表达记恩,对于小事情来说,表达完了这个感恩,那么人情就算是还了,所以很多人觉得说个谢谢就在人情上减少负担了,这其实是很低情商的。

人与人之间,因为交流而发生关系,而互相帮助也是一种交流,通过帮助和相欠,对于没有关系的两个陌生人来说相当于建立了关系,而对于有关系的人来说相当于在现有的关系上增加一些事情的积淀。也就是说,不管是说谢谢还是说什么,这个词汇不是相当于“再见”,不是为了终止关系,而是为了加深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基于这个理论,情商高的人会这样做——

1. 对于一些琐碎的小事,可以不说谢谢,可以说点别的别人想听的。比如在电梯里面遇到一个女士给你按了等待键,你可以说一句——哎,你的小孩真可爱;哎你这个西红柿哪里买的,真新鲜;哎你这个头发做得真好。

2. 对于一些大一点的帮助,一般都是熟一点的人之间了,可以约,比如一起喝个茶吃个饭打个牌,约的目的,就是为了加深人情。

3. 对于熟人之间很大的帮助,最高的处理办法就是少说多做。在自己有条件的时候帮别人一马,也就是最好的“谢谢”和最体面的回复了。

所以,常说谢谢的人,也可能是内向的人,他的潜意识里面这种“谢”是一种清高,一种封闭,一种拒绝,一种急于终止对话的诉求。

一个社会,多说一点谢谢是文明礼貌,而多一点高于谢谢的往来,是人情和温暖。

综上,对熟人说太多谢谢的是情商低,至少懒,不想去深入互动维护关系,而对生人,尤其是劳动者说谢谢的人,是涵养和礼貌。


HannibalLecter


我就是那个经常会说谢谢的人

其实在小时候觉得这是一种礼貌,家庭的教育告诉我要这样,不过到了现在我已经养成一种习惯了。

虽然从感知上确实没有以前那种由衷的感谢,更像是种说话习惯,但是我也不觉得这是虚伪或者伪君子。

不说对别人了,我们家里父母互相说话都是习惯用谢谢做结尾,虽然会给人少了点人情味儿但是实际上不是这样,父母该帮衬的依然会帮衬。

给大家看下我和父母的截图吧,里面也有我妹妹发给我母亲的话。我在以前也基本跟我父母讲话是一个样子,您、谢谢、不客气不离口。。

我这几年已经改变很多了,或者说我有故意改变一点,但是该说谢谢以及对自己年长的人都还会自然用您,谢谢。

我已经非常堕落了,我有看过我爸给我爷爷写的家书,是非常工整的,开头就是亲爱的父亲 您好。

虽然可能在很多人看起来我家的这种说话方式比较客套,但是其实我们是真的互相尊敬对方的。

至于为什么我会改变一点,你们可以看到我对于父母的谢谢已经不会回复不客气了,这在我以前是不可能的,并不是因为我觉得这个习惯虚伪,而是我怕我担心身边的人觉得我是个虚伪的人、一个没有人情味儿的人,被人评论是个虚伪的人。





richeelll


很惊讶能看到这个问题,因为我平时日常生活中深有感触!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谢谢,在我这里有两种用法,第一是别人帮你忙以后,说谢谢。例如我闺女,刚两岁,每次我帮她拿东西,或者打开东西时,她都会说“谢谢爸爸”,然后才把东西接过去,这会让我感到特别高兴,因为我会觉得闺女特别懂礼貌,闺女尊重我帮她做的事情;第二是我请别人帮忙的时候,在请求后加谢谢。例如:杨老师,能帮我拿一个苹果吃么?谢谢!这样我媳妇就能很高兴的帮我拿东西,但是换一种说法,杨老师,你去给我拿个苹果!这时候,往往我媳妇就会说你怎么不自己去拿!再比如,我现在在某机构学习,每天都会有工作老师给我们签到,每次签完到以后,我都会说“谢谢”,这时候老师就会抬起头来,笑着跟我说不用客气!我觉得这是对别人工作的尊重和认了,别人也并不会觉得你在做作或者装,相反数,我们正是缺少这种“谢谢”的仪式感。

经常对别人说谢谢,别人就回对你报以友好和微笑。在这个被移动终端模块话,碎片化的世界,我们极其需要像“谢谢”的这种字眼去打破人机关系的支离破碎,回归我们最原始的感情真挚,自己表达感情,而不是借助手机这个冰冷的机器,去表达思想!

建议大家在生活中,尝试着对所有人说谢谢,家人,朋友,陌生人~这会让你的世界变得更加美丽!


小马先生不要逃2


是一个细腻的人,

是一个不能让你不高兴的人,

是一个值得你珍惜的人。

前一段我坐车。

可能很多出租车有点旧,不使劲的话门关不上。上车的时候我使了点劲把门关上了。

老司机有点郁闷了,说,关门就关门,这么大劲什么意思。

我楞了一下道,不好意思,没注意是新车。

“老车也不能太用力啊!”

我一想,他肯定误会我了,误会我说新车的意思是老车我就不爱惜了。分明我意思是老车门不使劲关不上啊。。。但是他气头上我也不便解释了。

之后他语气不太友好。

下车扫码付款的时候,他看我下车,我习惯性微笑并点头说了一声“谢谢师傅“。

他有点呆呆的,好像觉得自己刚才态度不友好了。

“路上也小心点”我下车的时候他有点尴尬的说道,带着些许愧疚。

“好的”然后轻轻的带上了门。

或许那句谢谢只是习惯的一句,也足够不让人生气,也足够雨后天晴。

一句习惯性的谢谢,却能带两个陌生人一天的好心情。我觉得常说谢谢的人值得你去珍惜和呵护。

你觉得呢?关注我来一起讨论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