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要掌握技巧:“低如流水,高如噴泉”,越唱越好

不重視低聲區訓練,不能懂聲樂的內涵。

低聲與高聲區都是耗氣較大的區域,因為低聲區的聲門是一般的靠攏,不是緊靠,擋氣效率不高,因此消耗較多的氣息量,這是聲學專業工作者運用專門的儀器測定出來的。唱低聲區想到“嘆氣”是不會錯的;唱中聲區想到“打哈欠”是聰明之舉;唱高聲區想到喊馬路對面的人,是一個好辦法。

歌唱要掌握技巧:“低如流水,高如噴泉”,越唱越好

講到高聲區,聲門緊靠、拉力增強,邊緣振動,需要強有力的氣息支持,而且是持續、均勻的,未經專業訓練者常常出差錯:將音唱得緊逼、尖細、破裂······ 或者讓觀眾感到美中不足,不象優秀歌手那樣珠潤玉圓、遊刃有餘,高如噴泉。不論唱低、中、高聲區,平時的訓練包括氣息量的不同、聲帶狀態的差別、共鳴腔的比率不等,靠前與靠後、沉氣與提氣········ 都要有譜。

歌唱主要是“唱氣”,這句話確有道理,但不全面;歌唱學習主要靠老師指導,在某一階段可以這樣理解,但從總體上說,一半以上靠學生自己;只有象“嘆氣”,才能使歌聲象流水,這話說對了一大半,還需補充:隨著音階進入高聲區,在“嘆氣”的基礎上找到“噴泉”的感受。當我們“嘆氣”時,下胸、上腹、小腹都有所放鬆。如果是先吸滿氣後的“嘆氣”,放鬆是帶有力量的;如果是帶有發音的“嘆氣”,放鬆是相對慢了一些,因為聲門閉合、共鳴腔參加了擋氣,控制了氣息的消耗。不必機械地定論“上腹鼓起,小腹先收”或“小腹頂住,上腹先收”。實際上上腹與下腹是一個整體,不能截然分開。

歌唱要掌握技巧:“低如流水,高如噴泉”,越唱越好

低音如流水,不能光從字面上解讀,歌手的體會是長期苦煉的結晶,是氣息的功夫起了作用,還有聲帶及相關器官的功能助一臂之力。從氣息角度上講,要象流水那樣無窮無盡、慷慨大度、勻速奔跑,歌唱的氣息有時會遇到阻力、反常,要隨時排除障礙,回到流水的狀態。氣息有強弱、快慢,但它的特性總是無阻無攔,一路暢通。優秀的歌手給人第一個感覺;氣息暢通、歌聲輕鬆。

聲樂的原理是辯證法的再現,應處理好積極與放鬆的關係、擴張與收縮的關係、靠前與靠後的關係、下沉與上揚的關係······,決不是“放鬆”兩個字那麼簡單。

低如流水與高如噴泉是不排斥的,噴泉是在流水的基礎上才有的,是更高層次的流水。因此,先練“流水”,從整體上看,人體的所有發聲器官都處於積極向上的運動狀態,其中有些部位是從積極開始轉向有所放鬆,又一次地積極、又一次地放鬆……有些部位需要的是放鬆,例如舌、下顎、牙關等被要求“放鬆”的時候較多;軟口蓋、嚥肌、聲帶、丹田等被要求“積極”的時候多,而且被要求和其它發聲器官協同運作。聲音和“流水”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之處,聲音的發展呈不斷壯大、飛速騰躍的態勢,而“流水”只是川流不息地勻速前進。歌聲必須象“流水”那樣不辭辛勞、勇往直前。

歌唱要掌握技巧:“低如流水,高如噴泉”,越唱越好

有了“流水”的基本功,噴泉呼之欲出。高聲區的氣息與中聲區有一定的區別,但不是很大的區別,只是增強氣息壓力,增強聲帶的張力、聲門的閉合度,調整共鳴腔的比率。歌壇上不少號稱民族唱法的歌手應是美聲唱法,至少是以美聲唱法為主,是小嗓門的美聲

小夥伴們有想學的聲樂技巧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喜歡我們的文章可以通過點贊轉發收藏分享的方式為我們打call。

小手點個關注哦~感謝您的關注與支持!

歌唱要掌握技巧:“低如流水,高如噴泉”,越唱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