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覃镇农业种植有创新,万顷黄土变成“金”

周覃镇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发展见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三都是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也是全省14个集中深度贫困县之一。贫困的三都一直以来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鼎力帮助。近年来,三都县委、县政府抢抓东西部扶贫协作机遇和借助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东风,用好用足广州对口帮扶三都资源,聚力建设三都县周覃镇农业产业示范园区,为全县贫困群众打造脱贫致富“聚宝盆”,让帮扶从“输血”变为“造血”,力争与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小康。

周覃镇农业种植有创新,万顷黄土变成“金”

(群众提锄耕种 )

“夹道十里桃花香,群众提锄栽种忙。大棚香菇尽绽放,清水养得虾满塘……”在草长莺飞的春天里,走进三都县周覃镇农业产业示范园区,一大片竞相开放的桃花跃然眼前,美如诗画。田间地头,成群结队的群众或弯腰施肥、或提锄耕种……有说有笑,一副春耕农作的美丽画卷在水乡大地悄然展开。

三都县周覃镇农业产业示范园区位于周覃镇威农大坝核心区,属于芒勇湖水库灌溉区域下游,由于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从古至今一直被人们誉为当地的“鱼米粮仓”。

(搭建大棚)

周覃镇农业种植有创新,万顷黄土变成“金”

近年来,三都县委、县政府根据当地地理位置优势和环境优势,整合各方资源,积极将周覃镇威农大坝打造成为三都最大的农业产业示范园区。据了解,园区总面积2700亩,总投资4000多万元,其中广州帮扶和财政扶贫资金投入1600余万元。园区以打造三都县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展示基地、三都县农业观光体验及乡村旅游示范基地、广州帮扶三都农业产业成果展示基地为发展定位,目前,正在实施黄桃、食用菌、精品水果(提子、百香果、樱桃、蜂糖李、草莓)、桑蚕、鱼虾养殖等建设项目。同时,整合区内自然景观、特色产业、民族文化等资源,对山、水、林、田、路、村和产业发展进行整体科级规划,建设集绿色生态、产业融合、独特民俗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周覃镇农业种植有创新,万顷黄土变成“金”

(农技人员田间“授课”)

“园区作为我们三都县脱贫攻坚产业的集中展示区和示范基地,落户周覃,首先给我们周覃脱贫攻坚产业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其次,通过项目的实施,采取支部+公司+贫困户的模式,将会汇集我们17个村、村集体以及所覆盖的贫困户,再次通过项目的实施,现在大坝已经打造成为农旅观光一体化的大坝,我们周边的群众通过到园区里面务工,以及开办农家乐等,可以增加收入,加快我们脱贫攻坚的步伐。”周覃镇党委书记张立如实地跟记者说。

“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两个小孩,一个读高中,一个读大学,家庭开支大、生活贫困的岑都匀一家在2014年列为了建档立卡贫困户。耕田种粮解决不了他们一家人的生活开支,迫于生计,一直以来夫妻俩都在外务工,背井离乡。

(岑都匀与丈夫施肥)

周覃镇农业种植有创新,万顷黄土变成“金”

“门前大坝多活干,从此挣钱不离家。” 随着园区的规划建设,岑都匀一家将家中的几亩田流转了出去,同时,园区用工还向贫困户倾斜,他们优先在这里获得了务工的机会。现在,岑都匀与丈夫在离家不足千米的地方务工,一个月也有几千元的收入,加上土地流转费,一家的开支不用愁。

以前干活都是“靠天吃饭”,而现在得靠技术,园区里还时常有农技人员“到访”,教大家如何栽种、剪枝、施肥等。

“桃苗已经栽下去了,现在我们来补加底肥,加底肥我们距离桃根根底部必须20公分左右……”现场农技人员手把手的教群众如何施肥。

学到技术的岑都匀对未来,有着更加美好的规划,“我们一年四季在这里上班,知道这个黄桃收入很好,一亩至少也有近万元的收入,现在学得技术了,我准备将剩下的田地拿来栽,我们一家肯定能实现脱贫致富。”

周覃镇农业种植有创新,万顷黄土变成“金”

(覃小翠采摘香菇 )

园区的建设,彻底改变了岑都匀一家的生活,而贫困群众覃小翠一家,也搭上了园区建设的“顺风车”,正加紧甩开“贫困的帽子”。

走进园区的香菇种植项目基地里记者看到,几个妇女正在一个个大棚里采摘香菇。只见她们人手一箩筐,蹲在香菇棚里,采摘着为数不多的香菇。大棚里的香菇采摘完毕后便开始上新的菌棒。

(园区桃花艳 )

周覃镇农业种植有创新,万顷黄土变成“金”

“我家就在这里附近,带小孩也方便,在这里干活一天一百元,收入真的很好了。”覃小翠一边采摘香菇一边跟记者说,那满脸的笑,如春日的艳阳,温暖而炫目。

春日里,千万的水乡儿女正如岑都匀和覃小翠一样,在园区内努力着播下脱贫致富的“种子”。据了解,园区内实施的项目采取“支部+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建立脱贫利益联系机制,每年通过保底分红惠及17个村集体经济、1030户4095人,贫困户分红80万元以上,项目同时惠及周边的新园、新荣、桃园等三个村25个村民小组2659户9839人,其中贫困人口577户2176人,主要通过土地流转、入园务工、产业分红、旅游服务等方式获得收益。同时,直接带动贫困人口就业500人,间接带动就业3000多人,每年综合产值6000万元。

周覃镇农业种植有创新,万顷黄土变成“金”

(整理新的菌棒 )

“春雨点润百花娇,犹见果儿满枝摇。”园区正如春天般,在每一个水乡贫困群众的心间浇灌出希望之花,结下脱贫致富的“硕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