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大同社会怎么理解?

大同那点儿事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礼运篇》)

这段表述,是孔子和言偃的问答中所描述的一个理想社会。要了解这个社会,就要分成几个层面:

1.天下不是家天下,而是公权力。(与“大道既隐,天下为家”的“小康”相区别)

2.人才的选拔方面,任用贤能。人们按照自己不同的特长与技能从事不同的社会分工。

3.在精神文明层面,社会氛围诚信和睦。每个人都有兼济天下的社会责任感。(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4.社会保障方面,弱势群体都能得到妥善的照顾。

综合来看,很像我们所追求的共产主义社会。

当然,孔子没有那么超前,其实孔子所描述的,是以尧舜时代的社会图景为基本框架,加入孔子自己的社会理想,所构筑出来的社会蓝图。


搏鹰人


2500多年前,我国大圣人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就曾经设想了一个比较完美的社会形态——大同社会。关于这种社会形态在他的著作《礼记》中的“礼运”篇里有详尽描述。

《礼运》中原话是这样: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为大同。

这段话的意思非常明确,就是说在这样的社会里生活,安全感和幸福感都很高,即使出门时不关门,也不怕小偷来光顾。人们吃饭、穿衣、看病、住房、教育、学习、恋爱、结婚、养老等一系列生活行为,都不用自己费心费力去操心和奋斗,因为社会经济高度发达,一个人一旦出生,完全可以享受到一切物质需求。对个人来说,工作不是谋生手段,而是纯粹变成实现个人理想和人生价值的一种形式罢了。

如此美好的社会形态,实际上,在近代马克思与恩格斯也设想过,就是他们所说的共产主义社会,人们素质很高,经济高度繁荣,社会高度文明,按需分配,是其显著特征。

这样近乎完美的社会形态,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世界上不同时期出现过类似的社会形态,但最终都以消亡而告终。

归根结底还是人性太复杂,每个人都不可能始终保持着大公无私的好面目。

人确实是一个非常奇妙的高级动物,在本质上,人是天使和魔鬼的混合体,身上同时存在着高尚和卑鄙的基因。如果在个人利益与生命安全没有受到任何伤害的前提下,人都会表现出真善美,以好人面目出现。

反之,人就会表现出自私自利,甚至丧心病狂的一面,以实际行动破坏秩序的和谐。

因为每个人在生命意识中都或多或少的潜藏着私心,要想每个人一心一意、自始至终地为集体利益着想,跟登天的难度没有多少差别。

再一个,人都是感性动物,当冲动起来,被欲望诱惑起来,自控力会变得相当脆弱,往往心中只看到自己的利益,始终会把个人得失放在首要位置来追逐。

正因为整个人类社会由形形色色的人组成,有千人千面的丰富性,所以,才催生了许多有趣的历史故事。

如果把人类意识上升到整个宇宙意识的层面,就会发现,浩瀚的宇宙运行其实跟世间万物的存在和发展,在性质上是一样的,都由对立的两极相互牵制着,永无止境地循环发展,比如,阴和阳,起与灭,存和亡,善和恶,好和坏,真和假,美和丑,强和弱,等等。如果缺少牵制的一方,另一方会变成孤独的一方。

这些牵制和对立因素构成了原始动力,在制衡中,促进着万物不断成长,不断升华,向着那个更高级的层面递进。这个递进的过程,说得大一些,就是历史,说得小一点,就是人生,人类社会在反反复复地经历和证明着这个过程。

若要实现一个没有欲望或理想作为源动力的完美社会形态,首先违背了人性应有的规律,因之,这样的社会形态只存在于乌托邦中。


鸿鹄迎罡




大同社会一词是从哪里产生的呢?

根据《礼记》的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那么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的气氛。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孔子以这段话表达了自己对于大同社会的构想。从其阐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的理想并非是空想,而是十分具体、全面、具有可操作性的 。

不难发现,这一理想其实和现在我们所宣扬的社会主义的某些思想不谋而合。在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中,社会层面就包含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等内容,而十九大又对其进行了补充,增加了幼有所育、住有所居的内涵。进而囊括了改善民生增添福祉的各个方面,包括住房、教育、治安等等。当然,孔子的大同思想除了从民生角度出发,还有很大部分是礼制思想的结果。


云依渚


大同社会是中国人思想传统中最后

理想社会

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大同社会,是全民公有的社会制度,包括权力公有和财物公有,而首先是权力的公有。权力公有的口号是"天下为公",具体措施是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漆夫人


孔子在民众沒有.民生,民主,民权,自由,正义,真理的封建君主奴化时代,肯定不知道什么,大同社会。即便提是向朋友见面说"你好"一样提出这种统治者的政治常语"大同社会"大同世界之类的文词,那也是三岁小孩要星星,摘月亮之类的贪婪无知的话。因为孔子已完全脱离现实客观物质存在的基础,是个不着边际的乌托帮,是大话西游的孔.猴子。。


检音释光


大同社会,见于《礼记。昔者仲尼与于蜡宾》。孔子曰有三段,其中第二段,天下为公,大同,前面网友引用了,不多说。后一段文字说的是,天下为家,小康。禹之后到周公。天下为家,就各亲其亲各子其子了。兵由此而起。

这篇文章,恐不是孔子之作,理由是,孔子曰,吾从周。主涨回复周礼。怎么会有天下为家公的主张?


赵日金141


不是孙中山提出的社会大同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