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大同社會怎麼理解?

大同那點兒事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禮記禮運篇》)

這段表述,是孔子和言偃的問答中所描述的一個理想社會。要了解這個社會,就要分成幾個層面:

1.天下不是家天下,而是公權力。(與“大道既隱,天下為家”的“小康”相區別)

2.人才的選拔方面,任用賢能。人們按照自己不同的特長與技能從事不同的社會分工。

3.在精神文明層面,社會氛圍誠信和睦。每個人都有兼濟天下的社會責任感。(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4.社會保障方面,弱勢群體都能得到妥善的照顧。

綜合來看,很像我們所追求的共產主義社會。

當然,孔子沒有那麼超前,其實孔子所描述的,是以堯舜時代的社會圖景為基本框架,加入孔子自己的社會理想,所構築出來的社會藍圖。


搏鷹人


2500多年前,我國大聖人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就曾經設想了一個比較完美的社會形態——大同社會。關於這種社會形態在他的著作《禮記》中的“禮運”篇裡有詳盡描述。

《禮運》中原話是這樣: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為大同。

這段話的意思非常明確,就是說在這樣的社會里生活,安全感和幸福感都很高,即使出門時不關門,也不怕小偷來光顧。人們吃飯、穿衣、看病、住房、教育、學習、戀愛、結婚、養老等一系列生活行為,都不用自己費心費力去操心和奮鬥,因為社會經濟高度發達,一個人一旦出生,完全可以享受到一切物質需求。對個人來說,工作不是謀生手段,而是純粹變成實現個人理想和人生價值的一種形式罷了。

如此美好的社會形態,實際上,在近代馬克思與恩格斯也設想過,就是他們所說的共產主義社會,人們素質很高,經濟高度繁榮,社會高度文明,按需分配,是其顯著特徵。

這樣近乎完美的社會形態,實際上不可能實現,世界上不同時期出現過類似的社會形態,但最終都以消亡而告終。

歸根結底還是人性太複雜,每個人都不可能始終保持著大公無私的好面目。

人確實是一個非常奇妙的高級動物,在本質上,人是天使和魔鬼的混合體,身上同時存在著高尚和卑鄙的基因。如果在個人利益與生命安全沒有受到任何傷害的前提下,人都會表現出真善美,以好人面目出現。

反之,人就會表現出自私自利,甚至喪心病狂的一面,以實際行動破壞秩序的和諧。

因為每個人在生命意識中都或多或少的潛藏著私心,要想每個人一心一意、自始至終地為集體利益著想,跟登天的難度沒有多少差別。

再一個,人都是感性動物,當衝動起來,被慾望誘惑起來,自控力會變得相當脆弱,往往心中只看到自己的利益,始終會把個人得失放在首要位置來追逐。

正因為整個人類社會由形形色色的人組成,有千人千面的豐富性,所以,才催生了許多有趣的歷史故事。

如果把人類意識上升到整個宇宙意識的層面,就會發現,浩瀚的宇宙運行其實跟世間萬物的存在和發展,在性質上是一樣的,都由對立的兩極相互牽制著,永無止境地循環發展,比如,陰和陽,起與滅,存和亡,善和惡,好和壞,真和假,美和醜,強和弱,等等。如果缺少牽制的一方,另一方會變成孤獨的一方。

這些牽制和對立因素構成了原始動力,在制衡中,促進著萬物不斷成長,不斷昇華,向著那個更高級的層面遞進。這個遞進的過程,說得大一些,就是歷史,說得小一點,就是人生,人類社會在反反覆覆地經歷和證明著這個過程。

若要實現一個沒有慾望或理想作為源動力的完美社會形態,首先違背了人性應有的規律,因之,這樣的社會形態只存在於烏托邦中。


鴻鵠迎罡




大同社會一詞是從哪裡產生的呢?

根據《禮記》的記載,“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舉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那麼這段話是什麼意思呢?

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幹的人選拔出來,講求誠信,培養和睦的氣氛。所以人們不單奉養自己的父母,不單撫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終其天年,中年人能為社會效力,幼童能順利地成長,使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年喪父的孩子、老而無子的人、殘疾人都能得到供養。男子有職務,女子有歸宿。對於財貨,人們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為,卻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們都願意為公眾之事竭盡全力,而不一定為自己謀私利。因此奸邪之謀不會發生,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發生。所以大門都不用關上了,這叫做理想社會。


孔子以這段話表達了自己對於大同社會的構想。從其闡述中,我們可以看到,孔子的理想並非是空想,而是十分具體、全面、具有可操作性的 。

不難發現,這一理想其實和現在我們所宣揚的社會主義的某些思想不謀而合。在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體中,社會層面就包含了老有所養、病有所醫等內容,而十九大又對其進行了補充,增加了幼有所育、住有所居的內涵。進而囊括了改善民生增添福祉的各個方面,包括住房、教育、治安等等。當然,孔子的大同思想除了從民生角度出發,還有很大部分是禮制思想的結果。


雲依渚


大同社會是中國人思想傳統中最後

理想社會

或人類社會的最高階段。大同社會,是全民公有的社會制度,包括權力公有和財物公有,而首先是權力的公有。權力公有的口號是"天下為公",具體措施是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漆夫人


孔子在民眾沒有.民生,民主,民權,自由,正義,真理的封建君主奴化時代,肯定不知道什麼,大同社會。即便提是向朋友見面說"你好"一樣提出這種統治者的政治常語"大同社會"大同世界之類的文詞,那也是三歲小孩要星星,摘月亮之類的貪婪無知的話。因為孔子已完全脫離現實客觀物質存在的基礎,是個不著邊際的烏託幫,是大話西遊的孔.猴子。。


檢音釋光


大同社會,見於《禮記。昔者仲尼與於蠟賓》。孔子曰有三段,其中第二段,天下為公,大同,前面網友引用了,不多說。後一段文字說的是,天下為家,小康。禹之後到周公。天下為家,就各親其親各子其子了。兵由此而起。

這篇文章,恐不是孔子之作,理由是,孔子曰,吾從周。主漲回復周禮。怎麼會有天下為家公的主張?


趙日金141


不是孫中山提出的社會大同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