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归类?

淙山


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占很大分值,六年级学完小学的全部数学内容,马上到来的就是迎接小升初。不管是什么样的选拔方式,应用题必不可少。就算没有选拔,初中一般也会分班测试。我是王老师,专注于小学数学,六年级应用题以综合题型为主,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分百应用题。当然基础的应用题也有,比如年龄,和差倍,鸡兔同笼,盈亏等。方法更多倾向于用列方程的思想解题,不过王老师一直建议多思路解题。想进阶,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是必须的。

六年级应用题分享

话不多说,直接上干货!分享一些典型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共学子们练习之用。不能单纯为了刷题而刷题,要建立自己的解题思维。不会的欢迎评论区交流。

解题方法建议

① 确定单位1,找不变量,量率对应。

② 根据分数设份数解题

③ 设未知数,方程解题。

学习更多好玩有趣的数学干货知识


一学堂王老师


小学六年级应用题可分为如下几类:单位“1”的问题,百分数问题,出粉率、出油率等相关问题,比的应用题,圆的应用题,列方程解应用题,整数和小数解应用题,工程问题,用比例解决问题,圆柱圆锥问题。

下面分类讨论:

一、单位“1”已知用乘法。比如:

二.单位“1”未知用除法。比如:

1、修筑一条公路,完成了全长的2/3后,离中点16.5千米,这条公路全长多少千米?

2、一缸水,用去1/2和5桶,还剩2/5,这缸水有多少桶?

解题思路:1.一般都是先找出题中的单位“1”,可以让学生圈出来。基本 在“比”、“是”“……的”等这类字的后面。

2.判断单位“1”已知还是未知。已知用乘法,未知用除法。

三、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比如:

解题思路:百分数实际上也是找单位“1”的题目。跟上个题型是换汤不换药的。

四、出粉率、出油率等相关问题。比如:

1、2千克大豆能榨油1800克,大豆的出油率是多少?

2、六(1)班星期一来了50人,有2人请假,他们班的出勤率是多少?

3、 一种小麦出粉率为85%,要磨13.6吨面粉,需要这样的小麦多少吨?如果有小麦30吨,可以磨出面粉多少吨?

解题思路:这类型有个万能公式:

(出油量/出勤量/出粉量)÷总量=出油率/出勤率/出粉率


五、比的应用题。比如:

解题思路:熟记长、正方形面积、体积公式。


六、圆的应用题。比如:

1、有一个圆环,内圆的周长是31.4厘米,外圆的周长是62.8厘米,圆环的宽是多少厘米?

2、一只挂钟的分针长20厘米,经过1小时后,这根分针的尖端所走的路程是多少厘米?扫过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一个圆形花坛的直径是10厘米,在它的四周铺一条2米宽的小路,这条小路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解题思路:熟记圆环周长、面积公式,熟记圆周长、面积公式。


七、列方程解决问题。比如:

1、食堂运来150千克大米,比运来的面粉的3倍少30千克。食堂运来面粉多少千克?

2、父亲今年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4倍,8年后父亲年龄与儿子年龄的和是61,父亲和儿子今年各多少岁?

3、甲乙两地间的铁路长480千米,客车和货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经过4小时相遇。已知客车每小时行65千米,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解题思路:如果问题又是单位“1”,就设它为X,另一个量可以用X表示出来,再找一个题中没有用过的两个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即可列出方程。还要注意要会解方程。


八、整数和小数应用题

解题思路:根据总量不变去做。

九、工程问题。比如:

1、一项工程单独一个队做,甲队15天完成,乙队45天完成。两队合做多少天完成?

2、加工一批机器零件,甲车间要10天完成,乙车间要15天完成,丙车间要20天完成。三个车间同时加工,多少天完成?

3、修一段路,甲队要20天完成,乙队要30天完成。两队同时修,多少天完成3/5?

4、一件工作,张师傅要8天完成,李师傅3天完成了1/4,两位师傅合做,多少天可以完成?

解题思路:以上4个题目都未给出总量,但总量又是解题关键,所以可以将总量看作“1”来解题。如果学生较难理解“1”,可以将总量设置一个具体的量。比如第1题,可以设总量为10或者100这种比较特殊的值。因为无论总量是几,都不会影响最后的结果。


十、用比例解决问题、比如:

解题思路:熟记比例尺的公式。


十一、圆柱圆锥问题。比如:

1.一个圆柱形,侧面展开是一个边长为12.56厘米的正方形,这个圆柱形的底面积和侧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

2.把一个长2米,底面半径为4分米的圆柱木料截成4段,表面积会增加多少平方厘米?

3、一个圆柱形玻璃杯底面半径是10厘米,里面装有水,水的高度是12厘米,把一小块铁块放进杯中,水上升到15厘米,这块铁块重多少克?(每立方厘米铁重7.8克)

4、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之和是72cm³,圆锥的体积各是多少?

5、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比圆锥体积大28cm³,圆柱的体积是多少?

解题思路:画图,熟记公式。




以上是六年级的应用题题型和基本的解题思路。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可在下方评论,与我交流。


Miss陈九九


得应用题者得小升初,因此,必须对应用题的类目做一个清晰的梳理,下面我们谈谈六年级数学应用题的分类。

第一类,工程问题。

工程问题差不多算是小学阶段最难做最难懂的应用题了,因为工程问题往往内容表述简单,比如“一项工程”,学生完全不知道这个工程具体是什么工作任务,但内容以及条件又十分复杂,比如甲乙交替进行操作,或者甲先做多少天,乙又来帮忙,甚至还会出现甲乙丙三个工程队分别交替进行操作等多种复杂情况,在做这类题目的时候,我们可以首先将工作时间转变成工作效率,并设总工作量为“1”,根据各个效率之间的关系,得出正确的结论。我们也可以将工程问题想象成行程问题,将效率类比成速度,将工程量类比成总路程,这样,一个分式计算问题就会转变成乘法运算,无论从理解上还是从计算上都简便很多。

比如这道例题:

甲、乙两人一起加工一批零件,8天可以完成。中途甲因事停工3天,因此,两人共用了10天才完成。如果由甲独做这批零件,需要多少天才能完成?

根据题意,我们可以画出如上图所描述的变量关系,通过分析我们知道,甲停工3天,导致甲乙多做了2天。也就是说甲工作3天的量=甲乙共同做2天的量。这样,甲乙共同做2天的量是总量的2÷8=¼。则甲单独做这批零件需要3÷¼=12天。

第二类,浓度问题。

浓度问题实际上是比较复杂的配置问题,可以认为是工程量的配置,工作效率的配置,甚至可以认为是考试分数的“配置”,因此,解决浓度问题其实可以使用很多种方法。但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抓住变量和不变量,其中,溶质往往是那个关键的不变量,同学们在做题的时候要尤其注意对溶质的把握。

比如这道题目:将一种浓度为35%的新农药,稀释到1.75%时,治虫最有效。用多少千克浓度为35%的农药加多少千克水,才能配成浓度为1.75%的农药800千克?

初看这道题目,只告诉了最终总的溶液是800千克,原来多少溶液,加了多少水都没有告诉我们,很多同学感到束手无策,其实只要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加水前后,溶质是没有发生变化的,因此,可以揪住溶质不变这个性质大做文章。

800卡壳1.75%的农药中含纯农药的质量是800×1.75%=14(千克)。通过这个溶质,我们可以反推出35%浓度的溶液质量,即14÷35%=40(千克),再用总溶液减去原溶液就得出需要添加的水量=800-40=760(千克)。怎么样,是不是很简单。

第三类,行程问题。

实际上,行程问题是贯穿小学阶段全过程的非常经典的应用题类型,不过在六年级,行程问题的难度陡然增大,特别是运动的对象增多,运动的规律变化增多,甚至还有一些行程问题与其他问题交织在一起进行的一些变形题,更让学生摸不着头脑。其实,行程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对行程公式的深入理解,我们只要记住,万变不离其宗,并通过作图法把行程问题中所描述的各种变量之间的关系,用图形长度表现出来,绝大多数题目的解题脉络就会清晰很多,同学们再面对这类题目时,就可以做到迎刃而解。

请看:客车和货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客车每小时行驶50千米,货车的速度是客车的速度的80%,相遇后客车继续行驶3.2小时到达B地。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我们先将题目中的基本逻辑关系用图形来表述如下

根据题目条件,我们可以算出客车3.2小时行驶50×3.2=160(千米),而这个距离就是货车最初行驶的距离,货车行驶这个距离需要的时间=160÷(50×80%)=4(小时),而这4小时也是客车最初的运行时间,因此,AB两地相距(50+50×80%)×4=360千米。

第四类,面积计算。

四年级开始,我们就已经接触到面积的概念,并能够做出简单的规则图形的面积问题,到了六年级,由于蝶形原理以及共边定理等的引用,面积问题的难度直线上升,很多同学看到复杂的图形,特别是复杂的不规则图形简直一头雾水,完全无法下手。其实,面积问题是有规律可循的,就其要义就是,将复杂图形简单化,将杂乱图形规范化。

请看:已知长方形ADEF的面积是16,三角形ADB的面积是3,三角形ACF的面积是4.求三角形ABC的面积。

这道题初看条件貌似差了很多,边长未知,三角形BEF面积未知,如果我们添加一条辅助线,整个题目就会豁然开朗了,我们连接AE。

显然,AE将四边形ADEF面积平分,也就是说三角形ADE的面积等于8,三角形AFE的面积也是8。由于三角形ADB的面积等于3,则三角形ABE的面积等于8-3=5,三角形AEC的面积是8-4=4,又由于三角形AFC和三角形AEC等高,所以C是EF的中点。我们再来观察三角形ABE和三角形AEC,它们有共同的底,而由于C是EF的中点,所以三角形ABE的高是三角形AEC的高的两倍,因此三角形BEC的面积等于0.5×5=2.5。这样,我们就可以用三角形ABE的面积+三角形ACE的面积-三角形BEC的面积=三角形ABC的面积,即S△ABC=5+4-2.5=6.5。


优博数学


1.求平均数应用题

2.相遇问题


3.复合应用题

4.列方程应用题

5.分数应用题


6.比例应用题

7.工程问题


8.购物问题

9.圆柱和圆锥


10.扇形统计图测试题


思凡8519


没有固定公式分类

简单应用题

复合应用题


典型应用题

1,求平均数应用题

2,归一应用题

3,行程问题

4,归总问题

5,植树问题

6,还原问题

7,和差问题

8,和倍问题

9,差倍问题

10,年龄问题

11,流水问题

12,鸡兔同笼问题

13,盈亏问题

14,浓度问题

趣味性分

方阵问题

时钟问题

牛吃草问题

等差数列

抽屉原理

最大,最小问题

重叠,排列,组合问题

周期性问题

爬楼梯问题

统筹问题

还有分数,百分数,比,比例问题

方程问题


传奇人在


对小学常见应用题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总结,并分成30类汇编,不仅列出方法、定义、公式及解题思路,并对每个知识点进行了举例解析,以图片形式呈现给各位家长,尤其对小升初学生帮助很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