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硫磺島戰役時日本能在硫磺島上堅守這麼久?

貓鯊22










海軍陸戰隊的M4A3噴火坦克正在攻擊日軍陣地





慄林忠道

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日軍吸取了太平洋戰爭前一階段島嶼作戰的教訓,守將慄林忠道在作戰會議上公開對手下說,鑑於美國擁有絕對的海軍和空中火力優勢,那麼任何在灘頭建立碉堡陣地的正面抵抗手段都會收效甚微,最好防禦的手段就是誘使美軍登陸部隊離開艦炮的掩護,深入硫磺島腹地,然後用星羅棋佈的坑道和暗堡工事迫使美軍陷入一場曠日已久的消耗戰。他特別強調硫磺島制高點,位於南部的死火山褶缽山的防禦核心作用,將它變成一個強大的碉堡,在其中充分囤積物資彈藥,並設立大口徑火炮,截止美軍登陸前夕,整個硫磺島已經變成了太平洋上最為堅固難啃的陣地,以兩個機場為核心,日軍構築了三道防線,至少挖掘了350個碉堡和暗堡,集中了21000名守軍,其中陸軍14000人(109師團為主體)以及海軍7000人,其中褶缽山由1860人防守,慄林忠道對部下說“每個士兵都必須抵抗到底,你們的陣地就是自己的墳墓,每個人在犧牲報國之前,至少要殺敵十人”。另外,由於硫磺島獨特的地理結構,它擁有許多天然洞穴彼此有地道相連,但其中瀰漫著硫磺蒸汽和溫泉熱蒸汽,日軍充分利用並改造了這些洞穴,變成了天然的隱藏之地。

1945年2月19日,美軍登陸行動開始,在此之前,從馬里亞納群島起飛的B24以及B29轟炸機群已經對硫磺島進行了6個星期的轟炸,美國海軍的6艘戰列艦,4艘重巡洋艦和1艘輕巡洋艦在幾天之內,向硫磺島日軍陣地發射了超過21000枚炮彈,但這些攻擊對隱蔽在堅固地道,暗堡內的日軍效果甚微。為了進攻硫磺島,美國組建了第五兩棲軍,下轄第3,4,5海軍陸戰隊師,總兵力達到60000人。不出慄林忠道所料,陸戰隊登陸地點選在了硫磺島東部的海灘,這裡是一片筆直而平整的灘頭,海灘上是黑色的火山灰形成的厚重黑色積沙,極為鬆軟,體重稍大的行走者可能被直接陷到小腿或者膝蓋。在炮火準備的時刻,陸戰隊員們從坦克登陸艦上登上了他們的LVT兩棲登陸車,從空中看,如同萬箭齊發,在碧藍的海水中劃出一道道白線,向灘頭靠攏。

在半個小時之內,美軍戰艦已經向灘頭髮射了超過8000發炮彈,隨著海浪帶來的顛簸,以及LVT艙中濃烈的柴油味,一些早餐吃得過飽的陸戰隊員在LVT裡開始嘔吐,終於兩棲登陸車開上了灘頭,陸戰隊員們紛紛下車,陷入齊膝深的黑沙中,開始蹣跚前進,出乎意料的是他們沒有遇到預想中日軍的抵抗,各級指揮官於是命令先頭部隊越過海灘上那道斜坡狀的沙堤,向內陸和機場挺近。

當陸戰隊的先頭部隊從海灘向前推進了大概900米,而第三波,第四波登陸部隊的人員和車輛裝備已經密密麻麻在海灘上鋪開的時候,慄林忠道下令開火,從褶缽山山體內炮臺佈置的大口徑海岸炮,到日軍各陣地上的榴彈炮,迫擊炮,所有武器一同開火,隸屬第四陸戰師的陸戰隊員傑伊.雷博斯楚克回憶說,日軍的炮火像一把巨人手中的掃帚,橫掃整個海灘,滯留在灘頭的後續部隊許多人被炸得粉身碎骨,車輛和裝備也損失慘重。

海軍陸戰隊第五師是首次參戰,試圖從整個海岸線的左翼,也就是南側通過海灘進入內陸,然後孤立褶缽山,並分出一部向北挺近,佔領機場,而海軍陸戰隊第四師的任務是從右翼包抄,協助第五師佔領機場,九點三十分鐘左右,第一批美軍M4中型坦克開始登陸,但他們立刻陷在了鬆軟的火山灰沙裡,被日軍反坦克炮和迫擊炮肆意射擊,導致數輛被擊毀,由於得不到這些坦克的掩護,第四師和第五師的海軍陸戰隊官兵只得依靠自己的勇氣,用火焰噴射器和手榴彈,一座接一座地對付日軍的碉堡和暗堡,損失慘重。海軍陸戰隊炮兵通訊聯絡官本傑明.羅塞爾少尉回憶說,自己在下午一點左右登陸,剛剛和自己的聯絡小組登上沙堤,一顆迫擊炮彈就飛來,把自己的左腳炸斷,兩個無線電通訊兵立刻為他進行了包紮,上止血帶,但另一顆炮彈又飛來,直接把這兩人炸死,羅塞爾完好的右腿上也扎進不少彈片,第三顆炮彈飛來,把他手下第三名通訊兵的右腿被炸斷,這個喪魂落魄的士兵立刻拖著斷腿拼命往灘頭方向爬去,羅塞爾找了一個沙堤附近的炮彈坑爬了進去,直到黃昏時分才被醫務兵發現。

當太陽落山時,上岸的海軍陸戰隊員已經達到3萬人,但傷亡已經超過1000人,其餘人員被炮火壓制在一個四公里長,縱深大約一公里的灘頭陣地上,幸虧日軍儲備的炮彈不多,慄林忠道命令減少射擊,因為戰鬥曠日已久,不能第一天就耗費太多的炮彈。另外,日軍還製造了一種土法上馬的“火箭彈”來襲擊灘頭的美軍,即將60到250公斤炸藥改成射程2000米的火箭,放在簡易木架上,用電開關控制發射,雖然精度不高,但對於靡集在狹窄海灘上的陸戰隊,卻造成了不小的麻煩。

2月21日,在海軍艦炮和海軍艦載,陸基飛機的掩護下,陸戰隊員從凌晨8點左右開始進攻,第四師終於前進了大約1公里,推進到褶缽山腳下,第五師也推進了大約一公里,另外,十幾架從日本本土起飛的神風敢死隊飛機,對美國海軍艦隊進行了突擊,重創了護航航母薩拉託加號,並擊沉了護航航母俾斯麥海號。褶缽山要塞的日軍指揮官厚地兼彥大佐電告慄林忠道,雖然殺傷了許多美軍,但他的部隊損失慘重,許多士兵被美軍的火焰噴射器燒死在碉堡和坑道中。第二天,海軍陸戰隊隊員們緩慢爬上了褶缽山,與彈藥將盡的日軍展開了近身坑道肉搏,用刺刀,工兵鏟和隨身匕首作戰,上午十點十五分,哈羅德.施裡埃上尉和其他五個陸戰隊員,包括一名叫路易斯.查曼的印第安人士兵,用一根長長的鋼管做旗杆,將一面星條旗豎在了褶缽山頂峰:位於灘頭陣地和其他地方的海軍陸戰隊士兵開始歡呼,軍艦起底齊鳴,海軍部長福萊斯特激動地對太平洋海軍陸戰隊總司令霍蘭.史密斯將軍說“褶缽山上的這面旗幟,將讓陸戰隊名垂青史百年”——由於美聯社記者中午才到,在午後將近1點鐘時,一面更大的國旗從登陸艇上被送上了褶缽山頂,豎旗儀式被重演了一遍,這張經典的照片在次日登上了美國各大報刊的頭條。



佔領褶缽山,並不意味著血腥戰鬥的結束,相反,戰鬥剛剛進入高潮,在中部的二號機場,日軍佔據著幾十個碉堡和暗堡,頂住了陸戰四師坦克與大炮的進攻,陸戰21團的士兵們發動了“自葛底斯堡戰役以來最為堅決的衝鋒”,儘管傷亡累累,他們終於突破了日軍防線,用火焰噴射器將敵軍從碉堡中逐出,然後用槍托,刺刀,工兵鏟和敵軍進行了肉搏,並在次日傍晚佔領了機場的大部。在這幾天的血腥戰鬥中,陸戰四師每天的傷亡高達700人之多。

傑伊.雷博斯楚克沒有參加機場戰鬥,而是和自己的部隊,2營E連一起,在突破灘頭後,沿著西海岸北上,試圖通過一片後來被稱為“死亡谷”的地區。在這個階段,每天的戰鬥變得程式化:遭遇日軍暗堡和地道火力的襲擊,呼叫炮火支援,陸戰隊員攜帶炸藥包,手雷和火焰噴射器抵近,摧毀對方掩體,再繼續前進一段,週而復始。他回憶說,日本人就像土撥鼠一樣從地裡鑽出來,他們不開火,陸戰隊就基本無法發現他們。死亡谷是一片很深的谷地,像一個露天體育場,陸戰隊員們必須從南面較為平緩的部分下山,穿過谷地,再從北面慢慢爬上去,在整個過程中,處於高處的日軍可以像“拍蒼蠅”一樣居高臨下地攻擊美軍,但陸戰隊別無選擇,雷博斯楚克回憶說,E連下到谷地,前進了不到50米,日軍的武器就打響了,機槍,步槍,迫擊炮彈像雨點一樣落下來,他和班長以及兩個戰友跳進了一個彈坑,一個陸戰隊員剛一抬頭,一發子彈就正中了他的前額中央,旋即另一個陸戰隊員的鋼盔也被機槍子彈打穿,他和班長被火力壓在彈坑裡感覺像兩隻蠕蟲,竭力想把身體埋到沙土裡。忽然空氣中傳來了金屬摩擦的嘎嘎聲,是增援的M4謝爾曼坦克終於趕到了,坦克向死亡谷附近的日軍暗堡和火力點開始射擊,受到鼓舞的陸戰隊員們開始向前移動,搜尋日軍藏身的坑道和山洞,一個陸戰隊員向一個山洞扔進了一枚白磷手榴彈,但卻引發了巨大的爆炸,投擲者當場被炸飛身亡,強大的氣浪讓許多陸戰隊員也紛紛倒地,根據猜測,這枚手榴彈可能引爆了山洞中日軍的彈藥貯存,當天在死亡谷,E連有16人戰死,超過30人負傷。

隨著血腥戰鬥的延續,美軍士氣也開始動搖,一些海軍陸戰隊員在宿營陣地附近的岩石上寫下了不少黑色幽默的標語,比如“褶缽山不動產公司,海景秀麗,涼爽宜人,每晚免費觀看煙火”,有些媒體如舊金山觀察家報,發表報道社論,認為海軍陸戰隊為這個島嶼付出了太高的慘重代價,美軍在抵達日本本土前,就會被拖垮。

直到3月3日,開戰後整整兩週,美軍才抵達了硫磺島中部的元山,美軍開始使用M4謝爾曼改裝的M4A3 105噴火坦克,它顯著減輕了陸戰隊的傷亡,4日,攻克硫磺島的重要意義終於開始顯現,一架剛剛轟炸完東京的b29超級空中堡壘由於機械故障,燃料即將用完,搖搖晃晃地在硫磺島臨時機場降落,按照往常情況,它根本無法堅持到返回提安尼島機場,同日,位於島嶼最北端坑道司令部中的慄林忠道,向東京陸軍大本營發去了電報,聲稱自己和剩餘的將士將與敵人同歸於盡,自己的魂魄“”將始終攻擊敵人,護衛皇土。”

絕望的日軍想出了各種方式,試圖與美軍同歸於盡,比如志願者將炸藥或手雷綁在自己背上,將自己變成一枚活的餌雷,埋伏在美軍坦克經過的道路上,更多的人則絕望自殺,在最終不肯投降的日軍將校中,包括西竹一男爵中佐,1932年洛杉磯奧運馬術場地障礙賽金牌得主,在最後時刻,陸戰隊曾用高音喇叭試圖勸降已經陷入絕境的西,稱“世界將為失去馬術冠軍西男爵而惋惜”,但西竹一拒絕投降,最終在山洞中開槍自殺。



(西竹一男爵)

至3月11日,日軍已經被擠壓到兩個狹小區域,硫磺島的東北和西北端,海軍陸戰隊第三師已經從該島南段打到了最北端,將一瓶海水當做見證送給了特遣艦隊總司令特納少將,3月14日,坑道中的慄林忠道下令焚燒軍旗,並於5時35分向東京發送了告別電報“我部官兵之英勇敢鬥,足令鬼哭神號,我軍與擁有海陸空絕對優勢之敵做決死之戰,然而卑職深感遺憾的是,終究讓一塊日本領土淪於敵手”,3月26日,最後350名日本陸海軍士兵,進行了最後的萬歲衝鋒,從西北端向南狂熱地攻擊,他們襲擊了一個海軍陸戰隊工兵營,經過一天的白刃戰,美軍才擊斃了其中的三分之二,把其餘人俘虜或驅散。次日清晨,已經受傷的慄林忠道將軍在山洞中切腹自殺,他的參謀長高石正大佐和中根兼次大佐隨後開槍自殺。

次日,雷博斯楚克和E連剩餘的士兵搭乘LVT登陸艇,和其餘戰友一起離開了硫磺島,返回夏威夷休整,在整個硫磺島戰役中,美國海軍陸戰隊死亡5931人,海軍死亡363人,負傷人數高達17000多,21000名日本守軍中除了216人最終被俘,其餘都戰死,美軍共有27人獲得了海軍榮譽勳章,其中就包括在瓜島之戰中成名的英雄約翰.巴斯隆,正當雷博斯楚克和戰友們最終回到夏威夷時,船上的擴音器響起,宣佈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去世,年輕的陸戰隊員們頓時失聲痛哭,不僅由於他們失去了總統,更是由於總統的逝世讓他們想到了長眠在硫磺島上的無數戰友。


晴天有時下豬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太平洋戰場可謂異常的慘烈。1944年7月,美軍經過艱苦的戰鬥,最終拿下了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塞班島。

之所以說塞班島戰略意義重大,主要是由於太平洋上海島眾多。在戰爭中,每一座海島都可以被當作是一艘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對於在空中佔據絕對優勢的美軍來說,拿下塞班島,意味著美軍的飛機可以隨時飛行2000多公里,直接對日本本土進行大規模的轟炸。這無疑是對日本整個民族戰爭意志的沉重打擊。

(太平洋戰爭)

不過,日本方面也很快找出了應對這一問題的辦法。

當時仍被日軍佔領的硫磺島,是一座面積只有21平方公里的火山島,處於塞班島和日本本土的中點上。美軍的飛機在出動後,日本除了在硫磺島能夠進行一定程度的攔截之外,還能夠向日本本土發出預警。有些時候,日軍甚至還會直接派遣飛機轟炸美軍在塞班島的軍事基地。

因此,對於美軍來說,硫磺島便成為了一座必須攻下的島嶼。

隨著日本在太平洋戰場上的節節敗退,日本本土的外圍防禦圈,已經開始呈現出崩潰的態勢。因此,對於日本來說,硫磺島就顯得更加重要了。

為了加強硫磺島的防禦,日本特別派了一位曾在美國哈弗大學深造過的中將慄林忠道去指揮防禦。

(慄林忠道舊照)

深知美軍現代化武器威力的慄林忠道,上島之後,便立即放棄了與美軍在登陸灘頭決戰的想法。相應的,慄林忠道揚長避短,把日軍的主力部隊安排在了元山和折缽山的附近。除了要求士兵依據有利地形展開層層阻擊之外,慄林忠道還特別命令士兵,在硫磺島上挖掘了無數條縱橫交錯的坑道,並把一些重武器藏在坑道之中。

除此之外,慄林忠道還特別要求士兵們放棄“萬歲衝鋒”這種自殺式的襲擊,他規定,每個日本士兵,必須要擊殺掉十個敵人之後,才能獲得自殺的資格。

由於有了慄林忠道的嚴密防禦安排,等到美軍在準備登陸的時候,日軍在硫磺島上的總兵力已經達到了23000多人。他們嚴陣以待,隨時準備給美軍迎頭痛擊。

在上島之前,美軍指揮官先是安排了艦隊和飛機,對硫磺島展開了幾天的瘋狂轟炸。實際上,這一戰術也是美軍在太平洋戰場登島作戰中常用戰術。通常情況下,在美軍的狂轟濫炸之後,日軍已經死傷慘重,防禦工事也得到了有效摧毀,日軍根本已經無力再戰了。

(硫磺島戰役舊照)

因此,從以往的經驗來看,在對硫磺島幾天的轟炸之後,美軍指揮官樂觀地認為,日軍早已經潰不成軍,戰爭很有可能會在短短几天之內就結束。

然而,等美軍上島之後,卻發現完全是另外一番情形。

由於硫磺島地勢崎嶇,大部分日軍又躲在坑道之中,因此,美軍的飛機坦克基本上起不了什麼作用。不僅如此,由於美軍對地形並不熟悉,結果遭到了坑道中日軍的瘋狂阻擊。美軍每推進一步,都會付出非常慘重的代價。

在這樣的情況下,這座明明只有21平方公里的小島,卻讓美軍在鏖戰了36天,並付出了28000多人傷亡的代價之後,才得以順利的拿下。

雖然日軍最終還是丟失了硫磺島,但在慄林忠道的指揮下,日軍將優勢最大化,沒有白白浪費兵力,而是讓美軍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客觀地說,他的指揮已經足夠出彩了。不過,戰場終究還是要以成敗論英雄的。


張生全精彩歷史


對這個問題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先去看一下《硫磺島來信》這一部戰爭鉅製,因為這部電影講述的就是硫磺島戰役的全過程!每一秒都驚心動魄,很值得一看!


硫磺島,因島內一座尚未完全冷卻的死火山終年噴發霧氣,硫磺味瀰漫全島,因此稱之為硫磺島!它北距離日本首都東京大約1100千米,往南1100千米到達關島!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作為太平洋戰爭中美日雙方最慘烈的戰鬥,沒有之一!其守島方日本24000名士兵除1083人被俘外,其餘全部戰死,美軍更是派出了高於日軍三倍的人數,共計七萬餘人!另外還有超過1000艘各型號艦艇船隻,飛機更是達到2000架,在這個不到21平方公里的小島展開廝殺!

作為守島一方的慄林忠道中將曾經擔任過日本天皇的警衛隊長,並且在任職期間,還到美國走訪過,慄林忠道深知美國發達的軍工製造業,他認為灘頭阻擊戰難以奏效,於是力排眾議!另外,鑑於日本陸海軍之間的矛盾,慄林忠道提出了以陸軍主力縱深防禦為主,海軍守備部隊灘頭防禦為輔的戰略方案!

於是,陸軍開始了挖空折缽山掏空元山,據說,構築了九層之多的防禦體系。並且還把大量的海岸炮,坦克,炮兵陣地等都搬進了山裡,還修築了大量坑道,堅固的永久工事!企圖靠著折缽山和元山的有利地形,對美軍進行最強有力的打擊!



並且,他還針對美軍的作戰特點,在海灘佈置了大量的地雷,鐵絲網,並且還佈置了重機槍陣地,反坦克炮,所有的武器和射擊目標都是經過精確計算過的,他們還善於偽裝,這樣就能最大程度的射殺上岸的美國士兵!

另外,慄林忠道深知如果硫磺島失陷,那麼美軍的轟炸機將直接轟炸東京,於是他規定了近距離射擊,分兵機動防禦,下令每個士兵至少要殺死10個美軍才可以死,並且嚴謹禁止自殺衝鋒,他下決心要把這座島沉到海底!


期間,美軍出動轟炸機超過3000架次,軍艦64艘,對硫磺島進行了史無前例的大轟炸!有人計算過,美軍總投擲炸彈約6800噸,發射大口徑炮彈達2萬發。如此猛烈密集的火力轟炸,美軍士兵都感嘆到,沒有人能在這樣的轟炸下存活!

就在美軍士兵登陸灘頭時,第一批還有第二批士兵都是抱著必死的心態,可誰都沒有料到,原本槍炮聲翻天的海灘陣地卻靜的出奇,就在美軍士兵忐忑不安的時候慄林忠道下令開火,瞬間,暗堡,坑道所有日軍全部開火,灘頭瞬間一片混亂!


因為硫磺島海灘土壤大多是鬆軟的火山灰,美軍大部分重武器和坦克還有部分士兵一下船甚至會陷在泥裡!關於為什麼硫磺島戰爭日軍會堅守那麼久就完了!


戰爭大片


硫磺島戰役之所以打得慘烈,是因為日軍的防守體系和戰鬥意志的強大。

守衛硫磺島的日本總指揮是粟林忠道中將和他的109師團,日軍兵力共有23萬人,火炮120門,高射機槍300挺,步槍和其他輕武器2萬支,迫擊炮130門,臼炮20門,火箭炮70門,反坦克炮60門,坦克23輛。



最堅固的要屬硫磺島上的防禦工事了,日軍利用硫磺島上天然的洞穴和修築的數百公里的坑道陣地,採取縱深防禦,不在海灘設防。

粟林忠道的特殊指揮才能和軍事眼界,在硫磺島一役中表現了出來。他堅持說服部下,沒有命令不得射擊登陸艇,也不得阻擊海灘登陸的敵人。他把一些重型海岸炮都藏在山洞裡,等到敵人距離很近時在開炮。



縱然在登陸之前,美軍的海空軍已經對硫磺島持續轟炸了三個多月的時間,但是堅固的防禦體系並沒有損失太多的日軍兵力,這種防禦體系讓後來登陸的美軍可吃了不少苦頭。

美軍剛登陸的20分鐘,日軍抵抗微弱,美軍開始懷疑是不是以前的炮擊奏效了。然而,之後日軍精心隱蔽好的火炮、迫擊炮一齊開火,重創了美軍。隨後,日軍又堅守併發起了自殺式攻擊,讓美軍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日軍在硫磺島的23萬守軍,除了1083人被俘外,全部陣亡,美軍陣亡的人數則比日軍還要多。



雖然最後美軍還是佔領了硫磺島,但是硫磺島一役,改變了美軍對待進攻日本本土的方式。換句話來說,也正是硫磺島一役,在戰略上挽救了日本的人民。


歷史長流水


記得此前看過一個二戰美國大兵的訪談,他說德國、日本的士兵完全不同,德國士兵在希望渺茫的情況之下會放下武器,但是日本士兵越戰越像戰鬥機器,根本就是非人類的存在。硫磺島戰役之中,日本能堅守這麼久,最根本的還是他們的“玉碎”精神。而且當時的總指揮官慄林忠道在要求全軍玉碎的同時,還利用對美軍的瞭解給美軍下了套,讓美軍本以為5天就能結束的戰役拖到了整整36天,最終以巨大的傷亡代價佔領硫磺島。

慄林忠道曾經在美國留學,也在戰場之上多次和美軍打交道,他深知美國軍隊的作戰特點,一定會在大規模轟炸之後才讓陸軍登島。所以慄林忠道改變了之前所制定的死拼的戰術,將所有的士兵都藏在事先安排好的山洞和地道之中。

因為日本海軍主力在此前的菲律賓戰役之中受到了毀滅的打擊,加上日本陸軍和海軍本身就關係冷淡,沒有補給的硫磺島註定是一個等待滅亡孤島。慄林忠道雖然知道這場戰役之後,島上兩萬多名士兵必將所剩無幾,但是他嚴禁士兵盲目地自殺式衝鋒,並且嚴格要求每一個士兵,必須在殺完十名美國士兵之後才能選擇玉碎死亡。

慄林忠道對日本士兵的要求是極富日軍特色的,這幾條規定無論是在哪個國家都不可能全員無條件完成,但是日本士兵可以做到。慄林忠道命令士兵將所有的地洞、碉堡和隧道連接成非常龐大的防衛體系。所有的武器也都藏在山洞和坑道之中,以確保大部分的人員和武器在美軍的第一輪轟炸之中能夠保存下來。最後他們在小小的硫磺島上設置了多處近距離射擊和誘敵陷阱,對美軍登陸硫磺島的路線進行了準確的估算,巧妙利用地形進行伏擊。

果然,美軍在登島之前對硫磺島進行了數日的轟炸,美軍斯普魯恩斯上將覺得這小小的20平方公里的小島,在這樣密集的轟炸之後,殘存的有生力量已經很少。但是當空中偵察兵將航拍的照片送到他面前的時候,他對島上的防禦系統也十分震驚。

美軍登陸硫磺島之後受到了日軍變態而頑強的抵抗,美軍不僅僅要面對時不時從坑道里面冒出來的日軍或者殺傷性武,在夜晚時還必須時時提防日軍的偷襲。在小小的硫磺島上,美軍每走一步都要付出慘烈的代價,有一天甚至在大量死傷的前提之下才前進了4米。

最可怕的還是美國在俘虜日本戰俘時所受到的抵抗,即便只剩下一個日本殘兵,他也會綁上手榴彈對美軍進行自殺式襲擊。即使美軍已經宣佈了佔領硫磺島,粟林忠道還帶著300多名殘兵發動了最後瘋狂的反擊,將許多還在沉睡之中的美軍殺死。

粟林忠道最終切腹自盡,即便指揮官死了,島上的日軍還在死拼。這場戰役之中日軍被俘的只有1023人,剩下的每一個人都是用盡最後一口氣在和美國抵抗。這場戰役之後,美國已經無法估算登陸日本之後即將付出的代價。最終,美國選擇對日本動用原子彈。


木劍溫不勝


實事求是的講,拋開戰爭背景,粟林中將指揮的硫磺島防禦戰是個奇蹟,在沒有補給、沒有外援、沒有海空軍配合,甚至連乾淨的水最後都沒有了,還能堅持這麼久,這股狠勁兒,已經超出了常人能夠忍受的極限。

在天皇絕不投降的前提下,粟林忠道接手硫磺島的防禦時,就清楚這是一條不歸路,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拼死反抗美軍進攻,給本土給大本營多爭取一些喘息的時間,畢竟硫磺島一旦陷落,美軍的轟炸機將成為日本天空的常客,粟林一切防禦準備都是為了這個戰略服務的。

粟林以折缽山為核心,2個機場作為主要防禦陣地,建立了全面的防禦體系,幾乎把整個折缽山都挖空了,山下坑道密佈,整整有9層坑道,混凝土工事與天然巖洞有機結合、四通八達,為了擴大生存能力,日軍的炮兵陣地也變成了半地下式,一系列的精心設計,使得日軍的火炮和通訊能夠在美軍的猛轟之下還能保持較好的狀態。

為了延緩美軍進攻速度,粟林在美軍可能進攻的海灘前沿設置了大量地雷,在周圍以機槍、迫擊炮、反坦克炮等構成嚴密火力網,能夠最大限度殺傷美軍。粟林也嚴格禁止日軍自殺衝鋒,尤其嚴禁軍官帶領士兵自殺,要求每個士兵至少殺死10個美軍後才能死,並規定了近距射擊、機動防禦、誘伏等戰術,粟林一系列精心安排,使得硫磺島戰役成為太平洋戰場上最殘酷的戰役。

美軍在登陸前共消耗炮彈、炸彈24000餘噸,硫磺島上平均每平方公里承受了1200噸,但日軍憑藉堅固的地下工事,損失輕微。而美軍登陸後,折缽山前沿覆蓋了厚厚的火山灰,不利於步兵衝鋒,美軍甚至無法安放炮架,而日軍躲在碉堡後面以逸待勞,對美軍造成大量殺傷。

從戰鬥意志來說,美軍日軍都是以命相搏,美軍傷亡人數甚至超過了日軍,從開始到結束,美軍始終保持強大攻勢。而日軍也在絕望中困獸猶鬥,以命換命,換取美軍延緩進攻日本本土的步伐,這小小的20平方公里的硫磺島,最終美日兩軍在這裡留下了近3萬具屍體。


雲中史記


硫磺島戰役——太平洋上的“絞肉機”,這是美日之間爆發的最激烈、最血腥的島嶼爭奪戰,這一戰打的美軍懷疑人生。

硫磺島戰役爆發於1945年2月19日,近11萬名美國海軍陸戰隊士兵與2.2萬名日軍,在該島上展開了36天的激烈爭奪戰。美軍傷亡共計2.8萬人(死亡近7000人),日軍陣亡2.2萬人,被俘虜的傷兵約1千人。美日參戰兵力,比例約為5:1,戰損比約為1.3:1。到底是什麼原因使日軍堅守硫磺島長達一個多月?我們認為有三點原因。

首先,硫磺島的戰略位置極其重要,是日本在太平洋上的最後一道屏障。

硫磺島,是西太平洋上的一座彈丸火上小島,卻是戰略要地。硫磺島北端距離東京1200公里,南端距離塞班島1100公里,是日本本土的最後一道天然屏障,對日本來說是至關重要。硫磺島的存亡,事關日本本土的安全。

這座島對於美軍來說,同樣是勢在必得。美軍在取得塞班島、菲律賓戰役等勝利後,硫磺島就成為美軍攻擊日本本土的最好支點。硫磺島上的日軍早前除了對日本本土提供預警外,還對美軍的轟炸機群機進行各種攻擊,美軍如鯁在喉。

就這樣,這座彈丸小島就成為了美日爭奪的焦點,美軍為了更好的攻擊日本,勢必要奪下硫磺島,而日軍為了本土的的安全,誓死堅守硫磺島。這便是日軍堅守硫磺島一個月的原因之一。

其次,日軍在後援無望,背水一戰的情況下,激發出頑強的戰鬥意志。

我們先看一下二戰美國老兵的戰後回憶:“我們對待日本人的態度與對待德國人的態度不同,當德國士兵覺得沒有希望時會放下武器投降。而日軍則完全不同,跟他們戰鬥的時間越長,日軍不是人類的感覺就越加強烈。”

守島的日軍很清楚自己面臨的是一場沒有退路的死戰,日軍的海空軍已被美軍消滅,無力提供任何支援,硫磺島意味著沒有援軍,沒有退路。硫磺島日軍總指揮慄林忠道採取減少犧牲,最大限度的消滅消耗登島美軍,為本土防禦爭取喘息時間。

美軍在硫磺島的進一步,都要付出慘重的代價,慘重的傷亡都使得美軍失去再次投入戰鬥的勇氣。日軍最頑強的戰鬥是在382高地的爭奪中,美軍戰鬥部隊的傷亡高達一半以上。美軍戰地記者描述海灘上的情形時說:“美軍是在最兇殘的暴力下死去的,在戰場上我從未見過這樣被打得千瘡百孔的屍體。許多人完全被分為兩半,手和腳都在軀體15米之外。”

硫磺島上的樹皮等幾乎被日軍一掃而空,許多士兵餓死,活著的也多虛弱不堪。美軍曾向日軍第145聯隊發出勸降信,但絕大多數日軍選擇了為天皇死戰到底。絕境中的日軍爆發出驚人的戰鬥力,子彈打光後,他們舉著手榴彈衝向美軍與之同歸於盡。

日軍的地堡簡直就是人間煉獄,許多日軍引爆手榴彈自盡,在遇到美軍向洞內投擲瓦斯彈、倒油點火時,重傷的日軍忍痛不發一聲,壕溝內屍體堆積如山。日軍寧願自殺也不願被俘的行為,使與他們作戰的美軍覺得日本士兵似乎不是人類。日軍如此頑強的戰鬥意志是日軍堅守硫磺島一個多月的第二個原因。

最後,日軍利用硫磺島上火山溶洞,構築了極為堅固的地下堡壘群。

硫磺島是一個火山島,島上因火山噴發而形成的天然熔洞非常多,而且這些溶洞極為堅硬。守島日軍便以這些溶洞為主體,構築了堅固的地下工事。日軍的構築的工事以地下坑道陣地為主,混凝土工事與溶洞有機結合,用地道相互連接。

炮兵陣地基本都建成半地下式,防禦性及隱蔽性非常好。所有武器的配置與射擊點都是經過日軍精確計算的,既能有效隱蔽自己,又能最大限度的消滅美軍。日軍在這些相互連通的數百個溶洞之間穿梭自如,每天都有大量的美軍死於熔洞裡的射擊。

日軍的地下通道一般深到地下9米左右,日軍的工程兵輪班施工。在靠近火山的地方進展很是緩慢,那裡溫度高到88度,日軍每次只能勞動10分鐘。所有的火山溶洞入口都有90度轉角,以防火焰噴射器或者炸藥。

硫磺島南部的折缽山裡挖了7層的地下工事,北部的防禦重點有2處,其中北野角是慄林忠道的指揮部,位於地下23米處,坑道長達40米。382高地旁邊的362A高地內部的一個坑道系統有至少4層大概300米長,共有11個出入口。這些堅固的共事同樣是日軍堅守硫磺島一個多月的原因之一。

硫磺島戰役總結

在美軍付出慘重代價後,硫磺島基本被佔領。勝利無望的粟林忠道焚燬了軍旗,發出了訣別電報,準備實施最後的死戰。戰役最後一天清晨,粟林率領350名日軍向美軍發起了衝鋒,許多美軍死於睡夢中。在美軍的反擊下,粟林忠道負傷後切腹自殺。

硫磺島戰役給美國人留下了深刻的記憶,這是美軍在太平洋戰爭中最大的一次傷亡,也是唯一傷亡總數超過日軍的登陸戰役。日軍在硫磺島戰役中,如果能有充足的補給和兵員補充,那麼日軍堅守一年半載的根本不成問題。


野史也是史


慄林忠道大將,硫磺島戰役最後階段他往日本大本營發了一封“絕命電”…大本營認為當時他已經陣亡…昭和天皇授予他大將軍銜……他本人也和早年間的海軍大將山本五十六一樣出使美國(慄林還出使過加拿大)擔任武官(1927~1931年),見識過美國的工業生產能力和戰爭潛力,他甚至還去過哈佛大學進修過……對於美國軍事、經濟、政治…等方面的瞭解要比那些“狂妄腐朽”的日本軍界高官們深刻許多,是日本軍界當中少有的“美國通”!


硫磺島戰役前,慄林中將被派駐島上他自己清楚島子是根本守不住的!既然在戰略上已經輸了…唯有在戰術上給予美軍最大的殺傷,也許美軍承受不了過大的傷亡而放棄硫磺島,雖然戰勝的概率極低,但也是要試一試。

根據先前對“瓜島戰役”和“塞班島戰役”美軍作戰能力和火力急襲手段的分析,慄林中將決定不在“海上殲敵”……不暴露守島日軍有限的重火力,而是根據美軍艦炮和海軍航空兵的火力強大特點,將硫磺島構築成堅固而隱蔽的防禦工事和埋設雷場,只有這樣才能抵禦住美軍的強大火力急襲和阻礙美軍的行動。


遠處就是硫磺島上最著名的“折缽山”日軍將整座山的山體掏空,並且用水泥拌上火山泥構築成堅固的坑道工事,做為硫磺島的制高點,可以將炮彈打到島子的任何角落。

雖然慄林中將進行周密安排與佈置,但是與美軍的實力相差太大了!美軍不論火力和兵力都處於絕對優勢,雖然美軍登陸戰屬於“背水一戰”,而日軍被整島包圍更是“困獸猶鬥”!美軍不但在海空火力大大強於日軍,陸戰武器裝備和單兵裝備也大大強於守島日軍……貼近與日軍交戰並沒有任何吃虧,對於日軍坑道、巖洞採用爆破、火燒、煙燻、封堵……等手段將日軍消滅在深洞當中。


美軍噴火器和噴火坦克一直是太平洋島嶼爭奪戰的利器,日軍對此談虎色變!

有人說,日軍作戰勇敢……實則是日軍困獸的瘋狂,硫磺島戰役一共進行了36天日軍除了1083人被俘、投降之外,一共有22786人陣亡,兩項加起來約24000人左右,也就是說日軍每天約700人被消滅!這相當於每天有一個大隊(營)被消滅,這樣的戰果也表明了美軍的單兵作戰能力並不亞於日軍。美軍本次戰役中也有6800多人戰死和21000多人受傷,但美軍後勤保障完善,海軍醫療船和大型戰艦都有完善的醫療條件,傷者得到救治也比較及時;而駐島日軍戰傷了也沒醫療救治,這也就大大增加了死亡率。!


美軍給一名垂死的日軍一支香菸,戰場上相互拼殺,但是一絲的“人道主義
”還是要有的!

總之,硫磺島戰役的日軍在全面劣勢的情況下拼殺了36天基本上完成了戰術目的,但法西斯是人類公敵!對於他們的打擊將是不遺餘力的!日本國力有限二戰失敗是必然的,不論他們怎樣瘋狂!正義終將戰勝邪惡!


皇家橡樹1972


硫磺島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場上的一次比較大的戰役。

在這場戰役中,美軍投入了11萬人進攻日軍佔據的硫磺島,在這個島上日軍一共有2.3萬人防守,整場戰役進行了36天,美軍共傷亡2.8萬人,而日軍共陣亡2.2萬人,並且有1083人投降。

(最終,美國大兵還是將國旗插到了硫磺島上)

這場戰爭美國的優勢非常明顯,在戰爭中美軍共投入軍艦400艘,飛機2000架,而日軍只有飛機30架,艦船在美軍的封鎖系也難以支援到島上日軍,所以根本無力與美軍爭奪制空權、制海權。即便如此,這座小小的只有23平方公里的島嶼,卻給美軍造成了非常大的損失,從傷亡人數來看美軍甚至高於日軍!


在優勢這麼明顯的情況下,日軍堅持了一個多月之久,而且對美軍如此大的殺傷,今天看來也是非常讓人震驚的。在當時來講,由於美軍傷亡過大,也使美方高層意識到了對日作戰的艱難性遠超想像,也間接促成了美軍向日本投擲原子彈以減少傷亡的想法。

那麼日軍為什麼要這麼厲害呢?

除了武士道精神之外,最重要的還是日軍在整個硫磺島戰役中,準備的比較充分,戰術也很得當。

在1944年6月以前,硫磺島上的日軍並不多隻有5000餘人,並且該島遭到了美軍的轟炸,島上的建築物和機場被損毀大半。面對美軍越來越猛烈的攻擊,日方決定將島上所有非戰鬥人員撤出。與此同時,開始對硫磺島增兵,打算把該島建設成為一座堅固的要塞與美軍進行殊死搏鬥。

所以從1944年7月開始,日軍調來了大批軍隊,到8月份已經增加到12000多人,到1945年2月,已經達到2.3萬人。除了運兵,日軍還調送了許多武器,包括500多門各種口徑大炮,200挺機槍,70門火箭炮。

由於當地的火山灰和水泥混合能成為非常好的混凝土,所以要塞的修築工作還是比較順利的。到硫磺島戰役之前,日本已經修建了18000米的地下通道,這些通道和地堡相連,在地下構成了一個四通八達的網絡。

美軍在轟炸硫磺島時,日軍就躲在這些工事裡面,所以在硫磺島戰役打響前,美軍雖然派出了b24轟炸機連續四天對硫磺島進行了全面轟炸,投擲了800多噸炸彈,但仍然沒有對地下工事造成嚴重的傷害,致使絕大多數士兵安然無恙,保留了反擊的力量。

除了工事堅固之外,硫磺島戰役中日軍的戰術也非常得體。1945年2月19日9點,美軍第四、第五海軍陸戰師開始搶灘登陸,但是日軍並沒有對這支軍隊進行阻攔,而是在一個小時之後突然發動反擊炮轟灘頭,致使已經登島的美軍遭受了重大傷亡,其中第二十四、二十五團損失了1/4之多。

美軍登島後,日軍龜縮在坑道中抵抗,美軍不得已只能一個地堡一個地堡地消滅日軍,甚至將汽油灌入地堡中將日軍燒死。

如果不是美軍的後勤保障有力,硫磺島戰役時間將會大大延長,損失也會成倍的增加。即便如此,美軍仍然損失了2.8萬人,其中陣亡6821人,應該說已經很狼狽了!


歷史風暴


這個問題簡單點說吧,守法得當!

硫磺島戰役是太平洋諸島嶼攻防戰中,唯一一個美軍傷亡大於日軍(登陸一方的傷亡超過抗登陸方)的戰役。

此戰美軍有6821陣亡,21865人負傷,日軍除了1000多人後來投降(一直到日本投降後島上仍有日軍活動!),22703人陣亡!

此戰美國的人員,技術裝備,火力等比起日軍都佔有絕對優勢,但仍然付出了傷亡如此慘重的代價,首先就是美國人情報失誤,對日軍兵力和硫磺島的複雜地形判斷嚴重失當。

日軍不像之前守島時一樣,美軍一來就在灘頭搞“豬突衝鋒”,想把美軍趕下海,結果卻被美軍優勢火力打成篩子。日本軍隊換了戰術:將所有非戰鬥人員撤出硫磺島,修建了地下工事,將主要火力集中到山腳,射程覆蓋到灘頭!

總之,節節抵抗,力爭造成美軍巨大傷亡!這一仗死傷很慘,到現在陣亡者的遺骸都沒有收斂完全,預計要到2024年才能完全這項善後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