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東北生豬價格這麼低?這和屠宰企業關係有多大?何時才能擺拖困境?

從頭再來200855200


養殖戶不容易,東北生豬價格為什麼那麼低,和屠宰企業有一定關係,但是屠企不是主要因素,東北生豬價格持續低迷,主要是因為三方面的因素影響。

首先是生豬市場供大於求。基於“南豬北養”的特殊形式,在以前,東北地區的生豬長期外運,今年受到非洲豬瘟疫情的影響,東北地區的生豬無法運輸出去,本地屠宰企業生產能力有限,本地市場的消化能力有限,導致東北地區生豬很低。

其次是因為非洲豬瘟疫情的影響,黑龍江7.3萬頭生豬感染疫情,導致很多養豬人害怕疫情降臨到自己頭上,養殖戶積極出欄,導致一進入1月,生豬價格持續低迷。

第三是受屠宰企業的影響。東北之前的生豬都是以毛豬的形式運到外地,生豬跨省調運被禁止後,屠宰企業超負荷工作,但是也不行,所以屠宰企業只能通過壓價來控制收購量。

東北地區的生豬價格什麼時候能夠反彈,還要看非洲豬瘟疫情和本地生豬的存欄量。因為現在東北地區的生豬總體存量是供大於求的,所以東北豬價在2019年上半年反彈的機會不大。如果非洲豬瘟疫情不斷,生豬調運持續受限制,也會影響2109年上半年的豬價走勢。但是隨著養殖戶積極去產能,2019年下半年,東北豬價必定迎來好轉。非洲豬瘟疫情之下,養殖戶還是要提高警惕,時刻保持清醒的疫情防控措施,很關鍵。


養豬情報站


為何東北生豬價格這麼低?這和屠宰企業關係有多大?何時才能擺拖困境?

現在東北地區的生豬價格已經是遠遠的跌破養豬成本,以黑龍江省為例,其生豬價格最低的收購價格為3.5元/斤,假如養豬的成本在5.5元/斤,平均出欄一頭200斤的生豬,大概要虧損400元,如果是生豬的出欄體重更大的話,這虧損額還會更大,這還不算壓欄的成本。造成了東北豬價比較低的原因大概有這幾個方面的因素:

1、前兩年的南豬北養策略的實行,由於南方的生豬禁養政策,加上前兩年的生豬價格行情比較好,不少的養豬大企在東北紛紛建廠擴張產能,使得當地的生豬供應總量遠大於實際的消費量,造成了嚴重的產能過剩。

2、非洲豬瘟疫情最先起步於東北地區,由於非洲豬瘟暫時還未有有效的治療手段,只能靠封鎖疫區和撲殺生豬為主,所以導致了東北的生豬無法外調,大量的生豬積壓,導致了本地的豬價直線暴跌。

3、由於國民的消費習慣的影響,絕大多數的消費者還是習慣食用新鮮的豬肉,所以我國還是以生豬運輸為主,東北當地屠宰場與當地的生豬產能相比還是比較少的,所以當地的屠企由於收豬十分的順暢,所以採取了一定的壓價收購的策略,更是導致了豬價的下跌。但是當地的豬價下跌也不僅僅是屠企一個因素決定的,而是多個因素共同決定的。

那究竟何時才能擺脫目前的困境呢?

我覺得目前擺脫豬價低迷的困境還是有很大的難度的,只有等到生豬產能真正的結束之後,豬價或可有可能出現拐點,現在東北地區的養殖戶們的棄養情緒比較嚴重,甚至局地的養殖戶們已經淘汰了近40%,但是由於前兩年的生豬產能擴張比較大,所以豬價暫未出現明顯的好轉,如果照現在的豬價持續的話,那麼預計在2019年的下半年就會慢慢的開啟新一輪的上漲行情,但是就不知道能有多少人能堅持到那時!

以上內容僅代表我個人觀點,每個地區的行情不同,請根據實際地區情況來看。歡迎點擊關注“微養殖”,您的每一次點贊、收藏、關注,都是對我最大的支持。如果有什麼疑問,歡迎大家在留言區留言。


微養殖


東北的生豬價格偏低,主要是由於受到非洲豬瘟的影響,因此,在偶然當中也是必然的,那有的人或許也會辯解,同樣作為疫情區的浙江省為何生豬價格連連突破,目前浙江省的生豬穩定在20元/公斤左右,那麼為什麼東三省的就不行呢?和屠宰企業有多大的關係呢?


主要原因

①東三省:可以非常明確的告訴大家,這主要是由於非洲豬瘟引起的,尤其是遼寧省作為全國生豬價格倒數第一的省份。這是為什麼呢?眾所作為,我們北方作為農業和畜牧業的主產區,尤其是東三省,東三省發生了豬瘟。相鄰的省份生豬是禁止調運的,豬飼料也基本上也都是禁止調運的。作為主產區的他們,內需是遠遠解決不了生豬的數量,外銷又出不去,這才導致了生豬數量供大於求。

②浙江省:但是,浙江省就不同了,浙江省作為主銷區中的疫情區,平時對生豬的數量要求本來就大,再一個就是他們禁養區的設立,平時的出欄量根本無法滿足內部的需求,但是又不讓其他省份的生豬調入,這肯定影響生豬的價格。在浙江省,有時候也會看到一肉難求的地步。


屠宰場的行為:由於非洲豬瘟的影響,屠宰廠對於生豬的引入是非常的嚴格的,因此,他們對生豬的要求非常高,基本上來自於疫情區的都不要。相關部門也禁止他們要,因此,這也壓低了生豬的價格。

所以,浙江省和東三省是不同的,只有什麼時候東三省徹底解禁之後,生豬的價格才有可能恢復正常,但目前來說還要持續一段時間,但是大家不要灰心,挺過這個坎之後就是生豬價格的春天。


聚焦三農瞭解事實


東北豬價低最大的原因是東北(瀋陽)成為非洲豬瘟的重災區,政府對疫區採取的方式是:禁止所有生豬及其產品調出封鎖區,禁止生豬運入封鎖區。本身東北就屬於生豬產區,養的豬無法運出去,那麼生豬供大於求,豬價自然就最低。

本地豬肉一般都是本地的屠宰企業收的豬,雖然說非洲豬瘟對於人不會感染,但為了安全,豬肉消費肯定也會受影響,屠宰企業收的豬一部分供應市場,另外一部分就作為臘製品,但現在消費量不大,屠宰場也不會收太多的豬。

東北要擺脫目前這種困境,短期看沒有好的解決方式,非洲豬瘟還沒有看到要結束的態勢,對於養豬戶小的可能就是空欄觀望,大一點的就是縮小規模,減少成本。對於後期,個人建議不要因為一點微利做出非法的事情,大家都挺一挺,過了這一段時間就雨過天晴了。。。


還想知道更多的行業資訊和養豬知識嗎?那就趕緊關注我們吧!風裡雨裡,我在等你;保健養豬,點擊關注!!

保健養豬


10月以來,全國生豬價格一度出現較明顯的反彈態勢,但南北分化明顯,南方豬價普遍上漲,尤其是西南地區,而北方豬價則依然低迷,且跌勢不止。10月中旬後,受北方豬價尤其是東北豬價連續大跌的影響,全國豬價也止漲回落,市場心態悲觀。

10月17日,東北地區豬價已普遍跌破5元/斤,黑龍江地區相對略高,遼寧、內蒙豬價最低,局部價格逼近4元/斤,而和低迷的價格相比,更嚴重的是有價無市,即使豬場想虧本賣豬也很難賣的出去,而且這種情況已經持續月餘,導致積壓的生豬越來越多,市場恐慌心態蔓延,後期集中出欄壓力愈加明顯。

目前的東北豬市,形勢較今年4、5月份更加惡劣,豬價為何如此低迷,當然主要是受非洲豬瘟疫情的影響,生豬外調全面受限,而且生豬產品也無法出省,此外,省內的生豬交易市場被關停,省內流通也受到限制,本地消費非常有限。

那這和屠宰企業有什麼關係,當然是有的?

這幾年受南豬北養的影響,眾多大企業爭相在東北佈局生豬養殖業務,規模動輒百萬頭以上,這些企業在建和規劃的新增產能已有數千萬頭。值得慶幸的是,目前這些企業的養殖項目大多仍在建設階段和規劃階段,真正達產的還不多。如果是在全部達產的情況下發生如今的非洲豬瘟疫情,那情況將更加慘烈。

與“南豬北養”對應的自然是“北豬南調”,但目前開始力推“北肉南調”。這次非洲豬瘟疫情導致東北豬價極度低迷其實也暴露了大企業大力佈局生豬養殖,但屠宰配套卻沒有跟上的問題。如果屠宰產能有提升,結合凍肉儲存或肉製品深加工,至少可以消化一部分積壓的豬源,對豬價也會有一定支撐。

所以,反過來看,本次疫情必將倒逼規模養殖、屠宰加工企業加大屠宰端的佈局,提高東北本地生豬就近屠宰加工能力,建設冷鏈物流體系。

您要是覺得答主說的有道理,不要忘記點贊和關注哦


畜牧大集網


國家進口豬肉惹得禍,養豬人背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