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发脾气,但有时也很懂事,家长该如何正确引导?

祥子7063618413397


孩子在哭闹时切不可和孩子大吵大闹,这样会延长孩子发脾气的时间,而且负面情绪会在不久的将来重复出现;孩子在发脾气时也不要和他讲道理,这时讲道理他是听不进去的,等他平静下来了,现和他谈谈,效果会更好。

如果孩子一生气就会点燃你的负面情绪,那么孩子发脾气时,请你先离开房间,让自己冷静下来。孩子发脾气时父母坚持自己的立场很重要,态度要温和而坚定。孩子在发脾气时,父母要告诉一些处理情绪的方法,杜绝孩子因为发脾气而伤害自己和他人。

一、让孩子把负面情绪宣泄出来

当孩子有强烈的负面情绪时,他的内心积累了很大的能量,如果得不到宣泄,对孩子的身心不利,可以让他大声喊出来,当他宣泄完了,再去问他原因及帮他解决问题。

二、帮助孩子找到倾诉对象

当孩子不开心时,父母可以引导孩子找他自己喜欢的玩具来诉说,也可以找其他东西来宣泄,但是不能攻击人。

三、不要指责孩子

当孩子有负面情绪时,父母不要指责孩子,让孩子产生自责和内疚的心理。父母要让孩子知道,生气是每个人都有的情绪。

四、不否定孩子的情绪

当孩子在哭泣时,父母不要批评孩子,如果这个时候父母批评他,会让他感到无助,让孩子哭出来,对化解孩子的情绪有帮助。

我是侯妈,多平台签约作者,欢迎你能关注我,每天给大家分享教育内容,培养优秀孩子。


侯妈家庭教育


昨天看到这个问题,我还仔细想了想!我儿子上次给我发脾气是什么时候。他今年八岁,二年级!正处于少年叛逆期!不过在他的身上我没有明显的感觉到有什么大的改变!孩子喜欢发脾气,我觉得有三个方面的因素!一,家庭氛围。如果他经常接触的人平时不能好好交流,遇事都是大吼大叫,吵吵闹闹,孩子肯定有样学样!二是,经常带他的人。经常带他的人跟他遇事讲道理,孩子遇见不合自己心意的事的时候也会控制情绪,讲道理!三,就是孩子本事了。孩子发脾气是正常的。小孩子词汇少,有时候生气确不懂表达,只知道哭闹,打砸!这个时候大人反而应该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上去就一顿爆揍!我儿子很少跟我发脾气,有时候不高兴了就是进他的房间,把门一关做自己的事!我也不理他,等他出来了再好好跟他讲妈妈觉得刚刚那件事他还可以怎样做会更好!

我是不允许我儿子骂人的!可以说,他长大现在这么大,我都没有骂过他,最多语言严厉一些!


极地之光200522453


孩子爱发脾气,但有时也很懂事,家长该如何正确引导?


发脾气的原因

家长们是否觉得孩子发脾气很频繁,这主要是因为孩子太小,对于情绪的自控力较弱,不知道该如何控制情绪,只有通过向外界发脾气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家长可能会因为孩子发脾气一时间被带起来,反之亦然。家长对孩子的反应以及平时的处事方式,都会使孩子从中模仿,所以,家长既可以帮助孩子减少情绪也可以激发更大的反应。



教育的方式方法

  1. 孩子心情不好时,父母千万不要和孩子硬碰硬,否则只会“火上浇油|”闹得一发不可收拾。当然,孩子的情绪也是有一定原因的,家长可以耐心开导,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尝试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在用父母的角度去开解孩子。

2.肯定并接纳孩子的情绪。这里的肯定是指家长注意到孩子的不开心的情绪了,并且也接收你这个情绪,并且要让孩子知道,你尊重并完全接受他的感受。

3.教孩子使用“替代行为”来发泄情绪。家长们是否发现,孩子的注意力是很容易转移的,不管遭遇了多背上的事情,过个几天它便能如往常一样,家长们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比如“食物、趣味、转话题”等等形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或带孩子外出旅游宣泄下情绪。

希望对您有帮助。


SherlingH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是两个孩子的宝妈,征服发脾气的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但掌握一些原则之后,其实并没有那么难,孩子一岁之后开始学习哪些行为可以被接受,哪些行为是父母所禁止的。这时候,我们开始为他们设定一些规则和界限,可以防止以后出现更大的问题。比如小刀和插座、风扇都是危险品,孩子们一定不能玩。

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家长一定要保持冷静

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家长一定要保持冷静,尝试理解孩子为什么发脾气,鼓励孩子把发脾气的原因说出来,然后对症下药,合理安抚,如果孩子只是任性发脾气,不会对自己和其他人造成危险,我们只要给他一个拥抱,然后引导他分散坏情绪就行。

孩子发脾气时,千万不要用他想要的东西,零食,新玩具等哄他,这样只会让他觉得发脾气很管用,可以让他得到他想要的东西,当他克制了情绪之后,可以用语言表扬她。

怎么样让孩子少发脾气。

孩子一岁之后,发脾气是很正常的,因为孩子明白的事儿。比表达的要多,他们通常会因为无法表达自己的需求而感到沮丧,

孩子发脾气时要从新审视孩子的需求,如果孩子提出的要求不是无理取闹,那就想办法满足他,那天我和孩子在图书馆他非要喝果汁,那里的果汁要30元一杯左右,我平时也经常在家里自己榨,后来他吵的凶,我就带他去楼下喝其它果汁,他开心的接受了。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在你限定的范围内让小朋友来做选择。

给孩子足够的关注,我家二宝这点就比较好,他经常会直接告诉我们他的情绪,而且不会因为没人陪而发脾气,他经常对我说,妈妈,我很孤单,然后我们停下手上的事,陪他。

尊重孩子的情绪,但孩子不开心时,我们不要总说没关系,不要紧,试着替孩子说出感受,这样能教会孩子认识情绪,将来他才能更好的调节和处理情绪。

如果孩子想哭,那就让他哭一会儿,哭啼是情绪的需求,大孩子哭泣时,我们只要静静的陪在她身边,给她一个温暖的怀抱,拥抱就好。

拿出纸和蜡笔,让孩子把坏心情画出来,告诉妈妈你现在有多生气,他可能会拿笔在纸上乱涂一通,或者八字撕成碎片。这都是释放情绪的途径,平时我们也可以给孩子读一些有关情绪的绘本,让他更好地认识和面对自己的情绪。

几个有用的管教发展,

说道说道,做到说道,管教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说到做到,只说不做或者定规矩时,半途而废的家长是肯定管教不好孩子的,空头威胁会降低你的威信,要么说了就做,否则不如不说,

不要打他,小孩子不太可能把行为和体罚联系起来,在你打他的时候,传达的信息是生气的时候可以打人的,他就会效仿家长,也可以趁机修炼一下自己,你越能控制好自己,就越能好有效的管教孩子。

减少冲突,孩子天生自带无穷的好奇心,想要探索和研究这个世界,与其等着冲突发生,还不如尽量的减少诱惑,经常讲一些故事给孩子听。

隔离法,对付孩子做错的事情的最佳方法是将孩子暂时隔离,我一般会把他丢给爸爸或者哥哥,一来能增加他们的感情,二来事情过后,孩子都不记得原来发生的事。


王书霞19


任何事情都是双面的,发脾气是本性使然,懂事是教育使然。

由于家长提供的信息非常少,我认为没有深入考证,贸然做出的结论一定是片面的,因此,我会提供一个普遍性的参考。

因为不同年龄段会有不同行为特征。发脾气的话,不同阶段也会有不同原因。

发脾气与性格有关,而性格又有一部分来自先天基因,另外一部份便是社会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著名心理学家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中的观点一定会给作为家长的你带来帮助。
  • 0~2岁左右

婴儿自我意识没有形成,将自我与母亲混为一谈,认为母亲与我是一体的。这样的话,孩子饿了、冷了、没有安全感了,就会大发雷霆。

如果是这一时期的孩子,应当给他充足安全感与爱。

  • 2~3岁左右

这一时期的幼儿,往往是家里的“小霸王”。这也是孩子脾气最大的一个时期,往往稍不顺心便闹得翻天覆地。

原因在于:婴儿到幼儿的过渡阶段,孩子初步形成自我意识,孩子会艰难发现,世界并不是围绕我转的,我力量很弱小,这种挫败感会给孩子很不适应的感受。

同时孩子不会熟练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会通过最直接的情绪传达给父母。

  • 3~12岁左右(青春期)

这个阶段孩子的行为会有所收敛,因为经历大量挫折,孩子深刻知道自己能力有限。(咱们还可以反过来看,假如对孩子过分溺爱,是否会阻碍孩子认清事实,进而阻碍孩子进入下一个成长阶段呢?我希望家长们停留半刻,思考思考,孩子脾气大,是否和这里有联系呢。)

再过一段时间,孩子的心态慢慢摆正,逐渐消失。反而会迷恋各种超级英雄,潜意识抒发对环境控制的欲望。

  • 青春期

超级英雄已经不在能够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会转移到明星影帝等真实人物当中。

孩子深切感受到自己是多么弱小,同时,又渴望在社会中占据更大的优势地位。孩子们会拉邦结对,会融入到一个小圈子里,这是对进入社会的从初步尝试。

孩子还会出现求异心理,渴求突破自身的局限,而又受到自我界限的限制,会产生无助感、愤世嫉俗感。

所以,孩子在此阶段脾气大,极有可能来自既想强大而又不能强大的无助。

最后,孩子脾气大,性格缺陷会对孩子日后工作、生活以及幸福感带来不便,希望家长多与孩子沟通,同时,你的孩子很懂事,要让他慢慢长大,明白事理,增强对生活家庭的认知能力,带领孩子茁壮成长。


关注我呦→“消化的良”,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文赋良辰


孩子爱发脾气,但有时也很懂事,家长该如何正确引导?

感谢您的提问。

一般的说,在25岁之前,由于人类大脑控制情绪的开关——杏仁核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所以孩子表现出情绪的不稳定,这是很正常的。

家长如果能够正确的引导,相信孩子是可以慢慢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的。

下面我就从两个方面来说一说父母该如何引导爱发脾气的孩子:

以身作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个孩子所有的行为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缩影。

所以父母通常处理情绪的态度,就是孩子处理情绪的方法。

父母们你们自己是不是有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动不动就爱着急、爱吼叫、爱摔东西发脾气的行为呢?

如果有,那么在引导孩子之前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反思自己了。

先平复情绪,再解决问题

我们都深有体会,很多时候情绪突然出现,要控制住自己不发火真的是困难的事。

自然,这对于孩子来说,感触和我们是一样。

所以情绪管理的第一步:对自己的情绪及时察觉,并抽离现场。

父母们经常会范的一个错误就是:不知从哪里得来的疯狂的想法,总觉得只有让孩子感觉更糟(惩罚ta、批评ta甚至威胁ta等等),ta才能做得更好......

<strong>

试问当你生气、沮丧、失落时,你觉得你会比平静、快乐的时候能够更好的完成工作吗?——当然不会

因为——只有当一个人感觉好时,ta才能做得更好。

<strong>

从情绪中抽离有很多小方法,今天给大家介绍一种方法叫做冷静角。具体做法如下:

1.与孩子共同选择家里的某个角落作为冷静角,按照孩子喜欢的样子进行装饰(比如放一些毛绒玩具、绘本、玩具等);

2.让孩子为自己的这个小角落起一个ta喜欢的名字:比如冷静太空、神秘城堡等等。

3.与孩子约定:当ta感觉不好、想要发脾气的时候可以先来到冷静角,看绘本、玩玩具或者只是发发呆等做一些能让自己感觉好起来的事情,先使情绪平复了再考虑解决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父母们千万不要把冷静角的使用变成一种对孩子“变形的惩罚”。

比如当看到孩子情绪爆发的时候,父母们:

切忌这样说:你又无理取闹了,去你的冷静角呆着去!

可以这样说:我注意到你现在非常的愤怒,你愿意到你的冷静角去做点什么事情,等到你的感觉好一点的时候我们再来谈论这件事吗?、

去冷静角是孩子选择遇事先平复情绪的主动意愿,而不是父母对他们进行惩罚时的被动接受。

当然有时孩子在气头上会这样回应父母:我不需要!

那么这时父母可以这样做:我看到的是你现在非常生气,我认为你这样的情绪不太适合解决我们之间的这个问题。你可以去做一些你现在愿意做的事情,我会在稍后与你讨论这个问题......

久而久之,孩子自然就能慢慢的学会遇到事情先处理自己的情绪,再解决问题。


我是梅子,关注@梅子说育儿 了解更多育儿话题。欢迎您将此文转发给身边更多需要的朋友,非常感谢!


梅子说育儿


这个问题应该分为两个问题:一、孩子爱发脾气家长如何正确引导?二、在父母眼里爱发脾气和很懂事同时出现在一个孩子身上,有点矛盾不是很能理解,这到底是为什么,换句话说,爱发脾气和很懂事该如何理解?

先看第一个:爱发脾气如何正确引导?

看父母的描述孩子应该是婴幼儿时期的孩子,也就是0—6岁的孩子。这个年龄段最需要训练掌握的一项能力就是情绪能力,情绪是一种内心感受,是人在生活中的主观反应,个体对经验的主观反应,同时伴随着生理和行为的变化。这种能力又分为三部分,分别是情绪认知、情绪表达和情绪管理。我们说大多数能力并不是生来就会的,需要后天不断地学习练习才能获得。现在我们发现成年人的情绪能力都很差,因为小时候都没有针对这项能力进行过教育或练习,但随着人们更加注重孩子的教育,现在我们有条件把教育细化、科学化、系统化了,所以就会研究地如此细致。

那父母如何正确引导呢,也分这三步,先是情绪的识别认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语言还不能够足以支撑孩子表达自己的需要时,就会用哭、打、摔、砸等行为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比如说孩子正在玩一个玩具,但妈妈觉得孩子饿了需要吃饭便把玩具拿开了,孩子顿时会哭,手也会作摔打状,他自己也没法用语言和妈妈沟通。此时父母正确的做法可以是:先走到宝宝面前,用语言温柔地告诉宝宝:“宝宝,妈妈看到你玩玩具好开心啊,但现在你该吃饭饭了,不然肚子会喊饿,你就没力气好好玩玩具了,我们吃完饭饭再来玩玩具,玩具娃娃也需要休息一会”,当孩子动作慢下来,看你时,你才可以试着把他抱起。这样做既理解了孩子的感受,也照顾了他的身体,是非常尊重的一种做法,而不是强迫剥夺,孩子的情绪也就没那么激烈了。孩子是能听懂的。在亲密关系的沟通中,一定要遵照尊重、温柔、先理解情绪感受的原则。所以在情绪识别中父母要经常用语言表述宝宝的情绪,哦,宝宝好开心啊,哦,宝宝生气了是不是,哦,宝宝害怕了等等。

第二步情绪表达,父母要教会孩子在不同的情绪中要如何做,比如开心可以鼓掌,微笑大笑,生气了可以跺脚噘嘴,然后慢慢开始学习语言,这个过程中很多时候需要父母们能耐心地等待孩子们用语言表达。通常我们看到很多父母因为急不可耐而阻碍了孩子的语言发展。有些孩子本来开始说话了,但三四岁一下子又不说话了。

第三步情绪调节调节管理,小孩子还比较难做到自己调节情绪适应当前的环境,这个更多是教大人的,那对于孩子们,父母可以帮助孩子进行调节,比如教他们深呼吸,画画,跳一跳,先暂且让孩子慢慢平静下来,或者干脆让他们哭一会,但父母要在旁边拍拍他的背,耐心等他哭完。特别是对于特别小的孩子,一定不能丢下孩子离开,这样会严重破坏他的安全感。

当然对于孩子们来说6岁之前需要大量的练习和学习才能掌握这项能力,最重要的是需要父母们在旁边协助,尽可能不要让孩子们长大后和现在的成人一样情绪成了前进路上的绊脚石。

第二个:发脾气的同时也很懂事

这两种表现在同一个孩子的身上,其实父母应该感觉开心,说明这个孩子的感受力很强,如果引导的好,未来的同理心建立、情感意志等人格特质的发展会有很好的基础。随着AI时代的到来,未来人类的优势会大大偏向于情感类技能而不是技术型技能,比如同理心、感性表达、人际交流等,这些都需要能敏锐地感受到读取到对方的情绪、需求。那无论是自己发脾气还是对外很懂事都是情感丰富的体现。所以请父母在处理孩子小问题时要尽可能保存这种优势,因为人的感受力是在迅速锐减的。另外,在亲子关系中,孩子都是无条件爱父母的,换句话说,不管父母什么样,孩子都非常爱父母,所以他愿意表现地懂事,但幼儿、童年期的孩子的懂事,父母一定要辨别清楚,到底是真的懂事还是讨好父母的,后者是问题,需要解决。所以孩子们都是父母的天使呢!

如何做呢,用父母的爱心、包容心、丰富的情感,用心去感受孩子、理解孩子,读懂孩子,当彼此能真的懂,一切都迎刃而解了,虽然对于大部分父母很难做到,因为自身的很多缺陷创伤,但只要足够爱他,你就有力量披荆斩棘前行,有了孩子,父母的修行会异常艰难,但做总比不做强。加油吧!


旮旯里的神仙洞


“孩子爱发脾气,但有时也很懂事,家长该如何正确引导?”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一下。首先可以判断这个孩子不是无理取闹的那种。应该属于比较有个性,有自己主见的。“孩子爱发脾气”,这反映了孩子的一些真实诉求没有得到满足,发自内心的不满。“有时也很懂事”,说明了孩子比较理性,也比较懂事,能为家里分忧。这种孩子应该说非常有可塑性。如果正确引导,长大成人后应该会有所作为。至于怎么引导?作为家长,首先要了解孩子为什么事发脾气?然后和他(她)说清楚,为什么现在这种情况不是他(她)想的那种,要心平气和,不要摆家长的威风,要平和的心态去引导。如果孩子想要的东西(不管是应该还是不应该),可以无条件的满足几次,让他有成就感,这样对孩子的成长和自信心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蝶依美


不要说小孩子了,成年人每天要面对的也是如何处理控制自己的情绪。所以首先家长不要认为:发脾气就是错的,你不能发脾气。而应对孩子说,这只是人的正常情绪宣泄,你可以发脾气,可以说出自己的不满,爸爸妈妈来一起帮你度过解决。

那么如何引导孩子做好情绪管理呢,这里推荐三个方法:

第一,教孩子学会区分什么是感受,什么是行为

愤怒是一种正常的,健康的情绪。但是很多孩子都无法搞清愤怒的情绪和有侵略性的行为的区别。你可以告诉孩子:你可以感觉愤怒,但不可以因此去打人或做出伤害别人的行为。以此来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虽然在发脾气,但是自己的行为是自己可以控制的。

此外,还可以引导孩子来用词语形容自己的感受。这样就帮助孩子认识自己到底是愤怒?还是沮丧?还是失望?准确的表述,是情绪宣泄的前提。

第二,父母要好孩子的榜样

你是孩子在情绪管理上最好的榜样。孩子很会有样学样,孩子看到你经常发脾气,他们遇到事情时,更多的可能也是发脾气。若你能平稳地,淡然地处理自己的情绪,孩子也会成为这样的人。

当然成年人的世界每天各种烦心事,也不是要大家在孩子面前就得伪装,掩盖自己的情绪。可以试试在自己愤怒时也尝试对孩子描述自己的情绪,以及产生的原因,这样也有助于孩子下一次自己对于情绪的准确表达。

如果真的没控制住让孩子看到你发了脾气,也没关系,事后与孩子说,对不起宝贝,刚才让你看到妈妈发脾气了,下次我不会对你吼了,我会在想发脾气时出去透透气。

第三,在孩子需要你的时候,永远提供帮助

孩子时不常会忘记情绪管理,没关系,有你在一旁的引导,他们会慢慢进步,越来越好的。我们都要相信自己的孩子。

共勉。



汪汪妈谈育儿


如果细细观察,爱发脾气的孩子其实本质上都挺善良的,但是就是爱发脾气,为什么呢?

我觉得是孩子们掩饰内心恐惧的一种体现:
孩子们和家长因为作业发脾气,其实还是作业有难度,让他感到困难,急切的想要让这件事过去;

孩子们和家长因为生活琐事发脾气,因为自己的想法没有得到满足,又说不过家长,内心焦急;

孩子们和家长因为做选择而发脾气,因为家长总是打着为你好的旗号,没有聆听孩子的想法。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建议家长:慢下脚步,多听孩子说话,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让他紧张的心情放松下来,把家长看重的那些事情看淡,或者保持平和的心态,毕竟孩子是很懂事的,他知道关心父母,知道体谅父母,说明他心里是很有数的,我们也多体谅一下孩子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