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纠结半个世纪,维系帝国还是领导欧洲,为何身在曹营心在汉?

D丶Lei


英伦三岛在欧洲的位置很尴尬,它脱离欧洲大陆,孤零零地漂浮在大西洋上,虽然在地理上它属于欧洲大陆的一部分,但是英国却始终与欧洲国家有着很大的隔阂。从加入欧共体时的不情不愿到现在脱欧的磕磕绊绊,英国人用实际行动告诉世人,英国也许无法与欧洲同行,还是维系自己的英联邦更为实际。

从历史上看,英国一直将自己视为欧洲之外的国家,对欧洲采取均势主义政策。


(西班牙无敌舰队)

英国与欧洲之间的英吉利海峡,在早期虽说是难以逾越的天险,但如果碰上不要命的西班牙无敌舰队,那也令英国人惊出一身冷汗。因此,英国绝不允许欧洲大陆出现实力超强的帝国。诸如在看出拿破仑想要称霸欧洲的野心之时,联合反法同盟破坏了拿破仑的好局面;同样在沙俄举兵东扩领地时,英军联合法军打败沙俄。

英国的这种均势主义政策就是反对欧洲霸权主义的出现,借以维持英国在欧洲的利益,另外,欧洲诸强之间的均衡竞争也消耗掉一部分精力,减少英国在欧洲的潜在威胁。可以说,在美国崛起之前,英国的这种政策为其赢得了广泛的生存空间。让英国得以将精力放到开拓海外殖民地。

二战之后,英国国立衰弱,美国崛起,欧洲统一,英国不得不重新审视对欧政策


(英国难以融入欧洲)

面对美国的崛起,英国也逐渐丧失了自己的大片殖民地,日不落帝国已辉煌不再。二战后,美国开始染指欧洲,欧洲各国开始团结起来,成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以对抗美国。英国面对美国与欧共体,不知该如何抉择。是跟着美国打天下,还是踏踏实实融入欧洲,这是一个问题。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美苏关系对立,美欧关系恶化,英国国内经济形势也不容乐观,在此情形下,英国人不得不融入欧洲,抱团取暖。

经过漫长的谈判,1973年,英国终于加入欧共体,欧洲经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英国享受到各种红利,在面对欧债危机以及难民问题时,英国人退缩了,想要退出欧盟。只能同甘,不能共苦。欧盟可不是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的。特雷莎·梅这么漫长的谈判与英国当初加入欧共体时的艰难是何其相似。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梅首相脱欧谈判)

所以说,英国对欧洲的政策一直是在变化当中,“天下熙熙,皆为利来”,英国的政策也是根据利益随时调整的。从根本上看,英国已无力也无心当欧洲的领导者,更想寻求在国际上的大国地位。

欢迎大家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