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經歷過“暴力磨合、死亡搖擺”也好意思說自己是老司機?

“暴力磨合”跟“死亡搖擺”,這兩個詞聽起來就非常恐怖,肯定沒有人想去經歷,很多人遇到這種情況都非常的驚慌,摩托車突然間像發“羊癲瘋”一樣,不受控制,這個時候如果進行了錯誤的操作,很有可能就會發生意外!(PS:沒聽說過“暴力磨合”跟“死亡搖擺”這兩個詞的,肯定是個小白,假如有誰唾沫橫飛的大談“暴力磨合”的好處,那這人一定沒怎麼騎過大車,尤其是全新車。)

沒經歷過“暴力磨合、死亡搖擺”也好意思說自己是老司機?

“暴力磨合”瞭解一下:

(1) 什麼是磨合:摩托車的各個運動部件,出廠時的表面粗糙度並沒有達到最佳的狀態。以活塞環為例,通常是平面環+錐形環的配置,兩隻活塞環在安裝之初都不能完全貼合汽缸表面,密封效果不佳,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運行和初期磨損,才能達到良好的密封。再以變速箱齒輪為例,出廠時齒牙的表面很粗糙,留有明顯的加工紋路,運轉時齒牙處於硬接觸狀態,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磨損,才能形成油膜隔離面。

沒經歷過“暴力磨合、死亡搖擺”也好意思說自己是老司機?

(2)為什麼要磨合:我們以引擎最核心的部件,曲軸和軸瓦做個具體分析。曲軸是用堅固、高硬度的的鍛造鋼製造的,軸瓦是用鉛、錫、鋁等軟質金屬的合金製造的。軸瓦和曲軸的接合面上承受著將近10噸的燃燒壓力,接合面的滑動速度超過20米每秒,而這兩個部件的間隙有多大呢?只有一根頭髮絲直徑的六分之一!由於新曲軸的表面加工光潔度不夠高,容易劃傷軸瓦,因此製造廠會在新軸瓦的表面鍍一層高硬度的鎳,這層鎳的厚度大約相當於頭髮絲直徑的1/200,功能相當於砂紙,隨著鍍鎳層的磨損,軸頸也被打磨拋光,最終軸瓦和軸頸形成良好的工作面。

沒經歷過“暴力磨合、死亡搖擺”也好意思說自己是老司機?

(3)暴力磨合:暴力磨合這個概念起源於國外的非主流汽車圈,認為傳統的磨合方式(也就是原廠說明書上所要求的磨合方法)是有缺陷的,從而提出了一套暴力磨合的理論,而這篇非主流貼被海峽對岸的臺灣車友翻譯成中文,然後輾轉又進入到國內的車友圈子。那麼暴力磨合怎麼操作呢?說白了就是使用與傳統磨合完全相反的方法,從第一次啟動引擎,就大力狠操油門,讓引擎直接達到最高功率狀態。依照暴力磨合黨的理論,這樣做可以讓引擎的輸出馬力更大,而且對引擎的磨損也更小。

沒經歷過“暴力磨合、死亡搖擺”也好意思說自己是老司機?


(4)傳統的引擎磨合方法:要求車主在最初的騎行中使用較小的油門開度,同時避免引擎進入高轉速區域。隨著里程數的增加,車主需要逐漸加大油門的開度,讓引擎逐漸過渡到全油門、全轉速區域的狀態。這種磨合方法的基本理論是逐漸磨削所有摩擦部件的表面,使部件的表面進入正常的工作狀態。

(5)暴力磨合的理論依據是什麼呢:按照國外原貼主的說法,由於現在的機械加工技術已經很先進了,所有零件出廠的精度都很高,因此傳統的磨合步驟已經不需要了。而新車活塞環的磨合過程只有32公里,因此必須在32公里之內把活塞環磨合好----這個操作的關鍵是讓活塞環的膨脹力盡可能大,因此必須大手開油,讓活塞環在32公里之內完全磨合。


沒經歷過“暴力磨合、死亡搖擺”也好意思說自己是老司機?


(6)為什麼暴力磨合是坑爹之舉:暴力磨合的坑爹之處體現在兩點,第一是對車子的損傷,第二是人身傷害的風險。BMW的S1000RR上市之初曾標榜“最暴力的公升超跑”,然而在銷售中卻發生了許多曲軸抱死的例子,並且行駛的公里數都很短,只有幾十公里。後來經過調查,發現這些抱軸的車子都沒有遵循BMW的磨合要求,到手就是紅區全油門啊,除了對引擎的傷害之外,暴力磨合對駕駛者的安全也有極大的威脅。以輪胎為例,輪胎在製造過程中,表層會出現一層很滑的蠟質。通常在行駛200公里之後,輪胎才能磨掉蠟皮,達到最佳的抓地力。再以剎車皮為例,新剎車皮與碟盤接觸面積只有20%左右,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才能達到標準的剎車力,試想車主騎著一部輪胎還有蠟皮、剎車軟綿綿的車子去極速狂飆,算不算是花樣作死?

沒經歷過“暴力磨合、死亡搖擺”也好意思說自己是老司機?


(7)快速磨合的方法:1小時快速磨合方法:前10分鐘: 20%油門開度,轉速最高不超過紅區的60%,以CBR1000RR為例,這個轉速是7800轉,接下來的20分鐘:30%油門開度,轉速最高不超過紅區的80%,以CBR1000RR為例,轉速是10400轉,再接下來的20分鐘:50%油門開度,轉速最高不超過紅區的80%,以CBR1000RR為例,這個轉速是10400轉,最後10分鐘:50%油門開度,轉速最高不超過紅區,以CBR1000RR為例,這個轉速是13000轉,完事換一次油,這樣就把引擎磨合好了,不過輪胎和剎車皮還要繼續磨。

沒經歷過“暴力磨合、死亡搖擺”也好意思說自己是老司機?

“死亡搖擺”瞭解一下:

“死亡搖擺”指的是車輛完全不受車手控制,方向把猛烈搖擺車身劇烈搖晃,那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原因呢?

車輛導致的速度搖擺是車輛本身的空氣動力學設計不佳或者改裝件的空氣動力學設計不佳。比如冒險車在高速超大卡車時更容易發生速度搖擺,改了超大擋風的車子更容易發生速度搖擺等......車輛導致速度搖擺的原因來自於保養不佳引起的前輪左右不平衡,更換新輪胎時動平衡沒做好,前輪胎壓過於不足,輪胎左右的磨損不均勻,避震損耗嚴重,(轉向頭軸承)磨損,太緊或太鬆。

沒經歷過“暴力磨合、死亡搖擺”也好意思說自己是老司機?

外力的原因:

(1)摩托車跑賽道時,出彎給油過快,車頭快速抬起,但是車子沒有安裝轉向阻尼,或者轉向阻尼強度不足而產生的速度搖擺。

(2)車輛在車手沒有準備的情況下突然過了個坑/路面凸起出,車子騰空,落下時前輪先著地導致的速度搖擺。

(3)摩托車在道路上高速通過溼滑路面導致的輪胎/道路接觸面與車輛前進方向不一致而產生的速度搖擺

(4)摩托車極高速行駛,遇到“邪風”,車輛空氣動力學平衡被打破產生的速度搖擺,這也是最容易升級成死亡搖擺的速度搖擺。

(5)摩托車試圖超越大貨車時,走入了大貨車兩側的亂流區,因為空氣動力學的原因產生速度搖擺。

沒經歷過“暴力磨合、死亡搖擺”也好意思說自己是老司機?

怎才能更好的處理這種情況:

發現車輛出現搖擺現象,首先要收油,不要猛收油,而是要勻速收油,慢慢降低車速,放鬆雙臂,將重心降低至腰部,讓車輛自行修正,自然回覆到穩定狀態。降低車速是因為,當前輪上揚、抓地力變弱的時候,此時如果繼續給油,加速的後輪會給前輪一個推力,增大上揚幅度,加劇搖擺。放鬆雙臂,重心下移到腰。因為雙手緊握車把,會導致身體隨著車把晃動,重心更加不穩,加劇搖擺。

沒經歷過“暴力磨合、死亡搖擺”也好意思說自己是老司機?

如何預防這種情況的發生:

(1)要注意車輛的重心配比,前後要均衡。

(2)控制車速。除了賽道車,民用車型是沒有針對風阻做擾流設計的,因為這些車型並不是為了高速行駛設計的。

(3)可以適當把前減震回彈阻尼調大一點,讓前減震回彈慢一些,也會對車身穩定起到一定幫助。

(4)可以為車輛加裝方向阻尼器,簡稱鈦尺。視頻中的摩托車配備有方向阻尼器,小的抖動搖擺不會造成太嚴重的後果,但由於駕駛員持續的錯誤操作,隨著擺動幅度增大,鈦尺無能為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