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該不該買?別再問了!乾貨全在這裡,再不懂我也沒招了

保險該不該買?別再問了!乾貨全在這裡,再不懂我也沒招了

保險該不該買?這種適合不適合我?

一直以來,悟空問答,知乎,百度問答上到處充斥著這樣的問題:該不該買保險?買的保險合不合適?劃不划算?現在退保還是繼續繳費等等之類。看到這類問題,作為保險業一名從事培訓的老師來說,深感責任重大。太多的客戶不明白自己買了什麼保險,為什麼買保險,保險對自己意味著什麼,保險在整個家庭的財產配置上的意義功能是什麼。我今天以大白話的方式儘量系統的對這類問題進行解讀,希望能幫到大家。也希望大家以後真的懂保險,再也不用提問此類問題。言歸正傳。

保險該不該買?別再問了!乾貨全在這裡,再不懂我也沒招了

什麼是保險?

第一,什麼是保險?

保險字面意思是穩妥可靠的保障,是個人家庭乃至整個社會規避風險的一種手段。保險姓“保”,國家也一直三令五申,保險業要要聚焦,要回歸本質。目的是引導保險產品迴歸到“保障”上來。而不是高調強調“理財”這個副業。舉個例子,一共10個漁夫每人拿出100元,交到一個德高望重的人手裡保管共1000元。假如這次出海,有個人沒回來,就從1000元裡拿950給他。都安全回家,退給每人95元,差額的50元是保管人的辛苦費。這就是最原始保險的真諦。隨著時間的推移,保險被賦予了更多的功能,比如小病也可以給點錢。每次都退錢太麻煩,錢就一直放那,給點利息就成,慢慢出現了理財。到今天,保險已經成了設計複雜,功能完善的綜合風險管理手段。

保險該不該買?別再問了!乾貨全在這裡,再不懂我也沒招了

保險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第二,保險的意義是什麼?

1,為什麼有人覺得買保險虧?是因為買了保險好些年都沒有得病,錢白交了。那些剛買一年就拿到理賠的拿小錢換大錢的覺得保險很好,同時也付出了健康的代價。但起碼治病期間不再為錢發愁,不再花光多年的積蓄。

2,來網上諮詢問題的大多數是多年繳費但是沒有獲得過理賠的,然後就開始問,開始算,怎麼算都不划算。加上網上一些偽專家的一通計算,什麼如果放到銀行會怎麼樣,如果放到某理財基金現在能到多少錢,如果買房,如果通貨膨脹……我想問的是,你能精確的推算出利息,推算出收益,你能推算出風險什麼時候來嗎?又要以小博大,規避風險,又要收益最大化,你想啥呢?世界上哪有這麼兩全其美的事呢?就是因為不能預測未來的風險,所以才買保險,誰能保證在未來風險來臨時,你有足夠的錢治病和生活?這就是保險最大的意義。

保險該不該買?別再問了!乾貨全在這裡,再不懂我也沒招了

買保障?還是理財?

第三,買什麼保險,怎麼買?

1,很多朋友都購買了保險,但是真不知道都買了什麼,買了哪種類型的。懂的都是主動買的,大多數人都是被身邊的人死纏爛打躲不過去才買的,這也是“賣保險的”遭人嫌的原因。也是業務員不專業和急功近利的表現。甚至有的業務員自己都說不明白就滿世界推銷去了。當然結果是賣不出去,就只能“殺熟”了!所以說,不怪大夥“黑”保險“罵騙子”,這是我們自找的,現有的培訓銷售模式確實是我們這個行業亟待改革和麵臨的最大問題。保險是好的,壞事的是人。

扯遠了,說正事,

2,買保險也是講究進階的,逐步的。要根據現有的家庭財富狀況合理配置。但是總體上保費投入不能超過家庭年收入的10%。買保險是為了降低風險而不是為保費所累。應該先買純保障類的,大病小災生老病死有人管,小投入解決“一病回到解放前”的窘境。家庭收入越低越應該買,說句開玩笑的話,真有錢人就是不買保險也無所謂,因為鉅額財富就是他的保險,有必要的話,他可以買下整座醫院。

3,然後才是理財類。這種保險適合保障已經充足後,但又為自己養老,子女教育婚嫁有考慮的人和家庭。首先這個保費是自己暫時用不到的錢,別為了買個保險天天啃窩窩頭就不好了。為什麼這樣講呢?因為所有的理財類保險鎖定的都是一個長期的收益。短期內看,不如買銀行類理財,收益不高也不靈活。因為保險的利率是複利計息,只有到合同後期才會顯現威力,越往後漲的越多,越往後漲得越快,體現其理財高收益的一面。一般家庭購買理財險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強制儲蓄。如果沒有這一個方式,很難有一種方式能讓你堅持存10年以上,而且幾十年後還能有一個高出銀行的收益。

4,富人們其實更需要理財類保險。錢需要打理,需要分不同功能。而保險在其財富傳承,規避稅務,隔離個人和企業財務方面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目前在我國,這幾個方面只有保險能做好(信託還不成熟)。很多富人辦企業,自己的財產和公司的混在一起,一旦出現經營風險,很難做到“城門失火,不殃及池魚”。在春風得意時必須佈下保險這顆棋子,以備意外出現時,還能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當然,還有其他綜合類,單項類。比如既有保障又兼顧養老的,靈活繳費和靈活領取的,高端醫,單獨意外等等,這裡就不一一展開說了。

保險該不該買?別再問了!乾貨全在這裡,再不懂我也沒招了

先買大人的,之後才是孩子的

第四,買保險必須要懂的幾個原則

1,先大人後孩子。家裡的頂樑柱必須先買,因為父母才是孩子最大保險。沒有父母的鋪路就沒有孩子無憂無慮。在國內,大家卻弄反了,基本上孩子一出生都有保險,大人反而缺失。殊不知,父母才是這個家正常運轉最大的保障,父母有保險,就算哪一天不能再照顧孩子了,起碼還能給他(她)留下一筆錢。不是說給小孩買不對,而是先大人後孩子才更科學。

2,,先保障後理財。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本錢都沒有了,後面的理財就沒有任何意義。但現實情況是,大多數家庭都傾向買理財類的,或者買保障理財二者兼備的,這也是前些年萬能險等綜合類保險大行其道的原因。保險公司賣得最多的也是這類,因為有賣點,好講。我個人不推薦這類產品,不是說不好,而是不能完全體現買保險的初衷。二者都要有,二者都不高。你說是嗎?這就是國內保險市場還處於初級階段的表現。

3,沒有不合適的保險,只有不合適的人。保險適不適合關鍵看需求。按需購買,而不是看別人都買了,我也要買。每個人和家庭的情況各異,不可一概而論。說到這,又要說說個別“討人嫌”的保險業務員了,因為保險設計的專業性,客戶不一定完全懂,這個時候就是體現你專業的時候了,設身處地的為客戶分析需求,而不是哪個佣金高就推哪個,客戶想買哪個就買哪個。反正他自己想買,賣了再說,管它合不合適。等客戶以後醒過味兒了,不跟你打交道是其次,“保險是騙子”的概念在他心裡也根深蒂固了。在這裡也希望各位業務同仁能真的以客戶的需求導向,以成就一番事業為目標,不斷充實自己的專業知識,誠信展業。專業+誠信+堅持才是這個行業生存和成功的王道。

好了,囉哩囉嗦就這麼多了,希望能幫到大家。大白話說保險,就此擱筆。我說的你認同嗎?還有哪些方面需要補充就留言告知,我們共同學習。力橙財經,用大白話解讀你身邊的金融財經密碼。碼字不易,點贊是對我最大的鼓勵。祝福各位財商永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