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摩托 如何解鎖中國市場

喜歡我的朋友請多多支持 謝謝!

此刻,在中國摩托車這片暗夜裡,王者本田擰眉思索,原地等待,四周環望,略顯茫然。

本田摩托 如何解鎖中國市場

一、在中國38載,怎麼就成了中年油膩理工男?

自1981年,與嘉陵簽訂技術合作協議開始,本田在這個全世界人口規模最大的國家裡,已經耕耘了38年。

本田摩托 如何解鎖中國市場

38年如一瞬,此身雖在堪驚。夥伴合了又分,競爭者來了又走,而本田這塊金字招牌,就像植入廣告一樣,出現在中國摩托車歷史的每一幀畫面裡。只不過從開始到結束,本田給中國老百姓的都是同一個印象:皮實,耐用。

38年是榮耀,也是負擔,再怎麼努力,也逃不脫中年油膩理工男的標籤。經歷太豐富是優勢,也是阻隔,反而瞻前顧後束手束腳,即佛家所謂知識障。

日本企業擅長產業情報和市場調研。中國摩托車正在發生深刻變革,大排量車型逐漸增長,這一點,本田不會不知道;豪爵鈴木每年生產多少臺GW250,小老弟川崎從東南亞後門溜進來多少摩托車,本田也不會不知道。

但是本田一直在忍,這就是中年油膩男常想的:“猥瑣發育,別浪”!

二、通路與大貿,兩個戰場的得與失。

換一個角度來說,這也是屬於王者的定力。

全球年銷售2000萬輛,在印度、東南亞等主要摩托車市場都是第一,可以不計一時一地的得失。旗下的兩家合資公司,新大洲本田和五羊本田,也都是一步一個腳印,從一大堆國產品牌之後追上來,一個做到國內銷量第三,一個做到國內銷量第二。

然而,第一卻是個龐然大物——豪爵鈴木。憑藉不輸於本田的品質,強大的渠道,還有不斷髮起的價格戰,豪爵鈴木正逐漸掌握中國通路車市場的主動權。2018年,兩個本田加起來,不到豪爵鈴木的60%,在日趨微薄的通路車市場,留給本田反超的時間越來越少,機會已經渺茫。

難道真要認輸?且慢,本田在另一個戰場還有部隊,那就是DreamWing。

本田摩托 如何解鎖中國市場

得益於中國不斷降低的關稅,和日益增大的中產階級群體,大貿摩托車在中國市場逐漸升溫,哈雷、寶馬、杜卡迪、KTM、川崎等等紛至沓來,其中也包括本田。他們都沒有工廠,以貿易公司的方式,自行清關並在國內銷售。同樣,本田在中國也有大貿車,還取了個好聽的名字:“DreamWing”---夢想之翼,以方便與五羊本田和新大洲本田作出區分。

雖然叫夢想之翼,但本田一點都不飄,推進非常穩健,既不像哈雷這樣到處開店,也不像寶馬這樣缺乏區域管理。每個店面的選址都非常慎重,充分計算了市場腹地容量,確保每個經銷商都能盈利良好,得到了業界的一致好評。假以時日,本田一定會憑藉豐富的產品、穩健的政策,成為大貿體系中的NO.1。

本田摩托 如何解鎖中國市場

三、是什麼讓本田在擔心?

但是,請注意!!!從來沒有企業能夠憑藉進口橫掃世界工廠中國。汽車不會有,摩托車也不會有。

大貿的優勢是手續簡單,可以全球組織產品,不用耗費精力再進行研發。進口過來,倒個手就能數錢。但是缺點也同樣明顯,售價高昂,訂單週期長,市場應對慢,零部件供應不及時,極易受到國家政策的影響。連TESLA都要入華設廠了,這說明要想真正贏下中國這個市場,只靠國際貿易的方式是萬萬不行的。

但本田卻不敢進來,在過去38年中,本田已經無數次被抄襲、模仿,中國企業群狼撕咬式的戰術,已經讓本田從骨子裡膽寒。只敢投入些技術含量低的產品,生怕在大排量領域再長出個豪爵來。

但是,沒有豪爵,還有貝納利和春風啊。以這兩家企業為代表的中國摩托車企業,這幾年正迅速成長,產品層出不窮。誰知道會不會石頭裡蹦出個孫大聖,和本田在全球競爭。

本田不能躲,只能戰!

四、政策紅利來了!

在此,要普及一個宏大背景:2017年以前,國外摩托車和汽車品牌在中國生產,必須尋找一個國內企業合資,且中方股份不能少於50%。這樣設計的目的,是為了防止外國企業徹底打垮民族工業。

不過隨著中國對外開放程度的提高,2017年,中國將摩托車和汽車從《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的限制性名單中移除了出來。這意味著外資可以獲得更大的股份比例,甚至獨資。

2018年10月11日,寶馬率先吃螃蟹,打破了50:50的股比紅線,以36億歐元收購華晨寶馬股份,寶馬持股比例達到75。而特斯拉,也是憑藉這一政策,在上海投產了第一家海外工廠。

本田摩托 如何解鎖中國市場

而在2019年兩會,中國還表決通過了《外商投資法》,外商投資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強調不得利用行政手段強制轉讓技術,同時強化對侵犯知識產權行為的追責,可謂讓中國的外資企業都吃下一顆定心丸。

五、解鎖中國,正當其時!

政策密集出臺,對本田來說,解鎖中國市場最好的時機已經來臨了!

本田摩托 如何解鎖中國市場

新大洲本田與五羊本田最大排量不過190,而DreamWing最小的排量已是500。在200-500這個中國消費者關注度最高的區間,本田一片空白,急需大量產品的投入,這些產品無法通過進口給予解決,CBR300R就是前車之鑑。

本田所應該做的,就是看好中國,信任夥伴。新大洲本田剛建立了號稱全球最強QCD的智能工廠,五羊本田的合資方廣汽集團也財力雄厚,眼看著兩家合資企業在通路車的泥坑裡掙扎,不如投入排量更大的產品。好好商量,學習華晨寶馬,回購更多的股份,獲得更多的收益,也不是不可能。

天與弗取,反受其咎。本田此時不動,又更待何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