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亲戚关系,到底有多复杂?

吃喝玩乐在京城


不请自来,打扰

我是且把杂谈换酒钱,专注文化领域创作,欢迎关注交流

题主问题:中国式亲戚关系,到底有多复杂?

答曰:那就理一理亲戚关系

先说什么叫祖宗十八代:

以自己作为中心,先往上看

生自己的是父母,

父亲的父亲叫做祖父,也就是爷爷;祖父的妻子叫祖母,也就是奶奶

祖父有兄弟,祖父的兄弟也是自己的祖父,一般以年龄顺序称为大爷爷、二爷爷...

祖父的父亲叫做曾祖,曾祖的妻子叫做曾祖母,但是现实生活中极少有四世同堂的家庭

我们当地称曾祖为:老太爷,曾祖母为老太奶

曾祖之父为高祖,高祖之父为天祖,天祖之父为烈祖,烈祖之父为太祖,太祖之父为远祖,远祖之父为鼻祖。

即:父、祖、曾、高、天、烈、太、远、鼻。

书中说:因人怀胎,鼻先成形,故鼻祖为始祖。

祠堂

再从自己往下看

自己的儿子、女儿

儿子的妻子为儿媳,儿子的儿子是孙子,儿子的女儿是孙女

女儿的丈夫是女婿,女儿的儿子是外孙,女儿的女儿是外孙女

儿女称自己为父亲,孙子孙女称自己为爷爷,外孙子外孙女称自己为外祖父

父之子为子,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晜(读kūn)孙,晜孙之子为仍孙,仍孙之子为云孙,云孙之子为耳孙。

即:子、孙、曾、玄、来、晜、仍、云、耳。

书中说:耳孙者,谓祖甚远,仅耳目闻之也。

一个大家庭

未来的小朋友放学回家,问到爸妈,我怎么没有表哥表姐、堂哥堂姐、舅舅舅妈、姨妈姑妈、姨夫姑父?

这就比较尴尬了...

三口之家哪来的这么多亲戚...

做爸爸的,如果是独生子女

那么孩子就没有叔叔伯伯了

也就没有堂哥堂姐、堂弟堂妹了

也没有姑姑姑父、姑表兄弟、姑表姐妹了

做妈妈的,如果是独生子女

那么孩子就没有舅舅舅妈、舅表兄弟、舅表姐妹了

也没有姨夫姨妈,姨表兄弟、姨表姐妹了

如果孩子也是独生子女

他就没有哥哥姐姐、弟弟妹妹

如果孩子娶了/嫁了一个独生子女

那么就没有连襟、没有妯娌

然后生个孙子继续独生子女

那么三代以内

就只剩直系血亲

三口之家

然后孩子问你,爸爸妈妈,什么是姑父姨夫、姑姑姨妈、舅舅舅妈、表/堂兄弟姐妹?

那就只能告诉他

曾经,家庭是很大的

很热闹

有很多人

这些称呼,都是亲戚...


且把杂谈换酒钱


出生在农村,也做着服务农村的工作,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要说亲戚关系复杂,那还能复杂过农村?别看我都三十好几了,回家看见我老奶奶家(奶奶的妈)几个半大的小孩,一样得喊声姑/叔。我这都不算什么,我隔壁邻居,四十多了,还得管十几岁的毛孩子叫“爷”。

在我们农村,除了亲戚关系复杂,同村同姓之间,还要讲字辈。所以你随便转悠一圈,满村都是你的大爷、舅公、叔叔、姑姑、婶婶、侄子、侄女……


年轻一辈喊不来也正常,毕竟这一代人很多都已经随父母去城市生活了,从小就没在乡村长大,不懂这些。但是父辈大部分还是懂的,可以问一问,再不然就学学京东的刘强东,看看他这拜年信写得多有诚意:


我个人觉得既然要回农村来过年走亲戚,还是要有诚心一点。像刘强东这样的实业家,都做出京东这样的大集团了,对乡里乡亲的还能这么客气。你看,人家不仅写了这么诚意十足的拜年信,把一村的长辈小辈都喊了个遍,还给村里送了一车又一车的年货,给乡里完善基础设施,发展乡村旅游业,提供就业岗位——这真叫“全村人的希望”,给了乡亲们里子还给了面子。

刘强东自己怎么说?“我是农村出来的,我们这一代人,很多都是农村出来的,大家都急于大刀阔斧地改变自己家乡的面貌。但是居高临下的反哺、一厢情愿的改造,恐怕都解决不了问题。面对长期被市场忽视的‘冻土’,需要的是我们真正俯下身去,做细致入微的探察,以感同身受的责任感,去耐心地做基础商业建设。”如果新一代的民营企业家都有这样的思想高度和实干精神,中国农村未来会很美好!

当然,我们普通人做不到刘强东这样,但并不代表我们就可以不懂礼。农村亲戚关系虽然复杂,但只你要是个客客气气知道礼数的人,大家都敬你三分。我们老话讲得好啊,伸手不打笑脸人。

所以,我真心建议我们年轻一辈,多向70后、60后学习,尊师重道,孝敬长辈,待人有礼——这些都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髓,值得继承和发扬。不需要大家都像刘强东这样的老总一样,帮村里的穷亲戚们发家致富,只要过年过节回了村里,见到长辈小辈都招呼一声,客气聊几句,拉拉家常,就够了。当然,你要有本事,能帮乡里乡亲更多,那当然更好。

乡村是中国人的归处,也承载了中国的希望。未来,只有把我们的乡村建设好了,我们国家才真正称得上是“国强民富”了。这里额外给我们的乡村工作打个广告,希望大家多关注乡村,为乡村建设多出一份力,感恩!


农业那点事儿


我想说大强子这封拜年信上写的亲戚也……

太!少!了!吧!

先上坐标。

山东省内陆某十八线小县城,老家是小县城下辖某村。

我妈这边从我姥爷(外祖父)那一辈儿开始孩子就不算多,所以到我这一辈儿只有几个年纪差不多大的表哥表弟表妹,都认识的那种,大家都是好哥哥好妹妹。

重点是我爸这边!

我活了快三十年了,到现在还没有把我爸这边的亲戚认全!

我们这边把爷爷的爸爸叫做老爷爷,我老爷爷辈儿一共兄弟四个,平均每个老爷爷有2~3个孩子,全都是爷们儿,包括我爷爷在内一共兄弟10个!

我爷爷很早就带着家人来到县城谋生,所以一代一代过来,从我有记忆的时候开始就没在老家过年,这也导致我每年过完年回老家拜年都不认人。

“这是你大(三四五七八九十)爷爷大(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奶奶,这是你大(三四五七八九十)爷爷家的X叔X婶X哥X嫂子,这是你侄子(女),这是你侄孙子(孙女)……”

没有二爷爷二奶奶因为这就是我爷爷奶奶,没有六爷爷是因为六爷爷很早就去世了(但是即使是这么简单的问题,我也是长得很大了才明白)

同样长得很大了才明白的中国式亲戚之间的道理还有——

1、 一个身高体重都180的精壮大汉叫你“姑”,不是因为你比他大,而是因为你真的是他姑!

2、 你之所以有这么多侄子侄女侄孙子侄孙女是因为你爷爷奶奶的辈分很高。

3、 你不要问这些爷爷家的孩子到底有多少个,每一次数着数着就乱了。

4、 XX家的指的就是XX的媳妇儿。

最后说两个小故事:

第一个小故事发生在我老爷爷(亲的那种)去世的时候。

我和堂哥(亲的那种)因为找不到认识的人,饿得受不鸟的时候偷偷跑到十几里地外的我们大姑家(也是亲的),然后我们俩一边吃饭一边听着大姑哭着给我们的大三四五七八九十爷爷堂哥堂姐堂嫂等等人打电话说“孩子找到了”。

我和我堂哥从此在家族里一战成名。

第二个发生在我七八岁的时候。

七八岁之前,我一直管我大伯叫大爷,七八岁的时候在书上看到爸爸的哥哥叫伯伯,然后就改口叫大伯,但是回老家的时候其他N爷爷家的大伯还是要叫大爷……一系列事件给我幼小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后来我才知道,大伯和大爷的关系,就像马铃薯和土豆,番茄和洋柿子的关系。

小样儿,记住!即便换了称呼,你大爷还是你大爷……


看海那一边


让一让,听我这个80后老年人发个言!

看了拜年信,感觉今年过年底气更足了——30而立了,终于找到了我和大总裁的共同点:见到再远的亲戚,都会打声招呼,客气两句。这说明什么?说明做人客气路好走啊,将来没准我也是XX世界500强集团霸道总裁……的客户——专门剁手的那种。

我,一个85后,在中国南方某乡村长大,自小就被父母耳提面命:见到长辈要打声招呼,远亲近邻都得喊!越出息越要看得起人!

小时候学习挺好,人也听话,爸妈说什么就是什么,加上本身性格活泼,基本上做到了见到熟人就打招呼,并且打小就能说上几句中国式客气话:吃了吗?别客气!有空常来玩啊!

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这几句常说的客气话也渐渐变成了:您都没老啊!改天请您吃饭啊!您家孩子真聪明(漂亮)……

因为我的“客气”,到目前为止,我父母亲对我在亲朋好友们面前的表现一直都很满意(也仅限于这方面)。前段时间我妈还回忆起来,说我小时候很给她长脸:带出去见谁都能亲热地打招呼,再远的亲戚朋友我都不认生。大家都夸我妈教得好,小孩聪明又懂事。“不像你表妹,现在你舅妈大姨她们都还讲她不懂事,从小就见人不会招呼”,我妈这样说。

我小姨的女儿,也就是我妈说的这位表妹,90后,小我十岁,性格随我小姨(小姨是外婆家老幺,倍受外婆宠爱),不过分活泼也不过分内向。挺冷静聪明一姑娘,大学比我考得好,人也随和,脾气也好,但就是不爱招呼人。别说姨婆舅公之类的远亲了,连舅舅舅妈叔叔婶婶这样的近亲都难得听到她喊一声,所以亲戚们私底下都说表妹没那么懂事。

所以,中国式亲戚们所谓的“懂事”孩子到底要做到什么呢?我仔细琢磨了一下,觉得是这样的:亲戚虽然多,但其实一年到头大家见面的机会很少,无非也就过年过节或者谁家办黑白喜事才团聚在一起。其实谁对谁的生活又了解多少呢?谁又真的清楚你的脾气秉性呢?亲戚们所求的也无非就是见面时能客客气气地称呼一声,简单客套两句,表表善意,拉近一点距离。做不到这一点,就显得生分了。让自己和亲戚们太生分,就是一种“不懂事”。

其实,中国式亲戚关系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中国人讲“团结”,讲“融合”,某些场合,需要你从众一些,不那么特立独行,就是一种“懂事”,但也并不限制你方方面面。老祖宗人情世故的道理有很多,你在亲戚圈都可以派得上用场。

70后比如刘强东这批人,一直都挺懂事的。像我这种时而懂事时而不那么懂事的,应该不是80后的个例。我发现我表妹这种一直不那么“懂事”的也不是90后中的个例,不爱招呼人好像是90后的普遍现象。所以,我也挺好奇的,有请90后们出来表表你们的心态。


有密码的书法


我记得好像是初中的时候吧,家里开亲戚,一对儿年青夫妇和他们的孩子,四五岁的样子,我说这小弟弟好可爱。我爸抽我:喊叔!


种花家的白胖子


有多复杂。我妈的外婆是我爸的奶奶的干女儿。我二姨丈的父亲是我妈外公外婆的干儿子。我二姨丈的姐夫和我爸的姐夫是亲兄弟。乱了没?我曾祖母(我爷爷的妈妈)和我老婆的奶奶算同辈宗亲,也就是说从我岳父的亲生父母和我爷爷这边算在一起,我女儿要叫我哥


醉汉心声


门亲多还是好,再过几十年,过年就能待在自家过,根本没多少亲戚可走了!如今过年都没时间在自家吃几餐饮,一家一餐几天都排不过来!


7029469


你以为图中的是我的亲戚关系网吗?NO! NO!当然没这么复杂!但是我家亲戚真的也不少!!

一到过年!走亲访友的时候就是我最尴尬的时候,按照我从小的接触仅限于过年走马观花碰个面,按辈分问个好[大部分还不给压岁钱!],然后多少年再也不见,期间要联系也是和我父母,而且基本都是有事才联系,年幼的我是不会得到关注的,直到我大学毕业回家,突然就热络起来了“哎呀你家孩子长这么大啦,我小时候还见过你呢,长得还挺俊俏的,大学在哪上的,什么专业,找到工作了吗,有对象吗?”等等一些列来自八大姑九大姨的问候!

自我毕业后的这几年,我家都是我对外维持亲戚关系的走动,其实怎么说呢,每年也就春节的时间有些联系,我来理理我家的亲戚关系:爸妈、大伯、爷爷、奶奶、大伯娘、大共、大婆、姑姑、公公、外婆、大舅、小舅、舅娘、外舅公、外舅婆、幺公、幺婆婆等。大家也可以猜猜我是哪的?有跟我同样亲戚称呼的人吗?还有很多暂时没想出来,但是也不少。像东哥写了那么多也是很6!


爱观看爱电影


中国式亲戚关系到底有多复杂?

我认为:说复杂,它也复杂;说不复杂,它也不复杂。

说复杂的,请看一张亲戚关系图表:

看了这张家族五代直、旁系称谓图表,如果你头不看大了,那我佩服你,你是very good。问你一个问题就能把你绕昏了:你姑妈爱人的哥哥的儿媳的弟弟,你怎么称呼?太复杂了,直接没法算了。

说不复杂的,再请看一张图表:

由这样图表可以明确地看出,亲戚关系完全可以由自己的母亲和父亲的角度向外推出:母亲这一系属于外系,以姨亲为主;父亲这一系属于内系,以堂亲为主。

还不懂?那就简单点吧:比自己小的就称呼小弟、小妹,与自己差不多的就称呼兄弟、美女,比自己大的就称呼老板。

这年头,谁还在乎这虚名呢。


风中鱼干


我们山西那边称父亲为“爸”,大伯父为“大爸”,最小的叔父为“小爸”,其余按排行分别称呼“二爸”、“三爸”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