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内推崇汉服阻力重重?

中国著名玄学大师无橙


现在有很多人提倡和推广汉服。但我们到底是恢复汉服还是恢复民族服装?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特色的服装。而对于汉族人来讲,民族的特色服装在不同的朝代不同的年代都有所不同。因此汉服的标准就出现了多样化。所以我觉得推广汉服可以把历代的服装进行改良,按照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出汉族的特点就行。没有必要建立什么统一标准。这也表现出汉族文化的多元性。及文化的包容性,没有这样的思想基础,一味的推广自己确认的单一的汉服,那一定是困难重重。当其它民族在欢庆节日时穿上自己民族的服装是一种自信的表现。汉族在服饰上需要自信,这种自信不是某一种服饰,而是有汉族特色的各色服饰,不是以汉服的名义,行其它目的行为。汉服不是要必须复古,有古典,有现代才是汉服真正要走的路,至少我们在重大日子里只有西装可穿!


城市中的白鹭


推崇的前提是推广。

我并不认为汉服群众有真正的在做“推广”,汉服所推广的圈子绝大多数都是以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学生为主,并没有真正的面向大众。我几乎没有见过有面向工人、农民进行汉服知识普及的活动。

当绝大多数大众并没有对汉服有基本的认知和认同的时候,小范围的汉服推广就会阻力重重。



或许有人认为汉服的推进是一个过程,应该先从年轻人开始,逐渐扩大到普罗大众,那么这个时候就涉及到一个购买力的问题,这一部分先被排除在在外的群众,实际上是最具购买力的。足够的购买力,才能让市场做大,市场做大,才能够真正的推广开来。



另有一点,汉服群体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存在各种歧视链条,对于推广汉服或者说传统服饰意见并不统一,尤其是对于改良汉服这一点争议很大。但事实就是,在一个已没有汉服土壤(无论你承不承认,宏观来看就是没有)的环境下 ,不进行改良,不向现代服饰靠拢,是很难普及开的。

当然你可以说这样的衣服是汉元素不是汉服,但是至少这是一条路,通过这一条路他们可以看到你们自己定义中的、“真正的”汉服。

自己的问题都没捋清楚,怎么能让人推崇呢。



再说一下汉服的定价与汉服商家的问题,汉服的定价极高的几家就不用说了,面向的对象也不是普通群众。我想说的是一些自称中高端的汉服商家对于汉服定价的垄断,这对汉服的推广是一种阻碍。当汉服便宜到夜市上在卖的时候,汉服才真正的推广开来,得到市场的肯定才是真正的推崇。

最后,部分汉服爱好者推广时夹带的私货比如帝制、男尊女卑等等内容恶臭难闻,避之不及,何况推崇。


扶摇郡主


有困难阻力么?

不觉得啊!

街上很多小姐姐在穿

我也有,我妈也有

不过都改良过

不然,大袖长裙不方便

想穿就穿呗

不穿也行

谁管得这么宽

穿三点泳衣,穿黑大袍,没人管

来管汉人穿什么衣服

有这种人!无聊找骂

只不过

不要上岗上线

穿与不穿都是公民自由

一件服装代表不了什么,也改变不了什么

想穿买来穿上就是。

文化内涵却是买不来的

没必要过多纠缠这事

西方人束胸,假发等也还不是丢弃了

方便,实用,好看,才是王道

与时俱进,好了,没必要为这事吵吵

下面是在街上拍的




蓉儿是妹纸


先说立场,我并不赞成推广汉服,而且也觉得汉服不可能会受到普遍大众的欢迎。

汉服推广之所以会阻力重重,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它根本不方便。

汉服主要是宽袍大袖,有前襟后摆,其实自古以来汉服就不是日常穿着的。

春秋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要让所穿衣服更适合作战

我们知道,在春秋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学习胡服骑射,推广胡服就是因为我们的汉服作战不方便,没有办法骑马,跑起来也非常累赘。汉服,最早只是祭祀或者大臣上朝的时候才穿,其余时间主要还是便服,老百姓就更不穿这些士大夫的衣服,他们因为要下地干活,所以只穿短打。

既然历史上,汉服就不是老百姓穿的衣服,那么我们现代人为什么还要把它推广到老百姓中去呢?

汉服应该放到博物馆里,作为我们民族文化精髓的一部分<strong>

我觉得,汉服应该放到博物馆里,它是我们民族的服饰,是我们老祖宗对审美的构想。汉服很美,我们应该了解它。甚至在一些宣扬传统文化的场合,我们可以有汉服秀,可以有汉服的舞蹈,这都没有问题。可是,不能让老百姓都穿它,因为太不方便了。比如,挤地铁,如果我们穿着汉服挤地铁,恐怕整个衣服都会被人踩烂。再比如,你在路上走,汉服如此长的下襟,恐怕环卫工人都要失业了,因为汉服就把地都擦干净了。

你推广的汉服,在历史上或许也受到了其它文化的影响

可能有人说,我们推广汉服是推广传统文化,你反对推广汉服,你就是汉奸。我想问一下,你确定你推广的汉服就能代表汉文化?我们中国的历史,几千年来都是与北方民族再不断融合,每个时代的衣服也都不同,也都吸收了各种文化最后综合而成。你怎么能证明你所推广的汉服就没有进行过改良?

人活在世上,衣食住行,首先要讲究方便,只要便捷的东西才会流传。

这一点我觉得应该学习日本或者韩国,在日本,很多人家里会将其中一间房装修成和风式样,在家也可以穿上和服。但是,在职场中,在社会中,他们还是穿西式服装。

日本人没有忘了自己的传统,同时也做到了外出办事的便捷。


兮兮说事儿


这种阻力是经营汉服的商人痛感吧。

对于大众来说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阻力。因为没有哪条法规或者条例强行要求或者不允许国人穿汉服;民众心理也并不排斥,同样也没有热衷。

中秋节吃月饼端午节吃粽子是传统,但大把人不吃,不关宗教无关偏见,就是单纯的不爱,即便如此,也毫不影响这些个传统节日的存在和热度。

传统是文明社会自觉自愿的沿袭,而非刻意的坚守和苛求,世间万物逃脱不了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中国人吃月饼和粽子的习俗之所以能够留存是因为这些应景食物也一直在随时代演变。好比唐时明月固然在民族心理里最美,但你拿一个唐朝配方月饼来待客,结果可能是有多远被扔多远。

体现传统文化具体到服饰文化的介质很多,并且依然存在,没必要为一个被时间自然淘汰又人为复活的汉服扼腕叹息。愿意穿就可劲穿,不爱穿也不用上升到背弃传统的高度,扣上不爱民族不爱国的帽子更加不可取,毕竟好看不能当饭吃,宽幅大袖的去上班可能被炒鱿鱼,出街可能把自己绊个狗吃屎,万一被电梯夹住了还可能光荣牺牲。

日本有和服,中国有旗袍,尽管旗袍的发端不在汉族而在满族,但满族文化又如何割断跟中原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和服与旗袍也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和月饼粽子一样与时俱进。

存在就是合理,反之,所谓的汉服如果真的遭遇了阻力,那只能说明它不招人待见或者已经丧失了普遍存在的意义。

如果一件事物真的很美好,即便不推广也会有人主动去效仿,而强要人爱的东西一定不可爱。






Lovely可爱多外贸童装


说句实在话吧,我虽然反对恢复汉服,但是内心里却极想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合身又合礼的“汉服”。

但是啊,我却一直有些疑问,这些疑问犹如卡在喉咙里的一块粘痰,不吐不快!

首先,我想知道,我心中的汉服和你口中所谓的汉服到底是不是一个款式。因为从祖龙定鼎以来,这两千多年间,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出现的朝代实在太多,礼制和服饰又变化很大。每个朝代甚至同一个朝代的不同时期都会有不同的服装款式,所以我就想知道,恢复汉服的话,那我们到底要恢复哪个朝代哪个时期的服饰。这一点不确定下来,那到时候可就是群魔乱舞乱穿衣了,想想都觉得难受!

秦朝的衣服款式可不可以?两汉的风格行不行?魏晋风度能不能接受?隋唐时期的呢?两宋的服饰是不是更好?深受胡风影响的元代汉服又如何?大明衣冠会不会更主流?清末民初的长袍马褂穿是不是也很经典?不好选啊!

当然也有人呛了,元清不是汉人朝代,那服装不算汉服!你要这么说,那我回敬你的只有一口老痰,呸,什么玩意啊!故元虽然统治中原时间短,但是却实打实的影响了汉人的服饰,这里面没什么强制措施,基本就人们的一种下意识的改变。

但正是这种下意识的改变,却在明朝绽开了一朵服饰上的魅力之花,影响明朝二百多年,直到现在,某些服饰风格仍有微弱的体现。

清朝就更别说了,虽然表面上是满人掌权,但是任何一个哪怕有一点心智的人都看得出来,儒家礼教才是这块土地的真正统治者。正因为儒教是实际的统治者,清朝初期强行推广的服饰文化没过多久就要变成了汉人维护礼教的工具,这个时期发展出汉服到了近代甚至成了文人士大夫阶层最后的体面。

其次,恢复汉服要不要恢复儒家礼仪?按照现在的常识来看,服饰和礼仪有着极其紧密的关系,不同时期的社会礼仪和这个时期的服饰往往是共生共存的。你能想象在当今社会穿着一套“汉服”出席国际会议、庆典、参加重要社交活动的场面吗?或许穿着会很抢眼,但是在现在这种国际礼仪大环境下,未必就合适。

穿着汉服是不是需要和古代一样束发?需不需要缠足?见了尊贵的人用不用跪拜行礼?遇到官员们出访下乡,用不用回避?

第三,汉服的材料工艺是要严格遵从古法制作还是用现代的技术打造?古人的衣服材质不外乎棉麻丝绒,再加上一些或简易或繁难的缝制工艺,如果推广汉服那是不是需要复古这些工艺材料呢?经常看到一些女孩穿着劣质化纤材料缝制的花花绿绿的所谓“汉服”,真的没有一点美感,说是视觉污染也不为过。

暂时就这些,希望有好的解决办法。得了,我先去试试我的汉棉裤~



冬眠要趁早


我觉得推广汉服的人大部分都有一种大汉族主义情绪,这是我国宪法所反对的。我曾经接触几个这样的人,思想极端到令人不可理喻的程度。这类人不是喷子就是杠精。你不穿他就说你不尊重中国传统文化之类云云,你穿了又会说你侮辱中国传统文化,污染汉服之类的云云。至少,我在这群人之中是没见过正常给你将汉服文化的人。你要问他,他反而会回你:你作为汉人,这种都不懂和那些达子南蛮有什么区别之类的云云?说的自己穿上汉服就十分的高贵,而他人穿上汉服之后就成了不伦不类。不知道这些人是想推广汉服还得想给汉服招黑。

其他的先不说,就凭这样的态度去推广汉服,自然会让人觉得这种人有问题。久而久之,自然会让他人觉得穿汉服的人都不正常了!

我觉得要想推广汉服,至少先多讲讲汉服文化。你自己那么懂行又想推广的话就应该多教教大众,总是一副王公贵族瞧不起人的嘴脸,这那里是推广汉文化?简直就是辱没汉文化。一天到晚的试图用道德绑架的方式让别人去穿汉服不是而且在人家穿了汉服之后还各种冷嘲热讽的不是硌应人吗?


慕容玄武


推崇?为什么要推崇?

别扯什么发扬传统文化之类的,越是扯这些越容易让人觉得是在绑架。

日本的和服也不是天天都穿。

现在走在大城市的街上,经常能看到汉服妹子汉子的,民众的包容度也越来越开放了。

至于喜欢不喜那是个人的事。

如果你要以弘扬传统文化的口号去宣传的话,那其实只是你的自我满足。

有些事情必须需要当局的力量,从各方面去慢慢渗透。

正如,十年前,愤青一抓一大把。

现在,十年后,反而到处都是爱国青年。

普通民众赚到的钱购买力真的比十年前强很多吗?人民幸福感真的比十年前强很多嘛?



夕阳武士的救赎


可以想象穿汉服吃火锅的时候袖子在锅里涮来涮去。。。前面是搞笑,认真回答一下。就原问题的命题来说比较“伪”,首先国家没有禁止公民穿汉服、没有禁止推广汉服,其次人民群众也没有把汉服当妖魔鬼怪来抵制,因此何来“阻力”说法?一个事物的推广除了法律层面没有障碍外,还需要有效的组织、事物本身的价值、人民群众作为基础的生存土壤,不能把无法普及的锅甩给别人。本人算是喜欢汉服,但绝不会在生活中穿,无它,除了表演和自嗨以外并没有实际用处,现代服装比起汉服来有太多优势,这是我作为人民群众的一员的回答。



滋一脸


推崇汉服有阻力吗?我还没听说过。如果推崇汉服的过程中遇到很正常,宽袍大袖在生活中不方便啊。如果仅仅是节日或者重要场合穿汉服,每年两会代表穿不穿? 接见外宾穿不穿?

那穿完之后怎么洗,洗衣店怎么收费。

中国历史王朝更替,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如果推崇汉服,夏服怎么办?商服也不要了?周服呢?孔子尊周礼,我们不推崇周礼推崇汉服,孔子知道了会开心吗?

一个人穿不穿汉服,不代表内心是否崇尚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否具备民族自豪感。真的大家穿着汉服出国血拼,抢自助餐大虾。那可真是丢大人了。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无论汉服多好,还是用市场的力量文化的魅力慢慢走入人们的生活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