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八关斋,一块唐碑历经磨难五毁五修难掩忠君爱国情怀|郑周友

商丘八关斋,一块唐碑历经磨难五毁五修难掩忠君爱国情怀|郑周友

河南商丘南关大道与环城南路交界处有一座叫“八关斋”的古建筑,这便是闻名华夏的著名景点八关斋。

商丘八关斋,一块唐碑历经磨难五毁五修难掩忠君爱国情怀|郑周友

商丘八关斋门楼

“八关斋”这个名字听起来有些拗口,其内涵却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八关”又称“八戒”,是佛教用语,指佛教信徒在一昼夜中必须遵守的八条戒律: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六不涂香脂听歌舞;七不眠华丽之床;八不食非时之食。前七为戒,后一为斋,合称“八戒斋”。

商丘八关斋,一块唐碑历经磨难五毁五修难掩忠君爱国情怀|郑周友

一座坐南朝北的唐代风格的门楼,赭红色院墙,青灰色瓦片,单檐歇山式屋顶,门楣挂着“八关斋”匾额,门前立有一对威武的石狮。旁边立有石碑,上刻“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州八关斋会报德记”。

商丘八关斋,一块唐碑历经磨难五毁五修难掩忠君爱国情怀|郑周友

文物保护碑

走进八关斋大门,迎面是一尊线刻石雕像,细看是唐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颜真卿坐像。两侧柱上挂有对联:一代宗师昭后世;八关盛事耀名城。上联说颜真卿书法对后世的影响;下联讲唐代宋州(今商丘)古城举行的八关斋盛事。这倒底是怎样一件事呢?

商丘八关斋,一块唐碑历经磨难五毁五修难掩忠君爱国情怀|郑周友

史载,唐安史之乱期间,河南节度观察使田神功在叛军攻打睢阳时,曾两解宋州(今天商丘)之围。

商丘八关斋,一块唐碑历经磨难五毁五修难掩忠君爱国情怀|郑周友

唐大历七年(772年)四月,田神功有疾,虽经年累月,但未用药而病愈。宋州刺史徐向等人为答谢神灵的降福,于唐大历七年(772)五月设了八关斋会。据说徐向设会后,睢阳地方官吏及富豪乡绅情绪高涨,又接着搞了几次,其中文官设500人为一会,武官设1500人为一会,地方绅士则设5000人为一会。

商丘八关斋,一块唐碑历经磨难五毁五修难掩忠君爱国情怀|郑周友

一时间,善男信女八方云集,经声佛号昼夜不息。也就在这个时候,对田神功感恩戴德的宋州人又从千里之外请来了大书法家颜真卿,纵笔撰书了《宋州八关斋会报德记》,不仅把这次设会经过及盛大场面记述了下来,同时也把田神功的功德给大加赞扬了一番。这篇《宋州八关斋会报德记》被刻于两米多高的八棱石幢上,每字三寸见方,端庄雄伟,成为公认的颜真卿晚年最精美的代表作之一。

商丘八关斋,一块唐碑历经磨难五毁五修难掩忠君爱国情怀|郑周友

颜真卿像

此作书法雄伟刚劲,体方笔圆,行笔兼有篆隶笔意,巧运藏锋和中锋,写出“蚕头燕尾”之态。为颜真卿64岁时所书,是“颜体”的典型之作。此碑与其他颜书大异,笔画如刀斧之利,不见通常的凝重,别有一番姿态和风度,显现了颜体楷书的多种风格。

商丘八关斋,一块唐碑历经磨难五毁五修难掩忠君爱国情怀|郑周友

《八关斋》元明拓本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称:“《八关斋》骨肉匀停,绝不矜才使气,昔人以为似《鹤铭》,诚为近之。”宽绰圆润,雄浑超俗,被康有为称为“诚为绝作”。碑文不仅字体圆健浑厚,而且全篇内容矫健奔放,如万丈瀑布,一泻千里,似一气呵成。这是为什么呢?原来,颜真卿不仅因平定安史之乱立下奇功而著称于世,其兄颜杲卿和他的儿子也被安史贼兵所杀,国仇家恨,集于一身。

商丘八关斋,一块唐碑历经磨难五毁五修难掩忠君爱国情怀|郑周友

公元772年,河南节度观察使田神功久病初愈,宋州刺史徐向等地方官吏为了逢迎田神功,举行八关斋会,而田神功是在张巡、许远血守睢阳之后,因救援睢阳而立下功绩深得全城军民感激的。因此,颜真卿满怀激情,千里之外应邀而来,临文感愤,纵笔浩荡,其文不仅书法价值极高,文章所记载的史料价值也毫不逊色。

商丘八关斋,一块唐碑历经磨难五毁五修难掩忠君爱国情怀|郑周友

唐会昌年间(841年—846年),武宗李炎下诏灭佛,石幢随开元寺而毁。因石幢巨大不便搬动,将碑文凿坏数处,就地掩埋。唐大中五年(851年),宋州刺史崔倬派人找到残缺的石幢,并依拓片将缺字补齐,重新竖立。

商丘八关斋,一块唐碑历经磨难五毁五修难掩忠君爱国情怀|郑周友

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夏,黄河泛滥成灾,睢阳古城被洪水淹没,寺院荡然无存,石幢沉入水下。明正德年间(1506年—1521年),重建归德府城,新城址避洼趋高,迁至老城北面,八关斋由城内变为城外。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河南巡抚王楠念颜鲁公“风节高世”,在旧碑上建亭覆盖,筑室数楹,以僧守之,题其堂曰“颜鲁公祠”。

商丘八关斋,一块唐碑历经磨难五毁五修难掩忠君爱国情怀|郑周友

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李自成农民军攻入睢阳,“近廓寺宇,毁弃殆尽”,颜鲁公祠被焚,欲毁石幢,终因其粗大而未被砸倒。清顺治七年(1650年),国史院大学士、太子太保宋权回到故里,见石幢残破,命人加亭覆盖。

商丘八关斋,一块唐碑历经磨难五毁五修难掩忠君爱国情怀|郑周友

新中国成立后,对八关斋进行保护和维修,可惜“文革”中八关斋被拆除,石幢被砸,残石四散。1993年,原商丘县人民政府据收拾残石,并依宋代拓片,重修石幢,建成碑亭,对外开放。呜呼!一千二百多年,石幢数经劫难,仍然屹立于宋河南北岸,可见民情不可违,正义终能战胜邪恶。

商丘八关斋,一块唐碑历经磨难五毁五修难掩忠君爱国情怀|郑周友

精美的八角碑亭

八关斋院中立有一座八角攒顶重檐彩绘亭,亭中立有一座八楞石幢,石幢为青石刻制,通高2.7米,八面宽度略有偏差,为46—51厘米。

商丘八关斋,一块唐碑历经磨难五毁五修难掩忠君爱国情怀|郑周友

《有宋州八关斋会报德记》全文957字,篆额两行共32字,后有楷书小字四行54字:“崔淮”、“田廷”,“勒字官王良器”、“篆额田悦、张希玉”;再后面为宋州刺史崔倬《书颜鲁公石幢事》一文,有“崔倬”、“涂景”、“崔麟”、“镌字人石从建、高元瞻”具名。一睹颜体真颜,令人陶醉。

商丘八关斋,一块唐碑历经磨难五毁五修难掩忠君爱国情怀|郑周友

有唐宋州官吏八关斋会报德记:夫德之所感,沦骨髓而非深,诚之所至,去神明而何远?有唐大历壬子岁,宋州八关斋会者,此都人士众文武将吏朝散大夫使持节宋州诸军事行宋州刺史兼侍御史本州团练守捉使赐紫金鱼袋徐向等,奉为河南节度观察使开府仪同三司太子太师左右仆射知省事兼御史大夫汴州刺史上柱国信都郡王田公顷疾良已之所建也。公名神功,冀州南宫人。禀元和之粹灵,膺期运以杰出。含宏厚下,正直率先,起孝而德感生人,竭忠而精贯白日。和众必资於宽简,安人务在於抚柔。况乎武艺绝伦,英谋沈秘,所向而前无强敌,日新而学有缉熙。故能殿天子之邦,郁苍生之望,有日矣!羯戎构逆,公以平卢节将佐今右仆射李公忠臣收沧德,攻相州,拒杏园,守陈留。许叔冀降而陷焉,思明惧忠臣图已,令公佐南德信随刘从谏收江淮。至宋州,欲袭李铣。公斩德信,走从谏,遂并其众而报焉。肃宗大悦,拜公鸿胪卿。再袭敬釭於郓州,加中丞。讨刘展於润州,斩平之,迁徐州刺史。明年拜淄青节度使,属候希逸自平卢至,公以州让之。时宋州刺史李岑为贼所围,副元帅李光弼请公讨平之,拜御史大夫。加开府,充兖郓节度。破法子营,又讨敬釭,釭归顺焉。史朝义闻之,奔下博,投范阳自缢死。广德元年授户部尚书,封信都郡王。上幸陕,公首来扈从,都知六军兵马。每食宿,公皆躬自省视。上感焉,方委以政事,公涕泣固辞而止。二年拜汴宋节度,迁兵部。大历二年加右仆射,封母清河张氏为赵国夫人,妻信安郡王褘女为凉国夫人。太夫人慈和勤俭,睦於亲党。公性纯孝,居常不离左右。阅读书史,或时疾病,公辄累月不茹薰,家中礼忏不绝。仍造崇夏、宏圣二寺,以祈福佑。五年兼判左仆射、知省事,加太子太师。公德厚量深,劳谦重慎,功既高而心益下,位弥大而体益恭,故远无不怀,迩无不肃。今夏四月,忽婴热疾,沈顿累旬,积善降祥,勿药遄喜。鹰犬之玩,悉皆弃舍,群帅感焉,无复弋猎。四履之内,咸怀欢欣,睢阳之人,踊跃尤甚。乃咨於州将曰:「昔我公之陷贼也,至敝邑而首诛德信;李岑之见围也,破其党而克保城池。是即我公再有大造於敝邑矣。微我公之救恤,即皆死於锋镝,入於煎熬矣。尚何能保完家室、嬉戏乡井者乎?不资斋明,何以报德?」徐公悦而从之。来五月八日,首以俸钱三十万设八关大会,饭千僧於开元伽蓝。将佐争承,唯恐居後。已而州县官吏长史苗藏实等,设一千五百人为一会;镇遏团练官健副使孙琳等,设五百人为一会;耆寿百姓张列等,设五千人为一会。法筵等供,仄塞於郊坰;赞呗香花,喧填於昼夜。其馀乡村聚落,来往舟车,闻风而靡督自勤,耸惠而怵先胥懋者,又不可胜数矣。非夫美政淳深,德风汪濊,则何以感人若此其至者乎?某叨接好仁,饱承馀烈,睹兹盛美,益靦求蒙,若不垂诸将来,则记事者奚述?

商丘八关斋,一块唐碑历经磨难五毁五修难掩忠君爱国情怀|郑周友

苍劲的书法在一笔一划间尽展一代书法大家颜真卿传世“颜体”的笔法神韵,而所书的《八关斋会报德记》在一字一句之间讲述着河南节度使田神功英勇抵抗史思明叛军的慷慨事迹,百姓们亲自为这守护一方百姓的父母官举办了盛大的八关斋会,那段岁月在一笔一划间静默讲述着那段纷乱的岁月。

商丘八关斋,一块唐碑历经磨难五毁五修难掩忠君爱国情怀|郑周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