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八關齋,一塊唐碑歷經磨難五毀五修難掩忠君愛國情懷|鄭周友

商丘八關齋,一塊唐碑歷經磨難五毀五修難掩忠君愛國情懷|鄭周友

河南商丘南關大道與環城南路交界處有一座叫“八關齋”的古建築,這便是聞名華夏的著名景點八關齋。

商丘八關齋,一塊唐碑歷經磨難五毀五修難掩忠君愛國情懷|鄭周友

商丘八關齋門樓

“八關齋”這個名字聽起來有些拗口,其內涵卻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八關”又稱“八戒”,是佛教用語,指佛教信徒在一晝夜中必須遵守的八條戒律: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妄語;五不飲酒;六不塗香脂聽歌舞;七不眠華麗之床;八不食非時之食。前七為戒,後一為齋,合稱“八戒齋”。

商丘八關齋,一塊唐碑歷經磨難五毀五修難掩忠君愛國情懷|鄭周友

一座坐南朝北的唐代風格的門樓,赭紅色院牆,青灰色瓦片,單簷歇山式屋頂,門楣掛著“八關齋”匾額,門前立有一對威武的石獅。旁邊立有石碑,上刻“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宋州八關齋會報德記”。

商丘八關齋,一塊唐碑歷經磨難五毀五修難掩忠君愛國情懷|鄭周友

文物保護碑

走進八關齋大門,迎面是一尊線刻石雕像,細看是唐代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書法家顏真卿坐像。兩側柱上掛有對聯:一代宗師昭後世;八關盛事耀名城。上聯說顏真卿書法對後世的影響;下聯講唐代宋州(今商丘)古城舉行的八關齋盛事。這倒底是怎樣一件事呢?

商丘八關齋,一塊唐碑歷經磨難五毀五修難掩忠君愛國情懷|鄭周友

史載,唐安史之亂期間,河南節度觀察使田神功在叛軍攻打睢陽時,曾兩解宋州(今天商丘)之圍。

商丘八關齋,一塊唐碑歷經磨難五毀五修難掩忠君愛國情懷|鄭周友

唐大曆七年(772年)四月,田神功有疾,雖經年累月,但未用藥而病癒。宋州刺史徐向等人為答謝神靈的降福,於唐大曆七年(772)五月設了八關齋會。據說徐向設會後,睢陽地方官吏及富豪鄉紳情緒高漲,又接著搞了幾次,其中文官設500人為一會,武官設1500人為一會,地方紳士則設5000人為一會。

商丘八關齋,一塊唐碑歷經磨難五毀五修難掩忠君愛國情懷|鄭周友

一時間,善男信女八方雲集,經聲佛號晝夜不息。也就在這個時候,對田神功感恩戴德的宋州人又從千里之外請來了大書法家顏真卿,縱筆撰書了《宋州八關齋會報德記》,不僅把這次設會經過及盛大場面記述了下來,同時也把田神功的功德給大加讚揚了一番。這篇《宋州八關齋會報德記》被刻於兩米多高的八稜石幢上,每字三寸見方,端莊雄偉,成為公認的顏真卿晚年最精美的代表作之一。

商丘八關齋,一塊唐碑歷經磨難五毀五修難掩忠君愛國情懷|鄭周友

顏真卿像

此作書法雄偉剛勁,體方筆圓,行筆兼有篆隸筆意,巧運藏鋒和中鋒,寫出“蠶頭燕尾”之態。為顏真卿64歲時所書,是“顏體”的典型之作。此碑與其他顏書大異,筆畫如刀斧之利,不見通常的凝重,別有一番姿態和風度,顯現了顏體楷書的多種風格。

商丘八關齋,一塊唐碑歷經磨難五毀五修難掩忠君愛國情懷|鄭周友

《八關齋》元明拓本

康有為《廣藝舟雙楫》稱:“《八關齋》骨肉勻停,絕不矜才使氣,昔人以為似《鶴銘》,誠為近之。”寬綽圓潤,雄渾超俗,被康有為稱為“誠為絕作”。碑文不僅字體圓健渾厚,而且全篇內容矯健奔放,如萬丈瀑布,一瀉千里,似一氣呵成。這是為什麼呢?原來,顏真卿不僅因平定安史之亂立下奇功而著稱於世,其兄顏杲卿和他的兒子也被安史賊兵所殺,國仇家恨,集於一身。

商丘八關齋,一塊唐碑歷經磨難五毀五修難掩忠君愛國情懷|鄭周友

公元772年,河南節度觀察使田神功久病初愈,宋州刺史徐向等地方官吏為了逢迎田神功,舉行八關齋會,而田神功是在張巡、許遠血守睢陽之後,因救援睢陽而立下功績深得全城軍民感激的。因此,顏真卿滿懷激情,千里之外應邀而來,臨文感憤,縱筆浩蕩,其文不僅書法價值極高,文章所記載的史料價值也毫不遜色。

商丘八關齋,一塊唐碑歷經磨難五毀五修難掩忠君愛國情懷|鄭周友

唐會昌年間(841年—846年),武宗李炎下詔滅佛,石幢隨開元寺而毀。因石幢巨大不便搬動,將碑文鑿壞數處,就地掩埋。唐大中五年(851年),宋州刺史崔倬派人找到殘缺的石幢,並依拓片將缺字補齊,重新豎立。

商丘八關齋,一塊唐碑歷經磨難五毀五修難掩忠君愛國情懷|鄭周友

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夏,黃河氾濫成災,睢陽古城被洪水淹沒,寺院蕩然無存,石幢沉入水下。明正德年間(1506年—1521年),重建歸德府城,新城址避窪趨高,遷至老城北面,八關齋由城內變為城外。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河南巡撫王楠念顏魯公“風節高世”,在舊碑上建亭覆蓋,築室數楹,以僧守之,題其堂曰“顏魯公祠”。

商丘八關齋,一塊唐碑歷經磨難五毀五修難掩忠君愛國情懷|鄭周友

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李自成農民軍攻入睢陽,“近廓寺宇,譭棄殆盡”,顏魯公祠被焚,欲毀石幢,終因其粗大而未被砸倒。清順治七年(1650年),國史院大學士、太子太保宋權回到故里,見石幢殘破,命人加亭覆蓋。

商丘八關齋,一塊唐碑歷經磨難五毀五修難掩忠君愛國情懷|鄭周友

新中國成立後,對八關齋進行保護和維修,可惜“文革”中八關齋被拆除,石幢被砸,殘石四散。1993年,原商丘縣人民政府據收拾殘石,並依宋代拓片,重修石幢,建成碑亭,對外開放。嗚呼!一千二百多年,石幢數經劫難,仍然屹立於宋河南北岸,可見民情不可違,正義終能戰勝邪惡。

商丘八關齋,一塊唐碑歷經磨難五毀五修難掩忠君愛國情懷|鄭周友

精美的八角碑亭

八關齋院中立有一座八角攢頂重簷彩繪亭,亭中立有一座八楞石幢,石幢為青石刻制,通高2.7米,八面寬度略有偏差,為46—51釐米。

商丘八關齋,一塊唐碑歷經磨難五毀五修難掩忠君愛國情懷|鄭周友

《有宋州八關齋會報德記》全文957字,篆額兩行共32字,後有楷書小字四行54字:“崔淮”、“田廷”,“勒字官王良器”、“篆額田悅、張希玉”;再後面為宋州刺史崔倬《書顏魯公石幢事》一文,有“崔倬”、“塗景”、“崔麟”、“鐫字人石從建、高元瞻”具名。一睹顏體真顏,令人陶醉。

商丘八關齋,一塊唐碑歷經磨難五毀五修難掩忠君愛國情懷|鄭周友

有唐宋州官吏八關齋會報德記:夫德之所感,淪骨髓而非深,誠之所至,去神明而何遠?有唐大曆壬子歲,宋州八關齋會者,此都人士眾文武將吏朝散大夫使持節宋州諸軍事行宋州刺史兼侍御史本州團練守捉使賜紫金魚袋徐向等,奉為河南節度觀察使開府儀同三司太子太師左右僕射知省事兼御史大夫汴州刺史上柱國信都郡王田公頃疾良已之所建也。公名神功,冀州南宮人。稟元和之粹靈,膺期運以傑出。含宏厚下,正直率先,起孝而德感生人,竭忠而精貫白日。和眾必資於寬簡,安人務在於撫柔。況乎武藝絕倫,英謀沈秘,所向而前無強敵,日新而學有緝熙。故能殿天子之邦,鬱蒼生之望,有日矣!羯戎構逆,公以平盧節將佐今右僕射李公忠臣收滄德,攻相州,拒杏園,守陳留。許叔冀降而陷焉,思明懼忠臣圖已,令公佐南德信隨劉從諫收江淮。至宋州,欲襲李銑。公斬德信,走從諫,遂並其眾而報焉。肅宗大悅,拜公鴻臚卿。再襲敬釭於鄆州,加中丞。討劉展於潤州,斬平之,遷徐州刺史。明年拜淄青節度使,屬候希逸自平盧至,公以州讓之。時宋州刺史李岑為賊所圍,副元帥李光弼請公討平之,拜御史大夫。加開府,充兗鄆節度。破法子營,又討敬釭,釭歸順焉。史朝義聞之,奔下博,投范陽自縊死。廣德元年授戶部尚書,封信都郡王。上幸陝,公首來扈從,都知六軍兵馬。每食宿,公皆躬自省視。上感焉,方委以政事,公涕泣固辭而止。二年拜汴宋節度,遷兵部。大曆二年加右僕射,封母清河張氏為趙國夫人,妻信安郡王褘女為涼國夫人。太夫人慈和勤儉,睦於親黨。公性純孝,居常不離左右。閱讀書史,或時疾病,公輒累月不茹薰,家中禮懺不絕。仍造崇夏、宏聖二寺,以祈福佑。五年兼判左僕射、知省事,加太子太師。公德厚量深,勞謙重慎,功既高而心益下,位彌大而體益恭,故遠無不懷,邇無不肅。今夏四月,忽嬰熱疾,沈頓累旬,積善降祥,勿藥遄喜。鷹犬之玩,悉皆棄捨,群帥感焉,無復弋獵。四履之內,鹹懷歡欣,睢陽之人,踴躍尤甚。乃諮於州將曰:「昔我公之陷賊也,至敝邑而首誅德信;李岑之見圍也,破其黨而克保城池。是即我公再有大造於敝邑矣。微我公之救恤,即皆死於鋒鏑,入於煎熬矣。尚何能保完家室、嬉戲鄉井者乎?不資齋明,何以報德?」徐公悅而從之。來五月八日,首以俸錢三十萬設八關大會,飯千僧於開元伽藍。將佐爭承,唯恐居後。已而州縣官吏長史苗藏實等,設一千五百人為一會;鎮遏團練官健副使孫琳等,設五百人為一會;耆壽百姓張列等,設五千人為一會。法筵等供,仄塞於郊坰;讚唄香花,喧填於晝夜。其餘鄉村聚落,來往舟車,聞風而靡督自勤,聳惠而怵先胥懋者,又不可勝數矣。非夫美政淳深,德風汪濊,則何以感人若此其至者乎?某叨接好仁,飽承餘烈,睹茲盛美,益靦求蒙,若不垂諸將來,則記事者奚述?

商丘八關齋,一塊唐碑歷經磨難五毀五修難掩忠君愛國情懷|鄭周友

蒼勁的書法在一筆一劃間盡展一代書法大家顏真卿傳世“顏體”的筆法神韻,而所書的《八關齋會報德記》在一字一句之間講述著河南節度使田神功英勇抵抗史思明叛軍的慷慨事蹟,百姓們親自為這守護一方百姓的父母官舉辦了盛大的八關齋會,那段歲月在一筆一劃間靜默講述著那段紛亂的歲月。

商丘八關齋,一塊唐碑歷經磨難五毀五修難掩忠君愛國情懷|鄭周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