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的苦心,孩子的夢想,結果就是歷練

父親的苦心,孩子的夢想,結果就是歷練

當皮匠絕不是艾買江的夢想。初中畢業後,父親也事先沒有聽聽他的想法,就像是深思熟慮過了的說,就到你玉山叔叔皮匠鋪子裡當學徒吧,一個男孩子,總不能一天到晚吊兒郎當。

雖不是塊“唸書的料”,可艾買江也有自己的理想,曾想著學開車兜風,學廚藝好吃好喝,從來就沒想著幹這行。艾買江“唔”了一聲返屋躺在了炕上,覺得有滿肚子的委屈,眼淚也跟著淌了下來。這時,母親挑簾進了屋,長嘆一聲說,你爹的脾氣你不是不知道,他要是認準的事兒,誰也別想扭過他。兒子啊,不如你就聽他的安排,跟他去吧!如果覺得不合適,過一段時間再回來嘛!媽也知道你的心思是學開車,可一時半會兒也湊不齊學駕照的錢啊,就是拿到了駕照,誰家的車會讓你一個新手開?你玉山叔叔人不錯,跟你爹有半輩子的交情了。他脾氣性格好,手藝也是沒說的,跟著他學手藝吃不了虧。況且,人家也有一輛皮卡車,想學開車那也是現成的啊……

母親的這番苦口婆心的話像是起了作用,艾買江擦了眼淚,磨磨唧唧坐起了身。他懊悔的是自己上學不用心,連續讀了兩個初三還是考不上高中,這就留給了父親“話把子”。雖說他也可以去上職高或技校,可父親死活不願意讓他再“丟人顯眼”了。為這事爺兒倆嗆嗆不是一回兩回了,父親有自己的“歪理”:啥子職高、技校,爹早就打聽過了,不就是學門手藝嘛,學手藝就得到學校裡學啊,找個師傅不行嗎?村裡有幾個巴郎子上了中專技校,結果不還是窩在家裡跟他老子慪氣嗎?書本上那些東西不管用,學手藝還得跟著手藝人學。咱們農村的孩子嘛,學門手藝就餓不著,等手藝精了,錢就有了。錢有了就能蓋房子,娶媳婦,日子就會滋滋潤潤。

父親的心思艾買江也清楚,他是不希望自己再花“冤枉錢”。爺爺奶奶身體不好,弟弟妹妹還在上學,他們的成績還可以,沒準就能考上大學。家裡就守著十幾畝地,生活的擔子已經壓得父親喘不過氣了。

收拾一下跟爹走!我已經跟人家講好了,人家現在就缺個幫手。父親也修了面,還換上了一生乾淨的行頭。臨走時還思量再三,最終還是提上了一隻羊腿。

孩子一時還想不通,要不等等再說吧!母親為他求了情。這句話顯然不在點子上,父親聽後把臉扳得鐵青,白了一眼母親說,不能啥事都由著他,今兒個不去人家都不要了,求他當徒弟的人多著呢!就是去了不好好幹也不行,那也得捲鋪蓋滾回來!

艾買江一見沒了轍,只好拎著行李跟在父親的屁股後面走。一路上,平時話不多的父親又囉嗦了許多交代的話:當徒弟要有眼色,幹活不能偷奸耍滑,嘴要甜眼要勤手腳要麻利等等。一路上都是他的話,聽了就叫人心煩。

值得萬幸的是,玉山叔叔還真不是凶神惡煞那種人。並且,他家還有一個與自己年齡相仿、長得漂漂亮亮的女兒,這讓艾買江心緒稍稍好了些。聽玉山叔叔說,她也是學習成績不太好,一提上學就惆悵。

在以前,皮匠還是個不錯的手藝,一個人做這個手藝,供一家人吃吃喝喝都沒問題,就是活有些髒、有些累。一張羊皮要經過風乾、醃漬、打毛、清洗、去脂、熟皮、上色、晾曬、回潮、裁剪、縫製等二十多道工序,才能製成一件皮衣。艾買江聽後就洩氣。

父親的苦心,孩子的夢想,結果就是歷練

送走了父親,玉山叔叔就把他帶到了鋪子裡。皮匠臭工人不假,老遠就能問見一股腥臭味兒。玉山叔叔望著他說,皮匠就是臭啊,天氣涼了還這麼臭,換了是夏天,更是臭得進不了門。現在工藝改進不少了,已經用上了除臭劑、空氣清新劑了,味道沒有那樣“攢鼻子”了。過去人幹這一行,人們不躲著你才怪!

玉山叔叔已經“有言在先”,“有點味兒”也只能強忍著了。況且,玉山叔叔的女兒茹仙古麗也在裡面忙上忙下,自己在腦海中面前就不能有一點的“嬌氣”。先是學熟皮。這個活也比想象中複雜多了,一件皮衣合格不合格,關鍵就在這一步。熟皮往往需要七八次才能完成,每次都要加入一定比例的粗鹽、芒硝和麵粉。並且,每道和每道都有所不同。“公羊皮與母羊皮不同,山羊皮與綿羊皮不同,老羊皮和嫩羊皮也不同”。這讓艾買江記得頭昏腦漲。

另外就是對水溫的把控。“水溫低了達不到熟皮的火候,皮子就生就硬;水溫過高也會影響皮子的質量,成品就會變得太軟太糟。”玉山叔叔從不用溫度計,憑著眼力或者乾脆下手試溫。艾買江也跟著試了一下,結果被燙得嗷嗷直喊叫。去脂不僅是個力氣活,也是一個技術活,刮刀的的勁兒全在手腕上,重了就損傷了皮子,輕了去不乾淨油脂。單單這個環節,艾買江就學了多半月,還損毀了兩三張好皮子。

熟好的皮子只能放在晾房裡晾乾,而不能去爆嗮,就像晾葡萄乾一樣。熟完一房子皮子後,玉山叔叔才開始教他學裁剪、拼接、製衣。這時候,茹仙古麗也派到了用場,小姑娘心靈手巧,一點就通。一開始,他們倆只能待在一邊看,看玉山叔叔然後裁剪,如何把皮子最好的部分放在最顯眼的地方。接下來,玉山叔叔找來一些桑皮紙,讓他們照貓畫虎學著剪。結果還是艾買江不如人家古麗學得快,笨手笨腳總惹得人家笑。

拼接皮子也不是想象中那樣簡單,還得分清如何順茬打理毛,針腳也是不大不小,這樣才能嚴絲合縫。別看玉山叔叔一個大老爺們,縫皮子這種針線活也是沒的說。艾買江苦學了好一陣子,總覺得離師傅的手藝還是差得多。原先玉山叔叔也做過一些野生動物毛皮活,加工以後買給城裡人,這幾年就沒有再做了。“那些東西國家保護了,就是再賺錢,咱也不能再幹了。”他現在基本上只做一些皮襖、皮褲、皮大衣及馬夾,掙錢雖不多,可鄉親們離不了這些東西。

父親的苦心,孩子的夢想,結果就是歷練

半年後,小皮匠艾買江還沒有出師,玉山叔叔卻把他和茹仙古麗打發到了浙江,學習“口裡”的制皮技術。玉山叔叔還說,“現在年輕人需要新花樣,光靠傳下來的手藝不行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