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入关是不幸还是万幸?为何说没有清朝我国连汉地18省也难保?

静夜史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清朝入关前中原的情况,大顺军攻入北京城,崇祯帝煤山自缢殉国,李自成于紫荆城登基称帝。明宗室福王朱由崧在南方被拥立为帝建立南明。张献忠在成都称帝建立大西国。明平西伯吴三桂在关外拥兵17万。关外有对中原虎视眈眈的清朝。此时的中国,因为明朝的灭亡陷入了空前大分裂。




正所谓“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定律。但明朝末年几股势力胶着在一起,这对于封建体制已经达到巅峰时期的中国,依然是极具危险的事情,在势力平衡没有被打破的前提下,别说汉地十八省,整个中国都有可能陷入长期分裂的局面。而最有可能出现的,就是重演一千多年前南北朝的南北对峙。因此,崇祯十七年(1644年)清朝入关,以携山海关大破20万大顺军之余威迅速占领北京,大军在短短的一年后即席卷天下,统一在望。




我们且不去说清朝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统一天下其过程有多么血腥,残暴。单单说清朝入关的正面意义,你们就会发现,一个完整的大统一的王朝对中国的未来具有多么重要的现实意义。清朝入关,避免中原重演历史悲剧造成天下大分裂,其意义之重大,一直影响到今天。


大分裂的后果不言自明,假设清朝入关失败。则分裂必成事实,以当时关内实力,风头最强劲的大顺政权,作为农民政权其局限性很明显,是不可能完成大一统的,在大顺政权、南明、大西政权实力相差无几的情况下,没有另一股力量来打破平衡,则分裂必将长期存在。




清朝入关并不是偶然性,即便没有明平西伯吴三桂的变节降清,清军一样可以绕过山海关,突破长城入关,这个伎俩在后金时期就曾使用过。明朝自嘉靖后期已经日渐衰弱,到了天启、崇祯时期,天下已有改朝换代之大势。到了明朝灭亡时候,中原几股势力并存,但没有一股力量具备实力统一全国成为天下共主。而后金(清前身)自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在萨尔浒之战中大破明辽东经略杨镐的十几万明军后,此后便不断缠食明朝的辽东土地。崇祯九年(清崇德元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自称皇帝,改国号为大清,并仿效明朝陆续建立政权机构,又两次东征朝鲜,西联蒙古,势力日益强大。清朝的崛起不仅打破了了当时的势力平衡,同时也成了当时入关争夺天下完成统一的最强有力竞争者。




中国历史上的最长一次天下分裂发生在魏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前后长达300多年,但在当时,封建社会还未走到巅峰时期,内部分裂没有过多的受到外来势力的影响,因此隋朝得以顺利统一全国。但明朝末年天下大乱,各方势力此消彼长,倘若没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来完成统一,则天下必将长期陷入分裂,汉地十八省不保绝非危言耸听。此时清军入关并最终完成天下统一,实乃国之大幸也。


大国布衣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下,什么是汉地十八省。

明朝时期,全国一共设置了两京十三个布政使司,后来清政府将湖南和湖北从湖广承宣司分离出来,南直隶分为安微和江苏,陕西分离出甘肃,一共成为了十八个省。而这十八个省则是汉人的生活区。

回到题目,讨论清军入关是万幸还是不幸。

国人对这个问题一直都有很大的争议,虽然清军入关对汉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的都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清朝所做出的两个贡献。

一、确定了中国现代的版图

满清政府在鼎盛时期的国土面积超过了1300万平方公里,即便后期割让多处土地,但依旧保持了1000万平方公里土地。

二、实现了真正的名族大融合

清朝政府将各名族的融合达到了新的水平,尤其是边疆等各少数名族,中央对其加强了联系,我们现在的各名族在清朝时已基本形成。

再继续题目,为何没有清朝我们连十八省都保不住

在清军入关之前,中原被分成了三个政权,南明政权、李自成的大顺和张献忠的大西。虽然农民军攻破京城,逼死崇祯帝。但南迁的明朝政府没有了关外的压力且盘踞在江南富裕之地,李自成不会那么容易攻破,按李自成的性格能和明朝分开治理土地,对他来说已经足够了。

张献忠,在四川站住了脚,基本上蜀地全在他的掌控之下,传统的汉地成了三足鼎立之势。而这三股力量都没法打破其他两股势力,此刻的中原大地很快将陷入四分五裂的状态。

这看似互不伤害的三角关系,只要再过些年就会被洋人打破,因为洋人处理好了欧洲内部的战争,就会在1840年腾出手来攻打中国。

为什么洋人会在这一年侵略中国。

原因无他,洋人在19世纪才完善非洲、印度洋、南亚和东南亚的殖民地,为以后大规模东进提供基地和补给。

但对于英国来说,他们对土地反而没什么野心,也没有那么好的胃口消化中国这么大的土地,所以英国在侵略中国后只要求中国让出点土地作为他们倾销产品的据点。

但不能因为英国没野心,就忽略了俄国。他们不同于英国只是为了销售商品获得利益,俄国是对土地充满了欲望,他们骨子里有着最为劣等的强盗基因。

贪婪的俄国

如果清军不入关,那么关外的满洲、喀尔喀蒙古、准噶尔汗国等这些小国,将被俄国各个击破吞并入俄国国土。以俄国人的贪婪,肯定会染指关内,历史上俄国干下三滥的事不是一件两件,他们对中国造成的损害比英美法等各国可是多的多。

而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列强,他们注重的是商业和中国庞大的市场,对土地他们并不感冒。但如果俄国染指关内,肯定会掠夺土地,到时候英国必定不许俄国独吞中国市场。那时候就不会只有英国和俄国了,还会有法国、西班牙、荷兰、奥地利等欧洲各国。那时中国的地盘必定会被瓜分的一干二净,这对汉人来说将是彻头彻尾的灭族灾难。

所以,清军如果不入关,就没有以后的开疆扩土;就没有今日的我国领土雏形;也没有内地和边疆的整合及各少数名族的融合。

因为大清打下来的地盘足够大,欧洲列强没有那么好的胃口吞并和消化,他们只能以殖民地为据点倾销商品,所以清军入关也算是一件幸事。

以上是红尘纯个人观点,如有不足之处还希望留下你的经常评论,我将改进。


挚滗画畫紅尘


不邀自答。

答案很明显,要是没有大清别说十八省,不用等到鸦片战争就被洋人瓜分成殖民地了。所以总的来说就是一句话,大清不入关,中国变斯坦。

先说一下洋人为什么会在1840年那会儿侵华,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直到19世纪洋人才完善其在非洲、印度洋、南亚以及东南亚的殖民据点,为其日后大规模东进提供了前进基地以及补给基地。比如英国就利用印度的物力和人力来为其侵华服务。

另外,欧洲内部还经常打的不可开交。远的不说,三十年战争、反法同盟等就打了几十年,而且英国佬还先后打了两次英美战争,一直到鸦片战争前才基本消停,此时才能腾出手来侵略中国。
三十年战争

但是就英国来说,其本身对中国本土没什么野心,而且也没有那么好的牙口去消化、改造,毕竟消化一个印度就让英国佬付出了很大的成本,所以历史上英国侵略中国,从来都是要求中国让出一块土地作为英国倾销商品的据点,比如说香港以及公共租界。毕竟以若干个殖民据点以点带面的去影响中国部分地区、扶植利益代理人才是最划算的手段,至于完全吞掉并消化中国,英国佬还没有那个牙口,毕竟中国比印度大多了。

但是我们不能忽略一个因素,那就是俄国。不同于英国以倾销商品和方便投资等目的,俄国则是对土地充满了野心,即便是今天骨子里也是劣等的强盗基因。
所以,如果大清不入关的话,那么关外就是小国寡民的满洲以及四分五裂的喀尔喀蒙古,还有那个新兴的准噶尔汗国,这样的话俄国会轻易将其各个击破,并纳入自己的管辖范围,并强迫满洲人、蒙古人俄国化。而以俄国人对土地的贪婪,其必然会继续染指关内。俄国人不像英国那样讲究盗亦有道,还知道改造殖民地使其更好的为其服务,以俄国人强盗的本性,则不会像英国人那么讲究,而且历史上俄国下三滥的事干的一样不少,其对中国造成的伤害比英美多的多。

而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欧列强,其以商业立国,重视的是市场,而非一味的掠夺土地。如果俄国染指关内,英国绝不会坐视这个庞大的市场被俄国独吞,必然要横插一脚进来。那时候来华的可能就不是英国了,还有法国、西班牙、荷兰、奥地利等欧洲国家,那样的话中国的土地绝对会被瓜分干净,那对于我等汉族人来说将会是亡国灭种的灾难。
所以,如果清朝不入关,就没有日后清朝大规模开疆拓土;如果没有清朝大规模开疆拓土,就没有今日至中国。清朝入关除了缔造现代中国的雏形之外,更是极大的拓展了古典中国的边界,并整合了内地和边疆为内地留下了足够的缓冲区。

正因为大清的地盘足够大,所以洋鬼子没有那么好的牙口去给吞掉,也没有那么大的胃口去消化,只能姨殖民据点、扶植利益代理人这种方式。所以正如我所说的那样,大清不入关,中国变斯坦。大清能够入关,简直是中国之大幸。

而我们后人要做的,就是珍惜当下,为国家的未来而努力。

全文完


北洋海军炮手


这个问题存在很大的争议。

有的人认为清朝拯救了中国,如果没有清朝,根本没有现今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疆域,甚至原先的汉地18省也难保。

有人认为清朝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清朝统治者的不作为,使得中国在近代遭受了巨大的耻辱。


两种想法都有道理,尤其是第一种,原因在于这是一种具象化的直观表达。

首先,这个汉地18省是指明朝时中国的国土。明末,清军入关之前,中国被分为三个政权,分别是南明,李自成的大顺和张献忠的大西政权。大清建立后,平定南明,大顺和大西,逐渐掌握全国的政权。若是清军没有入关,那么中国可能会处于内部分裂状态,百姓将继续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清朝建立的前期,还是制订颁布了一些利国利民的好政策,促进了国内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康乾盛世”这样的稳定局面。

总有人会介意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的发展落后于世界。清朝统治者自然难辞其咎,但这个问题不应该全归咎于他们,汉家王朝几千年来,也并没有发展出更先进的政治制度,更重要的是当时的社会限制了中国的发展,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是问题的关键。由于几千年的封建历史和人们心中天朝上国的观念,自己自足的小农经济,导致了青年学生忙于四书五经,诗书礼仪,而不是去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及文化,1842年魏源在其著作《海国图志》中提出的著名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主要内容是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提高国民的综合能力,改变中国被压迫被侵略的社会。

清军入关后的少数民族政策,比如满蒙联姻、对西藏地区的统治管理,为中国的各大民族融合也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清廷让满人学习汉族文化,统治后期,也不再禁止与汉人通婚,还大力发展儒家文化。

清政府后期所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一直为人诟病,不仅李鸿章是一个“补锅匠”,整个王朝又如何不是?

但这种补锅行为——签订一系列的割地赔款政策,也未尝不算是舍车保帅的无奈做法,实力有限的情况下,光打嘴炮亦是无用。如果不签订条约,中国可能会被各列强之国瓜分,这样下去,中国才会真正面临灭顶之灾,中国国土安全形势更加难保。只有借助列强之间的矛盾,才能虚与委蛇,尽力周全。最终的结果大家也能看到,直到清帝逊位,还是给民国留下了一千多万平方公里这般厚实的国土家底。

在当时的社会体系和国际形势下,这也是中国得以发展的断腕求生之策,清朝的前期统治者不断致力于维护中国的领土完整,收复台湾,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签订《尼布楚条约》等等。虽然目的是为了维护王权统治,但客观上也给后世的国家遗留了足够的战略纵深。

至于有人所说的清军入关后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这点当然也是实锤,但也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早在秦朝时期,中国就进入了封建社会,到了清朝已绵延两三千年,封建制度和等级思想在百姓心中早已根深蒂固,清朝想要根除也有难度,君却不见,今日尚有遗毒?事实上,明朝正是清朝之前的君主专制的高峰,清朝也无非是从一个高峰,到达另一个高峰。

时代在变,历史在变,社会体制也在变,同一问题放在不同的时代,或许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很有趣的一个现象是,不丹是清朝的附属国,不丹的国旗也是只把大清国旗稍微改了一下。但是,清朝已经灭亡那么多年了,不丹为什么还不换国旗呢?而且不丹至今也没有和中国建交。

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奇怪,清朝时不丹作为附属国,使用清朝的国旗很正常,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代表一个国家的尊严,人家内部又没有发生革命乃至朝代更迭,不可能随意改变。我们往往喜欢把它与其它事情联系起来,再进行一些想象加工,最后得出自以为伟大新奇实际上却毫无意义的结论。



客观来讲,清军入关为中国后世大一统局面和各民族的大融合格局,具有难以磨灭的历史功绩,对清朝统治者抱以批判的研究态度当然也需要有,但不能只盯着他们的出身不放,因为我们的国家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没有一个民族是多余的、带有原罪的、或超然于历史的存在。


历来现实


清军入关,对大明王朝而言,既不是不幸,也不是万幸。因为我们知道,推翻大明王朝统治的是农民起义军李自成。清军入关,纯属是混乱中的趁虚而入,连顺治帝坐上北京紫禁城龙椅时都在自叹自问,这一切都是真的吗。可见,清军入关时的自信心是不足的。只是到了大清后二、三代统治者,才渐渐明白前辈们保家卫国是多么不容易,尤其是到了康熙年间,才深刻意识到开疆拓土比什么都重要,领土意识、国家意识才上升为大清立国的基本出发点。仅就这点而言,大清统治者比大明统治者要清醒得多。因此,伟大领袖毛泽东曾不止一次地告诫我们,我们今天所继承的这块版图,基本上是大清康熙帝时就牢固地确定了的。是牢固地确定,而不是曾经拥有。如果说当年清军不入关,汉地18省保与不保,谁能说清楚?!





王荣联1


清朝建立了一个广土众民的政权,而且辛亥革命后的和平交接,基本保障了今天庞大的国土。从历史后见之明评价,确实清王朝的贡献很大。

1、明王朝的疆域

相对于汉人王朝的宋朝,明王朝的疆域是很大的。但相对于前代的元,后世的清,明王朝的疆域确实不算大。

(明朝疆域图)

在明朝初期,明朝疆域最大的时候拥有安南、漠南、大兴安岭内外等地区。

但随着仁宣时期的战略收缩,明朝北部边疆退往长城一线,大体就是常说的九边;安南也撤兵放弃,疆土大幅度减少。

(明朝后期疆域图)

到了俺答汗议和后,蒙古人逐步向藏区渗透,明王朝在藏区的影响力也逐步下降,疆域进一步减少。

2、清王朝的疆域

清朝的疆域也经历了一个扩张与收缩的过程。

在1636年,雄才大略的皇太极建立大清的时候,疆土只有辽东与漠南,北部地域还没到达黑龙江。

(1640年的清朝)

在顺治时期,拥有了关内十八省。

在康熙时期,不仅将天下重新打了一遍,且统一台湾,控制了黑龙江、外蒙、青藏。

(平定准噶尔)

到了乾隆时期,平定新疆,将边界推到巴尔喀什湖,幅员万里。当然大清向缅甸、越南的扩张以失败告终。到这时候,清朝雄立于世界东方。

(清朝全图)

3、疆土的丢失与和平交接

1840年,鸦片战争,清朝丢了香港岛;1860年二次鸦片战争,清朝丢失外兴安岭与西北近150万方里土地。到甲午战争,更是丢了台湾。

至于租界区、租界地更是数不胜数。国家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

但这时候民族国家在行程中,更关键的是,清王朝与民国和平交接,继续保持了国家一统,没有因为王朝更迭而造成大的领土丧失。

(中华民国全图)

清朝对中国的疆域贡献是巨大的,这点不可否认。至于清王朝入关就能看出来未来的疆域,那就是胡说了。<strong>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


“如果没有清朝我国连汉地18省也难保”这个观点还是有道理的。

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对峙,不仅是我国古代的一个主旋律,也是世界历史上的重要话题。

就我国来说,自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来自北方胡人的威胁,一直持续到传统时期的末期依然如此。

因此不能说游牧文明落后于农耕文明,游牧也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地域文明,不能因为汉人数量多,人口众,就可以小觑游牧文明。

农耕文明发展的一个顶点,就是明代,朱元璋驱除胡虏后,建立的就是一个标准的农业帝国,而这个帝国的大体疆域,我们都知道——两京十三布政使司。

在北方,明代为了抵御蒙古,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不惜成本的建了著名的万里长城,再加上九边防守,屯兵百万,以守卫农耕文明的安全。

但是事实我们都看到了,大明像大宋一样,无法阻挡来自北方游牧势力的入侵,最终大清入关,一统中国。

康熙皇帝自信地说:“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这也是大清不修长城的经典说辞。且不说大清到底修没修长城,有一点是无法辩驳的,就是清朝大大扩展了中国的疆域。

东北、蒙古、新疆、西南、西藏,这些地方都在大清时期和中央政府紧紧联系在一起,这都是大清不可磨灭的功绩。

放眼中国历史,汉人主导的政权,哪一个有这样的眼光和魄力?

因此可以说,仅以十八省之格局守十八省,是比较难成功的,游牧与农耕结合,才是中国必由之路。


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关注@历史宝藏。

历史宝藏


客观事实没有必要否认。

清朝对我国疆域领土的历史贡献,是建国以来的领导人们广泛认可的。例如,周恩来总理在1957年的青岛全国民族工作座谈会上,就明确提到这点:清朝以前,不管是明、宋、唐、汉各朝,都没有清朝那样统一。

如果没有清朝,我们的国土肯定是远远到不了960平方公里。

以这张《大明一统之图》为例,我们可以看到明朝的天下是非常狭窄的,东北只统治辽东地区,更远处标注为“女直”的所在地。

不仅如此,北方还有兀良哈、北狄(蒙古),西面的最远处是哈密(哈密卫后来撤销内徙),再西边的西域(新疆)以及西蕃(青藏高原)都不在统治范围内。

总而言之,没有清朝的300年经营,我们肯定是远远凑不够960万这个数字的。

如果没有清朝,我们能不能守住十八省的地盘呢?

十八省也就是指内地中原,包括明朝的两京、十三布政使司。这个问题是无法假设,我只能说情况很危急。

譬如北方的俄罗斯,之所以在19世纪中期前无法侵略黑龙江流域,就是因为有清朝抵挡着。但如果没有清朝的武力,俄国出入东北恐怕就如无人之境,比历史提早两百年将势力渗透到东三省,下一步进军内地也不是没可能的事。

17世纪初,新疆、蒙古和青藏高原都被各种各样的蒙古人占据。

像是准噶尔汗国这样的政权,会不会因为生存空间受到俄国挤压,而往内地大规模入侵,明朝能不能抵挡住,这也很难说。

当然,以上情况都不考虑其他西欧国家的影响因素。但是,即便如此,没有清朝想要保住十八省,其实也是十分困难的。


HuiNanHistory


感觉此种说法真的很没有道理可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现有领土不是继承来的,而是与周边诸国缔结一系列边境协议而确立的。

难道当年清政府成立所确立的领土,是通过国家继承来的吗,他到底算是一个国家继承另外一个国家的领土?(国际法中国家继承是指一国对某一领土的国际关系的责任由别国取代。)还是清政府取代了明政府?(政府取代是指某一政府代表国家资格被新政府取代。)



如果说,清以国家的方式继承了明国的领土,那么作为汉地十八省出身的中国人是不是算亡国了?毕竟都被另外一个国家给取代了?如果按照这种方式来理解清国的建立,那么汉地十八省就应该属于清国的殖民地,而今日之中国属于旧附属领土和非自治领土独立,属于新独立国。它的领土的确立是通过诸民族共同认定联合成立的一个新国家才对。

但实际上呢?实际上新中国并不属于国家继承,而是政府继承,新中国政府继承了中国民国政府,而中国民国政府继承了清政府,并非属于一国继承别国领土这种情况。



既然都是政府继承而来,那么我们的国体应该只能追溯到清国,清国以前统治这片土地的不能算作中国,可这种说法正确么?

既然这种说法说不通,那么清与明之间又只能算作政府继承,不能算国家继承,如果是国家继承,那么我们之前的那么多朝代就要算作被灭掉的国家了,而不应当属于我们的国家中的一段历史。

既然是政府继承,那么领土就不存在继承的问题,因为政府继承了前政府在国际上的一切,自然也不需要继承领土这一说法了,因为新政府天然拥有原政府的领土权。

可问题是按照这种说法,清政府继承明政府,却又不能算作政府继承,因为如果是政府继承,那么清对于汉地十八省以外的领土,不具备合法性,因为十八省以外的领土不属于明政府的固有领土。

那这种说法就更加不合理了。

似乎国家继承和政府继承都说不过去,那么自然我们的领土是由新的国家确立的,而不是继承的。

因为清不是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国家,而是一个帝国,就好像历史上的罗马帝国,查理曼帝国一样,你不能够用现代国家继承的概念去套用,如果要是按照题主理解的,我们的领土是通过继承大清来的,那么以此种逻辑来说,是不是欧洲诸国都有法理应该去继承他们历史上形成的那些个帝国时代的领土,显然这说不通呀。

所以综上,我们今天的领土范围,与清帝国没有直接关系,如果是继承清帝国领土来的,那么我们应该马上去继承外蒙古,那也是我们的国土啊!可实际上人家是独立国。

以上个人浅见,欢迎大家讨论交流,如果喜欢我的文章,顺手点个赞,关注也是极好的。


朝代说


这个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回答:清军入关对于我们领土和民族大统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一个问题:前清的问题。

1、前清灭亡时,疆域面积仍有1135万平方公里。我国政府对外申明中,往往都有“自古以来‘’几个字,这不仅意味“自古”还要“一直以来”。对于前清以前的失地是很难再去找法理依据!

2、反对者有这么几个理由:那是祖先的,那是解放军浴血奋战而来的。这两个是事实,但不是否定前清的理由。阿三只有900亩地,自己没把祖先的土地开垦,甚至最后只有350亩地,但他反复强调阿四开垦的和阿四没关,都是祖先的,是前人的。当解放军真的收复失地的时候,却和前人一点关系没有???这种观点的人是选择性忽视。

3、西亚病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1902年的面积是630万平方公里,最后只剩下七十几万,这个时间横跨明清两代的帝国,不能完全说明明朝延续300年会怎么样,但至少说明前清政府在最后的贡献!!!

4、有段历史不得不提一下,隆裕太后和溥仪,一个女流,一个童子,我们不得不庆幸。在最后的时间里,南方革命政府为什么要同意谈判,原因,而且最大的原因,就是对方还有资本,马云会和你谈判吗?假如遇到一个刚愎自用,不服气的,我可以说满清政府会输,但对双方来说就是一场惨烈的结局。不管满清政府出于什么样的目的,这对我们的国家是件幸事。

第二个问题:汉人或明朝的问题。

铭记历史就是不背叛历史,就是尊重历史。喜欢明朝是个人的自由,但尊重历史就应该尊重历史事实!我是汉人,我也喜欢明朝,但这不是明朝伟大的原因。

1、明朝的内阁和西方的内阁根本不是一回事!西方的内阁权力来源议会,向议会负责。明朝的内阁向皇帝负责,是废除丞相后,对政治形式的一种补充,比唐宋的的丞相权力要小。只有票拟权,什么意思呢?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定好具体的处理方式,有时只是文字匠!拟定好之后,还要经过批红,也就是要皇帝修改或签字(最后要司礼监盖章),然后交付给六部执行。有张居正这样的人,皇帝小,有太后支持,还和司礼监关系好,所以权力很大。但大多数时候内阁首辅是比不上唐宋丞相的。因为内阁不是中央一级政府,说的更明白一点,在制度上,内阁不是六部的上级单位,只是皇帝的秘书班子。

之所以说这么多,是因为有网友认为明朝快要接近君主立宪了!

2、东西方比较上来看,明朝已经开始落后了,西方的文艺复兴、资产阶级的诞生,资本主义的革命都比明朝领先很多,而且基本上发生在明代这一个阶段。明成祖的神机营的火器原本是世界级别的,但明末的火器基本上都在澳门从荷兰葡萄牙人手里购得。这也可见一斑。

之所以说这两点,是因为封建制度已经进入了末期,而17世纪,明朝又进入了本身的周期末期。要一个快三百年的王朝中兴,这基本是不太可能。但纵观大明境内,没有一只新兴的,在政治文化上可以和大明媲美的汉族势力。

明朝之后,会发生什么,大家都不可以去假设。也许更好,也许更坏!但只有一个事实,前清在维护领土和民族统一上是有巨大贡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