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七十多岁的老人每天还在给儿女做饭,这样应该吗?

小蜗牛🐌


我嫁给我老公的时候他老爸快70了,婆婆在女儿家带外甥。因为公公有心脏病,所以大家都不放心他一个人住,老公也坚决说要住在一起。我们都要上班,晚饭自然是公公烧了。我们每个月交伙食费给他。说实在两代人口味完全不一样,餐桌上的菜烧来烧去也只有那么4、5个,我是宁愿在外面吃面,但没办法,只要连续两天不回家吃晚饭,婆婆的电话就会来,说别在外面吃。还好,我和老公的工作也是经常需要出差的。就这样一直到了我婆婆回来,8年了,终于搬了出来。


微雨红尘不相逢


70多岁的老母亲还天天给我们做饭好吗?

这个问题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像我婆婆,马上73岁了。每天一早,我到公司吃早餐、上班。

先生也是,可以到单位吃早餐。但是,先生往往会在家陪婆婆吃早餐,然后步行去公司上班。

中午,先生又步行回家,陪婆婆午餐。很简单随便吃点,很多时候都是面条。

晚上我回家后,我们三口人一起吃饭。一般两菜一汤什么的。如果菜多了,我们还会劝婆婆少做点。可是,她往往还是会多做。吃不了的,都便宜了那条大狗。

我早就问过婆婆,如果不行咱们就请个钟点工或保姆,帮助她买菜做饭收拾家务(其实没那条件,我就是试探婆婆能行不。当然,如果她确实体力不行,我们又必须上班,至少钟点工还是应该考虑的)。

但是她的回答是,不!

她不喜欢家里有外人。

还有,每天拖个拖车去买菜,对她而言,就是社交活动。

要知道,公公在时,她唯二的工作就是照顾公公,和我们俩的晚餐。公公不在了,她的心空了,如果在一点事情都没有可做的,估计她会更了无生趣。

就像昨天吧,周六,我们要去我父亲家看他们,跟她说我们不会在家吃午饭晚餐。早餐是我们自己做的。

结果,她说那就不去买菜了。然而,在家坐立不安了几遍,她还是拖了拖车说,我还是去看看有啥买的。

所以,如果老人还能动,适当动一下也是好的。

但是,我们会承包洗碗、拖地等事务,让她丢了碗,就可以去休息。不过她的休息,也就是看不完的电视。

如果不能动了,晚辈还是应该承担一切家务,并照顾老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一代抚养一代,一代反哺一代,这是人类的自然规律。


云是鹤家乡680


我认识一个老奶奶,她不识字,做了一辈子家庭主妇。她很能干,把一大家四代人的饮食起居都操持的妥妥贴贴。

93岁时,她还上下8楼(没有电梯)去买回一天的菜和早点。每天做2餐饭,分类收、洗(洗衣机)大人孩子的衣物。

喜欢吃五花肉,喜欢大笑、唱歌,说话语音洪亮,思维敏捷。我们都预计这老奶奶能活过100呢。

可是,老奶奶在97岁那年离世了。

原来她95岁那年,在买菜回家的路上,被一辆摩托车撞至踝关节骨折,卧床半年养伤,此后她的精气神都明显衰退了,时有恍惚,再想继续做家务,已力不从心。

96岁那年,坚持生活自理的她,忘记身后有一桶开水,一屁股坐进去,她又一次因烫伤住院、卧床养伤。

可惜,这一次,老奶奶再也没能恢复元气,终因机体功能极速衰退,导致并发症而不治。

老年人,要懂得顺应自然,要懂得服老。做与自己年龄、体力相符的事情,不要逞强好胜。


乐呵


我妈妈70多了,天天做饭。每天早上我,我妈,我孩子,一起开车出门,先送孩子上学,然后直接去菜市场,买菜,买早点。回家后,吃过早点,老娘就去打癞子(天津麻将)。中午,腾腾饭吃。中午,老娘睡会一觉。这时,我会把晚上要吃的菜,洗好,切好。老娘醒了,看会电视,我去接给孩子,每天5:30老娘准时开始炒菜!碗谁刷的时候都有,其它家里的活,都是我干。老公,只管上班,家务适当帮帮我。就这样,我觉得挺好,每天,一起出去溜溜,玩会,做饭,也适当干点家务,很充实。当然,是身体允许。


甘棠遗爱2012


这个问题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老人心甘情愿,以此为乐。一种是力不从心,非常勉强。我们家属于抱团的那种,当初女婿读博,留学,女儿外孙一直就在我的身边,儿子下班也帮我哄外孙,我老公是美食家,我跟他学会了很多做菜的手艺。自从娶了儿媳妇,女儿怕我累就自已做饭,但都住在一个院里,做了什么好吃的互相端过来交换吃,没事大家到外面去磋一顿。做饭是我的乐趣,看着孩子们吃的开心,我更开心,这不刚给女儿发微信,明天中午让他们过来吃冬至的饺子。


许大米95


七十多岁的老人每天还在给儿女做饭,应该吗?

应不应该还得看家庭情况吧!理论上肯定不应该,但实际生活中却不是这样的。

我们村有户这样的人家,家中两个老人,一个八十多岁男老人,一个七十多岁女老人,有个儿子和儿媳妇每天早出晚归的上班,根本没时间做饭。

每天老人家都是第一个起来,先去菜地里摘些菜,干一会活,之后再回来给儿子们做饭,有的时候即便做好了饭,儿子儿媳连吃都不吃一口,起来就急匆匆的上班去了,于是只有两个老人自己吃。

有时候儿子儿媳下班回来,看到还没有做饭,也不管老人去做什么,即便忙了一天,也会被儿子骂,各种埋怨,有时候甚至还破门而出。更可悲的是,有时候老人都把饭菜做好了,儿子儿媳回来还嫌弃寒酸,老人即便有无数委屈,也只能憋在心里,有时候我们看到,也会莫名的心酸。

不仅如此,两个老人一年的低保,基本上都被儿子们以各种方式要去,老人连买营养品的钱都没有。

更不幸的是,老人儿子因为在工地上班,不小心发生意外,腿被机器砸断了,现在只能待在家里,老人们负担更是加重了。



xianbo5201315


反映了两个问题;

1 ,父母太慈爱,从小就服侍贯了,一下子放不下来,一直为儿女干到油尽灯灭为止。

2,由于父母的娇贯,自然养成一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坏习惯。从小形成的改不了。

归根结底一句话都是60年代的人害了下一代,因为自己吃苦太多,生怕儿女们也吃苦,所以百般呵护!百般迁就形成一种畸型人格,为什么现在不孝的,自私的年青人多呢?都是上辈人贯的,故曰:自作自受。

遣憾!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知要用几代人的努力才能纠正过来!!!


金猴67


关于这个话题要看具体情况,一个家庭的和睦兴旺发达与否,不是一定要谁做家务,一定谁多干谁少干,而是互相体贴,互相包容,互相理解,团结和谐,而要想达到这些,不是凭空说教就能做到的,往大处说,要用马克思辨证法的有条件论来认识。

这就涉及到家风问题、家庭教育问题、家庭文化氛围、每个人性格修养等诸多方面了。比如:馋、懒是作人的大忌!更是家庭和谐发达的大忌!一旦沾上这两个字必将家不象家,人不像人!直至败坏下一代孩孑不像个孩子!这样的例子身边随处可见,随便一抓一大把。如:上大学了,女孩孑不会洗衣服更不愿意洗衣服,比吃比穿比化桩品比名牌,谁家娶了这样的女人能说不是这个家庭的灾难吗?

老年人70岁也好、60岁也罢、80岁也行,只要身体允许,自己愿意做点饭、打扫一下卫生未偿不可,关键之关键是家庭成员其它人怎么看待、怎么认识,尤其是晚辈人!如果子女认识到是老人体贴爱护晚辈,替自已着想工作一天很辛苦,回家吃个现成的热乎饭,减轻自已负担,要感恩。妥了,这个家庭想不和美都难!孑孝妻贤,家业一定兴旺!神都欢喜,乐意常驻此家。因为世界上不爱子女的老人极少极少,即使有,也属于极少的混蛋之类,不值得去讨论他们。相反,不懂事的子女还是为数相当可观的,尤其在当今社会中,凡是家庭不和睦者的子女们一定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当今社会,独生子女正在当年,老年人主要是对这批独生子女而言的,家庭也是对他们而说的,社会造成了这一代年轻人骄生惯养,唯我独大,又馋又懒!!!所以家庭矛盾频出。其中突出的是婆媳关系,为了避开婆媳关系,所以,跟娘家妈共同生活的家庭为多,孙辈由外婆照看的为多,传统文化中“多年媳妇熬成婆“媳妇伺候婆婆,己经荡然无存了,全部改为婆婆伺候媳妇,还不许有牢骚、有愿言,媳妇满心不滿,不吱声,不反驳,就烧高香了,这样的家庭就算不错的了。至于満怀感恩的儿媳妇,真是得打着灯笼满大街都难找了。

再多说一句,农村进城当儿媳妇的,本以为大多数都不是独女,馋和懒的弊端先天性会好一些,但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受社会大环境之影响,也是大多数骄生贯养,加之文化底蕴较差,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加之进城的唯一目的是享受,后果也很令人失望。特别是古语:“槽头买马看母马",妈对女孩的一生影响太大太大了!真可以说传统文化内含深遂,是永恒的真理!找农村女孩做媳妇的人和家庭一定要好好考察,以免一辈子后悔。


用户4485492533017


这没什么应该不应该的。都是一家人,只要身体好,也乐意,完全可以的。可以打发时间,也锻炼身体,有时受到表扬赞扬,心里很乐的。

不过,子女应该体谅老人。人毕竟老了,在休息的时候,尽量自己干。让老人休息一下,至少帮衬老人,择菜,切菜,配菜,洗个碗。

天冷了,叮嘱让老人用热水洗碗筷,别心疼水。冷水洗,洗不干净,还容易受凉。用洗洁精或许会伤手。

一个家庭,别计较太多。互相体谅,互相理解。互相帮忙,多为对方着想。多说一点暖心的话,多说几句“谢谢”,“辛苦了”。

多说几句“您歇着,我来”。等等,大有好处,增近家庭之间的和睦。和为贵,尊老爱幼,必须大力提倡。


笨笨潮爷1


首先,现在来说七十多岁的人身体大多数都还不错,如果处于自愿给孩子做饭,那就没什么好说的,老人有点事做挺好的,再者他也觉得伺候一下儿女心里也很高兴,总比常年见不到子女强吧。还有就是父母不管多大,见到子女还是觉得子女就是孩子。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不是很好吗。不过话说回来子女最好能和父母一起做饭,或者刷锅刷碗就别让老人做了。做饭的时候还能说说话交流交流,这也就是所谓的天伦之乐。总之力所能及,家庭和睦是多么幸福的事啊。趁父母在多陪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