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原因会引起肝功能异常?

南开孙药师


肝功能异常可由多种疾病所致,肝炎、肝硬化、感染性疾病、药物性肝病、胆管梗阻等等。肝功能异常时肝功能检测指标的改变各不相同,比较多用的指标是转氨酶及胆红素。

常见导致肝功能异常的疾病有如下:

1.、病毒性肝炎:这是最常见的病因,肝功能检查可有转氨酶、胆红素的升高。

2、胆道梗阻:主要是胆管结石,一些多发的肝内结石也会导致肝损害。

3、脂肪肝:一般重度脂肪肝才会出现肝功能异常。

4.、自身免疫性肝炎:发病初转氨酶轻到中度升高。

5.、药物性肝病:一些药物会有肝功能损害,如抗结核药、抗甲亢药等。

6、重症感染:重症胰腺炎、重症肺炎等重症感染性病会有肝损害。

肝功能异常时,最重要的是找出病因,这样治疗才会事半功倍。

★若本回答有帮助,请点赞支持!

胃肠肝胆外科曾医生


在我们国家,引起肝功能最常见的原因估计就是慢性乙型肝炎了。其次是丙型肝炎,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等等。


很多肝功能异常、转氨酶升高的朋友,去医院检查,会发现乙肝两对半是有问题的,医生可能告诉你是大三阳或者小三阳,如果这时候转氨酶持续升高,那么就是慢性乙型肝炎了,必须要接受抗病毒治疗,才能最好的预防肝硬化、肝癌的发生,如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进行抗病毒治疗,那么将会有25%左右发生肝硬化。抗病毒治疗首选口服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药物,也可以选择肌注干扰素。


慢性丙型肝炎也会导致转氨酶升高、肝功能异常,但丙肝目前是可以治愈的了,乙肝还不行。有丙肝的朋友必须在感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的抗病毒治疗,争取治愈丙肝。


很多药物会导致肝损伤,比如中药雷公藤,西药也有很多药物导致肝损伤的,比如抗结核的药物利福平。如果发现肝脏损伤,就要调整剂量或者不用这个药了。


发现肝功能异常,首先要寻找原因,看什么情况导致的,再来治疗。而不要盲目采取所谓的护肝治疗。要知道,护肝治疗的药物有些也是会导致肝损伤的。


李鸿政医生


肝功能异常一般来说指的是肝功能损害,指在生物、理化、代谢、免疫等因素的作用下,肝脏发生炎症反应,导致肝细胞水肿、坏死,表现为肝功能里面的蛋白、胆红素、转氨酶等指标出现异常的情况。

肝损害的病因以生物因素为最常见,病毒、细菌、寄生虫等,都能引起肝细胞损伤。由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等引起的肝炎,在我国被列为法定传染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肝炎”。这其中以乙肝为最多见,也最为国人所重视。



除了病毒可以引起肝损害之外,还有其他的因素,比较常见的有非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害、自身免疫性肝损害、缺血性肝损害、淤血性肝损害、遗传和代谢疾病等等。在某些情况下,比如熬夜、剧烈运动等,偶尔也会出现肝功能异常。

不过,也有一些少见但容易引起人们忽略的原因,如其他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肝脏炎症,危害性也不小,同样要引起重视。这些生物性致病因素如下:

1、肝炎病毒以外的病毒

巨细胞病毒:多见于婴儿,临床特点为:肝脏肿大、黄疸、先天性缺陷;成人也可感染,表现为单核细胞增多样的肝损害,部分患者可发生于输血后。

EB病毒: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因,5%-10%的EB病毒感染者可出现黄疸型肝炎,90%-95%的感染者可出现亚临床肝损害。部分青年人EB病毒感染者,起病急,病情严重,要引起重视。

其他病毒:如黄热病毒,可引起黄疸、全身毒血症状、出血,伴轻度的肝脏炎症反应。而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风疹病毒、麻疹病毒等,也可偶尔造成肝脏炎症。

2、细菌

放线菌,通常引起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疾病,可伴有进展性、坏死性有肝脏脓肿;其他细菌,特别是革兰氏阴性菌和厌氧菌性败血症,能通过门静脉系统感染扩散致肝脏,引起脓毒血症、胆管炎、肝脏感染等,这种情况,往往中毒症状重而肝功能损害轻微。结核分枝杆菌,能引起肝脏肉芽肿性浸润,引起黄疸、转氨酶升高,一个重要的特点是碱性磷酸酶可异常升高。

3、真菌

随着HIV的流行,免疫功能缺陷的患者,常常会合并各种机会感染,特别是真菌性的机会感染,如组织胞浆菌病,可侵犯肝脏,引起肝、脾肉芽肿,这种感染痊愈后常遗留钙化。此外,隐球菌、球孢子菌、芽生菌等都能引起肝损害。

4、原虫

阿米巴病包括肠和肝阿米巴病,肝脏阿米巴脓肿时,通常并无痢疾的表现,只表现为单一的巨大液化脓肿,伴全身不适、肝大,触痛明显,但肝功能指标可仅有轻度的异常。疟疾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很多地方地区性肝脾肿大的重要原因,在其他疟疾流行地区也有,这种情况除非有活动性的溶血,否则很少表现为黄疸,或仅有轻度黄疸。弓形虫可经胎盘传播胎儿,故婴幼儿有黄疸,伴有中枢神经系统表现者,需考虑有没有弓形虫感染。内脏利什曼原虫,是侵犯网状内皮系统的寄生虫浸润,常有肝脾肿大。

5、其他寄生虫

蛔虫是上个世纪中国农村的常见寄生虫感染,成虫可导致胆管阻塞,幼虫可引起实质性肉芽肿。华支睾吸虫能引起胆道感染、炎症、结石,甚至癌变,也会损害肝功能。包虫病,通常在肝内形成一个或多个包虫囊,伴有边缘钙化,肝大但可以无明显症状,甚至不损害肝功能。肝片吸虫呈世界性分布,急性感染可出现发热、肝大、触痛、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表现,慢性感染常导致胆道纤维化和胆管炎。血吸虫是对肝脏影响最大的寄生虫病,由于门静脉对虫卵的肉芽肿反应,常出现进展性的肝、脾肿大、肝纤维化、门脉高压、静脉曲张,患者肝功能可正常。

6、螺旋体

钩端螺旋体感染可引起急性发热、乏力、虚脱、黄疸、出血、肾脏损伤等,患者的肝损害常表现为轻度,但可伴有严重黄疸;梅毒螺旋体感染,有先天性和获得性感染的途径,先天性者可引起新生儿肝脾大、纤维化;获得性者,在第二阶段可表现为各种类型的肝炎,第三阶段则为梅毒瘤伴瘢痕形成。回归热患者,由莱姆螺旋体感染引起,可在全身症状的同时,出现肝大、黄疸等表现。

各种病原体感染和其他疾病引起的肝损害,除极个别外,一般都不具备特异性的病理改变和诊断价值,如需进一步确诊,需要结合各种病原学检查等手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