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原因會引起肝功能異常?

南開孫藥師


肝功能異常可由多種疾病所致,肝炎、肝硬化、感染性疾病、藥物性肝病、膽管梗阻等等。肝功能異常時肝功能檢測指標的改變各不相同,比較多用的指標是轉氨酶及膽紅素。

常見導致肝功能異常的疾病有如下:

1.、病毒性肝炎:這是最常見的病因,肝功能檢查可有轉氨酶、膽紅素的升高。

2、膽道梗阻:主要是膽管結石,一些多發的肝內結石也會導致肝損害。

3、脂肪肝:一般重度脂肪肝才會出現肝功能異常。

4.、自身免疫性肝炎:發病初轉氨酶輕到中度升高。

5.、藥物性肝病:一些藥物會有肝功能損害,如抗結核藥、抗甲亢藥等。

6、重症感染:重症胰腺炎、重症肺炎等重症感染性病會有肝損害。

肝功能異常時,最重要的是找出病因,這樣治療才會事半功倍。

★若本回答有幫助,請點贊支持!

胃腸肝膽外科曾醫生


在我們國家,引起肝功能最常見的原因估計就是慢性乙型肝炎了。其次是丙型肝炎,酒精性肝炎,藥物性肝炎等等。


很多肝功能異常、轉氨酶升高的朋友,去醫院檢查,會發現乙肝兩對半是有問題的,醫生可能告訴你是大三陽或者小三陽,如果這時候轉氨酶持續升高,那麼就是慢性乙型肝炎了,必須要接受抗病毒治療,才能最好的預防肝硬化、肝癌的發生,如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進行抗病毒治療,那麼將會有25%左右發生肝硬化。抗病毒治療首選口服恩替卡韋、替諾福韋等藥物,也可以選擇肌注干擾素。


慢性丙型肝炎也會導致轉氨酶升高、肝功能異常,但丙肝目前是可以治癒的了,乙肝還不行。有丙肝的朋友必須在感染科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合理的抗病毒治療,爭取治癒丙肝。


很多藥物會導致肝損傷,比如中藥雷公藤,西藥也有很多藥物導致肝損傷的,比如抗結核的藥物利福平。如果發現肝臟損傷,就要調整劑量或者不用這個藥了。


發現肝功能異常,首先要尋找原因,看什麼情況導致的,再來治療。而不要盲目採取所謂的護肝治療。要知道,護肝治療的藥物有些也是會導致肝損傷的。


李鴻政醫生


肝功能異常一般來說指的是肝功能損害,指在生物、理化、代謝、免疫等因素的作用下,肝臟發生炎症反應,導致肝細胞水腫、壞死,表現為肝功能裡面的蛋白、膽紅素、轉氨酶等指標出現異常的情況。

肝損害的病因以生物因素為最常見,病毒、細菌、寄生蟲等,都能引起肝細胞損傷。由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等引起的肝炎,在我國被列為法定傳染病,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肝炎”。這其中以乙肝為最多見,也最為國人所重視。



除了病毒可以引起肝損害之外,還有其他的因素,比較常見的有非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病、藥物性肝損害、自身免疫性肝損害、缺血性肝損害、淤血性肝損害、遺傳和代謝疾病等等。在某些情況下,比如熬夜、劇烈運動等,偶爾也會出現肝功能異常。

不過,也有一些少見但容易引起人們忽略的原因,如其他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肝臟炎症,危害性也不小,同樣要引起重視。這些生物性致病因素如下:

1、肝炎病毒以外的病毒

鉅細胞病毒:多見於嬰兒,臨床特點為:肝臟腫大、黃疸、先天性缺陷;成人也可感染,表現為單核細胞增多樣的肝損害,部分患者可發生於輸血後。

EB病毒:是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的病因,5%-10%的EB病毒感染者可出現黃疸型肝炎,90%-95%的感染者可出現亞臨床肝損害。部分青年人EB病毒感染者,起病急,病情嚴重,要引起重視。

其他病毒:如黃熱病毒,可引起黃疸、全身毒血癥狀、出血,伴輕度的肝臟炎症反應。而埃可病毒、柯薩奇病毒、單純皰疹病毒、水痘-帶狀皰疹病毒、風疹病毒、麻疹病毒等,也可偶爾造成肝臟炎症。

2、細菌

放線菌,通常引起慢性化膿性肉芽腫性疾病,可伴有進展性、壞死性有肝臟膿腫;其他細菌,特別是革蘭氏陰性菌和厭氧菌性敗血症,能通過門靜脈系統感染擴散致肝臟,引起膿毒血癥、膽管炎、肝臟感染等,這種情況,往往中毒症狀重而肝功能損害輕微。結核分枝桿菌,能引起肝臟肉芽腫性浸潤,引起黃疸、轉氨酶升高,一個重要的特點是鹼性磷酸酶可異常升高。

3、真菌

隨著HIV的流行,免疫功能缺陷的患者,常常會合並各種機會感染,特別是真菌性的機會感染,如組織胞漿菌病,可侵犯肝臟,引起肝、脾肉芽腫,這種感染痊癒後常遺留鈣化。此外,隱球菌、球孢子菌、芽生菌等都能引起肝損害。

4、原蟲

阿米巴病包括腸和肝阿米巴病,肝臟阿米巴膿腫時,通常並無痢疾的表現,只表現為單一的巨大液化膿腫,伴全身不適、肝大,觸痛明顯,但肝功能指標可僅有輕度的異常。瘧疾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很多地方地區性肝脾腫大的重要原因,在其他瘧疾流行地區也有,這種情況除非有活動性的溶血,否則很少表現為黃疸,或僅有輕度黃疸。弓形蟲可經胎盤傳播胎兒,故嬰幼兒有黃疸,伴有中樞神經系統表現者,需考慮有沒有弓形蟲感染。內臟利什曼原蟲,是侵犯網狀內皮系統的寄生蟲浸潤,常有肝脾腫大。

5、其他寄生蟲

蛔蟲是上個世紀中國農村的常見寄生蟲感染,成蟲可導致膽管阻塞,幼蟲可引起實質性肉芽腫。華支睪吸蟲能引起膽道感染、炎症、結石,甚至癌變,也會損害肝功能。包蟲病,通常在肝內形成一個或多個包蟲囊,伴有邊緣鈣化,肝大但可以無明顯症狀,甚至不損害肝功能。肝片吸蟲呈世界性分佈,急性感染可出現發熱、肝大、觸痛、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等表現,慢性感染常導致膽道纖維化和膽管炎。血吸蟲是對肝臟影響最大的寄生蟲病,由於門靜脈對蟲卵的肉芽腫反應,常出現進展性的肝、脾腫大、肝纖維化、門脈高壓、靜脈曲張,患者肝功能可正常。

6、螺旋體

鉤端螺旋體感染可引起急性發熱、乏力、虛脫、黃疸、出血、腎臟損傷等,患者的肝損害常表現為輕度,但可伴有嚴重黃疸;梅毒螺旋體感染,有先天性和獲得性感染的途徑,先天性者可引起新生兒肝脾大、纖維化;獲得性者,在第二階段可表現為各種類型的肝炎,第三階段則為梅毒瘤伴瘢痕形成。迴歸熱患者,由萊姆螺旋體感染引起,可在全身症狀的同時,出現肝大、黃疸等表現。

各種病原體感染和其他疾病引起的肝損害,除極個別外,一般都不具備特異性的病理改變和診斷價值,如需進一步確診,需要結合各種病原學檢查等手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