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傳感器對於物聯網是至關重要的?

手機用戶92586218319


物聯網價值在對獲取的海量數據並加以利用,這背後核心是傳感器部署。

我始終覺得,物聯網核心在於傳感器部署,數以萬億億的傳感器被嵌入到各個角落,所收集的數據利用AI進行智能分析,讓物理設備具有生命力。可以說,小小傳感器驅動數字變革,讓一切可以被量化,企業有能力獲取到無限數據,並從中洞察實現快速創新,更能驅動製造業升級,甚至基於海量數據,地區可以洞悉未來商業經濟。

物聯網自提出到如今已經二十多年,但傳感器部署規模並未普及,致使沒有足夠物理層,導致數據不足,從源頭上制約產業發展。傳感器部署作為物聯網基礎設施,多年前就有國家提出萬億傳感器革命,旨在推動社會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中每年使用1萬億個傳感器,並預計在2030年後將100萬億傳感器嵌入到各種場所。

數以“億”計的傳感器被嵌入到各個角落,城市建築、橋樑,智能終端、電錶和工業機器等,傳感器把人、機器、數據給連接起來,讓一切可以被量化,工廠可實時監控機器的運轉狀態、改善生產線運轉,提升效率、釋放潛能。傳感器部署在城市各個角落,對城市運行持續動態採集、測量、分析和優化成為可能,帶來基於數據驅動新型智慧城市綜合應用,使得城市運轉真正“聰明”起來。

在無人駕駛商業進程中,傳感器是無人駕駛汽車的大腦,通過部署一些列傳感器組合,感知周圍的環境,讓無人駕駛成為現實。工廠因傳感器部署將帶來數字化為背景的一場全新工業革命,從無不不在的智能攝像頭到部署在城市各個角落的各種傳感器,以此對城市各種數據進行收集,並經雲端AI技術處理後,有助於提高對交通和街道等城市公共管理能力。

此外,傳感器技術開創了一個智慧城市的新時代,以此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能力,英特爾就給出的一個美國城市應用案例,聖地亞哥在全市部署智能網絡,以優化交通和停車系統,並改進能源管理體系,對此聖地亞哥市長Kevin Faulconer表示,新技術將使城市和開發商有機會把我們的社區建設得更安全、更智能。

伴隨傳感器部署呈現快速增長態勢,推動物聯網蓬勃發展,所產生數據,將數據釐清,挖掘出價值是核心所在,為雲平臺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雲端作為各種設備聯網後所產生的數據提供存儲、管理、分析等。雲平臺其核心在於數據集散中心,對萬物互聯所收集的數據加以利用,將會誕生出很多創新商業模式及應用,是物聯網產業發展基石。


楊劍勇


我們可以換種容易理解的方式來認識物聯網。

人有大腦、有神經、有5感(眼耳鼻舌身—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有4肢。5感傳遞感知信號,通過神經傳遞給大腦,大腦進行信息的加工和分析,再通過神經反饋給4肢,進而產生一些行為。

人的這個系統和過程,像極了物聯網體系。

  • 大腦就是芯片

  • 神經就是傳輸網絡

  • 4肢就是控制器

  • 而5感就相當於我們常說的傳感器了


我們說傳感器對於物聯網至關重要,可以從兩個層面來理解。

  1. 傳感器是採集信息的最前端端口,就好比人類“5感盡失”,基本上就啥也幹不成了;

  2. 物聯網目前的發展還處於初級階段,我們天天喊物聯網蓬勃發展啦,巨頭大力進軍物聯網啦,運營商公佈物聯網資費啦......其實我們離真正的物聯網世界還遠得很。目前,所有物聯網產品都只能從信息採集開始,這是個漫長的過程。


發展物聯網體系,有這樣幾個大模塊需要去攻克:

  • 修路——信息信號和控制信號的傳輸(NB-IOT,物聯網專用傳輸協議)

  • 採礦——信息採集,首先要採集什麼?什麼不採集?這是個問題。其二,各類傳感器的集成研發,市面上傳感器有很多,但是能否把諸多感知信號集成在一個產品上,而且還能做到低功耗、長效使用,這才是關鍵。

  • 智能化——智能化又大致分為兩個層面:數據分析和機器學習。數據分析,是將傳感器採集來的數據進行加工,構成我們需要的信息。機器學習,是可以完成提前預測和智能算法的,就像我們被火焰燙傷後,就再不會去觸摸火焰了(這個道理對於人來說很簡單,但要讓機器也能做到這點,就需要時間了)。智能化的完成,自然離不開芯片(人的大腦),而目前國內用的所有芯片都是美國高通的產品,巨頭們涉足這一塊,也是為了研發出中國芯,這才是物聯網全面爆發的重頭和關鍵。


  • 應用——上述3點,是物聯網的基礎,這一點是最直接服務於我們的。基於物聯網的信息採集、數據傳輸、智能化,我們在上面搭建什麼場景下的應用和服務,這應該是百家齊放、百家爭鳴的地方(就好比當年移動互聯網基於android和ios開發的眾多APP一樣)。


而目前,物聯網應用場景還真不多,作為一個業內人士況且如此,更別說大眾消費者能知道多少物聯網應用了。一般都應用在,比如地下管廊的監控和維護、自動抄水錶、智能垃圾箱、林火監測、氣候探測、智慧工廠、智慧農田等等這些跟咱們日常生活比較遠的地方。


這是正常的,因為一個技術的降臨,首先應用的場景一定是自上而下的(從國家到政府到企業,最後才到家庭和個人)。

說點題外話,忍不住想吐個槽!!!我知道有很多廠家在生產智能傢俱,我個人是覺得挺無聊的,因為一點都不智能好嗎???!!!我家的冰箱告訴我放在第二層的菜可能已經不能吃了。廢話,你不告訴我,我就不知道了嗎?能不能說點正經的?能不能說點我不知道的?它又告訴我,冰箱裡已經沒有多少菜了,得去買菜。廢話!!!你知道沒菜了,你倒是給我買呀?你不是智能的嗎?你倒是買些我喜歡吃的來呀!!!所以說,智能傢俱熟麼的,真的很無聊,是在太無聊了!!!


所以,這樣解釋物聯網體系和傳感器的重要性,同學們明白了嗎?


微麥物聯網大數據


物聯網簡單來說就是internet of things,那麼物聯網的基本原理和架構是什麼樣的,簡單來說,物聯網和互聯網之間的區別在於,互聯網將人和人聯繫起來,跨越了空間,帶來了信息的爆炸,在這個基礎上衍生出了無數的商機和新的應用,而物聯網的互聯互通的對象不僅僅是人,還包括各種物體的信息的互聯互通,這將會帶來比互聯網時代更大的空間和應用場合。那麼要實現這樣的萬物互聯,需要以下的架構體系:傳感器->信息傳輸->大數據處理->應用決策。在這樣的架構體系中,我們不能發現,傳感器是最底層的部分,也可以說是物聯網是否能夠做好,是否能夠完美應用的核心基礎。傳感器是否能夠正確的測量物體的信息,是否具備足夠低的功耗、足夠小的體積、足夠精準的測量結果、足夠長的待機時間,這些都將決定著數據量是否足夠,數據來源是否可信,從而直接決定這應用中的用戶體驗。

對於以上的四個部分來講,信息傳輸大家通常覺得不是物聯網中的核心制約技術,且不說5G未來的傳輸量,窄帶寬帶物聯網都已經有公開協議落地,相信未來能夠支撐物聯網的信息傳輸,大數據處理目前也是相對比較成熟的技術,雲計算和雲平臺已經能夠為很多的物聯網技術提供支撐,而傳感器自身因為不僅僅是軟件技術,還受到很多硬件技術和製造工藝的制約,所以能夠擁有準確而可靠的傳感器網絡會是物聯網中的核心技術,是能否真正將物聯網真正走向大眾應用的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