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你的第一台相机是什么相机?

行摄清远


我的属于自己的第一台相机是雅西卡FX_7,是1985年买的,当时国内最好的相机是理光R10,是高档相机,雅西卡是中挡相机。我记得当时雅西卡FX7带镜头还是原装的50mm,光圈2标准定焦头,当时价格是780元左右。fx-7与fx-3不同的地方是快门速度提高到1/2000秒。雅西卡是使用yc卡口的,我还配了一个变焦头,是75——200mm,当时的价格是500多块钱。我当老师,工资每月才100出头,根本买不起。我们学校有个工作时间较长,非常会过日子的老师,有些个存款,他买了一台理光R10。然后就对我说,我借钱给你买相机,你每月还就好,咱们一起玩。就这样我花了一年的工资,买了第一台自己的相机。没事就去拍风景啊,人物的,回来自己冲胶卷,自己洗放相片。相机到现在我还收藏在家,虽然中间出现快门的问题,但是相机质量很好。这台单反相机是裂焦是对焦,对焦屏很亮,对焦快。





荆亮8111


我的第一台相机,是什么品牌已经记不请了,那是1979年,我还在部队当兵,当时任团保卫股干事,刚刚到保卫股要去兵种总部进行保卫知识培训,当时就有摄影培训课,主要讲基础知识和公安的痕迹照相等。当时,单位有两台照相机,一台德国进口的135照相机,一台国产牡丹120照相机。还有一台放大机也不知是什么牌子了。我的摄影技术就是通过它们在老师和当时我的战友,我的股长高殿军耐心传受下学到的。

转业后,我自己购买的第一台照相机是理光XR–X 2000,现在还可以使用,第一台数码相机是佳能20D,现在也可使用。现在使用的是佳能5D2。一恍,已经40年过去了,这些心爱的相机也伴随我走过了40年。在摄影领域,我还在不断学习追求和提高,我的宗质就是摄影快乐!快乐摄影!





张卫国手机摄影


我最早亲自拍照玩过相机是借来的 双镜头120型海鸥4B照相机 ,可以拍6X6的方形照片12张,那是胶片很宝贵,为了节约底片,会尽量拍4.5X6的照片一卷可以拍16张。然后自己用显影罐冲卷,用自己亲手做的曝光箱印和底片一样大的照片,那时买不起放大机。大概是八十年代末,买了一台属于自己的华夏821型旁轴取景135型照相机,那个时候做梦都想要一台单反相机,一有机会就去照相器材商店趴到柜台上隔着玻璃看啊看,那黑黑的机身上那白色 绿色 红色 的光圈 速度 焦急 景深刻度是那么的迷人可爱,几天不去看看就想它们。那时候国产的单反 主要是海鸥DF 珠江DF 进口的敢看一眼的有 摄美 企诺CM5 理光5 具有多重曝光模式更高端想都不敢想 ,理光7 奥林帕斯 潘泰克斯 机械的经典机型尼康FM2 雅西卡 美能达 后来就更是越来越高级自动化了,早期国产单反连测光表都没有,靠经验来决定曝光组合,后来的机型实现了AE自动曝光,接着成龙大哥代言的佳能EOS-1都AF自动对焦了,此后取景器里磨砂玻璃加环形微棱镜加中心裂像的手动对焦模式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后了进入数码时代了。


长春三木


本人的第一台相机,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单位弄到控购指标,再找新华社湖北记者站的记者,想办法找票,才买到一台海鸥135相机(型号不记得了)。同时还配了一个闪光灯,这个半圆闪光灯,配置有一个大蓄电池。这部相机由本人保管和使用。当时有什么大会或大的聚会时,带上助手。助手背着闪光灯蓄电池,手持闪光灯。自已颈脖上挂个海鸥135,站在台口拍照,特别自豪,仿佛台上台下的眼睛都盯着自已。


乾隆帝左都御史


第一台相机,让我想起了很久很久以前。大概是上个世纪70年代,第一次把家里的(长江)牌135相机拿出去来。和几个同学一起到风景区去玩,买的是黑白㬵卷(当时就没有彩色胶卷卖)。知道一点点照像的知识,总共照了两个胶卷,结果冲印店老板说只有9张可以冲印照片。(2个胶卷是可以照72张照片的)自以为是的聪明。

第二台相机是1982年买的(柯尼卡)傻瓜135相机📷。这台相机在当时拍摄很好。

第三台相机是(理光S600)。这个又比前一部相机要好的多。

第四台相机是(尼康3100)。这个主要是想学习一下摄影的初级技术。结果都买了10年了,没有时间学习。一事无成哦😯……


手机用户13808回归


第一台相机是富士av105的卡片机。应该说是心血来潮和小伙伴一起买了这个机器。也是这个机器让我对富士机器和富士龙镜头有初步而深刻的印象,浓重而鲜艳的色彩。却不讨人嫌。富士即使是在这样的卡片小机器上也没有放弃色彩的哲学。以当时的见识来说,确实是惊艳的。。也曾经想过富士的高端机器又会是什么样的表现。但是后来却跑到了尼康的入门阵营里了。d3200是尼康第一部高像素尝试的机器。只是白平衡有时候有点奇怪和对焦点少,。其他基本上都是优点了。对于一个入门机来说。画质锐利细腻。用这个套头拍了不少花花草草,人像也拍了一些,但也发现了一个问题,经常让这台机器吃灰了。老实说这个机器不重,但就是太显眼了。如果不是比较正式的拍摄,就不会想拿它出门。我有段时间甚至觉得我不怎么喜欢摄影吧。不然怎么会那么懒。随后就出掉了相机。不在关注这些事情,但是摄影这个事情吧,就是那么奇怪,你一段时间不碰总又怪想念的慌。这种感觉上来的时候,就难受想要相机。有时候看到什么的时候就想去拍。刚好那个时候尼康的d3300也出了。就买了一台,不敢买更好的。怕自己又吃灰。果不其然。过了瘾以后。没多久就又吃灰了。那时候对自己很沮丧。也不知道为什么。后来在网络上看到一个摄影师说的一句话提醒了我。你需要的只是一台你经常会带在身边的相机。而不是专业设备。看到这个有点恍然大悟的感觉。逐出掉了3300。存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积蓄,入了富士家的xt1+35f2。一直用到现在。其实心里一直喜欢富士。不管是色彩。操控。成像素质。和理念。就是有点贵。。现在我经常带着这个机器在身边体积也不大。其实我觉得绕了一圈。幸运的是最后找到了用卡片机时候的那种心情和状态。总是随身带着机器。充满好奇。


自在的爱255


我71年初当兵时在部队,发了帽徽领章,大家都喜欢照张像寄回家,我一战友在机务中队,找他们机组的飞行员,借了一部苏联产的120相机,结果拿来后我们三个城市兵,居然打不开,研究了半天都准备还回去了,我不死心又拿过来,结果发现是将相机右下角一个锣丝拧开,再往里一按就打开了。就这样我入迷了,我买的第一部相机,是74,5年北京照像机厂生产的第一批相机长城135,是上弦的,上一次弦可连续照十几张,不过国产相机质量实在差,没多久上弦机抅就出了毛病。不过相机我没舍得扔,现还放在老房子里。


蜀山晋翁


老爸在香港,所以几岁就开始接触相机,也是爸教我如何用关圈、速度,构图、不过60年代相机还是很奢侈的东西,连爸也不愿意给我买一台相机。我第一台相机是姐夫买给我的海欧135相机,好像要120元。是姐夫存了好多个月工资才买回来的。几十年过去了。一直记在心里。那时读中学,没事干就一个人跑去公园乱拍一通,胶片就求父母在珠江电影制片厂工作的同学买电影边角料,一块钱一卷。.....如今,有时还是喜欢拿相机拍照。


银妆素裹31111373


要说第一台属于自己的相机应该是富士一次性相机,第一台可以上交卷属于自己是是海鸥双镜头反光相机,后来换成海鸥135的,其实这些相机都不是常用的,当时主要还是用老爸单位里放在家里的一个佳能单反,都不要问我为什么不说型号,那时候根本不是像现在就像背国外明星名字一样在意型号,都是取景构图喝暗室那些事,甚至看完了摄影化学上下集,一集就有字典厚,杂志大。当时我化学成绩最差居然看这个,这些都是说的高中时代,80年代,后来断了,后来工作了,第一台自己买的相机居然是宝丽来那种高档的记得价格2400是93年一共花了3400,包括相纸。真是蛇精病,然后又断了,08年重新拿起单反的时候已是数码时代,16年开始又出单反进入无反C幅。如果退休了还有钱就玩玩大画幅。我是个随性的照相者,和摄影沾不上边。


flykiller


我的第一台机是1987买的雅西卡,花了我1800个大洋,足足半年的工资。但它给我带来了许多的快乐,也凝固了众多的生活瞬间。进入90年代换了台海鸥D300,也就是当时的美能达X-300的国产版。进入数码时代时的第一台相机是佳能A75,随后就掉入了泥坑,用过D80和D7000,镜头也有4-5支。由于年龄的增长,单反背起来感觉有点重不是很方便,现在出门一般都用手机,另外再配一台佳能M3微单

,需要倒腾的就用微单里的图片。总之一切又重归简单方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