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張愛玲到蘇明玉,這一百年裡女性是怎麼跟原生家庭對抗的?

從張愛玲到蘇明玉,這一百年裡女性是怎麼跟原生家庭對抗的?

播劇《都挺好》使女主角蘇明玉成為全民熱議的焦點,她出生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中,但卻能憑藉自己的智慧與毅力,在職場中拼出一條血路。

雖然求得親情不易,但在其他方面,蘇明玉有著很大的自由。

同樣是小說中的女主角,張愛玲筆下的人物可就沒有蘇明玉這麼好的結局了。

《半生緣》中的顧曼璐、《金鎖記》中的曹七巧、《沉香屑•第一爐香》中的葛薇龍等等,這些美貌聰慧的女孩卻在家庭的泥沼中越陷越深,無法飛向更高更遠的天空。

從張愛玲到蘇明玉,這一百年裡女性是怎麼跟原生家庭對抗的?
從張愛玲到蘇明玉,這一百年裡女性是怎麼跟原生家庭對抗的?

顧曼楨

在起落中迷失

《半生緣》中的顧曼璐出身於一個貧苦家庭,失去了父親這個勞動力後,為了養家,顧曼璐不得不挺身而出,利用她的美貌下海做舞女。

但她的做法卻並沒有得到家裡人的完全支持和理解,他們依賴著顧曼璐當舞女賺來的錢,卻也暗戳戳地嫌棄著顧曼璐的舞女身份。

從張愛玲到蘇明玉,這一百年裡女性是怎麼跟原生家庭對抗的?

(電視劇《半生緣》劇照,蔣勤勤飾顧曼璐)

後來顧曼璐洗白嫁人後,卻因為生不出孩子而差點遭受遺棄。

習慣了好日子的曼璐不想再回到以前的生活,為了討好丈夫,她把妹妹顧曼楨騙來,默許丈夫借腹生子。

此舉不僅斷送了曼楨一生的幸福,也沒有讓曼璐的日子更加好過,最後病重的曼璐帶著愧疚與遺憾死去了。

從張愛玲到蘇明玉,這一百年裡女性是怎麼跟原生家庭對抗的?

因為家境貧寒,沒受過什麼教育,曼璐只能選擇一種最易變現的途徑來養活家人。

雖然是犧牲自我,但她不僅沒有換得家人的尊重和同情,還在泥沼中越陷越深,直到這個世界所有的汙穢埋葬了她的青春與生命。

從張愛玲到蘇明玉,這一百年裡女性是怎麼跟原生家庭對抗的?

曹七巧

在壓抑中扭曲

《金鎖記》中,麻油店家的女兒曹七巧是個漂亮活潑的姑娘,街坊四鄰中喜歡她的人不少。但七巧卻為了過上富裕日子,選擇嫁給一個大戶人家的殘疾少爺。

從張愛玲到蘇明玉,這一百年裡女性是怎麼跟原生家庭對抗的?

(舞臺劇《金鎖記》宣傳照)

然而錦衣玉食的圖卷並不是她所期待的那樣徐徐展開。

由於出身低微,她一嫁過去就受到了夫家妯娌的排擠打壓,七巧也無法在丈夫這裡得到精神和肉體上的安慰。

於是七巧就在這樣長期壓抑的家庭環境中,漸漸地,由一顆弄堂裡最耀眼的珍珠,化成了古宅裡暗淡無光的魚目。

她在繼承了家產後,牢牢地把錢握在手心,戕害兒媳、控制女兒,一味地尋求病態的發洩與報復,最後走向崩潰。

家庭環境對曹七巧的影響是毋庸置疑的。

貧窮的孃家沒給七巧樹立正確的金錢觀,使她誤以為只要有了錢,就可以擁有一切幸福。富裕的夫家在嘲笑她、打壓她,這更加劇了七巧對金錢的慾望。

當七巧需要愛的時候,她的兩個家庭都在告訴她:有錢就好了。於是七巧就在對物質的追求中,漸漸喪失了愛的能力。

從張愛玲到蘇明玉,這一百年裡女性是怎麼跟原生家庭對抗的?

葛薇龍

在浮華中沉淪

《沉香屑•第一爐香》中的葛薇龍一直是個純潔、向上的女孩。

為了讀書,她從上海來到香港投奔有錢的姑媽梁太太。但是梁太太卻想利用葛薇龍的美貌做為籌碼,用來籠絡有錢的老爺或闊少。

從張愛玲到蘇明玉,這一百年裡女性是怎麼跟原生家庭對抗的?

葛薇龍起初懷揣著僥倖心理:只要自己一心讀書,畢業後一樣靠雙手賺錢。

她留在姑媽家裡,漸漸地,姑媽生活的華麗、宴會上的觥籌交錯迷了葛薇龍的眼,她開始一步步沉淪。

當她面對一大櫃子華美的衣服的時候,還是忍不住鎖上房門,一件件試穿。雖然她很快醒悟:

一個女學生那裡用得著這麼多?這跟大三堂子裡頭買進一個人有什麼分別?

她明白自己將要扮演的角色,但她抵抗不了虛榮心的來襲。

葛薇龍漸漸陷在錦衣玉食中,放棄了自己原本自立自強的求學念頭,成了香港名噪一時的“交際花”。

在成長的路上,家庭環境的影響是那麼重要。

如果父親能夠傾力支持葛薇龍的求學之路,如果她的家庭給她樹立了一個正確的金錢觀,讓她懂得獨立的重要性,那麼她在面對梁太太的誘惑的時候,就可以有足夠毅力來抵擋。

張愛玲筆下的女子,都是和命運鬥爭而不得幸福的女子。這點和張愛玲本人很像,她對胡蘭成的痴心錯付,這也是因為原生家庭沒有給過她足夠的愛。

從張愛玲到蘇明玉,這一百年裡女性是怎麼跟原生家庭對抗的?

在張愛玲小的時候,父母便離婚了,雖然家境富裕,但後母對張愛玲並不好,父親對她也是不聞不問。

在母親留學回來後,張愛玲逃離了這個冷漠的家,奔向母親。但母親卻同樣冷冰冰地拒絕了張愛玲,她給她兩個選擇,要麼讀書,要麼嫁人。

張愛玲當然選擇去讀書了。

在求學期間,張愛玲把自己的800元獎金送給母親,但卻被母親質疑錢的來源,甚至認為她和教授有私情,最後這筆錢被母親在牌桌上輸掉了。

像一點點熄滅的火,張愛玲對家庭的愛也一點點熄滅了。

因為家庭帶來的傷害無法抹去,張愛玲對另一半的愛如同飛蛾撲火,她一門心思扎進胡蘭成的溫柔蜜網中,但卻所託非人。

就像顧曼璐把餘生寄託在懦弱卑鄙的祝鴻才身上,曹七巧為了錢嫁給了殘疾丈夫,葛薇龍自我欺騙愛著喬琪喬。

她們的身上,或多或少都有著張愛玲的一點點影子。

張愛玲的成長背景,也影響了她的寫作風格,清醒又剋制。

她能看到這些女性眼角的淚花,能聽到她們絕望的哽咽,能理解她們對生活的眷戀與執著。這些都是張愛玲能從童年、少年時期的自己身上看到的。

有人評價說:“只有張愛玲才可以同時承受燦爛奪目的喧鬧與極度的孤寂。”

她因寫作紅極上海灘,但後來卻遠赴美國孤獨終老,一生都在“愛”中掙扎——與母親或者是與丈夫,而落到筆端的,是對時代的鄙薄,對生活的剖析。

“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蚤子。”這句話應該是張愛玲一生最好的註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