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後,如何懲罰最有效?機智的父母都會這樣做!

孩子犯错后,如何惩罚最有效?机智的父母都会这样做!

比起錯誤本身,父母對待錯誤的態度才是最影響孩子的存在。

——幫媽

前兩天,我在孩子的學校門口遇到了一對母子。

一個暴怒的媽媽擰著孩子的耳朵高聲嚷嚷道:“跟你說過多少遍,別玩那麼晚,要早睡早起,你偏不聽,現在遲到了吧?還不快點進去!”

誰知,這孩子卻回了一句,“我遲到了,我不想去學校了。”媽媽越是焦躁,孩子越是左躲右閃。

此時已經快八點了,學校即將關校門,最後媽媽氣急了,啪地一巴掌扇在孩子的臉上,小男娃哇哇地哭了起來。

孩子犯错后,如何惩罚最有效?机智的父母都会这样做!

男孩媽媽無奈,掏出了手機開始打電話,隨後一個穿制服的老師走了出來。老師蹲下身子抱了抱小男孩,並輕聲地安慰了幾句:“老師知道你是害怕遲到了挨批評是嗎?”小男孩點點頭,低著頭不敢看老師。

“那我們下次注意好嗎?以後不遲到了,你能做到嗎?”小男孩又點點頭。“來,我們拉鉤,老師相信你。”小男孩的臉上泛起了羞澀的笑容,愉快地朝媽媽揮揮手,跟老師一起走進了校園。

孩子犯错后,如何惩罚最有效?机智的父母都会这样做!

童年需要“試誤”,不允許孩子犯錯誤,猶如不允許學走路的孩子摔跤一樣,是以暫時的、表面的完美取代長久的、內在的完善。

當孩子犯錯時,家長怒吼會失去孩子的信任,暴力更會打擊孩子的自尊。

比起錯誤本身,父母在孩子犯錯後的第一反應才是最影響孩子的存在。

孩子犯错后,如何惩罚最有效?机智的父母都会这样做!

輕聲教育

《超人媽媽帶娃記》中有這樣一個片段。當胡可發現小魚兒嘴裡叼著狗糧時,胡可先是平和的跟小魚兒說:“你剛才在幹嗎?你告訴媽媽!”

小魚兒比了比手中的狗糧如實說:“我剛才在吃這個!狗狗不吃我才吃的!”

孩子犯错后,如何惩罚最有效?机智的父母都会这样做!

胡可不急不躁指著狗糧:“它是什麼?”

小魚兒:“它是狗糧!”

胡可:“這是你吃的嗎?你吃什麼?”

小魚兒:“我吃飯!”

胡可:“對啊,所以誰應該吃呢?”

小魚兒:“狗狗!”

孩子犯错后,如何惩罚最有效?机智的父母都会这样做!

胡可在發現小魚兒吃狗糧時,並沒有急吼吼地指出小魚兒的錯誤,而是通過一串邏輯性的輕聲問話,讓小魚兒本人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可謂是教科書般的反應。

所謂的輕聲教育即是如此:用適宜孩子傾聽的、自然的、平和的、親切的聲音與孩子交流及溝通。

孩子犯错后,如何惩罚最有效?机智的父母都会这样做!

試想如若換做是文章開頭那位暴脾氣的媽媽,畫風可能會是這樣:

你怎麼能吃這個?分貝180,同時衝上去一把抓過狗糧扔掉

你不知道這是狗狗才能吃的嗎?

Balabala……


最後,孩子在媽媽的盛怒之下,委屈又無辜,逆反的小情緒爆棚,“我為什麼不能吃,我偏要吃。”

孩子犯错后,如何惩罚最有效?机智的父母都会这样做!

很多時候,我們對孩子的批評顯得太急、太暴躁了,但事後我們往往又很後悔,畢竟孩子還小,犯錯誤是正常的。

當孩子犯錯時,你憤怒地大吼大叫,結果無非兩種:

孩子被你嚇住了,滿腦子的恐懼感,根本沒心思去思考為什麼錯了,只盼著你趕快結束訓斥;


孩子被你激怒了,大吼大叫回擊你,也不考慮錯在哪了,只想著如何跟你對著幹。

孩子犯错后,如何惩罚最有效?机智的父母都会这样做!

但是,當你語調平靜、嚴肅、聲音稍低一些跟孩子談話時,你會在孩子眼裡變得“不怒自威”。

孩子對你也就沒有那麼多的恐懼和牴觸,這時候你再跟孩子講道理、辯對錯,效果就會好很多。

孩子犯错后,如何惩罚最有效?机智的父母都会这样做!

自然結果懲罰

有個11歲的美國男孩在踢足球時,不小心打碎了鄰居家的玻璃。鄰居向他索賠100美元,這可是不小的一筆錢。

闖了大禍的男孩向父親承認了錯誤,父親讓他對自己的過失負責。男孩為難地說:“我哪有那麼多錢賠人家?”父親拿出美元說:“這錢可以借給你,但一年後要還我。”

孩子犯错后,如何惩罚最有效?机智的父母都会这样做!

從此,這個男孩在學習之餘開始了艱難的打工生活,他送過報紙,替人擦皮鞋。經過半年的努力,終於掙夠了美元,還給了父親。

這個孩子就是羅納德威爾遜里根,美國第40任總統。他在自傳中這樣寫到:“正是通過這樣一件事讓我懂得了什麼是責任,那就是為自己的過失負責。”

孩子犯错后,如何惩罚最有效?机智的父母都会这样做!

教育家陳鶴琴曾經說過,教育有一個原則:孩子進一步,大人就退一步,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大人就不要替他去做。孩子進一步,大人退一步,孩子就長大了,這就叫成長,這就叫教育。

自然後果懲罰法就是讓孩子去體驗,自己在體驗中進步。

有時候,父母的強迫、命令態度會給孩子帶來反感,從而無法達到自然懲罰的目的,而正確的做法應該是讓孩子自己去感受錯誤。

孩子犯错后,如何惩罚最有效?机智的父母都会这样做!

例如,一個孩子不愛惜家裡的東西,今天又把椅子弄壞了。爸爸毫不留情地讓他連續幾天站著吃飯,讓他體驗體驗自己行為所帶來的勞累之苦。

例如,當他打破了自己房間的玻璃窗,便讓風日夜吹向他,讓他體驗打破玻璃的後果。

這樣的自然懲罰法會比盲目的懲罰來得更有說服力,也會更好地激發孩子的責任心。

孩子犯错后,如何惩罚最有效?机智的父母都会这样做!

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

當陶行知發現學生王友用泥塊砸自己的同學,他當即制止了王友,並讓他放學後到校長辦公室。

放學後,王友早早到辦公室門口,做好了挨批的準備。這時,陶行知卻掏出一塊糖果送給他,說:“這是獎給你的,因為你按時來到這裡,我卻遲到了。”

孩子犯错后,如何惩罚最有效?机智的父母都会这样做!

當王友驚疑地接過糖果後,陶行知又掏出一塊糖果放到他手裡:“這也是獎給你的,因為我讓你不再打人,你就立即住手了,這說明你很尊重我。”

王友迷惑不解,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塊糖果,說:

“我調查過了,你砸他們,是因為他們欺負女同學。這說明你很正直,有跟壞人作鬥爭的勇氣!”

王友感動地哭了,他後悔地說:“陶校長,你打我兩下吧,我錯了,我砸的不是壞人,是我的同學呀!”

陶行知滿意地笑了,他隨即掏出第四塊糖果遞過去:“為你正確地認識了錯誤,我再獎給你一塊糖果……我的糖獎完了,我看我們的談話也該結束了吧!”

孩子犯错后,如何惩罚最有效?机智的父母都会这样做!

面對王友的錯誤,陶行知既沒有批評更沒有打罵,而是換了一個角度, 用充滿賞識的心態,從錯誤中發現學生的眾多優點,並及時給予讚揚。

現實生活中,我們發現孩子的錯誤並不難,難的是從錯誤中發現孩子的優點,並用賞識的態度和語言設計充滿愛心的教育場景,在對孩子的賞識中完成“潤物細無聲”的教育。

孩子犯错后,如何惩罚最有效?机智的父母都会这样做!

遇事不逃避

親子關係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孩子有事敢來找你求救。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孩子就不會變壞,因為他事事都會告訴你,你自然就能防患於未然。

曾經網上有這樣一則消息,兄弟倆去溪邊玩水,一年級的弟弟不慎落水,四年級的哥哥怕被父母責罵,不敢告訴家人,偷偷把弟弟留下的衣服掩埋起來,還插了一個湯匙作記號,等到家人發現去打撈時已回天乏術,令人扼腕。

孩子犯错后,如何惩罚最有效?机智的父母都会这样做!

父母要教孩子不能有僥倖的心理,事情發生了,就勇敢地面對它。遇事不逃避,是孩子在面對錯誤時理應具備的責任心。

當然,要養成這個態度,與父母的“輕聲教育”是分不開的,大人動輒打罵,就會讓孩子心生恐懼而刻意撒謊或者逃避責任。

蒙臺梭利說:“當兒童對自己所做的一切感到滿足以至於能夠保護和控制周圍的環境時,他的意識就得到了昇華。”

孩子犯错后,如何惩罚最有效?机智的父母都会这样做!

兒童應該在最適合他們的環境中成長。不要害怕孩子做錯事情,其實孩子們正是在這樣的過程中成長的,正是在這樣的過程中學會承擔責任的。

睿智的父母,更是能在孩子不斷磕磕碰碰的成長中給予恰當的幫助,多點耐心和愛心,讓孩子的每一次錯誤都成為成長過程中最美的見證。

孩子犯错后,如何惩罚最有效?机智的父母都会这样做!

每個孩子都是上帝派來的天使。幫媽希望,身為父母的我們,能夠對我們這些可愛的小天使多一點耐心、多一點溫暖、多一份關懷、多一份愛。

在與孩子溝通時,放下你的驕躁與吼叫,學會用心聆聽,這才是真正不傷害孩子、愛孩子的方式。

朋友球爸在和孩子溝通方面特別有經驗,推崇“輕聲”育兒。他是中國第一屆P.E.T金話筒講師,也是兒童正面管教方面的資深專家。

他還舉辦過數百場P.E.T讀書會、家長訓練營,以幽默風趣的講課方式和獨特的“父親視角”,飽受爸媽們的青睞和好評。

孩子犯错后,如何惩罚最有效?机智的父母都会这样做!

球爸線下講座每次都吸粉無數,深獲好評

今天,球爸為大家帶來的《不吼不叫,能帶好娃》第一季,不僅能讓您

全面系統地學習正面管教的方法論,還能獲得球爸的一對一指導

學會溫和溝通,不吼不叫

多愛孩子一點

孩子才能更愛你一點

立即掃碼,開啟零吼叫生活

↓↓↓

點“在看”,就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孩子犯错后,如何惩罚最有效?机智的父母都会这样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