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對孩子採取“懲罰”管教,恰恰是錯誤的教養方式,家長需謹慎

那天在廣場上,看到一個媽媽正在教訓孩子:“讓你拿一下一塊錢,你都會弄丟,你還能做什麼?真沒用!今天不許吃飯了,在門口罰站一小時!”小孩含著淚說:“我捏在手裡,不知道什麼時候捏掉了,我以後不敢了!”但媽媽還是不依不饒,一定要用罰站的方式懲罰他。旁邊有人看不過去,說媽媽太嚴厲了一點,媽媽說:“我這是讓他長記性,減少犯錯的機會!”旁人無奈地搖搖頭,走了。在孩子眼裡,看到了無盡的悲傷與恐懼。

對孩子採取“懲罰”管教,恰恰是錯誤的教養方式,家長需謹慎

很多家長都打著以“為孩子好”的名義,對孩子採取吼叫和懲罰的方式,這種方式雖然簡單直接,但在小編看來,卻是最不可取的,是一種“懶教”的體現。

一、為什麼家長總是採取“懲罰”方式管教孩子。

1.發洩自己的負面情緒。

很多家長因為生活壓力大,或是在外受了氣,回到家後偏偏碰上孩子不聽話,把家裡弄得一團糟,或是不小心把東西弄壞了弄丟了,這些都會引爆家長的不良情緒,使他們把心裡的氣全都撒在孩子身上,採取吼叫和懲罰的方式,既能體現家長的尊嚴,讓孩子聽話,又能發洩情緒,何樂而不為?

2.教育技巧有限,認為只有“打”才能讓孩子聽話。

很多家長教育程度有限,缺乏正確管教孩子的知識,所以孩子惹自己生氣了,只能通過打來解決;還有些家長自己也是被打到大的,受陳舊思想影響,認為“打”才是最有效的管教方式,孩子只有肉體疼痛才會長記性;更有一些家長,控制慾比較強,懲罰孩子會讓他們產生控制感。

對孩子採取“懲罰”管教,恰恰是錯誤的教養方式,家長需謹慎

3.自己偷懶不願跟孩子多做溝通。

有些家長明白好的教育方式是溝通,但是又覺得溝通太費時了,更怕浪費了時間還講不通,所以就乾脆大吼大叫,或是直接採取懲罰措施。這就是典型的“懶教”,哪種教育方式最簡單直接,就使用哪種,完全不管孩子的心理是否能承受。

總之,喜歡對孩子大吼大叫和動不動就懲罰的家長,都是因為沒有把孩子當成獨立的個體,認為孩子是父母的附屬,應該一切行動聽指揮,殊不知,這樣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會給孩子帶來不可磨滅的傷害。

對孩子採取“懲罰”管教,恰恰是錯誤的教養方式,家長需謹慎

二、“懲罰”管教會讓孩子變成什麼樣子?

1、變成自卑的孩子。

家長總是吼孩子、懲罰孩子的話,會讓孩子的自尊心受損,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以至於活得唯唯諾諾,沒有自己的想法。經常被懲罰的孩子,他會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做什麼都做不好,沒有人會喜歡他,自信心也隨之崩塌,變得自卑與懦弱,從此一蹶不振。

2、變成叛逆的孩子。

孩子犯錯是成長過程中常有的事,有專家還說過,不犯錯的孩子才更有問題!可能有的家長很疑惑,就是為什麼懲罰了孩子後,孩子還是會再犯錯,並且屢教不改?原因很簡單,因為在被不斷的懲罰中,孩子已經對父母產生了逆反心理,很多錯誤都是故意犯的,故意跟父母對著幹的,父母越生氣,孩子就越開心。

對孩子採取“懲罰”管教,恰恰是錯誤的教養方式,家長需謹慎

3、變成冷漠的孩子。

有些心理脆弱的孩子,因為經常受到父母的責罰,心理很容易受到創傷,身體上的創傷可以慢慢痊癒,但心理上的創傷,卻是一輩子的事,久而久之,孩子會對父母產生仇視的情緒,還會對這個世界產生冷漠和絕望的情緒。

既然懲罰管教對孩子造成的傷害這麼大,那父母到底該如何管教孩子呢?最好的管教方式,就是把孩子當成獨立的個體,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給孩子平等表達的機會,可以先溝通,如果多次溝通無效的話,再考慮懲罰措施也不遲。

對孩子採取“懲罰”管教,恰恰是錯誤的教養方式,家長需謹慎

三、父母到底該如何和孩子相處溝通?

1.接納孩子的情緒,傾聽孩子的聲音。

永遠不要輕易否定孩子的訴求,壓制孩子的情緒,而應該教孩子如何調整情緒,如何表達訴求,即使這個訴求是父母很不想聽到的。假如孩子說今天不想去學校,父母不能直接訓斥他必須去,而是應該問他“為什麼不想去學校?”“是不是在學校不開心,跟我說說,看我能不能幫助你?”等之類的話,讓孩子打開心扉,即使孩子說出是自己不想學習之類的話,也不能訓斥,而是跟他耐心講解學習的好處,學習的技巧。只有這樣,孩子才會心甘情願去上學,才會覺得家長懂自己,接納自己。

2.少用命令和反面的語氣,多用商量的語氣。

當父母不喜歡孩子做什麼事情時,儘量不要用“不許”“不能”“不可以”等命令語氣,而是應該用“你覺得這樣好不好?”“要不我們就這樣行嗎”等商量的語氣,這樣讓孩子覺得自己被尊重,更加樂意去做家長建議的事。

對孩子採取“懲罰”管教,恰恰是錯誤的教養方式,家長需謹慎

當孩子做錯了事情時,也儘量不要用“你怎麼這麼壞!”“你怎麼這麼笨!“馬上給我面壁思過!”等反面或命令語氣,而是應該跟孩子說“你這次做得不對,你覺得下次應該怎麼做才對呢?“你為什麼會犯這個錯誤呢?是不小心還是心情不好?”等緩和的語氣,這樣既能給孩子臺階下,也能讓孩子思考自己到底錯在哪裡。

3.多使用肢體語言,讓孩子感覺到親密。

肢體語言可以刺激感官,而孩子對事物的認知,也主要來自於感官,比如,孩子做錯事已經很懊悔了,也許會一直哭,這時家長可以把他摟在懷裡,安撫他的情緒,告訴他,知道他做錯了,以後注意就好了,當孩子真心承認錯誤後,家長可以以點頭或微笑的方式,對他表示讚許,當孩子做對了事情,家長可以以擁抱和親吻的方式來對他表示鼓勵。

對孩子採取“懲罰”管教,恰恰是錯誤的教養方式,家長需謹慎

總之,跟孩子相處,一定要把孩子當成獨立的個體,重要的是讓孩子去感受,去理解,而不是被控制,被訓斥,只有被充分尊重的孩子,才會形成好的人格。

今日互動話題:你們平時是以怎樣的方式對待孩子的錯誤的?一起來聊聊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