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危机


论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危机


论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危机

A、要素分析

要素1:人工智能

要素2:教育体系——学生、老师、教材、学校、教育模式、教育成果

B、联系综合

1)人工智能的学生与人类的学生

人工智能的学生比人类的学生更勤奋,学习速度更快,只要学习目标明确,它们可以一秒千里瞬间将有关的学习内容复制记忆,分析处理,整合提炼算法模型。

2)人工智能的老师与人类的老师

人工智能的老师是人类,人类的老师是人类,所不同的是前者的人类老师是地球上最顶尖的商业精英、科技精英、人文精英,而后者的人类老师大多数是普通人类,他们无论是在知识知识储备还是智慧境界方面远远不如前者。

1) 人工智能的教材与人类的教材

人工智能的教材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人类的知识信息和人类的活动信息。在此基础之上,人工智能还会衍生出自己的知识信息和活动信息。无论是从教材的信息数量,还是信息难度来看,人类的标准教材数值如果是1,那么人工智能的标准教材数值就是亿万。人工智能强大的运算速度和能量,足以支撑大数据信息学习,尚且有余力去创新。而人脑的有限运算能力和能量,只能支撑小数据学习,如果陷于知识的海洋中,忙于知识积累,势必无力去创新。

2) 人工智能的学校与人类的学校

人工智能的学校是顶尖的实验室和无限的互联网世界,人类的学校是世界各地的校园和有限的互联网世界。无论是学校质量还是学校的空间尺度,人类的教育环境远不及人工智能。

3) 人工智能的教育模式与人类的教育模式

人工智能的教育模式主要是用大数据训练“核心算法”,即生成更高阶的智能思维软件。而人类的教育模式主要是向头脑内输入大数据,完成前人知识的积累和继承,然后在此基础上运用和创新。

另外,人工智能的教育模式是一点突破,然后瞬间复制,化身亿万,最终每个人工智能学生的水平一样。而人类的教育模式是层层筛选,择优淘劣,最终培养出少数精英和绝大多数普通人。

6)人工智能的教育成果与人类的教育成果

人工智能的教育成功是培养出可以胜任企业、政府、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完成岗位工作任务。人类的教育成果同样也是培养出可以胜任企业、政府、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完成岗位工作任务。所不同的是,前者的“人才”不需要工资,后者的人才需要工资,来维持个人和家庭的生存必需。

C、结论

教育危机1:

以前人类学校培养出的人才之间也存在竞争,但那不过是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而今天人类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将与一个新智能种族竞争,与之相比人类学校的“出材率”不仅低而且差。

教育危机2:

人工智能的学校培养的人工智能学生,成长速度奇快。与之相比,人类学生的成长如同乌龟爬行,人类的孩子小学一年级还没毕业,人工智能的学生已经完成博士的知识积累。面对相差悬殊的学习进度,人类的学校如果仍沿袭传统的教材和教学模式,那最后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后,在社会上肯定没有竞争力。

教育危机3:

目前人类与人工智能的教育目标是相同的,都是为企业、政府、社会提供所需要的“人才”,而人才的培养模型都是以传统岗位为参照版本,由于人工智能教育的“出才”速度快,质量高,而且不要工资,工作态度敬业专注。这意味着许多传统的岗位会迅速被人工智能取代,而那些尚在学校的人类学生,可能正为一个注定消失的岗位职业勤奋学习。

教育危机4:

即使意识到人类教育面临着毁灭性危机,传统教育该如何改革才能胜出,有没有时间培养合格的教师,旧的教育体制和官僚对变革阻碍等等难题似乎都是无解的。人们只能眼看着天际边的海啸汹涌而来,却无人组织建造逃生艇。

教育危机5:

人工智能的教育是以人类的教育为参照坐标的,这意味着它可以快速“山寨”模仿复制人类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但是竞争对手可以向我方学习,而我方却无法向竞争对手学习,这势必要求人类的教育要走创新之路,要发扬人性的特点优势,要避开人工智能所擅长的领域。但遗憾的是,传统教育的封闭性和惯性会让人类教育继续在旧的轨道上运行,当人工智能教育开始加速超车时,人类的教育部门和机构却拉上车窗帘,依旧安于现状,假装不知外界发生着惊天变化。

假如学校收取了昂贵的学费,却让我们的孩子将来毕业注定失业,无法在社会上立足谋生。那么,这种专门培养“废材”的机构还有必要存在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