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heard疑案追声》:一次逆向人格投射测试

《Unheard疑案追声》:一次逆向人格投射测试

《疑案追声》封面

最近一款国产全新的解谜游戏《Unheard疑案追声》在Steam迅速走红,不仅在Steam全球热销榜单位列第四,还稳坐中国区热销榜当第二的位置。抛开这些现有的成就不谈,它的开发商也是大有来头:由Bilibili和NEXT Studios联合发行。甚至不止Steam,这款主打听觉探案的解谜游戏在bilibili游戏中心和TapTap上也分别获得了9.8分和10分的特别好评。

放眼望去,其实许多独立解谜游戏的路数都大同小异。破案,解谜,对话,推理。偏偏NEXT Studios团队在这种普遍相同中,找到了不一样的点:以声示人。正如NEXT Studios的制作人张哲川所说,“不一样”也意味着“不确定”。正是这种对“不确定”的热忱,造就了今天好评如潮的《疑案追声》。

《Unheard疑案追声》:一次逆向人格投射测试

游戏界面走简洁风

全新的体验方式,独特的探案角度,极具叙事乐趣的剧本。NEXT Studios团队规避了视觉错误的干扰,选择了侧耳倾听这种独一无二的模式。但是如果眼睛会骗人,如何辨别声音不会说谎呢?这就需要玩家动用合乎逻辑的推理能力了。一遍又遍回放,是搭建推理框架的过程;反复对比分析,是斟酌细节的关键点。

其实这款游戏最吸引我的地方,并不是前期宣传造势的部分:先“声”夺人,别开“声”面这种。而是在精神病院里,通过记者这个角色所传达出的一些东西:TAT主题统觉测试。主题统觉测验Thematic Apperception Test(简称TAT)属于投射法个人测验,是美国心理学家亨利•默瑞于1935年发明的。虽然游戏形式很重要,吸引玩家才是第一步。但作为一个侦探迷,我更看重解谜游戏的内涵。而《疑犯追声》里体现的这种内涵是非常深刻的。

《Unheard疑案追声》:一次逆向人格投射测试

《疑案追声》游戏的突出特色

从双胞胎伊始,游戏主人公作为使用听觉破案的侦探,就有一份窥探他人日常对话的责任。直到玩家依次通过空画框,乌鸦,剧院,到最终章精神病院的时候,才会意识到,这些所有行为导向,其实都是一场另类的TAT主题统觉测试。只不过与心理学中的TAT“看图说话”相比,《疑案追声》给予玩家一种“听话说图”的模式。同样的,要想完成整个测试,也需要耗费4、5个小时才能完成。

在很多朋友对环环相扣的故事剧情表示细思极恐的时候,我只能表示这是解谜游戏的基本操作。而这场看似逆向推理的TAT主题统觉测试,则是很多朋友迟迟未能发现最精彩的部分。听觉探案的过程,广播式的音频表演和沉浸式的多线叙事手法,窃听与跟踪的破案特色,乃至于整个引导玩家发现故事真相的流程,都在通过声音录像激发玩家投射出内心的幻想和精神活动。

《Unheard疑案追声》:一次逆向人格投射测试

最终章游戏界面

毫无疑问,NEXT Studios团队正是通过整个游戏体验过程来完成这次主题统觉测试。玩家揭开谜题的每一个细节和走向,都受当下对游戏知觉的影响。呈现在游戏结尾的真相,则无疑成为每个玩家内心和自我的X光片。包含着每个玩家的个人意识,和潜意识的真实反映。

《Unheard疑案追声》:一次逆向人格投射测试

每次出现这个画面,我都很想拿起那根烟

换言之,当我们在《疑案追声》里,通过分析录音还原事实时,常常会不自觉地把埋藏在自己内心的冲突和欲望等穿插在故事的情节中宣泄出来。往广义的方面讲,也会将个人的心理历程、心理品质投射在所还原的故事之中。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玩家还原事件的过程,都有不同的描绘情境和发生原因。将来会朝着什么方向演变下去,亦或者可能产生的最终结果。

《Unheard疑案追声》:一次逆向人格投射测试

好的游戏总是让人回味悠长

顺便提一句,根据TAT测试能够大致了解被测验者的心理问题,人生阅历,和人格结构。刚刚结束,或者即将结束《疑案追声》探案游戏的你,准备好深度剖析自己了吗?没准备好也没关系,开放式的随机选择结局暗示着NEXT Studios团队还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只要热度不减,相信很快能等到《疑案追声2》发行的那一天。喜欢的话欢迎点赞转发关注我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