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普京不走反美路線,而是走韜光養晦親美路線,俄羅斯會怎樣?世界格局會怎樣?

gyhsjddhddhd


過去普京就是親美的啊,看來很多人對於這段歷史不太瞭解吧。


蘇聯解體後,葉利欽成為俄羅斯總統,一直走的是親美路線,北約東擴的時候,俄羅斯幾乎沒有像樣的抵抗,俄羅斯做經濟改革用的就是美國人傑弗裡·薩克斯的方案,俄羅斯GDP幾乎減少了一半。

曾經關係非常好。


2000年,普京上臺,2001年,911爆發以後,普京帶頭表示對美國打擊恐怖組織的支持,結果小布什不但不領情,反而在2001年,單方面宣佈美國退出《反彈道導彈條約》,給俄羅斯極大的壓力。

這段時間美國不是嚷嚷著要退出《中導條約》麼,其實早在十幾年前,普京就已經見識過了。

其實不但是俄羅斯,包括天天被美國人罵的古巴,實際上一開始也是親美的,卡斯特羅在革命以後,專門找過美國政府,希望能和美國達成一致,卡斯特羅的革命實際上算是非常溫和的革命,並沒有怎麼折騰古巴親美派,基本都是禮送出境,今天邁阿密一堆一堆的的古巴人,基本上就是當年卡斯特羅革命時期跑到美國去了,這麼多年了,美國還在折騰古巴。

不是普京想要和美國做對,是美國故意要和俄羅斯作對,葉利欽改革的時候,也聽了美國人的話了,也用了美國人的方案了,把自己龐大的軍工產業也給肢解了,即便是如此,美國依然沒有放過俄羅斯。


奧巴馬時期,宣佈驅逐35名俄羅斯外交官,普京都忍下來了,沒有發作,也是希望以後俄美關係轉好,到特朗普時期,美國眾議院通過對俄製裁方案,這基本上已經是撕破臉狀態了,不是普京不想和美國拉好關係,是美國人不想和俄羅斯搞好關係。


李建秋的世界


俄羅斯歷史上曾經擁抱過西方,甚至在普京任期之內,也不斷的尋求同西方緩和關係。

要不是普京當初低聲下氣的同西方國家和美國相處,也就不會有俄羅斯經濟的復甦。

事實上普京為了能源出口,當時已經是非常遷就美國和西方國家了,當時俄羅斯和美國基本都快要攜手了。

因為當時俄羅斯經濟一團糟,而在許多問題之上,美俄的利益相同,例如當時雙方都有遏制恐怖主義和中國的意願。

也就是普京當政的前十年,美國同俄羅斯的合作項目十分之多,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美國購買了俄羅斯的空間站設備。

所以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普京那十年的蟄伏,使得俄羅斯經濟得到了復甦。

但是由於西方國家對於俄羅斯重新崛起的忌憚,使得俄羅斯經濟形式越來越糟糕。

這個時候美國也認為俄羅斯過於強大,不利於其北約盟友的安全,於是也轉而對俄羅斯展開了相關制裁。

而普京這個時候能夠做的就是同中國接觸,因為此時只有中國同俄羅斯有更多的共同利益。

也就是說俄羅斯一開始並不是就和中國是鐵桿夥伴,相反俄羅斯一開始是想加入西方的陣營,只不過失敗了,之後才是尋求同中國的幫助。

不過俄羅斯沒有想到的是中國經濟步入二十一世紀之後,居然發展的如此迅猛,一時間俄羅斯都不得不尋求同中國更深入的合作。

此時對於普京來說,就是其對西方態度的轉變,有了中國的幫助和扶持。普京面對北約的步步緊逼,有了相當的自信和底氣。

這都是因為俄羅斯經濟變為了依賴中國,而不是過去的依賴西方國家。

而且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就是普京反美,更容易獲得民眾的支持率,因為在俄羅斯人的骨子裡,還保留著對蘇聯榮耀的懷念。

如今的俄羅斯即尋求同西方國家緩解關係,又極力的推進同中國的經濟合作,其實這都是為了俄羅斯的利益。

不過俄羅斯的發展終究是缺乏基礎,只能享受中國發展的紅利,相信不遠的將來,俄羅斯對於中國只能是越來越依賴。

但是中國同樣不希望俄羅斯過於強大,簡單來說半死不活的俄羅斯,最符合當今世界的利益,誰也不想回到被大伊萬支配的恐怖年代!


小司馬遷論史


這個問題相當無語。

作為冷戰時期美國主要對手的繼承者,俄羅斯和美國關係依舊緊張。而且因為蘇聯解體的陰影,今天的俄羅斯依然一蹶不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加緊了對俄羅斯的圍追堵截,其北約的逐步東擴,更是將俄羅斯的戰略迴旋空間壓縮殆盡。

面對西方國家的不斷挑釁,普京帶領俄羅斯不斷進行反擊,其戰場從烏克蘭擺到敘利亞,俄羅斯在盡己所能保衛自己的底線。

不過從昨天和今天的一系列事實表明:俄羅斯對抗西方國家的前途並不樂觀,長此以往,俄羅斯必將更加被動。

那麼如果俄羅斯放棄反美立場,融入西方大家庭會不會柳暗花明呢?

關於這個問題,歷史已經多次證明:不可能。

因為俄羅斯從古至今,從來都是不被西方國家接納的角色。

因為東正教和天主教的分道揚鑣,加上蒙古對俄羅斯250多年的統治,使得俄羅斯與西方國家的差距越來越大。

雖然自彼得大帝開始,俄羅斯就在努力學習西方,爭取融入西方,但對於俄羅斯而言始終任重而道遠。

蘇聯解體後,深受西方支持的葉利欽還在積極融入西方,為此俄羅斯進行了快速私有化改革,企圖用休克療法迅速完成俄羅斯社會的轉型。

甚至今天的普京,也在多次向西歐國家倡導建立一個西起諾曼底,東到堪察加的大歐洲,但是毫無意外再次被西方國家拒絕。

為什麼俄羅斯不被西方國家接納?是宗教問題還是社會道路問題?似乎都不是,靜夜史認為,導致俄羅斯被西方國家接納的最根本原因就是:

俄羅斯太大了。

今天的俄羅斯作為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即使歐洲部分也是一個相當龐大的存在,這就讓西方國家非常尷尬。

如果西方國家接納俄羅斯,則俄羅斯在西方國家的朋友圈中必定不甘於人下,而西方國家是斷然不會讓俄羅斯成為領導的,所以拒絕比接納更合適。

而且俄羅斯不僅大,而且還很有野心,歷史上的俄羅斯就多次想要平推歐洲,二戰後的蘇聯就曾經一直是西歐國家的噩夢。

在俄羅斯數百年的擴張過程中,周邊國家無一例外都深受其害,周邊鄰國幾乎都是俄羅斯的死敵。所以在蘇聯轟然倒塌後,東歐地區的原蘇聯衛星國以及原蘇聯加盟國,為避免被俄羅斯再次吞併,紛紛投向西方懷抱,這些國家是註定不可能和俄羅斯握手言歡的。

所以只要強大的俄羅斯存在一天,就不可能被西方世界真正接納。因為大國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巨大威脅。

那麼俄羅斯在無法被西方世界接納的情況下,能不能稍微低調些?走韜光養晦的路線呢?

這當然也是不可能的,不僅俄羅斯本身不允許,國際社會也不可能給它這樣的機會。

為什麼這麼說呢?靜夜史認為:

作為長期落後的帝國主義國家,歷史上的俄羅斯既不是靠技術強國,也不是靠殖民地富國,而是靠瘋狂的外出劫掠,比如搶佔他國土地。

也就是說,擴張是俄羅斯發展的必要條件。如果俄羅斯選擇韜光養晦,關起門來搞發展,也就等於自廢武功。

而且俄羅斯本身是一個領土情結非常嚴重的國家,向外開拓才能獲得俄羅斯民眾的支持。如果選擇保守的發展路線,在無法為俄羅斯帶來顯著改善的背景下,俄羅斯社會必將陷入內亂。

再者,咄咄逼人的俄羅斯一旦轉入韜光養晦的保守路線,會導致外部環境的劇烈惡化,俄羅斯的國際環境將更加不利。

當然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作為二流強國,俄羅斯能不能成功實行韜光養晦並不取決於俄羅斯自己,而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而西方世界是註定不會讓俄羅斯安分守己的。

因為俄羅斯的存在始終讓西方國家膽戰心驚,所以即使俄羅斯想要保持低調,西方國家也不會就此善罷甘休。相反比北約東擴力度更大的反俄行動勢必層出不窮,不達到肢解俄羅斯的目的誓不罷休。

所以對俄羅斯而言,低調的韜光養晦絕對是行不通的。

今天的俄羅斯,對外政策看似霸氣,實則無奈,因為俄羅斯如果不高調反抗,那麼等待俄羅斯的必將是比蘇聯解體更悲慘的局面,所以高調也是俄羅斯的生存之道。

韜光養晦對於俄羅斯而言就是死路一條,如果俄羅斯排除萬難安分守己,那麼等待俄羅斯的必將是崩潰的命運。

而俄羅斯崩潰後,西方國家威脅解除,內部分崩離析也將持續蔓延,而東方大國的周邊形勢勢必更加惡劣。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反美並不是普京的初衷,但俄羅斯的一些行為確實是美國所不能接受的

在今天的國際環境中,“俄羅斯”和“美國”就是“對立”的代名詞,而普京更是被譽為反美領袖。(強人普京)

現在很多人聲稱俄羅斯自古就不屬於西方,普京的反美、反西方政策是歷史延續,但這種認識是非常片面的,因為在一戰之前,俄羅斯可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西方國家,俄羅斯和美國的關係非常好。

俄羅斯額前身是莫斯科大公國,這個國家原本是基輔羅斯的一個北方邊緣諸侯國,經濟和文化發展都落後於烏克蘭地區的斯拉夫人城邦。

13實際初期,崛起於東亞的蒙古人開始了西征歐洲,蒙古人擊敗了羅斯人和欽察人聯軍,摧毀了整個基輔羅斯,莫斯科大公國也同樣遭受了蒙古大軍的蹂躪。不過得益於地理位置較為偏僻,莫斯科公國最後幸運地免於被蒙古人直接統治。

此後莫斯科公國主動臣服於蒙古人,並獲得了蒙古人的信任。再取了提蒙古徵稅的特權後,莫斯科公國開始崛起。

1380年,莫斯科公國在“庫里科沃戰役”中擊敗蒙古人,此戰成為俄羅斯歷史上的重要轉折點。十年之後,莫斯科大公國在伊凡三世在位時徹底擺脫了蒙古人長達260多年的統治。到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稱沙皇。

1613年,羅曼諾夫王朝建立,莫斯科大公國也正式改國號為“俄羅斯帝國”。

17世紀末,羅馬諾夫王朝第四任沙皇彼得一世決心改變俄羅斯落後的面貌,他在1697年派出一支使團前往西歐學些先進的科學技術,而他自己也化名為隊伍中的一員,一同前往荷蘭學習造船技術。

在學習西歐科學技術的同時,彼得一世也積極將西歐的生活習慣和文化引進到俄國,使俄國發生了一次巨大的變革,史稱“彼得一世改革”,而彼得一世也因為這次劃世紀的改革而被俄羅斯人尊稱為“彼得大帝”。(彼得大帝)

此後為了進一步加強如西歐的交流,彼得大帝在北方的波羅的海沿岸築造了一座新城,取名聖彼得堡,並且將這裡定為俄羅斯的新首都。在1712——1918的這200多年間,聖彼得堡一直是俄羅斯的首都,也是一直是俄羅斯的經濟文化中心。

在彼得大帝之後,俄羅斯始終堅持融入西方的政策,並且在歷代沙皇的帶領下,俄羅斯相繼擊敗瑞典和土耳其,攫取了東歐大片領土。

並且作為斯拉夫民族所建立的最強大的國家,俄羅斯一直以斯拉夫民族老大哥自居,立志於解放遭受奧斯曼帝國奴役的南斯拉夫兄弟。而由於武力的強盛,俄羅斯成為了當時全體斯拉夫民族的偶像。

當年彼得大帝到荷蘭學習造船術時,曾效仿荷蘭的三色國旗設計,也設計了一面由紅、白、藍三色組成的海軍旗,這面旗幟此後成為俄羅斯的國旗。到了20初,捷克、斯洛伐克、克羅地亞、塞爾維亞、斯洛文尼亞等斯拉夫國家獨立之時也紛紛選擇使用紅、白、藍三色作為國旗的顏色,於是紅、白、藍也被稱作“泛斯拉夫顏色”,由此可見俄羅斯對歐洲的巨大影響。(使用三色旗的斯拉夫國家)

在一戰之前,俄羅斯曾長期與英國結盟,共同對抗過拿破崙和德意志第一帝國,而俄羅斯和美國的關係在歷史上也是非常友好的。在美國南北戰爭期間,俄羅斯就曾向美國東海岸派遣過軍艦,給當時的聯邦政府撐腰。今天美國面積最大的阿拉斯加州也是當年俄羅斯賣給美國的。

其實在在很長一段時期內,俄羅斯都是屬於西方朋友圈的,這一狀況直到一戰後才發生改變。

1917年俄羅斯爆發十月革命,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建立。由於政治制度的不同,英法開始敵視蘇聯,蘇聯也正式被踢出了西方朋友圈。雖然在二戰時雙方曾短暫結盟,但是隨著戰爭的結束,蘇聯和西方又迅速重新走向對立。

在二戰之後,英國徹底衰落,而美國則接替英國正式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老大,並且美國也繼承了英國的對蘇態度,東西方冷戰拉開大幕。美蘇冷戰前後共持續了45年,直到1991年蘇聯解體才宣告終結。

蘇聯解體之後,葉利欽作為一個堅定地“親西方分子”,一直奉行向西靠攏政策,甚至向布魯塞爾提出加入北約的申請。但令俄羅斯心寒的是,美國並沒有如葉利欽所願的那樣接納俄羅斯。

在此後的十多年中,東歐的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等國相繼加入歐盟和北約,但唯獨對於俄羅斯的申請,美歐是充耳不聞。

2000年,鋪巾接替葉利欽當選俄羅斯聯邦第二任總統。在普京上臺伊始,其同樣執行融入西方的政策。在911事件發生時,普京是第一個向小布什打電話慰問的國家元首,而對於美國的反恐戰爭,普京也是強烈支持。但即便如此,俄羅斯還是不被美國和西方世界所接受。(普京和小布什)

美國拒絕俄羅斯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個比較大的原因是美國擔心俄羅斯融入歐洲會加速歐洲的崛起,動搖美國世界霸主的地位,因此長期將俄羅斯塑造成西方文明的敵人,對其加以醜化。而俄羅斯自身也不是完美無缺,其根植於骨子裡的對外擴張性讓許多東歐國家為之膽寒,這也為美國提供了反俄的藉口。

2014年俄羅斯悍然吞併克里米亞在世界上引發軒然大波,西方國家紛紛強烈譴責俄羅斯,也讓美俄關係跌至冷戰後的最低點。

從普京剛當上總統時對美國的態度來看,普京並非反美主義者,但是他的一些作法確實讓美國無法接受,對土的貪婪註定了俄羅斯無法和美國走到一起。

(俄羅斯兼併克里米亞)


千佛山車神


其實普京並不是決心跟美國鬥爭到底的人。如何跟美國改善關係,同時化解俄歐矛盾,一直是普京的心頭大事。蘇聯解體後,葉利欽為了改善俄羅斯的外部環境,主動做出很多讓步,還想加入北約,都被美國拒絕。美國和北約還採取了不少敵視的政策來打壓俄羅斯。普京上臺後,也曾提出加入北約,改善美俄關係,無奈美國不買賬。其實歷屆美國總統裡也有想跟俄羅斯握手言和的,無奈孤掌難鳴,受到國內勢力的影響,最終都走到了翻白眼掰手腕的境地。因此並非普京不想韜光養晦,普京前些年一再隱忍,而美國卻越來越霸道。俄羅斯為了自保,已經無路可退,決定同美國你來我往,下這一盤大棋局。

美國現在想徹底拔掉俄羅斯在中東的最後影響力和存在感,出手打擊敘利亞和伊朗。如果俄羅斯在中東徹底失去了立足之地,中東就成了美國的天下,中東產油國的命運就握在了美國手裡。這對俄羅斯非常不利,一旦出現這局面,美國就會掌控油價的操縱權,俄羅斯的能源產業前途未卜。同時對其他需要從中東購買石油的大國也非常不利,沒有了石油,飛機坦克和汽車都無法工作。

所以說美俄之間的矛盾是深層次的衝突,不是簡單的意氣之爭和地緣政治博弈,關乎兩國的話語權問題。

如果普京之後的領導人真的走了親美路線,那麼俄羅斯的邊界和勢力範圍就不再是北約的第一戰場。美國會集中大部分精銳力量在亞太地區,大量的F35戰機會部署過來,還有航母和驅逐艦。日本的靠山就更硬了,底氣就更足了,東亞會出現什麼局勢就很難講了。所以說普京的戰略選擇,維持了國際局勢的平衡,給俄羅斯和世界帶來了更多的安定,一旦俄羅斯親美,恐怕國際局勢會失衡。


兵說


在當代國際關係中,親美或反美是不能選擇的。其選擇權在美國,而不在其他國家手裡。如果美國喜歡你,你就可能親美,如果美國討厭你,你想親美也親不上。俄羅斯就屬於這種想親美親不上的國家。



蘇聯解體後葉利欽曾採取親西方“一邊倒”的路線,一心融入西方。葉利欽說過這樣的話,“俄羅斯自古以來和歐洲就是一體,我們應當與歐洲委員會和歐洲經濟共同體等歐洲機構連成一體,應當加入其政治和軍事聯盟。”當時的俄羅斯總理蓋達爾也說,“俄羅斯政府將奉行親西方的政策,並深信對於俄羅斯的現狀來說,這是唯一理智的政策。”俄羅斯外長科濟列夫說的更直截了當,他說,“俄羅斯應當步入最積極地民主國家發展行列,以使在這些國家中佔有歷史及地理給我們確定的應有位置。我們的鄰國有美國(越過白令海峽)、日本和西歐各國,我們同這些國家完全不存在任何不能克服的分歧和利益衝突,但卻 存在著同它們建立友好關係,將來建立同盟關係的各種可能性。”他們把美國及西方當成朋友,接受美國的“休克療法”建議改造俄羅斯,一夜之間把所有國營企業私有化,造成俄羅斯的經濟一蹶不振。當時美國及西方承諾給予俄羅斯240億美元經濟援助,最後到位的只有150億美元,而且大多是以出口信貸的形式借給俄羅斯的,即讓俄羅斯購買西方的產品,無條件貸款只有15億美元,這對於急於恢復經濟的俄羅斯是杯水車薪。



美國還挑動車臣獨立,引發車臣戰爭。那幾年,俄羅斯境內經常發生恐怖襲擊,影響最大的是,2011年1月24日,莫斯科南部的多莫傑多沃機場爆炸案,爆炸導致35人死亡,近200人受傷;2004年別斯蘭人質事件,導致326名兒童死亡。2010年莫斯科地鐵爆炸案造成40人死亡。這些爆炸案的元兇是車臣分裂分子,其幕後的支持者是美國。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肢解南斯拉夫讓俄羅斯很受傷。歷史上南斯拉夫與俄羅斯有不解之緣,俄羅斯曾幫助南斯拉夫建國,二戰時又是俄羅斯解放的南斯拉夫。美國肢解南斯拉夫時,俄羅斯一直是反對的,雖然在制裁塞爾維亞上投過贊成票,那只是為了爭取西方的經濟援助的權宜之計。然而美國並不理會俄羅斯的態度,國弱勢微的俄羅斯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盟友被肢解。



俄羅斯曾多次提出加入北約的請求,希望成為西方的一員,但都被西方所拒絕。在蘇聯解體後,美國曾承諾北約不東擴,尊重俄羅斯的地緣利益,但美國沒守約,北約不斷東擴,直擴大到俄羅斯邊境。不僅如此,還在俄羅斯周邊國家如格魯吉亞、烏克蘭搞顏色革命,推翻親俄政權,扶植反俄親美政權。俄羅斯通過一系列事實,終於明白美國及其西方盟友,根本沒有與俄羅斯搞好關係的願望,他們希望看到的是俄羅斯不斷解體,最終成為若干個小國。葉利欽後期對西方有了認識,他說,“我清楚的記得我費了多大的勁才改變了俄羅斯普通百姓和政治人士對美國和西方國家的看法,現在我們將要失去這一切!”



儘管俄羅斯受到美國及西方的打壓,它還是希望同美國及西方搞好關係。奧巴馬下臺後,俄羅斯期待著與美國改善關係,普京第一時間祝賀特朗普當選,並計劃同特朗普見面。可惜由於特朗普陷入“通俄門”調查,與美國改善關係的願望落空,直致美俄關係陷入歷史低谷。

普京沒有反美的戰略,更沒有反美的行動。普京反對的只是美國對俄羅斯的打壓,都是美國先出手後,遇到俄羅斯的反抗。格魯吉亞戰爭、克里米亞事件、烏克蘭爭端,還有敘利亞衝突都是俄羅斯的防守反擊。改善與美國關係的鑰匙不在俄羅斯手中,而在美國手中。


海之螢


韜光養晦是中國磚家自己騙自已、自己忽悠自己的託詞。

美國人從國家成立過程中,無淪是顛沛流離的猶太人後代丶還是蘇格蘭後裔,都湧現了許多能影響美國政府的極具長遠戰略眼光的戰略家和智庫,如布魯金斯學會、外交關係協會,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洛克菲勒家族\\羅斯柴爾德家族,還有許多能影響今天美國政府政策走向的人物,如林肯,華盛頓,傑斐遜,羅斯福,馬歇爾…基辛格等。美國人從小培養成獨立的個性,形成了一個國家無以論比的整體國家獨立能力,任何政策的制定不會因某某國傢什麼韜光養晦而改變。相反美國對外政策都是受美國政府,及那些成熟而又極具長遠戰略眼光的影子智庫影響的,都是基於有利於美國長遠利益作為基礎!

無論某些國大國如何韜光養晦,你就在那裡,你裝蒜也沒用。美國需要你成為敵人,你就是敵人,美國需要你成為朋友,你就是朋友!

目的只有一個:維持美國全球霸主地位!今天的世界格局還是一樣。


用戶白洲浪平


直言不諱地說,如果普京不走反美路線,改用韜光養晦的策略,結果會被美國等西方反俄勢力象離間和分化前蘇聯一樣,通過潛隱在高層的內奸外鬼,裡應外合將俄羅斯從政治信念和文化思想兩個方面大舉地進攻和圍剿,從而動會極大地搖普京政府的統治根基,既是普京再不忘初心與使命,也難改俄羅斯被肢解的命運安排。若俄羅斯真的解體,或被同化了,歐美反華勢力就會直接用類似的伎倆,加大力度和深度對中國下手,那麼世界格局將從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外交等方面,會發產逆轉,美國霸權模式將會徹底統治全球,其它國家因無實力與美抗爭而被輾壓和驅使。但實事恰好相反,普京和大多數的俄羅斯人,卻作出了自己的正確選擇,就是在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反俄勢力的較量中,中俄結伴,一方面作鬥爭、求生存,另一方面謀發展、圖強大。而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雖然思想反戰中吃了虧,但絲毫不影響真正的共產黨人和底層百姓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堅信,以及對沒有剝削和壓迫的社會主義,乃至共產主義的嚮往。所以,群眾的思想根基牢固,反華勢力無可奈何。其具體原因:第一,歷史上美蘇互鬥互制,視對方為敵,俄羅斯作為蘇聯遺產的繼續者和受益者,對美國是戒心的,前車之鑑的教訓,使其不敢輕信美國的承諾和拉籠,除非美國象用炮製中國的方法一樣,在意識形態領域花幾十年和百億美金,來個溫水煮青蛙,或許會有收穫,但這個漫長的歷程,美國是等不急、等不起的。第二,冷戰中的美蘇爭霸,使普京更加明白,美國是不會輕易放過俄羅斯的,何況俄現擁的制衡性武器和軍力,一直令西反對勢力忌憚和憎惡,俄羅斯一日不服、不倒,從內外顛覆俄羅斯的反動勢力,就一日不會罷休。第三,美國要的是唯我獨尊和美國優先的世界霸權,不是和平共處和互利共贏,其自私、獨裁和雙重標準,讓往日“民主、自由、平等、博愛”的遮羞布,難掩其內心的醜陋,這一點俄羅斯看清楚了,世界各國人民也看得真真切切。當然中俄皆為最大的為受害者,唇亡齒寒誰都懂,只有聯手為維護自己的利益和世界的正義而戰,方為上選。


洛水一山人


如果普京當年繼續走韜光養晦路線,那麼俄羅斯被西方集團“同化”的可能性很大,歐洲人種本來就比較接近,人民與人民之間的認同度就會越來越高。等有一天西方集團人民跟俄羅斯人民在意識形態上基本一致後,普京再想反西方集團就很難了,因為人民不支持你的觀點了。

其實普京也不是非要反西方集團不可,只是普京始終有一個“強大俄羅斯”的夢想,他始終希望有一天俄羅斯能夠恢復“前蘇聯”的榮光!他希望有一天俄羅斯能夠成為世界的“老大”,至少是能夠跟美國人平起平坐的老大。

西方集團也是看出普京有此野心,所以不斷給普京洗腦和施壓,希望俄羅斯“融入”歐洲大家庭,而不是稱霸歐洲。

在普京低調跟歐洲國家相處的那些年裡,俄羅斯人民也確實越來越覺得自己就是歐洲一分子。

克里米亞問題使得普京跟西方集團最終走向徹底決裂!西方集團也越來越孤立俄羅斯,據俄羅斯新聞機構調查:很多俄羅斯人,特別是年輕人對於自己被歐洲國家孤立感到迷茫,有很大的失落感。

普京在俄羅斯的支持率仍然很高,但是,普京對於俄羅斯老百姓這種孤獨和迷茫的心態沒有辦法,俄羅斯人又不願意承認自己是亞洲國家,他們覺得自己在人種方面就屬於歐洲國家,跟亞洲人完全不一樣。

回頭來說, 如果俄羅斯一直是韜光養晦的與歐美國家一起,意識形態方面肯定最終被同化進去,但是,經濟方面發展會比較迅速,這一點從俄羅斯在2014年以前的GDP增速就可以看出發展速度很快!

俄羅斯如果繼續跟西方集團走,在資源方面比捷克斯洛伐克,波蘭,匈牙利等“華約”國家更有優勢,這些國家都能進入“發達國家行列”,那麼俄羅斯進入發達國家行列會更容易。

但是代價就是俄羅斯被歐洲同化了,要想在意識形態上恢復“前蘇聯”的榮光也就不可能了,有得有失是很正常的!就看你選擇什麼了?普京替俄羅斯人民選擇的是:寧可經濟發展速度慢一些,也要成為一個意識形態上“獨立”的國家。


黃家老爹


俄羅斯,終其一生,也不會被國際社會信賴。它屬於自私自利、無任何誠信可言的民族。這是當今國際社會的共識。所以,它是一個永遠不會被西方接受的國度。

近代俄國人,沒幹過一件讓世人看得舒服的事。沙俄的勾檔,已經讓其附近的國家人民深受其害。蘇俄,更是可惡至極!

30一40年代,分裂吞併芬蘭,與希特勒陰謀協定分割吞併波蘭,強行吞併波羅地海三國。戰後,割走了東德屬地,至今稱作加里寧格勒的飛地,要和道,這是普魯士人的發祥地啊。50一70年代,先後入侵保加利亞、捷克斯洛伐克、阿富汗。

這種劣跡斑斑的人種。西方人能容忍他做強做大嗎?李鴻章在馬關條約談判中告誡日本人,臺灣一旦割讓給你們,將導致中日間產生世仇,且永遠延續下去!

普京在2000年上臺伊始,乾的第一件事是竭盡全力地給美國人當孫子,無所不用其極的討好美國人。但換來的卻是,西方人對俄國的戲弄和嘲笑!普京開始全力反擊,先武力擺平車臣,又武力分裂格魯及亞,最後又強行吞併克里米亞。

用這種低級方式處理國與國之間的關係,普京也沒跳出俄國人粗暴處理問題的侷限!

標題中的現象,純屬假設,永遠也不會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