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本醫療科技:一群優秀的人想做一件赤誠的事

導語:精準醫療能否讓醫學回歸本質的同時又能普惠大眾?至本醫療科技想試試。

癌症的發生與發展,源於人體基因層面的變化。細胞正常的生長週期被打亂,最終發展成了令人生畏的"癌"。在過去的數十年間,經臨床醫生和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癌症的治療水平已經有所提高。隨著大家對於癌症在基因層面的研究日漸深入,用基因研究治療癌症這一做法,逐漸開啟了癌症精準治療的大門,不僅延長了患者的生命,而且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未來,每個患癌病人都可以進行基因檢測,以確定癌症的病因,真正做到對症下藥。這是至本醫療COO秦瑩向記者描述的願景。

這是一種異想天開的設想嗎?顯然不是,因為在美國,這項以"基因檢測"為基礎的精準醫療方案已經得到了政府的鼎力支持。全球首個多基因產品因此獲批,美國全美醫保對多基因癌症檢測實現了醫保覆蓋。2015年1月,美國時任總統奧巴馬在國情諮文里正式提出了"精準醫療計劃",預示著精準醫療時代的真正來臨。

本著讓醫療迴歸本質的初心,至本醫療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至本醫療科技)於2016年在上海成立,寓意"溯癌症之源,至診療之本",主營業務聚焦在腫瘤疾病領域的基因檢測,致力於為每一位腫瘤患者提供個體化的精準醫療諮詢服務。2018年12月至本醫療科技因其專業化的運作,成功獲得數億元人民幣的B輪融資,成為資本市場中黑馬般的存在,其CEO王凱也因此入選由新浪財經和《中國名牌》雜誌聯合推出的"2018中國十大經濟潮流人物"。

至本醫療科技:一群優秀的人想做一件赤誠的事

全明星陣容彙集只為一個初心

至本醫療科技的橫空出世很快受到了市場的強烈關注,其"基因檢測、對症下藥"的醫療方式,可以說是對標準化醫治方案的有力補充。秦瑩表示,精準醫療的意義就在於能夠通過先進的技術手段,從基因層面有效瞭解到癌症等疾病的成因,從而對症下藥,在提高治癒率的同時,減少無效化療對於健康細胞的損傷。

這種從DNA分子層面對致病原因進行信息收集的過程,對技術有著極為嚴苛的要求,至本醫療科技的創始人王凱親歷了二代測序的十年發展,體會到基因檢測對臨床的腫瘤診斷和治療有著非比尋常的重要性之後,毅然回國投入醫療大健康產業,要把這項普惠性的醫療方式帶給中國。

秦瑩介紹,至本醫療科技是一個強強聯合的合夥企業。公司的團隊人員有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癌症中心的研究員,有耶魯大學癌症中心的研究員,也有哈佛大學醫學院的資深研究人員……他們從業經歷豐富,對行業認識深刻,大部分成員有著在海外知名院的留學經歷,科研團隊更是聚集了國際優秀院所中的傑出人才。"比如,我們的CEO王凱就是一名創業型的科學家。"秦瑩說。

王凱十多年的履歷,幾乎都與基因測序息息相關。2001年,他加入華大基因,從事一代測序的分析工作;2007年,開始做二代測序的數據分析,經歷了NGS十年的發展和應用歷程;取得生物信息博士學位後他在哈佛大學繼續從事癌症的生物信息學研究;2011年,作為早期創業員工加入到腫瘤精準醫療公司Foundation Medicine工作五年,參與了公司創建和多個產品的推出,任職資深科學家、技術主管和醫療顧問,主要負責臨床靶向治療病例諮詢分析、病人報告的深刻監管、生物數據分析流程的驗證優化,參與NIH的臨床腫瘤測序標準制定工作。在各類學術期刊發表七十多篇SCI論文、百餘篇會議摘要,擔任十餘個學術刊物審稿人,主導開發多個生信軟件和NGS數據分析流程。

這位哈佛大學生物信息學博士後、丹麥科技大學生物信息學博士的口頭禪就是"迴歸醫療本質"。秦瑩解釋說,在至本醫療科技的團隊看來,治療不僅針對癌症本身,而且要針對癌症後面那一個個活生生的生命和他們的家庭。"如果我們的檢測和診療方案能否減緩患者的痛苦,延長了患者的生命,這種成就感遠比獲得物質上的財富更讓人感到心安。"秦瑩說,"這是我們共同的價值觀,也是這麼多人才願意加入至本的初心之所在。"

精準醫療VS傳統醫療

秦瑩說:"基因測序是未來醫藥行業的基礎建設。"

在她看來,癌症的發生離不開基因的變化,因此從基因層面尋找癌症病發的原因,則能從根本上找到癥結所在,從而解決癌症問題。而傳統的治療方法沒有基因檢測這麼精準的工具,因此在治療方案的選擇上只能採取無差別攻擊的辦法,例如將所有生長過快的細胞視為癌細胞,用化療方法進行無差別攻擊。其結果是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也錯誤地將頭髮、指甲等健康的細胞殺死了,只因為這些細胞生長速度也很快。

實際上,從臨床效果來看,傳統醫療的這種標準化、程序化的處理並不能有效地治癒癌症,相反,還會對癌症患者的身體帶來巨大的負擔。秦瑩說:"一萬個癌症患者有一萬種基因的變化,這些基因變化的重合度非常低,因而標準化的治療顯然不會達到最佳效果。"治療癌症應該從"因藥找人"向"因人找藥"的方向發展。

通過精準醫療是否能夠準確地瞭解到每個病患體內的基因突變問題,然後再予以施治?甚至從因推果,針對不同的病變研發不同的治療藥物和方案?

至本醫療科技的回答是肯定的。秦瑩表示,科學技術的發展固然意義非凡,但能夠真正運用到臨床治療並讓患者獲益才是最好的。至本醫療科技成立之初,就始終專注於癌症多基因的檢測治療。高通量的二代測序平臺一次可以檢測幾百個基因,再加上至本自主開發的優化算法和強大知識庫,患者可以一次性得到幾百個癌症基因的變異情況,極大地提高了檢測診斷效率,同時又減少了醫療開支。面對國內癌症基因檢測的特殊環境,至本醫療科技的產品基於二代測序技術,但不侷限於二代測序技術,更著力於開發測序和免疫組化等平臺,致力於一次性全面檢測和解讀多種分子信息,輔助臨床治療。

而今,至本醫療科技旗下已有多款癌症基因檢測產品,提供著幾百個癌症基因的全面檢測,運用領先的二代測序技術加上至本獨有的生物信息黑科技算法和豐富臨床解讀的實踐經驗,實現精準檢測一步到位。同時,至本醫療科技還建立了六大技術平臺,包括高通量二代測序平臺、質控平臺、生物信息分析平臺、數據平臺、海外臨床科研轉化平臺、數據共享和隨訪平臺。

至本醫療科技還通過不斷創新,推出了獨有的免疫算法,建立了免疫雙相多模塊分析體系,為患者臨床免疫治療提供了最全面、最準確的結果。秉承為患者醫生尋求真正的臨床獲益為理念,至本團隊建立了針對中國人的、全面精準的基因數據庫和臨床數據庫,這不僅對於推動臨床治療方案的突破有實際的意義,對於創新藥物的開發更是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至本醫療科技的臨床檢測服務網絡已覆蓋全國40餘個重點城市的300多家核心醫院。

建立普惠性的精準醫療體系

秦瑩認為,精準醫療是一個全新的行業,沒有任何可參考的經驗,也沒有人知道怎麼做,一切都需要摸索。在摸索的階段,至本醫療科技一方面通過加大技術投入,提高基因檢測的精確度;另一方面通過擴大受眾面來降低治療成本,使之成為一項老百姓能夠消費得起的醫療服務。秦瑩說:"至本醫療科技肩上的責任非常重,因為要花大量的精力說服成熟醫療體系中的醫生接受這種新興的醫療方式,同時還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在市場進行推廣,讓大眾認識到精準醫療的先進性。"

實際上,從至本醫療科技的飛速發展也可以看出資本和市場對於高性價比醫療方式有著非比尋常的需求。2016年9月,成立不久的至本醫療科技便完成了6000萬元人民幣的天使輪融資;2017年12月20日,至本醫療科技順利完成A輪融資;一年之後的2018年12月,至本醫療科技正式宣佈完成數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那些國際知名的投資機構之所以在短短兩年多的時間押寶至本醫療科技,就是看中了至本醫療科技不可估量的潛力;而至本醫療科技則乘著資本的東風加速佈局,快速實現著能夠普惠大眾的先進醫療方式。

秦瑩講了這樣一個案例,說明了至本醫療科技未來的發展方向。2018年,國際上有一款抗癌"神藥"叫做拉羅替尼,它幾乎在所有實體腫瘤治療中都有著非常明顯的療效,約80%的患者都能從這款"神藥"中獲益。Vitrakvi的用藥有一個重要的先決條件:患者必須攜帶有NTRK基因融合變異。想要知道是否有NTRK融合突變,就需要做基因檢測,而至本醫療科技核心產品設計之初均包含NTRK融合檢測,目前,至本醫療科技擁有最多中國人群NTRK融合分佈的數據。"這款藥只用了三年時間就上市成功,減輕了很多癌症患者的痛苦。其基本原理就是通過基因層面的標記,在分子層面進行分類,定向研究開發藥品,從而大大縮短藥物的開發週期。"秦瑩說,"通過基因檢測輔助並加快腫瘤藥物的開發上市進程,將是未來至本醫療科技的發展之路。"

早在2012年,創始人王凱便體會過這種新產品研發過程所帶來的興奮感。那時,王凱正在參與治療一位36歲的骨肉瘤患者,由於病情嚴重,患者已經轉移到ICU(重症加強護理病房)中昏迷不醒,無法吞嚥,甚至其家屬已經收到病危通知。在家屬的堅持下,他們拿到了患者的基因檢測結果,提示可以針對某個基因擴增用藥,但由於沒有任何先例經驗,醫生一開始反對這樣的治療。後來病人嘗試用藥後,48小時後這位患者出了ICU,兩週後出院。幾年後的今天,這個基因的靶向治療已經成為了臨床的共識。

隨著報告建議用藥的病人越來越多,根據病人的檢測結果結合臨床指標討論用藥方案的成功案例也多了起來。看到很多患者經歷由死到生的過程或生活質量得到了改善,至本醫療科技團隊也感到非常欣慰,很多時候像打了雞血一樣去工作,半夜還在和醫生通話。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背後都是痛苦的患者和家庭。

秦瑩表示,傳統的藥物臨床試驗會隨機把病人分組然後找差異,但是精準治療的理念可以按照病人的基因變異等來分組,尋找治療靶點,爭取更有針對性的臨床試驗,而這必須基於高質量的測序水平。這個理念現在已經被越來越多的藥物開發者接受,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證明了基因檢測對於臨床具有巨大貢獻。

從一個檢測報告開始,醫生有理有據地去嘗試新的治療方案,到被醫療界認可接受,再到成為臨床指南或者加速一鍾藥物的研發過程,這樣的"故事"發生得越來越頻繁。這些故事的背後,都是基於基因檢測技術能夠一次性對患者基因變異進行全面檢測,通過基因檢測推動臨床治療,真正讓廣大癌症患者獲益。秦瑩說:"用5年時間去超越過去50年的臨床發展歷程,這就是至本醫療科技在做的事情,一件偉大的事情,一個從來沒有人嘗試過的醫療願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