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山屯文艺队记事

罕山屯文艺队记事



罕山屯文艺队记事


罕山屯文艺队记事



~


扎鲁特旗罕山屯1950年建村,1954年成立小剧团,是当时乡村文化娱乐和文化宣传的主要力量。当时有成员15人,有拉弦的,喇叭匠子,说大鼓书的,影匠,还有唱评戏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文化娱乐方式的转变,小剧团的人员越来越少,年轻人极少参与,只有热衷于民族乐器和民间戏曲的老人们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在坚持。现在小剧团有成员9人,村里或镇上有演出任务时,全部由小剧团来承担主角。



罕山屯文艺队记事

因为时间不凑巧,小剧团的锁呐手张双和刘振生没能到场为前来看望剧团的人们当场表演。


几年来,给前来的外地人表演成了小剧团展示乡村文化娱乐的方式。



罕山屯文艺队记事

赵振昌,78岁,拿手表演“老落子”(评剧习称“蹦蹦戏”或"落子戏")。现在是村子里的伞头,(中国北方众多社火秧歌中以手执花伞者领头舞蹈和演唱秧歌,故称“伞头”),年纪虽大但思维仍然灵敏,清晰,出口成章。



罕山屯文艺队记事

庞占清,76岁,二胡手,四胡手,自己会制作二胡、板胡等乐器。有时间了就叫上老伙记们到一起热闹一番。



罕山屯文艺队记事

张文明,75岁,板胡手。16、17岁的时候因为喜欢板胡就开始自学,拉了几十年,现在只要是带弦的,他都能拉。



罕山屯文艺队记事

王秀玲,58岁,评剧演员,21岁开始唱戏,原是香山农场四分场牧业二队小剧团演员,角色:青衣、正旦。


嫁入罕山村后一直未唱,37岁那年,村里秧歌大拜年,有人拉起了弦,她在一边听着就忍不住唱了起来,引来大家的叫好声。从那以后,村里的评剧热又掀了起来。



罕山屯文艺队记事

张丽华,54岁,评剧演员,15岁开始学戏,原是香山农场四分场牧业二队小剧团演员,角色小旦、花旦、娃声,因为音色好,当年是小剧团的台柱子,常在王秀玲左右扮女儿或丫鬟,现在仍叫王秀玲为婆婆娘。



罕山屯文艺队记事

王海龙,53岁,原是香山农场四分场牧业二队小剧团演员,角色丑角。14岁开始上台唱戏,大小演出的场次自己也记不清了。



罕山屯文艺队记事

评戏中的服装是很讲究的,这个小姐的头饰是王秀玲自己手工制作的。因为人员有限,文艺队里的人都是一专多能的。



罕山屯文艺队记事



随着媒体传播的快捷,乡村里传统戏剧实地演出已经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罕山村这个小小的文艺队却一直在坚守着传统文化这块阵地,弦音悠古,字正腔圆。


罕山屯文艺队记事

丁凤英,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爱文喜墨,尤爱摄影。存有长篇小说《深水无波》、《乡村女教师》,短篇小说集《黑脸山》,散文集《独唱》。



罕山屯文艺队记事


罕山屯文艺队记事


内蒙古旅游摄影家协会

一份展示内蒙古旅游摄影成果的在线读物


[email protected]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者投稿请给我们写邮件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