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台母携被欺凌女儿回校还手,社工:以暴还暴非良策

子女在校园受到欺凌,家长应该要如何处理?台湾一名小四女生,自2年前被同学当面掌掴后,多次受欺凌。妈妈最近得悉事件后带同女儿回校,要求女儿当着全班师生面前掌掴欺凌她的同学,以牙还牙。

有社工就指这位台湾妈妈的做法是以暴易暴,向小朋友灌输了错误的价值观;而家长插手小朋友之间的问题只会影响他们日后的社交,建议跟学校合作善用调解方法解决问题。

【校园欺凌】台母携被欺凌女儿回校还手,社工:以暴还暴非良策


张姓母亲早前在facebook发文指,两年前接到老师电话告知女儿在表演时遭同学掌掴,当她赶到学校时只看到女儿独自坐在楼梯口流泪。女儿解释是自己背错台词才被打,张母忍住先安慰她回去上课,然后想找另一位同学问过究竟时,发现学校先安排家长将学生带走再通知她,令她感到失望。隔天,张母跟丈夫一同到学校教训了该位同学。

直至近日,张母发现女儿有异常,追问下得知原来两年前她被选为主角,被同学不服气赏耳光,怕妈妈会难过、帮她出气才骗她是自己做错。欺凌她的同学更取笑她即使妈妈来到也没有用,学校会保护她,国家也规定大人不能打小孩。

【校园欺凌】台母携被欺凌女儿回校还手,社工:以暴还暴非良策


【校园欺凌】台母携被欺凌女儿回校还手,社工:以暴还暴非良策


【校园欺凌】台母携被欺凌女儿回校还手,社工:以暴还暴非良策


得悉真相后,张母认为若向学校投诉,最多只会听到一些道歉的说话,于是决定「欠巴掌债还巴掌债,比较快」,更称后续有什么情况,都会接受、面对。之后她就跟友人带同女儿回校,要求女儿当着全班面前向掌掴她的女生报复。

在妈妈多番要求下,女孩直接在同学的脸颊上赏耳光,张母更跟女同学说:「当众被打好不好受?」、「那你为什么要打她?」被打的同学一脸惊恐地频频向母女道歉。事后张母托友人把整个「报复」过程拍摄下来,以《为母则强,反霸凌》为题于社交平台发文;同时上载一封手写信,内容是向对方家长讲述事情原由,要求对方打人时要先打听一下对方背景,免得打错人。

【校园欺凌】台母携被欺凌女儿回校还手,社工:以暴还暴非良策


【校园欺凌】台母携被欺凌女儿回校还手,社工:以暴还暴非良策


【校园欺凌】台母携被欺凌女儿回校还手,社工:以暴还暴非良策


【校园欺凌】台母携被欺凌女儿回校还手,社工:以暴还暴非良策


【校园欺凌】台母携被欺凌女儿回校还手,社工:以暴还暴非良策


【校园欺凌】台母携被欺凌女儿回校还手,社工:以暴还暴非良策


【校园欺凌】台母携被欺凌女儿回校还手,社工:以暴还暴非良策


【校园欺凌】台母携被欺凌女儿回校还手,社工:以暴还暴非良策


张母的举动引来了两极的评论。有网民赞同张母的做法,认为「这巴掌打的真响!恶人就要恶人治!」、「谁都不可以欺负自己的小孩,今天人家打妳妳就该打回去」。不过,也有网民觉得张母以暴易暴是不恰当的做法,「打着反霸凌的旗帜,创造新的霸凌」,担心对孩子日后的人际关系造成影响。

而校方表示由于张母与友人私自进入学校、还挡住老师执行公务,老师将报警提告。其后张母亦将早前放在社交平台的影片及文章删去。

以暴还暴为错误价值观

香港家庭福利会注册社工吴丽鸣姑娘指,即使张母以「反霸凌」为由带女儿回校还手,她自己也是在使用暴力去解决问题,是错误的方法。如果用暴力去解决问题,有机会激发起对方的情绪,令对方有复仇的心态,造成恶性循环,没有真正解决问题。家长这样做其实也向小朋友灌输了「边个恶就系胜利者」的错误价值观,应该要教小朋友用和平冷静的方法处理问题。

吴姑娘明白家长看到子女受欺凌必定感到非常心痛、激动,但很容易就会被情绪冲昏头脑,不能冷静处理问题。她建议当家长得悉子女有社交问题时,先过滤自己的情绪,「先处理心情,后处理事情」。处理时先问清楚子女事情始末,然后最重要是再跟学校深入了解,因为小朋友表达时可能都涉及自己的主观感受,家长如果只听取子女的说话,未必能完整了解事件。当家长跟学校了解事件时,也要保持冷静,才可以清晰表达自己的关注及担忧。

家校合作让孩子进行调解

另外,其实小朋友之间发生冲突,家长以长辈身份插手与对方交涉的话,有机会影响子女日后的社交关系,例如被排挤。所以吴姑娘建议家长可以跟学校合作,让学生在同辈的层面,面对面进行调解,尽诉事情始末、所想所感。很多时家长、学校为了尽快解决问题,很快就已经下了判决,直接进入处理程序,但关系上的冲突太快走到解决方法其实没有真正解决到双方的心结在同理心之下大家都了解对方后,才是一个更长远去解决社交问题的方法。

学校处理家长的投诉时,应该注意实质利益、心理需要、处理过程,有时后两者比实质利益更重要。例如学校需先安抚家长的情绪,留意处理过程手法是否公平、态度是否积极,之后了解家长背后实际的需要就会更容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