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清明节要去扫墓,平常不能去扫墓吗?

快乐的徐大大


导读:清明节与端午节、中秋节、春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2006年由中国文化部申报,经国务院批准,清明节被第一批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中。也于2008年正式成为中国的法定节假日之一。以往常常都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今年清明节没下雨,还出了太阳噢!不知祖辈亲人“那边”的天气怎么样?祝他们都康健快乐、一切顺遂!

一、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节,是春分后第15日,为二十四节气之一,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古时社会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活动,人们为了一年农事的丰收,自然是会祈求自然风调雨顺的。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也正是春祭的好时段。所以会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这样的农事谚语。同时人们也会请祖先们多多护佑。中国人自古就有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礼俗观念,故此在清明时节逐渐形成春祭、扫墓祭祖的传统。

二、清明节的讲究和活动内容

清明节除了是自然节气外,一般在公历4月5日前后人们都会进行春祭,扫墓祭祖,在民间我们也叫做扫墓节。清明节上坟扫墓一般讲究“前三后四”或“前七后八”,也就是说清明节的前三天后四天,有些地方是前七天后八天都可以进行扫墓活动,并不规定一定要清明节这一天进行。上坟的具体时间则讲究"早清明",一般都在早上8-9点钟到下午三3点钟前。午时(11-13点)这段时间是上坟的高峰期,超过下午3点就少有人去上坟了。主要是借用正午阳气旺盛的时间上坟。

清明节吸收融合了寒食节与上巳节的习俗,全国各地因为地域的不同,祭祀活动的内容和习俗也存在着差异,有郊外游春、春浴、祓禊(临河洗浴,以祈福消灾)等活动,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基本主题,也是最早的习俗,又被叫做踏青节。现如今,人们会在清明节前后上坟扫墓祭祖:为亲人修整坟墓,铲除杂草、培添新土,放上供品,在墓前上香祷祝、燃纸钱等,有时会献上一束鲜花,栽树插柳,以寄托对祖先、长辈们的怀念。也有一些地域的人们,习俗因寒食禁火的影响,纸钱并不焚烧,而是挂在墓地的小树或者竹竿上,或者用石块、土坷垃压在坟头或是墓旁。

后来发现广东这边把清明扫墓,亦称为“拜山”。有 “行清”与“踏青”的习俗。这“行清”与“踏青”可是所指不同,踏青是郊游,行清则是一家或一族人约定时间一起去扫墓。人们会在扫墓的时候,先将祖坟周围的杂草清除,祖坟扎纸(如扎白马、房子、元宝等等),然后摆上祭祖金猪、各种肉类、酒水、糕点、鲜果等进行拜祭,最后还会放鞭炮(在湖南也会放鞭炮,但在西北的时候好像就比较少见)。完成了拜祭仪式后,就地切烧猪配以鲜果茶点聚宴,或回家聚宴。香港人的习俗和广东这边差不多,听说在中港边界的沙头角禁区会有限度地开放,让人到沙岭坟场拜祭,这个我到没有见过。

三、清明节除了怀念和追思,踏青郊游也一样会给孩子满满的欢乐和回忆。

记得以前在西北,清明节不太会听父辈讲什么节日由来,或文化内涵,但会和父亲、姑姑一起去爷爷奶奶的墓地,路上经过蔬菜大棚,还会去里面自己动手现摘几根黄瓜,味道新鲜、清香绕口。到了墓地,献上摘自附近的野花,烧香祈祷,也会和爷爷奶奶说说自己的现状、希望、表表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决心。在回家的路上,摘过沙葱(是一种长在海拔较高的砂壤戈壁中的植物,比较细小,形似幼葱,有很浓的葱香味)回家包饺子、沙葱炒鸡蛋都特别好吃;还曾经一起放着风筝一路回家,虽然风筝总是放不高,但那天老爸拉着风筝欢快的跑着,被我追着,就像个开心的大孩子,那种轻松温暖、开心的感觉真好。

其实在古时清明节,放风筝也是人们所喜爱的传统活动之一。人们不仅会在白天放,也会夜间也放风筝噢。夜里在风筝下挂上一串串点亮了的小灯笼,也被称为“神灯”,会随着风筝升上夜空,就像闪烁的星星一样。还有些人会在风筝高飞于蓝天之后,剪断牵线,任凭风把风筝带往远方,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噢。

重点提示:清明节是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以扫墓祭祖、踏青郊游为基本活动主题,因地区不同,习俗也有差异。

今日话题:清明节,你去扫墓祭祖,还是和朋友踏青郊游了呢?在你的家乡,清明节有哪些习俗?欢迎分享!


梅竹凌心


我们先说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清明节都要去扫墓?”

这是古代流传下来的规矩,一种约定俗成而已。那么,这个“约定俗成”是怎么来的呢?

相传,在春秋时期,晋国的公子重耳在逃亡的途中又饿又累,然而,连一点儿吃的都找不到。所有随臣都焦急万分,但却一点儿办法都没有。谁知过了一会儿,随臣介子推竟给重耳端来了一碗肉汤。重耳喝过之后,渐渐有了精神。待重新启程时,重耳发现介子推走路异常,裤子上竟有血液渗出。经过查验,发现介子推的大腿上少了一块儿肉,重耳和随臣们大惊,经过反复追问,介子推才告诉重耳,刚才喝的肉汤就是这块儿肉煮的!重耳感动万分,当即泪流满面,并表示,只要自己当上国君,一定会厚待介子推。

十九年后,重耳终于登上了国君的地位,成了历史上的晋文公。重耳即位之后,重赏所有大臣,但却忘记了介子推。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人都为介子推鸣不平,并劝他面君讨赏。但介子推并没有这样做,而是悄悄打点行装躲到绵山隐居去了。

后来,在重臣的提醒下,重耳想起了介子推,然而,得到的消息是--介子推已在绵山隐居。重耳羞愧难当,决定亲自去请回介子推。然而,在绵山中找了多天,竟然没有找到介子推的身影。于是,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将介子推逼出来。然而,大火烧遍了绵山,也没见到介子推的身影。大火熄灭后,人们才发现介子推和老母亲已经死在一颗老柳树下面。重耳见状,痛哭不已。突然,有人发现柳树的树洞里有一封血书,上面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了纪念介子推,重耳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重耳率领众臣登绵山祭奠,竟发现老柳树死而复生。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这就是清明节和清明节要去扫墓这个“约定俗成”的来历。

我们再说第二个问题--“平常不能去扫墓吗?”

答案是:当然可以!你完全可以按照你的时间安排,随时为先人扫墓。

总之,清明节扫墓是一种习俗。但习俗都是人定的。你完全可以自定扫墓时间,只要心中不忘记先人就行。


老胡说三农


此题问得不够严谨,除了清明节,平常当然可以去扫墓,而清明节扫墓只是作为中国的传统习俗罢了!


清明节”的名字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后面。“清明”二字其实是有一定的文化蕴含,“清明”寓意着冬天已过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充满着生机。

清明节大约起源于西周,至今约有2千多年的历史。它最开始是皇帝氏族用来祭祀先帝的活动,后来渐渐地被民间广泛流传,也就有了今天祭祀逝去亲人的清明节。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表达对春的一种敬畏之情。

为什么中国人会随时去祭祀呢?我个人觉得有两点根据。

根据一:百善孝为先


中国是一个儒家文化源远流传的国家,其中“孝”便是儒学的体现之一。古代有很多孝感动天的故事,例如卧冰求鲤、弃官寻母、埋儿奉母……当然有的故事在如今看来是属于愚孝。“孝”跟祭祀有什么关系呢?其实关系大着呢!除了清明节外,逝去的亲人是不是还有自己的生日呢?作为在世子女的我们难道就不用祭祀一下养育我们已离去多年的父母吗?父母永远是子女心中最重要的牵挂,因为是他们一把屎、一把尿地将我们抚养成人。

根据二:祠堂文化,念祖怀亲


无论在中国的那一个地区,人们都是有族谱可寻的,渐渐地也就形成了宗氏家族文化。就拿南昌的徐孺子为例吧,现在在南昌的社垅自然村就有一座有关徐氏家族的祠堂,里面供奉的便是徐孺子。据说,凡是从哪里走出去的徐家人都会时不时的回来祭祀一下自己的老祖宗,特别是当徐家人结婚和生小孩的时候,以求老祖宗保佑。



所以你还单纯地认为中国人只会清明节是扫墓吗?当然不是!毕竟中国人的骨子里有血有肉,尤其是亲情血缘关系,他们一定会随时去扫墓的。记得余光中的《乡愁》里有一句:“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朋友们,好好孝顺在世的父母吧,别真的那一天来临你满心的自责,及时行孝,有时间多陪陪年迈的父母,他们为我们苦了一辈子,也该让他们好好地安详晚年了。



(爱生活,爱历史。祝您一切安好!敬请关注:小鲲论史)


小鲲论坛



沙漠玫瑰8682


一般去上林墓地不能随便去,不能随便选哪一天,要凑一个查口,都要有个说法,随便去对活着的人不好。一般去林墓地的原因,如春节,清明,七月十五中元节,农历十月一,亲人去世周年,亲人的生日等去烧纸,祭拜。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之所以在清明节烧纸跟古代帝王在清明节祭祖有关系,老百姓也纷纷模仿。又说清明节,中元节,十月一是鬼神们的节日,这几天给他们送钱正好他们能收到。

清明节正好是春天,可立碑,栽树,筑坟,清理一下坟上的杂草,打扫一下墓碑上的灰尘,也是对已故亲人的一种思念。

如果墓地太远,不方便回去,可在清明节前三天或后四天在夜间十字路口烧些纸钱,画个圈,圈口对着墓地的方向,向亲人说一下让他们收好钱。

现在流行绿色祭祀,可用鲜花,网络。国家又把清明节作为法定假日,路上车多人多,可避开高峰期,提前或错后都可(前三后四)。也可遥烧。到亲人生日,忌日再去坟墓上坟也可。


春暖花开燕飞舞


平常完全可以,国人有跟风习俗,互相攀比之心盛行。他看他清明扫墓,他也去扫,一来二去就从历史上流传下来,形成了清明都统一集中扫墓了。其实一年中任何时间都可以扫墓,从法律,家法中都没有禁止。



痴骑朽翁


社会关于清明的传奇沸沸扬扬,清明应该是某个家族的盛衰,古往今来,前辈没有什么值钱的留下,只留下不朽的躯壳,点燃前辈留下美丽的记忆,清明节是身份证节,不杇的身份证,有人在乎,有人不在乎,清明节只有中国才有,世界几乎没有。


用户75565015832李尊


这首诗大家应该耳目能详吧!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Tyler梁州笑笑生是陕西汉中人从懂事就知道这是传统节日!并且现在已经是我们国家的法定节假日了,我在深圳感觉南方人在清明节基本都会回家扫墓,他们把清明节看成和除夕一样重要的!

据老人说,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Tyler梁州笑笑生认为春天来了,草也长起来了在很多地方需要把墓地的草除一下,磊一点新土,表示自己家族后继有人,最主要也是祭奠一下祖先,对他们的一种感恩!

在我们农村如果过年、清明节无人上香、扫墓,会被人说闲话的,认为这家没有后入,通俗的讲就是骂人了,说别人家断种了!


Tyler梁州笑笑生


为什么不能呢,我老公家四个兄弟姐妹都在外面打工,不可能每年清明节都回家扫墓的,所以都是他们什么时候回家就什么时候扫墓,不存在只有清明才扫墓的,就像农村很多迷信的人喜欢到庙宇里面上香,这个也不是只有固定时间去的,只要你诚心,什么时候都可以的。


燕麦巧克力牛奶


这个问题,

我觉得主要是因为:

平常忙。

找个最正式的日子,才显出重视!

平常没时间。

就那天有时间!

平常心里一直想念着呢。

总算可以在那天痛痛快快的说出来哭出来!

平常,

平常是个什么东西?

这么可恶!

尽耽误我们的正事儿了!

平常,

出来谢罪!

我说了,不知道对不对?

见谅!

我是画大卫,可以关注我。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