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清明節要去掃墓,平常不能去掃墓嗎?

快樂的徐大大


導讀:清明節與端午節、中秋節、春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2006年由中國文化部申報,經國務院批准,清明節被第一批列入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中。也於2008年正式成為中國的法定節假日之一。以往常常都是“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今年清明節沒下雨,還出了太陽噢!不知祖輩親人“那邊”的天氣怎麼樣?祝他們都康健快樂、一切順遂!

一、清明節的由來

清明節,是春分後第15日,為二十四節氣之一,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係。古時社會以農業為主要生產活動,人們為了一年農事的豐收,自然是會祈求自然風調雨順的。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也正是春祭的好時段。所以會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這樣的農事諺語。同時人們也會請祖先們多多護佑。中國人自古就有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禮俗觀念,故此在清明時節逐漸形成春祭、掃墓祭祖的傳統。

二、清明節的講究和活動內容

清明節除了是自然節氣外,一般在公曆4月5日前後人們都會進行春祭,掃墓祭祖,在民間我們也叫做掃墓節。清明節上墳掃墓一般講究“前三後四”或“前七後八”,也就是說清明節的前三天後四天,有些地方是前七天後八天都可以進行掃墓活動,並不規定一定要清明節這一天進行。上墳的具體時間則講究"早清明",一般都在早上8-9點鐘到下午三3點鐘前。午時(11-13點)這段時間是上墳的高峰期,超過下午3點就少有人去上墳了。主要是借用正午陽氣旺盛的時間上墳。

清明節吸收融合了寒食節與上巳節的習俗,全國各地因為地域的不同,祭祀活動的內容和習俗也存在著差異,有郊外遊春、春浴、祓禊(臨河洗浴,以祈福消災)等活動,但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清明節的基本主題,也是最早的習俗,又被叫做踏青節。現如今,人們會在清明節前後上墳掃墓祭祖:為親人修整墳墓,剷除雜草、培添新土,放上供品,在墓前上香禱祝、燃紙錢等,有時會獻上一束鮮花,栽樹插柳,以寄託對祖先、長輩們的懷念。也有一些地域的人們,習俗因寒食禁火的影響,紙錢並不焚燒,而是掛在墓地的小樹或者竹竿上,或者用石塊、土坷垃壓在墳頭或是墓旁。

後來發現廣東這邊把清明掃墓,亦稱為“拜山”。有 “行清”與“踏青”的習俗。這“行清”與“踏青”可是所指不同,踏青是郊遊,行清則是一家或一族人約定時間一起去掃墓。人們會在掃墓的時候,先將祖墳周圍的雜草清除,祖墳扎紙(如扎白馬、房子、元寶等等),然後擺上祭祖金豬、各種肉類、酒水、糕點、鮮果等進行拜祭,最後還會放鞭炮(在湖南也會放鞭炮,但在西北的時候好像就比較少見)。完成了拜祭儀式後,就地切燒豬配以鮮果茶點聚宴,或回家聚宴。香港人的習俗和廣東這邊差不多,聽說在中港邊界的沙頭角禁區會有限度地開放,讓人到沙嶺墳場拜祭,這個我到沒有見過。

三、清明節除了懷念和追思,踏青郊遊也一樣會給孩子滿滿的歡樂和回憶。

記得以前在西北,清明節不太會聽父輩講什麼節日由來,或文化內涵,但會和父親、姑姑一起去爺爺奶奶的墓地,路上經過蔬菜大棚,還會去裡面自己動手現摘幾根黃瓜,味道新鮮、清香繞口。到了墓地,獻上摘自附近的野花,燒香祈禱,也會和爺爺奶奶說說自己的現狀、希望、表表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決心。在回家的路上,摘過沙蔥(是一種長在海拔較高的砂壤戈壁中的植物,比較細小,形似幼蔥,有很濃的蔥香味)回家包餃子、沙蔥炒雞蛋都特別好吃;還曾經一起放著風箏一路回家,雖然風箏總是放不高,但那天老爸拉著風箏歡快的跑著,被我追著,就像個開心的大孩子,那種輕鬆溫暖、開心的感覺真好。

其實在古時清明節,放風箏也是人們所喜愛的傳統活動之一。人們不僅會在白天放,也會夜間也放風箏噢。夜裡在風箏下掛上一串串點亮了的小燈籠,也被稱為“神燈”,會隨著風箏升上夜空,就像閃爍的星星一樣。還有些人會在風箏高飛於藍天之後,剪斷牽線,任憑風把風箏帶往遠方,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噢。

重點提示:清明節是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也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以掃墓祭祖、踏青郊遊為基本活動主題,因地區不同,習俗也有差異。

今日話題:清明節,你去掃墓祭祖,還是和朋友踏青郊遊了呢?在你的家鄉,清明節有哪些習俗?歡迎分享!


梅竹凌心


我們先說第一個問題--“為什麼清明節都要去掃墓?”

這是古代流傳下來的規矩,一種約定俗成而已。那麼,這個“約定俗成”是怎麼來的呢?

相傳,在春秋時期,晉國的公子重耳在逃亡的途中又餓又累,然而,連一點兒吃的都找不到。所有隨臣都焦急萬分,但卻一點兒辦法都沒有。誰知過了一會兒,隨臣介子推竟給重耳端來了一碗肉湯。重耳喝過之後,漸漸有了精神。待重新啟程時,重耳發現介子推走路異常,褲子上竟有血液滲出。經過查驗,發現介子推的大腿上少了一塊兒肉,重耳和隨臣們大驚,經過反覆追問,介子推才告訴重耳,剛才喝的肉湯就是這塊兒肉煮的!重耳感動萬分,當即淚流滿面,並表示,只要自己當上國君,一定會厚待介子推。

十九年後,重耳終於登上了國君的地位,成了歷史上的晉文公。重耳即位之後,重賞所有大臣,但卻忘記了介子推。在這種情況下,許多人都為介子推鳴不平,並勸他面君討賞。但介子推並沒有這樣做,而是悄悄打點行裝躲到綿山隱居去了。

後來,在重臣的提醒下,重耳想起了介子推,然而,得到的消息是--介子推已在綿山隱居。重耳羞愧難當,決定親自去請回介子推。然而,在綿山中找了多天,竟然沒有找到介子推的身影。於是,有人獻計,從三面火燒綿山,將介子推逼出來。然而,大火燒遍了綿山,也沒見到介子推的身影。大火熄滅後,人們才發現介子推和老母親已經死在一顆老柳樹下面。重耳見狀,痛哭不已。突然,有人發現柳樹的樹洞裡有一封血書,上面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為了紀念介子推,重耳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

第二年,重耳率領眾臣登綿山祭奠,竟發現老柳樹死而復生。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並曉諭天下,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

這就是清明節和清明節要去掃墓這個“約定俗成”的來歷。

我們再說第二個問題--“平常不能去掃墓嗎?”

答案是:當然可以!你完全可以按照你的時間安排,隨時為先人掃墓。

總之,清明節掃墓是一種習俗。但習俗都是人定的。你完全可以自定掃墓時間,只要心中不忘記先人就行。


老胡說三農


此題問得不夠嚴謹,除了清明節,平常當然可以去掃墓,而清明節掃墓只是作為中國的傳統習俗罷了!


清明節”的名字源於我國農曆24節氣中的清明節氣,作為節氣的清明,時間在春分後面。“清明”二字其實是有一定的文化蘊含,“清明”寓意著冬天已過去,春意盎然,天氣清朗,四野明淨,大自然充滿著生機。

清明節大約起源於西周,至今約有2千多年的歷史。它最開始是皇帝氏族用來祭祀先帝的活動,後來漸漸地被民間廣泛流傳,也就有了今天祭祀逝去親人的清明節。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表達對春的一種敬畏之情。

為什麼中國人會隨時去祭祀呢?我個人覺得有兩點根據。

根據一:百善孝為先


中國是一個儒家文化源遠流傳的國家,其中“孝”便是儒學的體現之一。古代有很多孝感動天的故事,例如臥冰求鯉、棄官尋母、埋兒奉母……當然有的故事在如今看來是屬於愚孝。“孝”跟祭祀有什麼關係呢?其實關係大著呢!除了清明節外,逝去的親人是不是還有自己的生日呢?作為在世子女的我們難道就不用祭祀一下養育我們已離去多年的父母嗎?父母永遠是子女心中最重要的牽掛,因為是他們一把屎、一把尿地將我們撫養成人。

根據二:祠堂文化,念祖懷親


無論在中國的那一個地區,人們都是有族譜可尋的,漸漸地也就形成了宗氏家族文化。就拿南昌的徐孺子為例吧,現在在南昌的社壠自然村就有一座有關徐氏家族的祠堂,裡面供奉的便是徐孺子。據說,凡是從哪裡走出去的徐家人都會時不時的回來祭祀一下自己的老祖宗,特別是當徐家人結婚和生小孩的時候,以求老祖宗保佑。



所以你還單純地認為中國人只會清明節是掃墓嗎?當然不是!畢竟中國人的骨子裡有血有肉,尤其是親情血緣關係,他們一定會隨時去掃墓的。記得余光中的《鄉愁》裡有一句:“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 我在外頭, 母親在裡頭 。”朋友們,好好孝順在世的父母吧,別真的那一天來臨你滿心的自責,及時行孝,有時間多陪陪年邁的父母,他們為我們苦了一輩子,也該讓他們好好地安詳晚年了。



(愛生活,愛歷史。祝您一切安好!敬請關注:小鯤論史)


小鯤論壇



沙漠玫瑰8682


一般去上林墓地不能隨便去,不能隨便選哪一天,要湊一個查口,都要有個說法,隨便去對活著的人不好。一般去林墓地的原因,如春節,清明,七月十五中元節,農曆十月一,親人去世週年,親人的生日等去燒紙,祭拜。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之所以在清明節燒紙跟古代帝王在清明節祭祖有關係,老百姓也紛紛模仿。又說清明節,中元節,十月一是鬼神們的節日,這幾天給他們送錢正好他們能收到。

清明節正好是春天,可立碑,栽樹,築墳,清理一下墳上的雜草,打掃一下墓碑上的灰塵,也是對已故親人的一種思念。

如果墓地太遠,不方便回去,可在清明節前三天或後四天在夜間十字路口燒些紙錢,畫個圈,圈口對著墓地的方向,向親人說一下讓他們收好錢。

現在流行綠色祭祀,可用鮮花,網絡。國家又把清明節作為法定假日,路上車多人多,可避開高峰期,提前或錯後都可(前三後四)。也可遙燒。到親人生日,忌日再去墳墓上墳也可。


春暖花開燕飛舞


平常完全可以,國人有跟風習俗,互相攀比之心盛行。他看他清明掃墓,他也去掃,一來二去就從歷史上流傳下來,形成了清明都統一集中掃墓了。其實一年中任何時間都可以掃墓,從法律,家法中都沒有禁止。



痴騎朽翁


社會關於清明的傳奇沸沸揚揚,清明應該是某個家族的盛衰,古往今來,前輩沒有什麼值錢的留下,只留下不朽的軀殼,點燃前輩留下美麗的記憶,清明節是身份證節,不杇的身份證,有人在乎,有人不在乎,清明節只有中國才有,世界幾乎沒有。


用戶75565015832李尊


這首詩大家應該耳目能詳吧!杜牧《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Tyler梁州笑笑生是陝西漢中人從懂事就知道這是傳統節日!並且現在已經是我們國家的法定節假日了,我在深圳感覺南方人在清明節基本都會回家掃墓,他們把清明節看成和除夕一樣重要的!

據老人說,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Tyler梁州笑笑生認為春天來了,草也長起來了在很多地方需要把墓地的草除一下,磊一點新土,表示自己家族後繼有人,最主要也是祭奠一下祖先,對他們的一種感恩!

在我們農村如果過年、清明節無人上香、掃墓,會被人說閒話的,認為這家沒有後入,通俗的講就是罵人了,說別人家斷種了!


Tyler梁州笑笑生


為什麼不能呢,我老公家四個兄弟姐妹都在外面打工,不可能每年清明節都回家掃墓的,所以都是他們什麼時候回家就什麼時候掃墓,不存在只有清明才掃墓的,就像農村很多迷信的人喜歡到廟宇裡面上香,這個也不是隻有固定時間去的,只要你誠心,什麼時候都可以的。


燕麥巧克力牛奶


這個問題,

我覺得主要是因為:

平常忙。

找個最正式的日子,才顯出重視!

平常沒時間。

就那天有時間!

平常心裡一直想念著呢。

總算可以在那天痛痛快快的說出來哭出來!

平常,

平常是個什麼東西?

這麼可惡!

盡耽誤我們的正事兒了!

平常,

出來謝罪!

我說了,不知道對不對?

見諒!

我是畫大衛,可以關注我。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