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歷史上東廠、西廠和錦衣衛的區別

明朝時期的東廠、西廠和錦衣衛明朝歷史上非常有名的三大機構錦衣衛、東廠、西廠。這三個機構是在明朝除了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之外的三個司法特務機關,只聽命於皇帝一個人,不受其他部門的制約和管理,三個機構都從屬與司法機關,並且直屬於皇帝。西廠、東廠和錦衣衛的成立都表明了明朝的中央集權達到了巔峰。

明朝歷史上東廠、西廠和錦衣衛的區別

從成立時間上來看錦衣衛成立時間是最早的,是在明朝洪武時期朱元璋成立的。而東廠成立的時間次之是在永樂時間朱棣成立的。西廠則是成立的時間最晚,同時它存在的間也是最短的。

錦衣衛建立之初職能是作為皇帝侍衛的軍事機構,掌管刑獄,被賦予巡察緝捕之權,從事偵察、逮捕、審問活動。明成祖將錦衣衛重新恢復後,其職能和影響不斷擴大,不但可以逮捕皇親國戚和文武大臣,還介入軍中,參與蒐集軍事情報、策反敵對將領等工作。

東廠的職能是“訪謀逆妖言大奸惡等,與錦衣衛均權勢”。明成祖想知道朝中大臣的一舉一動,便由東廠來完成,同時也為了對錦衣衛的活動有所監督。

西廠是為了加強大內的保衛工作,明憲宗命另一位親信太監汪直從錦衣衛中挑選精幹人手,除了負責皇宮的警戒工作外,還要喬裝深入民間,探查百姓的風聞動向等。

明朝歷史上東廠、西廠和錦衣衛的區別

錦衣衛:錦衣衛全稱叫錦衣衛親軍指揮使司,是明朝建立最早的軍政情報機構,前身是拱衛司主要負責皇帝儀仗和侍衛。在洪武十五年朱元璋改制成為錦衣衛,有皇帝的親信武將擔任錦衣衛指揮使,只對皇帝一個人負責,可以逮捕除皇帝以外的任何人,包括皇親國戚,並設有錦衣衛監獄,可以不公開審理,錦衣衛的刑訊範圍只針對官員士大夫,所以一般不會審訊緝拿普通百姓。有錦衣衛指揮使名分的第一人是毛驤,毛驤製造了胡惟庸死後的牽連大案,最後自己也被朱元璋為了平息眾怒而殺頭,並且錦衣衛還主要負責皇帝的護衛工作,由於錦衣衛用刑過猛,洪武二十年朱元璋廢除錦衣衛。明成祖朱棣在靖難之役之後為了鞏固皇權又重開錦衣衛。從此之後錦衣衛一直作為明朝皇帝的統治工具.

明朝歷史上東廠、西廠和錦衣衛的區別

東廠:東廠的全稱叫東輯事廠,既是檢察機關又是特務機關,永樂十八年朱棣為了有一個自己使用起來比錦衣衛更加方便的機構所建立,由親信宦官擔任督主,通常由司禮監太監擔任,同時東廠也是世界上建立最早的國家特務情報機關,它的分支機構甚至已經延伸到了明朝的附屬國朝鮮半島內,所有人員主要從錦衣衛的精英分子中選拔,東廠的主要職責和錦衣衛還有後來的西廠類似,主要就是監視政府官員、社會名流、學者等各種政治力量,並有權將監視結果直接向皇帝彙報,依據監視得到的情報對於那些地位比較低的政治反對派,不經司法審判東廠可以直接逮捕、審訊。而對於政府高級官員或者有皇室貴族身份的反對派,東廠在得到皇帝的授權後也能夠對其執行逮捕、審訊。明朝有名的太監像王振、劉瑾、馮保和魏忠祥都擔任過東廠提督。到了明朝發展後期,東廠和錦衣衛逐漸由平級關係變成了上下級關係,在宦官權傾朝野的年代錦衣衛指揮使見了東廠廠督甚至要下跪叩頭。

明朝歷史上東廠、西廠和錦衣衛的區別

西廠:西廠的全稱叫西輯事廠,是憲宗時期為了加強特務機構而設立的,設立非常偶然。第一任督主是明朝有名的宦官汪直,和東廠一樣只對皇帝一個人負責,西廠是一個非常短命的機構,只有兩任督主分別是汪直和劉瑾,但是設立時間內權利範圍大過了東廠,在西廠成立幾個月之初,汪直為了升官發財查辦了非常多的大案要案,西廠在全國範圍內佈下偵緝網,主要打擊對象是京內外官員,一旦懷疑某人就立即加以逮捕,事先不必經由皇帝同意,之後當然就是言行逼供,爭取把案件弄得越大越好,對於一般百姓,稍微其一言一行只要稍微有不甚,就會被西廠以妖言罪從重處置。後來因為朝中大臣集體上書,憲宗才決定第一次廢除西廠,可是一個月後又復開,直到幾年之後汪直被剷除,憲宗才在他的任期內徹底把西廠廢除。後來到武宗時期,武宗又復開西廠由親信太監劉瑾擔任。後來劉瑾倒臺,西廠算是徹底的從歷史中消失。

明朝歷史上東廠、西廠和錦衣衛的區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