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危之際,孫中山連聲說:“否!否!我欲葬紫金山也”

病危之際,孫中山連聲說:“否!否!我欲葬紫金山也”

1925年3月上旬的一天,孫中山在北京鐵獅子衚衕一所古老寬大的宅院裡養病,已處於生命垂危的狀態。

孫中山的家人宋慶齡、孫科,以及汪精衛、張靜江、何香凝等國民黨領導人看到孫中山似乎要昏睡過去,就轉到房間一角議論起孫中山的後事來。

當談起孫中山逝世後的歸葬之地時,宋慶齡泣不成聲。

汪精衛深信風水之說,振振有詞地講起來:人們都說孫總理是明朝崇禎皇帝的後身,一旦山陵崩,似宜葬北京景山為妙。沒想到這話被昏睡中的孫中山聽到了,他從病榻上一下子回過頭來,連聲說:“否!否!我欲葬紫金山也。”

在場的人一時感到十分愕然,尤其對紫金山位於何處感到茫然,但為了安慰孫中山,都連連答應。

病危之際,孫中山連聲說:“否!否!我欲葬紫金山也”

1925年3月12日上午9時30分,孫中山逝世。在北京的國民黨上層人士聚會討論孫中山的歸葬之地。汪精衛就將孫中山的臨終遺言告訴大家,說:“孫總理欲葬紫金山,但不稔山在何處耳。”於是大家紛紛議論起來,有的說在廣西,有的說在廣東,等等。這引起了當時在場國民黨元老陳去病的關注與深思。

陳去病是文史專家,對南京的歷史名勝尤為熟悉。他見眾人爭執不下,遂站起來說:“總理欲葬的紫金山,就是南京明孝陵所在的鐘山是也!”他向大家介紹了南京紫金山的歷史地理情況與孫中山在南京任臨時大總統時表現的對南京山水的熱愛。這一說,大家頓時醒悟過來。汪精衛說:“對!對!你快寫一篇文章考證一下。”於是陳去病寫了一篇《紫金山考》,送到各家報刊發表。孫中山的葬地隨之定了下來。

也有人回憶說,孫中山臨終前明確囑咐要葬於南京,“吾死之後,可葬於南京紫金山,因南京為臨時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可忘辛亥革命也”。

孫中山逝世後,其靈柩並沒有立即送到南京安葬,而是先將遺體移往北京中央公園(今中山公園)讓民眾瞻仰遺容,舉行治喪活動,後於4月2日,將靈柩暫放北京西山碧雲寺。

病危之際,孫中山連聲說:“否!否!我欲葬紫金山也”

1925年4月,宋慶齡、孫科與陳去病等人到南京東郊紫金山下踏勘。他們看到紫霞洞左有一座山峰,氣象雄偉,視景開闊,高興地說:“是佳城也。”墓穴遂選定於紫金山中部小茅山南坡,就是今天的南京中山陵所在地。

不久,“葬事籌備處”在全國徵求陵墓圖案。在眾多應徵者中,著名的建築師呂彥直設計的自由鍾式陵墓圖案獲首獎。“葬事籌備處”即聘呂彥直為陵墓設計建築師,主持計劃、建築及監工事務。又登報徵求陵墓工程建築承包商,姚新記獲選。

1926年1月開始建造中山陵。3月12日,孫中山逝世一週年,舉行了奠基典禮。1927年4月,國民政府定都南京,中山陵的建造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1929年年初,中山陵的陵墓主體工程依次落成。 1929年6月1日,南京國民政府舉行隆重、盛大的奉安大典。從此,孫中山先生長眠在南京紫金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