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明明是去旅游的,结果却变成了买买买?对此你怎么看?

月月鸟0806


本来是去旅游的,结果变成了“买买买”,为什么会这样呢,笔者深有体会,我来说说这个问题。

一、最关键的是发现“便宜”“实惠”。

我不是一位到哪儿就疯狂购物的人,也极少被人“忽悠”而冲动性的消费,然而经常干了这样的事!举例说说吧。

1、几年前去泰国旅行,最后一天去市区的一家大型免税店,本来就没打算购物只是陪大家一起看看而已,到了店里,到处都是疯狂购物的中国人,一问才知道,那里的化妆品非常便宜,大妈们成筐的拾商品,好像“不要钱”似的,于是,我也加入了购物大军。

2、去年到欧洲旅行,陪一群朋友逛商场,那个商场也有WIFI,大家都和国内朋友连线视频,结果,什么巧克力啊、化妆品啊、甚至厨具都让帮忙“买买买”,害得我大包小包买了一大堆!

二、特色纪念。

我们中国人是注重感情和人情礼往,出门旅行尤其是到了国外,喜欢给亲朋好友捎带一点纪念品或礼品,以表心意。

于是,给爸妈买、姐妹买、叔叔阿姨买、自己买、同学买、同事买……结果买了一大堆!

三、从众心理,跟风购买。

有时候是被导游“诱导”,有时候被现场“误导”,造成冲动性消费,这种情况也存在。

怎么看待这些情况呢?

哈哈,我觉得“把旅行变成了购物”这种情况很正常,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旅游和购物向来都是关联,旅游经济本来就有引导和发展购物这一项,两者不是割裂的。

从个人消费习惯来说,出门旅行,总会发现一些感觉“物有所值”或者“心仪”的商品而心动。

最重要的是,中国人比过去富裕了,有钱了,所以“想买就买”!大家说说,对吗?


全球漫游中


旅游与购物本来就是密不可分的,二十多年以前我开始自驾游的时候,购物就是旅行的主要内容之一,每次出门回来时车的后备箱都是塞的满满的,云南赶场买的水烟筒,大理白族的铜火盆,贵州人用稻草编的草墩,海南岛的菠萝蜜,惠安女回娘家的竹扁担,潮州的新娘子过门给公婆跪拜献茶用的红脚凳等等却给卖回来了……去阆中古城带回家十七件醋,是用车载到一百多公里以外的城市交给联邦快递给运回来的……初次出国也是买了不少的东西回家。当然,所有的这些国内和国外的旅行都是自主旅行,没有人逼迫和忽悠我买东西,去德国买了八套刀具,专卖店的人高兴的给我赠品,去瑞士买雪茄刀、剪、火机等等专用烟具,人高马大的店主老太太给我又送雪茄又送专用火柴,在瑞士军刀专卖店,各种款式的军刀,指甲刀,理发剪以及专业的“6400目”磨刀石,都是在国内少见的。在奥地利的光学专业店,施华洛施奇、蔡司光学望远镜镜也是一绝……一把德国的厨刀价格仅是国内专柜的六分之一,不单单是价格的问题,还有的是精致的做工与无可挑剔的材质。但是当我第二次去德国的时候,就没有购买上次的那些东西,只是买了几支“拉米”牌钢笔,在机场的超市里面买了几包德国白香肠和切成块的生火腿。毕竟我们不是搞海淘的,买点儿自己觉得新奇的东西自己用而已。后来,带来第三代出国,旅行的目的性又发生了变化,带着小孩子出来玩,带好孩子成了主要任务,观光也是去孩子们玩的活动中心,博物馆等地方。购物也是拣他感兴趣的地方,纽约的第五大道有MM豆的旗舰店,孩子说要进去,那好吧,从人行道上排队到了二楼买了一公斤。在日本也是主要买小吃,买点小孩用的小玩意儿图1⃣️2⃣️ 。图4⃣️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图5⃣️6⃣️7⃣️ 在巴哈马的首都拿骚,这里最好的选择是吃海鲜和美景。图8⃣️ 在美国曼哈顿的自然历史博物馆,孩子玩的很开心。图9⃣️ 航空公司见我们四个人只托运了一只红色的箱子,其实每人可以托运两只的,我们等于还有七只箱子的行李费是白白的浪费了,他们也挺诧异。是的,带上一个“熊孩子”已经够辛苦的了,谁还有心思购物?再说吧,老美的科学技术及少儿科技活动中心是世界一流的,来体验一下足矣,那些东西本来就是花钱也带不回家的!(本文照片来自私人相册,侵权必究!)











轻轻江


哈哈哈哈!收到你的邀请我笑的喷饭了!你是旅游公司顾问,我是旅游经理我们两是来解密旅游中为何卖卖卖吗!

首先旅游如果是报团去的存在购物团,价位低容易吸引人,比如有些旅游线路5天才四百多元!吃、住、行、玩一包在内,肯定存在推荐购物店这个环节,不然酒店住宿的钱都不够,所以想出游,最好问清楚是不是购物团,免得影响出游好心情。

那么说精品团就是单纯的游玩吗?我可以很认真的告诉你不是。所谓精品团就是旅游费用高,同时旅游行程中吃比购物团上档次,住的酒店也都在五星或者四花酒店,但是也有推荐购物店。和低价购物团相比精品团逛购物店比不守时间限制不想买可以出来,而低价购物团购物达到购物金额和停留时间才让离开,这个常出游的都深有体会吧。

说说自驾游。自驾游类型的到景点购物在你心情,买个景点具有纪念意义的不在少数。也许在出门的那一刻就安排好了到某个地方买什么东西了。

无论自驾游、精品游、购物游从我带队出游的经验可以跟负责的告诉你,出门旅游你不买东西,任何人不敢从你兜里掏钱。出发集合的时候我会告诉团队成员,到了景点捂住你的口袋拴住你的手,回来购物超过五百元,下次不许报名我的团队,可是每次管不住自己手的多数是年轻人经不住忽悠,从台湾能买回来床上用品丝绸,难道杭州丝绸差吗?从杭州回来能买个大床垫子,难道家门口的床垫没有三包吗?

当然还有部分退休的阿姨伯伯,遇到购物点推销保健品,那是拦都拦不住的抢,我只想说睡个硅胶枕能治疗了你的颈椎,喝了深山茶能除掉你的三高,还要医院做什么,保健品不带药字,出门旅游请少带钱!多带脑子!!!

有强制消费购物吗?有

雪乡人膨胀了——热爱旅游的人开启抵制模式不去了!

青岛大虾跟风了——国家旅游局问责了!

彩云之南暴躁了——门票打也折难复辉煌了

古城捆绑售票了——自己打脸又免费了!

你是消费者你就是上帝,拿这你的权益宝剑,带着精明的脑子,扛着旅游的大旗!走起!



拍咪情感


原因多方面,也可以避免。不过,看到这个邀请我就笑了,你这是在笑话我吗?



刚刚就做了这么一件事,买了一堆银器、玉器还有藏药回来。去哪里就不说了,回来对草药和银器还感觉不错,对这玉器镯子可就是有些想不明白,当时怎么猪油蒙了自己脑袋。


就这,还一直说最好不要在景区内购物,不要听导游忽悠呢。

分析这种情况,主要还是怪自己立场不坚定。

还是听信了导游和导购的忽悠。什么升值啦,女人佩玉怎样啦等等,结果就头脑发热。

心理因素,受健康、赚钱等的影响,诱发贪心,从旅游变成了买买买。

再就是实在受不了导游的嘴脸。

虽然自己高价被混编成购物团,实在受不了导游的讽刺挖苦、指桑骂槐。有很多人不买啊,导游会拿凶狠脸色,恶劣的话骂人,甚至可能动手打人。

这是一种很让人恶心的感觉。

第三个怕还是受宣传的影响。

某地有某特产,去一趟不容易,带点儿回来未尝不可。

心理本来就有购物的一个准备。

这种情况,都是在有导游的情况下发生。



如果不是准备购物的买买买,一定立场坚定,提高心理承受力,不要受导游影响,并随时做好投诉证据准备。如果自由行或者自驾,那就是自己的事了。


酷妹儿圈


一般来说,跟团旅游就是以购物为主的,不买的话,导游会拿脸色给你看,更恶劣的还会挨骂,甚至挨打。自己去玩,一般不会购物。即使觉得当地有啥想买的,打开某宝,一般都有差不多的东西,甚至一模一样的,哪用得着在当地买了花力气提回家呢?

被忽悠购物的一般都是中老年人,他们一般都选择跟团,被导游一忽悠就买了,本来这类人就有点银子,所以他们在导游的洗脑下,把购物当成攀比了。


我来自河外星系


你去旅游赏风景,导游说话很好听。

大爷大姨叫得甜,旅途慢慢设陷阱。

吃住他们有回扣,到了景区催快行。

一旦到了购物店,不买东西脸变冷。

购物一半是回扣,社里导游各一层。

低价旅游莫上当,恶性竞争把人坑。


中意245495812


旅游却变成了买买买?

我个人而言并没有什么看法!这个属于个人行为.不方便评论.

就个人而言,1.有的喜欢旅游到处看看,吃点东西,专注于纯旅行.2.有的喜欢旅行的时候买买买,也没毛病!我想可能有些人看到了好的东西,希望能和没来旅行的朋友,家人,同事一起分享吧,有时候也想买回去自用吧!


Lisa行走的卡路里


建议:国内旅行社组织旅行团出游时,未说明购物团及购物费用标准的、旅游景点不符的,一概以诈骗罪处理!


威海找房网


出去旅游必须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听别人说这东西有多好就买买买。


一无所有海哥


两种情况,一种是真有钱的,去采购喜欢的物品,另一种是低价团,身不由己不得不买,贪小便宜吃大亏的旅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