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发现胆囊息肉,一定要做手术切除胆囊吗?有什么依据呢?

珂人尔


体检发现胆囊息肉?请不要慌张。

胆囊息肉大多是在体检时发现的,胆囊息肉就是指附着在胆囊内壁上的、并凸向腔内的隆起性改变的统称。胆囊息肉在我国的发病率约6%左右,好发于30-50岁的人群中。可无明显症状,也可有右上腹的疼痛、胀闷、恶心呕吐、厌油腻或食欲改变等症状。 真性息肉:有胆囊腺瘤、腺肌瘤、炎性息肉和腺瘤样增生四类。其中胆囊腺瘤是最危险的,癌变率约30%,这种需要及时手术治疗。

有研究报告显示,胆囊息肉癌变倾向的良恶界限为直径1cm,即息肉越大,癌变率约高。同时,如果短期内息肉呈进行性增大,这种情况也要高度重视。其它情况定期复查B超就可以。


锋仔king


知麻糖来啦。胆囊息肉是一种常见疾病,很多人体检都会发现有胆囊息肉,那到底胆囊息肉需不需要处理,要不要做手术是很多朋友比较关心的事情。那么今天就让小糖为你们说说胆囊息肉需不需要做手术。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下胆囊息肉。胆囊息肉是指胆囊壁向囊腔内呈息肉样隆起的一类病变,又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一般,胆囊息肉有良恶性之分,良性多见,但一般认为直径大于1.5cm的息肉恶性的概率大。当然,胆囊息肉随着病情变化也会有变化,比如增大、变性等等,所以有胆囊息肉的朋友需要特别重视,最好能6个月复查一个胆囊B超。

那么,胆囊息肉需要不需要手术,有没有标准码?答案是有的。下面就是需要考虑手术切除的情况。1、胆囊息肉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比如反复的炎症、发烧、右上腹疼痛、精神状态改变等,这些情况因为会影响生活的状态,所以考虑切除。2、没有症状,但有息肉恶变的因素,比如胆囊息肉超过1cm、单发并且基底部变大、息肉逐渐增大、合并胆囊结石、胆囊壁增厚等等,特别是年龄超过50岁以上的朋友,应该考虑切除。3、已经高度怀疑恶变者,应行根治性切除。

如果胆囊息肉没有以上情况,那么就暂时不需要手术,但是应该每隔半年做一次B超,如果有变化及时处理。所以,有胆囊息肉的朋友不需要特别紧张,应该明确自己的息肉有没有以上的情况,如有需要,可以咨询专科医生。

好啦,以上就是关于胆囊息肉的科普啦,如果有帮助到你们还请点个赞哦。当然,我们也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健康科普团队《知麻糖》,谢谢!

By:裤裤


知麻糖


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指胆囊壁内息肉样突起的一类病变的总称。良性多见。

胆囊息肉按病理分型分为:

良性:炎性息肉、胆固醇性息肉、腺肌增生和组织异位性息肉。

恶性:腺瘤性息肉,潜在的癌前期病变。

胆囊息肉的症状表现:

一般情况下无症状或腹部不适、轻度腹胀,以餐后出现。如息肉位置可对胆汁排空造成影响,可能会出现胆囊炎及胆道梗阻、胰腺炎的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不全梗阻、皮肤粘膜黄染等。

胆囊息肉良、恶性的鉴别:

胆囊息肉的早期很难从外观及症状上辨别其良、恶性。而影像学以肿瘤相关检查对鉴别胆囊癌早期的准确率不高。标本活检准确率较高但存在一定风险,且小标本活检存在组织位置差异。

体检发现胆囊息肉,一定要做手术切除胆囊吗?

体检发现胆囊息肉并不一定需要做手术切除胆囊。

1cm以下胆囊息肉,如无明显症状,定期复查即可。首次复查时间建议为6个月左右。依据检查结果决定下一步治疗。

小于1cm的胆囊息肉,经复查发现息肉明显增长,建议手术切除。

大于1cm的胆囊息肉,建议手术切除。

经检查,胆囊息肉基底增大、胆囊壁增厚建议手术切除。

胆囊息肉存在,年龄超过50岁,且伴有胆囊结石或胆囊炎反复发做的,建议手术切除。

患有胆囊结石或息肉,胆囊炎反复发做,导致胆囊萎缩或无功能的,可以手术切除。

胆囊息肉的良、恶性鉴别很难做到,但凡是出现细胞增生活跃、基底增大、质脆易出血等情况,多为癌性变,建议早期治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