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老師雷亞鳴:為何清明時節總是雨紛紛?

地理老師雷亞鳴:為何清明時節總是雨紛紛?

地理老師雷亞鳴:為何清明時節總是雨紛紛?

中國傳統節日:清明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4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中華民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清明節來歷

在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在一處渺無人煙的地方又累又餓,隨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點吃的,正在大家萬分焦急時,介子推走到僻靜處,從自己大腿上割下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給重耳食用。

地理老師雷亞鳴:為何清明時節總是雨紛紛?

十九年後,重耳作了國君,即位後重賞了當初伴隨他流亡的功臣,唯獨忘了介子推。很多人為介子推鳴不平,勸他面君討賞。然而介子推鄙視爭功討賞,他打好行裝同母親到綿山隱居去了。

晉文公聽說後羞愧莫及,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離家去了綿山。綿山山高路險,樹木茂密,找尋談何容易。

有人獻計,從三面火燒綿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燒遍綿山卻沒見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後人們才發現,揹著老母親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

地理老師雷亞鳴:為何清明時節總是雨紛紛?

▲綿山

晉文公見狀,慟哭。裝殮時從樹洞裡又發現一血書,上寫: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第二年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發現老柳死而復活。便賜老柳為清明柳,並曉諭天下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

清明節的來歷正是感恩,我們清明節上墳祭祀先祖,就是沿襲這種感恩的精神。

歷代文人墨客,也在清明節這天,留下了許多不朽的詩篇,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唐代詩人杜牧所作的《清明》

牧童遙指杏花村。

借問酒家何處有,

路上行人慾斷魂。

清明時節雨紛紛,

唐 杜牧

《清明》

正因為這首詩,雨就成為了清明時節的標配之一,那麼問題來了:

為什麼我們的印象中,清明節為何總是陰雨連綿呢?

地理老師雷亞鳴:為何清明時節總是雨紛紛?

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隨著春季氣溫不斷升高,特別是南方這種溼潤地區,由於受升溫的影響,蒸發和蒸騰量增大,空氣中的水汽含量不斷增加,為降水提供了豐富的水源。

地理老師雷亞鳴:為何清明時節總是雨紛紛?

2.清明期間太陽直射點的不斷北移,北半球的晝長漸漸變長,太陽高度逐漸增大.此時位於西太平洋的副熱帶高壓也加強西伸北移開始,把太平洋上的暖溼空氣輸送到我國江南一帶,進一步增溫加溼的了南方的空氣。

地理老師雷亞鳴:為何清明時節總是雨紛紛?

3.清明時節,北方的冷空氣還有一定的殘餘勢力,隨著冷空氣的南下,與長江流域的暖溼氣流發生交匯,帶水汽的暖氣團會主動爬升到冷氣團之上,遇冷後產生降水。

地理老師雷亞鳴:為何清明時節總是雨紛紛?

4.當冷暖氣團勢力相當時,兩氣團勢均力敵僵持不下,誰也走不了這種叫準靜止鋒。每年春天,就有一個準靜止鋒滯留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兩個氣團之間的坡度特別小,形成了寬闊的鋒區。形成的鋒區在這一地帶來回擺動,雨區也隨之就地徘徊.產生長時間的降水天氣

地理老師雷亞鳴:為何清明時節總是雨紛紛?

5.每逢清明,人們總要為死去的親人焚香燒紙,是一種對死者的悼念。在焚香燒紙時會產生大量的煙塵增加了大氣中的凝結核,雖不能算主要原因,但也是清明雨水較多的一個輔助成因。

清明

給人的印象總是一片溼雨

彷彿有了這雨

清明才更能顯得出它的淡淡悲涼和絲絲憶念

是清明成全了這場雨,更是這雨襯托了清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